散文:遛土豆

散文:遛土豆

这个标题,不是农村人,可能有点看不懂的,现代人都是遛狗玩猫,哪有遛土豆的。

遛土豆是农村里的土话,约定俗成,大家都懂,如果换一种说法,也许还都不懂了,可能还闹出误会来。比如,把遛土豆说成捡土豆,意思就不一样了,捡土豆是指土豆收获的时候,用犁杖把土豆垄豁开,把土豆从土捡出来,装在袋子里。遛土豆则不同,是土豆被收回去之后,土里还落下残存的土豆,通过再一次寻找挖回来。不知道我这么说,大家懂不懂,再不懂,我也说不明白了。

改革开放之前,农村实行集体所有制,土地由生产队集体耕种,社员挣工分,年终统一分红。为了解决社员们的吃菜问题,队里都分给每家几根垄自留地,也叫园田地,为的是给各家种点常吃的蔬菜。

自留地里大多都种土豆,在一年的时间里,土豆基本是农户每顿必吃的菜品,也是农民最喜爱吃的菜。土豆营养价值高,养人,怎么吃都没有够,并且,还能千变万化能做出各种各样的菜肴来,同什么样的品种蔬菜都可以搭配成菜肴,也可以登上高档饭店的大雅之堂。来到城市里居住以后,我家每年秋天家里都储备两麻丝袋子,放在阳台上,留冬天食用。

土豆到了中秋节开始收获,一般人家都请左邻右舍来帮工,用马拉犁杖先把土豆垄豁开,白花花的土豆就滚落在垄台上,妇女们开始拎着土篮子捡土豆,不一会,土豆堆就堆起来小山包,在太阳下山的时候,用马车拉回家去。拉土豆的马车刚把土豆拉走,聚集在地头眼巴巴等着遛土豆人群蜂拥般地跑进地里,头不抬,眼不撩地开始遛土豆。

散文:遛土豆

遛土豆的人,妇女和小孩子居多,每个人都拿一个破麻袋或者是土篮子,一把二齿子。遛土豆也是很有学问的,凭的是经验。一般拉下在土里的土豆都是死秧的多,或者是在地头地脑比较硬的的地方,不引起主人的注意。再一个就是犁杖趟偏土豆垄的地方,土豆没有被豁出来。在这些地方用二齿子去刨,肯定能刨出豆子来,遛的土豆比收获自家里土豆质量差,有大有小,有很多是青头楞(是指土豆一半露在土外面太阳晒过,颜色发青),有的是偏伤(犁杖趟坏的)。品种也不一样的,有红鬼子,黄鬼子,还有大麻子等,溜出来的土豆就是偏得,就是外捞,所以,遛土豆的人都特别高兴,有一股使不完的劲,有了一种不劳而获的自豪感。

大家最愿意遛是队上的土豆地,社员收队上的土豆没有收自己家的认真,落下的比较多,特别是犁杖趟偏伤的也多。每年,遛土豆的人在队上的土豆地都收获可观。我那个时候,也经常去遛土豆,填补家里土豆不足的缺口。如果遛的比较多,晚上睡觉做梦都还在遛……….

遛土豆,收获是果实,捡回来的是乐趣。现在,虽然已经过去多少年了,回想起来还感觉有滋有味的。其实,人生也是这样的,我们缺少的东西,也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补回来的,像遛土豆一样,平平凡凡的日子里,也能找回快乐,找回自豪,找回幸福——

散文:遛土豆

散文:遛土豆

散文:遛土豆

散文:遛土豆

散文:遛土豆

散文:遛土豆

散文:遛土豆

散文:遛土豆

散文:遛土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