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賴”親述反催收套路:故意下套,倒打一耙,哭窮扮可憐

“老賴”親述反催收套路:故意下套,倒打一耙,哭窮扮可憐

在這場借款人和平臺之間的貓鼠遊戲中,每一場對決都殘酷而真實。

“老賴”親述反催收套路:故意下套,倒打一耙,哭窮扮可憐

“欠錢的才是大爺”——這本是電影裡的一句臺詞,卻成了“反催收”群體的真實寫照。

在他們嘴裡,讓其還錢的催收員變成了“催收狗”。他們組建各種交流群,與催收員鬥智鬥勇,只為了把自己的借款賴掉。

“我憑本事借的錢,為什麼要還?”在反催收交流群中,類似的言論總是能引發最強烈的共鳴。

多位“老賴”向消金界表達了他們的真實想法和一些反催收的套路。

在這場借款人和平臺之間的貓鼠遊戲中,每一場對決都殘酷而真實。

“老賴”親述反催收套路:故意下套,倒打一耙,哭窮扮可憐

錄音錄像

對於反催收群體來說,電催是最常見也最容易應對的一種催收方式。

小張(化名)是一名資深反催收人士,他個子不高,普通話裡帶著一些方言口音。他自稱“鬥士”,說自己通過反催收,成功賴掉了二三十萬元的借款——這些錢都是他通過大大小小的借貸平臺,“擼口子擼的”。

據小張講,第一次被電話催收時,他心裡也很害怕,後來上網搜怎麼辦,胡亂添加了一大堆“反催收”QQ群和微信群,聽著“前輩們”的教誨,自己才慢慢有了底氣,能夠自如應對電話轟炸了。

“這就是一場心理戰。”小張說道,“關鍵是氣勢上一定不能輸。”

在電催階段,每一天的電話少則5個,多則10個,但小張說,不管接到哪一個平臺的催收電話,他都會第一時間告知對方,這次通話正在被錄音,如果對方出言不遜,自己將去法院起訴,從心理上震懾“敵人”。

只要堅持90天,小張的借款便成了行話裡的“M3”,成了催收員眼中一塊難啃的硬骨頭。

一般情況下,此時借款平臺會將小張們的催收工作委託給第三方催收機構。由於這些機構都是業績導向,催收員的工資和催回金額直接掛鉤,所以戰爭不可避免的升級了。

“老賴”親述反催收套路:故意下套,倒打一耙,哭窮扮可憐

“剛開始害怕他們罵街,現在巴不得他們罵街。”

小張說,反正每一次電話都會錄音,只要催收員罵街、說髒話,他就能在事後舉報他們“暴力催收”,反咬一口。

如果遭遇上門催收的話,小張也會全程用手機進行錄像,特別是拍攝對方出示的證件,這樣可以弄清楚究竟是哪家催收機構,方便事後投訴。

“必要的時候,我也會想辦法激怒他們,引誘他們犯錯誤。”小張笑著說,他會把視頻剪輯後發送給借款平臺,投訴稱被“暴力催收”,這麼折騰個兩三回,以後就再也沒有催收員敢上門了。

“老賴”親述反催收套路:故意下套,倒打一耙,哭窮扮可憐

哭窮扮可憐

既然是一場心理戰,在反催收鬥爭中,小張們也不會一味強勢。

“有時候也得服軟,哭窮扮可憐,也能拖上一陣子。”小張說,哭窮時一定要真誠,要讓電話另一邊的催收員確信,自己想還錢,只是現在兜裡確實沒錢了,等有錢了一定會還。

但嘴上說得再好聽,小張也不可能真的去還錢。“催收狗嘴裡沒一句真話,一會說是律師,一會說是風控部,他們喜歡騙人,我就陪他們玩玩。”

小張說,哭窮扮可憐能使自己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也能暫時騙過少數心軟的催收員,如果真的遭遇“暴力催收”,社會輿論也會對自己更有利——我都這麼窮了,你竟然還催我還錢?

