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助推中國計量邁入量子化時代

中新社北京12月11日電 (王慶凱)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計量司司長謝軍11日在北京表示,明年5月20日,中國將開始使用新修訂後的國際單位制,將強化計量量子化戰略研究,並制定量子化時代的中國計量發展新規劃(2020年-2035年)。

此前,在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CGPM)上,經包括中國在內的53個成員國集體表決,全票通過了關於“修訂國際單位制(SI)”的1號決議。

根據決議,質量單位“千克”、電流單位“安培”、溫度單位“開爾文”、物質的量單位“摩爾”等4個SI基本單位的定義將由常數定義。加之此前對時間單位“秒”、長度單位“米”和發光強度單位“坎德拉”的重新定義。至此,國際計量單位制的7個基本單位全部實現由常數定義。

“這是改變國際單位制採用實物計量的歷史性變革,是人類科學發展進步中的一座里程碑”,謝軍說。

謝軍表示,這次SI重新定義生效後,對於多數科研人員、產業發展以及日常生產生活,不會直接造成大的改變。但從專業角度觀察,SI的重新定義將改變國際計量體系和現有計量格局。

這主要表現在:一是重新定義將實現量值傳遞溯源鏈路扁平化,使量值溯源鏈條更短、速度更快、測量結果更準更穩;二是重新定義將催生新的測量原理、測量方法和測量儀器;三是重新定義和量子測量技術發展將使得計量基準可隨時隨地復現。

在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院長方向看來,這次國際單位制的“基石”完全建立在“常數”上,使得全球測量體系發生了革命性變革。

謝軍表示,中國將努力抓住和用好變革帶來的歷史性機遇,從國家戰略高度出發,統籌規劃、整體佈局,加強面向國家戰略需求的計量基礎研究、前沿性研究,推進國家計量基標準質量提升工程,研製以量子傳感為基礎的量子計量標準,重塑量傳溯源體系,改革計量管理模式。(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