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瓜子金

中藥材瓜子金

瓜子金

拼音Guā Zǐ Jīn

別名辰砂草、金鎖匙、瓜子草、掛米草、竹葉地丁、金牛草

來源為遠志科遠志屬植物瓜子金Polygala japonica Houtt.或卵葉遠志P. sibirica L.的全草。秋季採集全草,洗淨,曬乾。

性味微辛,微溫。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祛痰鎮咳,解毒止痛。用於咽炎,扁桃體炎,口腔炎,咳嗽,小兒肺炎,小兒疳積,泌尿繫結石,乳腺炎,骨髓炎;外用治毒蛇咬傷,疔瘡癤腫。

用法用量2~5錢;鮮用1~2兩。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中藥材瓜子金

瓜子金

拼音Guā Zǐ Jīn

別名金鎖匙、神砂草、地藤草(《植物名實圖考》),遠志草(《分類草藥性》),小遠志(《中國藥植志》),辰砂草、驚風草、瓜米細辛、魚膽草(《貴州民間方藥集》),藍花草(《廣西野生資源植物》),產後草(《江蘇植藥志》),山黃連、瓜子草(《民間常用草藥彙編》),銀不換(《南寧市藥物志》),攔路枝、小金盆、雞拍翅(《重慶草藥》),竹葉地丁(《浙江中藥手冊》),鐵線風、瓜子蓮、女兒紅(《湖南藥物志》),殲瘧草、小英雄、散血丹(《江西民間草藥驗方》),通性草、黃瓜仁草(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接骨紅、二月花

出處《植物名實圖考》

來源為遠志科植物瓜子金

全草。夏、秋間採集,洗淨曬乾。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高約15釐米。莖被灰褐色細柔毛,葉互生,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10~20毫米,寬5~10毫米,先端短尖,全緣;葉柄短;葉柄、葉脈、葉緣均具細柔毛。總狀花序腋生,最上一花序低於莖的頂端;萼片5。前面1萼片卵狀披針形,呈囊狀,兩側2萼片大形,花瓣狀,廣卵形或橢圓形,後面2萼片呈線狀披針形;花瓣3,紫白色,下部癒合,背面近頂端處有流蘇狀附屬物;雄蕊8;雌蕊1,子房倒卵形而扁。蒴果廣卵形而扁,直徑約5毫米,先端凹,具膜狀寬翅,表面平滑無毛,萼片宿存。種子卵形而扁。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境分部生長於山坡或荒野。分佈東北、華北、西南、華東、中南及陝西。產廣東、廣西、四川、江西、湖南、福建、安徽、雲南、浙江等地。

性狀乾燥帶根全草,長約20釐米。根圓柱形而彎曲,長短不一,多折斷,粗約2~3毫米,外表灰褐色、暗黃棕色,有縱皺、橫裂紋及結節,支根纖細。莖細,徑不及1毫米,自基部叢生,灰褐色或稍帶紫色,質脆易斷。葉上面綠褐色,下面色淺或稍帶紅褐色,稍有毛茸。氣微,味稍辛辣而苦。以全株完整、連根、乾燥、無雜草泥沙者為佳。

化學成分根含三萜皂甙、樹脂、脂肪油、遠志醇。

性味辛苦,平.

①《植物名實圖考》:"氣味甘。"

②《分類草藥性》:"性熱。"

③《貴陽民間藥草》:"辛苦,平,無毒。"

④《江西草藥》:"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鎮咳,化痰,活血,止血,安神,解毒。治咳嗽痰多,吐血,便血,怔忡,失眠,咽喉腫痛,癰疽瘡毒,蛇咬傷,跌打損傷。

①《植物名實圖考》:"破血,起傷,通關。"

②《分類草藥性》:"走表散寒。治頭風,開胃進食。"

③《中國藥植志》:"根:鎮咳祛痰,與遠志同類;全草:治蛇咬。"

④《貴州民間方藥集》:"治小兒驚風,傷風感冒。"

⑤《江蘇植藥志》:"酒泡,治產後風。"

⑥《民間常用草藥彙編》:"除溼健胃。治怔忡,黃疸;外用搗塗,消瘡毒紅腫。"