“有時候哭窮,催收狗會說給我做減免,讓我只還本金就可以了。”小張透露,之前有群友告訴他,一旦他還了本金,立馬會換一個人催他還利息和逾期費,千萬不能上當受騙。

還有催收員會給小張發律師函、起訴書、傳票等等,小張也一概不理,積攢了一堆後再上網發帖血淚“控訴”,指責平臺和催收機構欺負老實人,有時也能博得一些同情。

“為幾千塊錢起訴我?不可能的事兒,除非這些借款平臺瘋了。”小張說,這些都是嚇唬人的,真起訴的話,這點借款還不夠支付律師費的,自己從來都不當一回事。

“老賴”親述反催收套路:故意下套,倒打一耙,哭窮扮可憐

換號失聯

在小張混跡的反催收群中,還有一位資深高手小李(化名),他借了接近五十萬元,但一分錢都沒有還,因為催收員“壓根找不到我”。

小李專科畢業,曾經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他研究反催收,完全源於自己的一次網貸經歷。

“當時急用錢,也不懂網貸的利息是怎麼算的,後來才發現竟然這麼高!”小李說,“當時年紀小,啥也不懂,也不敢不還錢,兼職做了兩份工,費了好大勁才把錢給還上了。”

由於對借款平臺充滿恨意,小李此後自學成才,戰鬥在了反催收的第一線。

他下載了一堆網貸軟件,各個平臺都去借款,不管錢多錢少,都借。小李回憶說,少的能借3000元,多的可以借出來2萬多。

“老賴”親述反催收套路:故意下套,倒打一耙,哭窮扮可憐

等錢借的差不多了,小李先是告知親友,凡是有電話聯繫他們說自己借錢的,統統都是騙子,之後又給了老鄉一些好處費,用老鄉的身份證辦了新的手機號和銀行卡,再把借款取出來,存到新的銀行卡里去。

小李一路坐汽車回到農村老家,拿著錢過起了舒服日子,而借款平臺和催收機構,一時竟都找不到他。

時間久了,大多數平臺慢慢就放棄了,因為借款金額不大,沒必要耗費太多時間和精力。

“等我借的那些平臺都倒閉了,我再出去借。”小李說道。

“老賴”親述反催收套路:故意下套,倒打一耙,哭窮扮可憐

投訴舉報

對於網貸催收,小李一般是想辦法賴掉,但他也表示,對付銀行催收,投訴舉報更有效,有群友還因此獲得過銀行的賠償。

據小李說,只要抓住銀行“暴力催收”的一丁點把柄,就可以找銀行客服投訴,要是客服敷衍搪塞,就可以說自己要去銀監會投訴。

“某某銀行的信用卡催收員打電話罵我,威脅我還錢,說不還錢就要我好看,我的親友也都受到了騷擾,我要求對方向我賠禮道歉,停止違法騷擾!”小李告訴消金界,只要天天向銀監會投訴,就等著催收員給你轉錢吧。

因為迫於銀監會的壓力,銀行會給投訴人打安撫電話,請求其撤訴,免得損害了銀行的品牌形象。一旦投訴人咬牙堅持,催收員往往選擇賠錢私了。

“時常有群友曬出催收狗賠償的轉賬記錄。”小李說道。

“老賴”親述反催收套路:故意下套,倒打一耙,哭窮扮可憐

暴力反催收

在大眾印象中,催收團隊似乎總顯得那麼暴力,但卻忽視了一個關鍵性問題:連自己徵信都不在乎的“老賴”,又怎麼可能是善男信女?

總體來看,反催收群體中要麼是賭徒,要麼是亡命天涯的狠角色,出手極為狠辣。催收員上門催收時,很容易便會被對方群毆,甚至被放狗咬。

消金界此前曾和某前催收員小王(化名)面對面聊過,據小王感嘆,催收真的是一個高危行業,因為你壓根搞不清楚,那些你催收的人,他們究竟是什麼來歷。

小王記得,自己有一次和其他幾名同事組隊去上門催收,剛離開借款人的住所沒多遠,就被一群不明身份的社會青年拿著棍棒“圍堵”在了牆角,還威脅他們以後再敢來催收,“小心吃不了兜著走”。

“從此以後,只要是上門催收,我和同事都提前看好逃跑路線,免得真被打一頓。”小王心有餘悸地回憶道。

“老賴”親述反催收套路:故意下套,倒打一耙,哭窮扮可憐

在反催收群體眼中,催收“道高一尺”,自己“魔高一丈”。

比起在合規紅線上跳舞的催收員,他們用百無禁忌的手法拒不還錢,沾沾自喜於到手的有限錢財,殊不知自己的一生都將遊離於信用和金融的服務體系之外。

監管目前正在嚴厲打擊逃廢債人群,並將逃廢債信息納入徵信系統和信用中國數據庫。他們已經嚐到了苦果,為自己的“小聰明”買單。

一家名為“網貸信用黑名單”的網站上顯示,“老賴”的數據量是99萬,多為80後和90後——就像那句名言所說,“她那時候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