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稅起徵點上調到5000,月薪一萬的每月能少交多少?

據新華社報道,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19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這是個稅法自1980年出臺以來第七次大修,也將迎來一次根本性變革: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勞動性所得首次實行綜合徵稅;個稅起徵點由每月3500元提高至每月5000元(每年6萬元)。個稅起徵點上調到5000元,月入10000的人在個稅方面降低這是肯定的事實。但等個稅政策真正實施時,我想未必很多人到手的工資就一定會增多,相反很大的可能還會降低。

這是為什麼呢?

自2019年1月1日起,社保的繳費將改由稅務部門來徵收,這也就意味著一個員工的真實收入將要作為繳納社保的基數,那些拿著高薪卻用最低基數購買社保的人就再也瞞不住了。

因此,對於很多按較低基數或者是最低基數來繳存社保的個人來說,明年個稅調整的同時社保繳費基數也同步調整,這一定是非常不好的消息,意味著每個月將要承擔的社保費用將會增多,並且社保的費用一定是大於個稅調減的費用。

按社保個人繳納比例為11%來計算,假設當地最低社保繳費基數是3500元,那麼按最低基數和實際工資基數繳納社保費用分別為:

3500×11%=385元

10000×11%=1100元

兩者之間差異715元。

在不考慮公積金扣除的情況下,按照新舊政策來計算個稅降低的金額,分別為:

(10000-385-3500)×20%-555=668元

(10000-1100-5000)×3%=117元

兩者之間差異551元。

由此可以看出,對於社保不是按全額工資繳納的人來說,降稅的影響是抵不過社保費用的增加,對於這部分人來說,相當於降工資了。

不過社保按全額工資繳納這一直是政策規定,只不過這在之前並沒有執行到位而已,而事實上,很多上市公司都還是嚴格執行了這一政策,所以對於這樣公司的員工來說,個稅調整就會是是實打實的降稅。

當我們這些打工一族看到個稅起徵點上調的時候,心裡可是起勁的歡呼了一會兒。畢竟這不是好事嗎?

確實,之前是3500元為個稅起徵點。這個點現在即使是三四線城市,也有很多人會輕易跨越。而5000的話,可能超越的人又沒有那麼多了。按照舊稅率來算,若5千元則要交100元左右的個人稅,按照新的來算就不用交這100元了。能省一點是一點啊!那又為什麼人們只開心了一會呢?

說到底,還不是物價飆升得太快。

如果拿買樓來算,現在即使1萬元一個月的,也只能買一個平方。再算得細一點,現在去菜市場買菜就能明顯感受到物價上漲。一根玉米加兩個土豆,以前不過4塊錢的事,現在卻要8元。這可是貴了一半啊!買個枸杞菜吃吃吧,老闆娘說:“8元一斤。”聽到這句話都不敢相信的又問了一遍。以前一家三口,買菜預算100塊的話,能買一斤海鮮,一斤燒肉,幾種蔬菜,做出來的飯菜能把桌子鋪滿。可是現在呢?100元咻的一下就不見了,簡直像長腿了一樣。

而現在打工族來講,3000元算是三四線城市中普通打工族,一線城市中應屆畢業生的薪資。而5000元則稍微高了一個檔次。

個稅起徵點上調到5000,月薪一萬的每月能少交多少?

雖然物價貴了,人們的生活壓力重了。但是我們可以從另一個方面考慮啊!能交個稅不是一件光榮事嗎?

現在起徵點變到5000元,拿著5000元的鬆了一口氣,1萬元的能展露一點笑容。按照起徵點提高來算,現在1萬元可以少交20%-30%的個稅。這不好嗎?拿著這少交的錢,用回自己的生活中,至少能多一點盈餘不是?

從總體來講,社會的經濟水平提高了。個稅起徵點才會提高。而月薪能拿到5千元以上的,這已經算小資階層了。從這個角度看,是不是能開心一點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