⑦《南寧市藥物志》:"清熱,潤燥,解毒。治蛇傷,咳嗽,吐血,疳積,眼結膜炎。"

⑧《四川中藥志》:"止血崩;治跌打損傷,腸風下血,淋病,癆傷咳嗽。"

⑨《中國藥植圖鑑》:"根為鎮靜、祛痰劑,能益智安神,散鬱化痰,消赤腫。治支氣管炎,肺炎,咳嗽多痰,驚悸,健忘癰疽瘡腫,喉痺。"

⑩《江西草藥》:"清熱解毒,活血止血。治牙痛,下肢潰瘍,白喉,子宮出血,便血,毒蛇咬傷,白膜遮睛,流腦,風溼性關節炎,痢疾。"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鮮者1~2兩);搗汁或研末。外用:搗敷。

複方①治瘧疾:瓜子金(鮮)六錢至一兩。酒煎,於瘧發前二小時服。(《江西草藥》)

②治痰咳:瓜子金根二兩,酌加水煎,頓服。(《福建民間草藥》)

③治百日咳:辰砂草五錢。煎水兌蜂糖吃。

④治小兒驚風:辰砂草二錢,佛頂珠一錢。煎水服。

⑤治小兒感冒:辰砂草一錢,藍布正五錢,射干五分。煎水服。

⑥治頭痛:辰砂草五餞,青魚膽四錢,藍布正三錢,水皂角五錢。煎水服。(③方以下出《貴陽民間藥草》)

⑦治吐血:辰砂草五錢。煎水服。(《貴州草藥》)

⑧治婦女月經不調,或前或後:瓜子金全草七株,加白糖二兩,搗爛絞汁,經後三天服之。(《泉州本草》)

⑨治產後風:瓜子金曬乾研末,每次二錢,泡溫酒服。(《泉州本草》)

⑩治急性扁桃體炎:瓜子金五錢,白花蛇舌草五錢,車前二錢。水煎服,每日一劑。(《江西草藥》)

⑾治跌打損傷,疔瘡癰疽:瓜子金曬乾,研粉,每天三次,每次二錢,用黃酒送服。另取藥粉適量,用黃酒調勻,敷患處。(《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⑿治刀傷,接骨:辰砂草研末或搗絨,敷刀傷處。骨折時,辰砂草一兩搗絨,拌酒糟外包患處。(《貴州草藥》)

⒀治脫皮癩:辰砂草、旱蓮草、車前草各等分,煎水內服;外用紅色的槓板歸煎水洗。(《貴州草藥》)

⒁治毒蛇咬傷:鮮瓜子金一至二兩。切碎搗爛,加泉水擂汁服,並以渣外敷於腫處。(《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⒂治關節炎:瓜子金根二至三兩。酌加水煎,日服一、二次。(《福建民間草藥》)

⒃治血栓炎,皮膚現紫塊,一身痛:辰砂草根捶絨,兌淘米水服。(《貴州草藥》)

臨床應用①治療骨髓炎、骨關節結核、多發性膿腫

取瓜子金乾草半斤,加酒4斤,蒸製成藥酒,日服2次,每次0.5~1兩;亦可服藥片,每次5片,或流浸膏每次20毫升,每日3次(兒童及經期婦女酌減)。據21例骨髓炎患者觀察,治癒11例,顯效l例,好轉7例,有效率為94.47%;骨關節結核16例,治癒4例,顯效3例,好轉6例,有效率為81.25%;多發性膿腫7例,全部治癒。藥物本身無明顯副作用,藥酒及流浸膏服後偶有噁心、嘔吐、上腹部不適、頭昏、心悸,一般可行對症處理,嚴重者停藥;粗製片劑有時刺激咽喉,局部覺痛。實踐證明,配合抗癆藥物及手術治療(包括取出死骨,清創引流等),療效較著;藥酒的效果似優於其他製劑:治療骨髓炎時如配合五枝膏(榆、桃、桑、槐、柳樹枝)。效果更好。

