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印記,如果珠寶會說話

從時間範疇來說,人類佩戴珠寶已經有6000年曆史, 自古以來,人們便有將名貴寶石鑲嵌成珠寶,用來裝飾、護身以及彰顯社會地位的習俗。一件件精巧別緻、設計獨特的珠寶呈現的不單純是華貴的物料,更重要的是凝聚著讓人內心感動的精神力量。無論哪個年代,無論哪個民族,人類幾千年來始終都在努力通過智力勞動把自然饋贈轉化為極具創造力的藝術品,並臻於完美。



時間的印記,如果珠寶會說話


> 海得拉巴尼扎姆項鍊,印度,公元1850-1875年

前不久,因收羅眾多頂級印度寶石和珠寶以及靈感源於印度的珠寶而廣為人知的阿勒薩尼收藏帶著他們的重要收藏進入故宮,為中國觀眾帶來兩個精彩的展覽:“銘心擷珍——卡塔爾阿勒薩尼收藏展”之“瑰麗梵星:印度高級珠寶展”和“皇室臻選:藝術珍品展”。

其中,“瑰麗梵星:印度高級珠寶展”展現了從莫臥兒王朝至今500 年間印度的珠寶藝術,以及靈感源於印度的創作珍品。


時間的印記,如果珠寶會說話



> 頭巾配飾,印度,約公元1900年;夾扣:卡地亞,巴黎,公元2012年


時間的印記,如果珠寶會說話


> 納瓦納加爾紅寶石項鍊,卡地亞,公元1937年

從印度河文明時期起,印度就孕育、發展了獨特的珠寶製作技藝和風格,至今仍是世界最重要的珠寶產地之一。對珠寶的崇拜滲透進印度文明的方方面面,印度教和佛教經典中,諸尊神、佛、菩薩均華服瓔珞,無比莊嚴。梵語文獻中,古印度人將鑽石、珍珠、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鋯石、託帕石等9 種珠寶比擬為9 顆 星 球,認 為由這“九 珍 寶(navaratna)”組成了宇宙。與中國傳統文化賦予玉石豐富的寓意相似,印度人也同樣認為不同種類的珠寶能給人帶來辟邪、解毒、開運等利益。


時間的印記,如果珠寶會說話


> 羽飾 ,巴黎麥蘭瑞,公元1905年

阿勒薩尼收藏基金會收藏的印度珠寶,始於1526年,帖木兒王子巴布爾(Zahir al-Din Muhammad Babur)擊敗洛迪蘇丹(Sultan Ibrahim Lodi ),即大名鼎鼎的莫臥兒帝國時期。這是整個印度珠寶曆史上最重要的發展階段,巴布爾的繼任者胡馬雍(Humayun)酷愛波斯藝術,將大批工匠自喀布爾聘請至印度,為印度藝術注入了新的風格。而之後的阿克巴大帝(Akbar)和沙 · 賈汗(Shah Jahan )則把莫臥兒帝國對珠寶的迷戀推到頂峰,當時的王室是最重要的珠寶製作贊助者,也熱衷於在珠寶上刻下自己的名款。我們今天能夠想見典型的印度珠寶風格,就產生在莫臥兒時期。莫臥兒帝王名義上在1858年才告消亡,但實際遠在此前,歐洲各國已經通過通商、殖民,將他們的生活方式和審美風尚帶進印度,在印度王公和歐洲人的生活中體現出雙向的影響。1876年,維多利亞女王宣誓成為印度統治者後,印度珠寶更明顯的體現出英倫風尚。這些不同時期的不同風格,在本次展覽中都有很好的體現。


時間的印記,如果珠寶會說話



> 羽飾,保羅・伊里布設計,羅伯特・林澤勒製作,法國,公元1910年;祖母綠:印度,公元1850-1900年


時間的印記,如果珠寶會說話


> 虎眼頭巾配飾,卡地亞,倫敦,公元1937年

在整個展覽中,這些瑰麗的珠寶展品彷彿一扇扇可以穿越時空的窗戶,讓現代人看到已經消失在歷史深處的人文景觀。比如“沙・賈汗短劍”,這把短劍的劍柄展現了莫臥兒玉石雕刻的高超水準。男孩頭部的處理手法獨特,顯然是受到了歐洲雕塑的影響,可能是模仿印度葡萄牙人的“好牧人”基督雕像而來的。雕刻劍柄的工匠身份未知,既可能是印度人,也可能是歐洲人;為莫臥兒宮廷服務的幾位歐洲寶石工匠中很可能有人至少參與了劍柄的設計工作。短劍刃上刻有沙・賈汗的頭銜,另外還鐫刻有傘和魚,二者皆是王權的象徵。還有一枚祖母綠頭巾配飾,中間的祖母綠鑲嵌於採用多面形明亮式切割的鑽石框架內,這種鑲嵌工藝既反映出這一時期歐洲首飾設計的風格,也表現出西方的影響力正在與日俱增。配飾所用寶石既沒有襯箔,也沒有為典型的印度封閉式鑲嵌工藝所禁錮。這件裝飾品具有雙重功能:移去羽毛裝飾時可兼做臂飾之用。


時間的印記,如果珠寶會說話


> 杯,印度北部,公元1660-1680年,底足上有銀質支撐環,刻有漢字和一個“璞”字刻印,“璞”意為“未琢之玉”,以及一首乾隆皇帝於1756-1794年間所作的詩

展覽中另一件比較重要的作品為納瓦納加爾紅寶石項鍊。這條項鍊是20世紀珠寶首飾的巔峰之作,代表著卡地亞和印度王公風格碰撞的一個高峰。項鍊是納瓦納加爾王公迪維加辛吉於1937年委託卡地亞設計的,選用了由納瓦納加爾前一任王公拉吉特辛吉(知名的寶石鑑賞家,雅克· 卡地亞的朋友)所收集的一組特殊的經橢圓形切割和長角階梯形切割的緬甸紅寶石。印度獨立後,項鍊被送回到卡地亞進行轉售。為印度王公而設計的原始樣式經過了修改,使之更契合女性的體形,後面的單顆紅寶石線條大為縮減。洛爾· 吉尼斯夫人曾在1966年參加杜魯門· 卡波特在紐約舉辦的黑白舞會時佩戴過修改後的項鍊。


時間的印記,如果珠寶會說話


> 筆盒和墨水瓶,德干或印度北部,公元1575-1600年

還有用於宣傳海 報中的羽飾,自1867年以來,麥蘭瑞(Mellerio ditsMeller)一直都使用孔雀圖案,這種圖案為藍色與綠色的結合創造了條件,這在當時的歐洲珠寶中是不同尋常的。對法國異常崇拜的卡普塔拉王公賈加特吉特· 辛格1905年在巴黎時購買了這件羽飾,在他年輕的歐洲妻子阿妮塔· 德爾加多的肖像畫中可以見到它。


時間的印記,如果珠寶會說話


> 玫瑰水噴壺,印度北部,公元1675-1725年

故宮博物院的院長單霽翔先生曾在展覽的祝辭中說道:“這些珠寶是幾個世紀以來印度王公審美品位的物質體現,繁冗複雜的裝飾風格、光怪陸離的寶石色澤,或纖巧、或凝重、或奔放,濃郁的南亞風情躍然而生,讓人看到蒙古後裔統治時期的印度美學和工藝,還看到英國殖民帶來的西化影響。”如果珠寶會說話,所表述的應該也是上述的話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