用新鮮瓜子金1兩搗爛,外敷於咬傷處,每日換藥1次。曾治療蝮蛇咬傷4例,用藥後3~4天消腫,7天症狀消失。

取瓜子金1兩,豬肝2兩,蒸熱去藥渣,食肝及汁,連服3劑。共治72例,有一定療效。

取全草幹品1兩(10兩制)或鮮品2兩,用砂鍋武火煎煮2次,藥液過濾合併,文火濃縮再過濾,加單糖漿適量使成60毫升,臨睡前頓服。治療各種精神病引起的失眠症160例次,有效(服藥後睡眠時間達4小時以上)者146例次,其中睡眠時間達6小時以上者114例次(78.08%)。多數在服藥半小時後入睡。未見不良副作用。

摘錄《中藥大辭典》

中藥材瓜子金

瓜子金

拼音Guā Zǐ Jīn

英文名Japanese Milkwort Herb, Herb of Japanese Milkwort

別名丁蒿、苦遠志、金鎖匙、神砂草、地藤草、遠志草、山黃連、瓜子草、小金盆、雞拍翅、葉地丁、銀不換、鐵線風、瓜子蓮、女兒紅、殲瘧草、散血丹、小葉地丁草、小葉瓜子草、高腳瓜子草、鐵銑草、通性草、黃瓜位草、接骨紅、地風消、鐵箭風、小丁香、小萬年青、藍花地丁、火草杆、慢驚藥、地丁、金牛草、直立地丁、紫花地丁、苦草、辰砂草、驚風草、瓜米細辛、魚膽草、七寸金、蚋仔草、鐵釣竿、鐵甲草、紫金花、小遠志。

出處出自《植物名實圖考》:瓜子金,江西、湖南多有之,高四、五寸,長根短莖,數莖為叢,葉如瓜子而長,唯有直紋一線,葉間開小圓紫花,中有紫蕊。雲南名紫花地丁。

來源

藥材基源:為遠志科植物瓜子金的根及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olygala japonic Houtt.

採收和儲藏:秋季採集全草,洗淨,曬乾。

原形態瓜子金 多年生草本,高15-20cm。莖直立或斜生,綠褐色或綠色。枝圓柱形,具縱稜,被捲曲短柔毛。單葉互生;葉柄長約1mm,黃褐色,被短柔毛;葉紙質至近革質,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1-2.3cm,寬5-9mm,綠色,先端鈍,基部圓形至闊楔形,全緣,反捲,兩面近無毛或被短柔毛;主脈在上表面凹陷,並被捲曲短柔毛,側脈3-5對。花兩性,總狀花序與葉對生,葉腋外生;花少,長約7mm,具早落披針形小苞片;萼片5,宿存,外面3枚少,披針形,長4mm,外面被短柔毛,裡面2枚大,花瓣狀,卵形至長圓形,長約6.5mm,基部具爪;花瓣3,白色至紫色,基部合生,側生花瓣長圓形,長約6mm,基部內側被短柔毛,龍骨瓣舟狀,頂端背部具條裂雞冠狀附屬物;雄蕊8,長達6mm,花絲幾乎全部合生成鞘,1/2以下與花瓣貼生,鞘之兩側具緣毛,花葯卵形,頂孔開裂;子房倒卵形,直徑約2mm,具翅,花柱肥厚,彎曲,長約5mm,柱頭2,間隔位於花柱先端。蒴果圓形,綠色,直徑約6mm,具闊翅,無毛。種子卵形,長約3mm,直徑約1.5mm,黑色,密被白色短柔毛。花期4-5月,果期5-7月。

生境分部生態環境:生長於海拔800-2100m的山坡或田梗上。

資源分佈:分佈於東北、華北、西北、華東、中南、西南和臺灣等地。

栽培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溼潤的氣候。是一種既喜陽而又具較耐旱的植物。對土壤要求不嚴,以排水良好、肥沃而疏鬆的砂質壤土上生長較好。重粘性土栽培生長不良。

栽培技術 用種子或根狀莖繁殖。夏末秋初,種子成熟,可隨採隨播。將採回的鮮果,除去果皮,即可秋播。撒播,覆土1cm,上蓋一層稻草。第2年春開始出苗時取去稻草,並注意澆水保溼,出苗1個半月左右,當苗高15cm時,選陰雨天或每日午後移栽,行株距30cm×15cm。根狀莖繁殖,可於春、秋進行。

性狀性狀鑑別 根圓柱形,稍彎曲,直徑可達4mm,表面黃褐色,有縱皺紋,質硬,斷面黃白色。莖少分枝,長10-30cm,灰綠色或灰棕色,被細柔毛。葉皺縮,展平後呈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3cm,寬0.5-1cm,側脈明顯,先端短尖,基部圓形或楔形,全緣,灰綠色;葉柄短,有柔毛。總狀花序腋生,最上的花序低於莖的頂端;花多皺縮。蒴果圓而扁,長約7mm,具較寬翅,邊緣無緣毛,萼片宿存。種子扁卵形;褐色,密被柔毛,基部有3長裂的種阜。氣微,味微辛苦。以葉多、有根為佳。

顯微鑑別 葉表面觀:下表皮細胞垂周壁波狀彎曲,平周壁具角質紋理,氣孔不定式或不等式,副衛細胞4-6個。上表皮細胞垂周壁稍波狀彎曲,平周壁具角質紋理,氣孔極少。非腺毛單細胞,少數有2細胞,長66-206μm,常彎曲,外壁有疣狀突起,頂端常具有一凸頭。葉肉薄壁細胞中含草酸鈣簇晶,直徑20-33μm。

化學成分根含三萜皂甙,樹脂,脂肪油,遠志醇(polygalitol)及四乙酸酯(tetracetyl polygalitol)。地上部分含瓜子金皂甙(polygalasaponin)甲、乙、丙、丁與瓜子金皂甙I-XIX(polygalasaponin I-XIX)。

葉含山柰酚-3-O-6〃-O-(3-羥基-3-甲基-戊二酰基)葡萄糖甙[kaempferol-3-O-6”-(3-hydroxy-3-methylglutaryl)gluco-sode],紫雲英甙(astragalin),山柰酚3-(6”-乙酰基)葡萄糖甙[kaempferol 3-(6〃-acetyl)glucoside],山柰酚3,7-二葡萄糖甙(kaempferol 3,7-diglucoside)。

藥理作用已開花植株的根及地上部分的5%浸液均有溶血作用。根的溶血作用與遠志根(全遠志)的溶血作用相當。

鑑別理化鑑別 取本品粗粉0.5g,置帶塞試管中,加熱水10ml,用力振搖1min,即生成持續性泡沫,放置30min仍不消失。(檢查皂甙)

性味味苦;微辛;性平

歸經肺;胃;心經

功能主治祛痰止咳;散瘀止血;寧心安神;解毒消腫。主咳嗽痰多;跌打損傷,風溼痺痛;吐血;便血;心悸;失眠;咽喉腫痛;癰腫瘡瘍;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鮮品30-60g;或研末;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敷。

各家論述1.《植物名實圖考》:破血,起傷,通關。

2.《分類草藥性》:走表散寒。治頭風,開胃進食。

3.《中國藥植志》:根:鎮咳祛痰,與遠志同類;全草:治蛇咬。

4.《貴州民間方藥集》:治小兒驚風,傷風感冒。

5.《江蘇植藥志》:酒泡,治產後風。

6.《民間常用草藥彙編》:除溼健胃。治怔忡,黃疸;外疸;外用搗塗,消瘡毒紅腫。

7.《南寧市藥物志》:清熱,潤燥,解毒。治蛇傷,咳嗽,吐血,疳積,眼結膜炎。

8.《四川中藥志》:止血崩;治跌打損傷,腸風下血,淋病,癆傷咳嗽。

9.《中國藥植圖鑑》:根為鎮靜、祛痰劑,能益智安神,散鬱化痰,消癰腫。治支氣管炎,肺炎,咳嗽多痰,驚悸,健忘,癰疽瘡腫,喉痺。

10.《江西草藥》:清熱解毒,活血止血。治牙痛,下肢潰瘍,白喉,子宮出血,便血,毒蛇咬傷,白膜遮睛,流腦,風溼性關節炎,痢疾。

摘錄《中華本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