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是什么原因引起?

wei210096997


慢性胃炎是指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根据胃黏膜的病理改变分为非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特殊类型的胃炎三类。较常见的有萎缩性胃炎、非萎缩性胃炎和反流性胃炎。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病理上表现为胃黏膜内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为主的改变。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及腺体发生了萎缩性改变。小克将常见病因解释如下,供大家了解。

1.幽门螺杆菌具有直接侵袭胃黏膜作用,另外幽门螺杆菌的代谢产物氨、分泌的毒素及产生的抗体可引起胃黏膜的炎症反应,是引起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素。

2.甲状腺病、糖尿病、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诱发慢性萎缩性胃炎。

3.当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胆汁、胰液和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破坏胃黏膜屏障功能,使胃黏膜受到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袭产生炎症,诱发胆汁反流性胃炎。

4.老年人胃黏膜生理性功能减退、慢性右心功能不全、门静脉高压等引起的胃黏膜淤血营养不良也可以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

5.长期服用解热镇痛、糖皮质激素等有损胃黏膜的药物、胃切除术后、放射治疗等也可以引起慢性胃炎的发生。

6.长期抽烟喝酒、爱吃辛辣刺激、油腻的不宜消化的食物、爱喝浓茶、咖啡也可以诱发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发生。


总之,慢性胃炎是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在预防及治疗中应该将去除病因放到首位,然后应用药物正规合理治疗,才能有效治愈胃炎,减少复发和诱发严重并发症。


小克医学


\n
\n
\n

胃炎的病因颇多,大致可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类。常见的内源性病因有病毒和细菌感染性疾病,如白喉、猩红热、肺炎、伤寒、肝炎、\n流感等。其他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外源性\n病因有化学性(药物)、物理性(温度的和机械的)因素、微生物感染或细菌毒素。化学\n刺激可来自烟草(烟草中含有尼古丁等物质)、烈酒、浓茶,内服\n药物如水杨酸盐类和吲哚美辛等解热镇痛药,物理刺激如过烫、过冷、过于粗糙的食物;进食被细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可引起急性\n胃肠炎,致病细菌以幽门螺杆菌、沙门菌属及副溶血弧菌为常见,毒素以金\n黄色葡萄球菌毒素为常见,而以肉毒杆菌毒素所引起的病情最为严重。病毒感染常为流\n感、肠道病毒等。

胃炎的发病机制主要由于致病因子损伤了胃黏膜防御机制。后者包括黏膜屏障、\n黏液 HCO3-屏障、上皮快速修复功能、黏膜血流、前列腺素以及某些调节肽(表皮生长\n因子、生长抑素等)。各成分相互联系,可防御各种外来、内在的损害因子的损伤。而胃\n炎的发生首先是由于各种过强的损害因子直接或间接削弱胃黏膜防御机制的某一种或几\n种成分,胃腔中的 H+反弥散到胃壁,引起血管充血、出血、黏膜水肿等炎症反应,并使\n胃黏膜受到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而出现糜烂、出血。非甾体消炎药抑制环氧合酶活性,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进而胃黏膜修复功能降低。应激性损伤表现有皮质-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活动亢进。急性胃炎在病因祛除后,可望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如病因长期持续存在,就会变为慢性胃炎。

\n
\n
\n

中华医学科普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中医内科程勇教授介绍:

中医认为,引起胃病的原因有饮食伤胃、情志不畅、外邪犯胃以及素体脾虚。

从饮食上来说,饮食不节,或者是过度食用肥甘、生冷、辛辣的食物,容易损伤脾胃,造成胃失和降。从情绪上来说,不良的情绪如抑郁恼怒,导致肝气郁结,忧思伤脾,导致脾失健运,最后肝郁化火,久病入络。外邪方面主要是寒邪湿热等内客于胃,导致气机阻滞。还有一部分人平时脾胃功能就比较虚弱,导致中焦虚寒,胃失温养;有些热病、郁热、香燥会伤阴,导致胃失滋养。

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有一个对313例病人辨证分型的研究。按中西综合分析,结合学科的标准,其中肝胃不和的有33%,脾胃虚弱的占到36%,脾胃湿热占7%,胃阴不足占7%,胃络淤血占15%。肝胃不和、脾胃湿热型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程度均明显高于其他证型,胃阴不足型幽门螺杆菌阳性率最低。因此,中焦脾胃亏虚、气滞湿阻热蕴是慢性胃炎主要的病理机制。


海上名医


【引起慢性胃炎的原因有哪些?】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993b00049098c9d044da\

医学微视


慢性胃炎的形成原因主要是胃粘膜被损伤造成的,有一部分的诱因是幽门螺旋杆菌,很多大夫会推荐你杀灭幽门螺旋杆菌,可是很少有人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后面再怎么做,所以后面复发的很多。

幽门螺旋杆菌破坏胃壁,杀灭或者抑制它是可以做,但是它的传播途径很多,其中就包括饮用水,中国的饮用水中检测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很多,所以根治了幽门螺旋杆菌再复发,胃炎治好了再复发都不奇怪。

幽门螺旋杆菌可以在胃里面生存是因为它能分解尿素,产生氨云,胃酸的PH值在1-1.5的时候,幽门螺旋杆菌是很难生存的,顶多在胃酸不太强的幽门部活动,不容易引起胃炎。

如果胃酸分泌过少,幽门螺旋杆菌就会成倍成倍的增加扩散,然后去胃壁打孔,免疫系统被激活,胃酸再添油加醋的腐蚀胃壁,胃炎、胃溃疡也就来了。可以说胃炎形成是幽门螺旋杆菌、胃酸、免疫系统和炎症因子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什么原因使胃酸变弱了?让幽门螺旋杆菌有了可乘之机?

①压力,现在很多人吃饭跟打仗似的,没有专心吃饭的习惯,火急火燎的吃完,食物没有充分得到消化酶,特别是唾液淀粉酶一类的,压力情况下迷走神经受到抑制,胃酸也就分泌不足。同时还容易引起内分泌失调,合成胃粘膜过程受阻。

②饮食结构不合理,优质蛋白质(鱼,蛋)、优质的油脂(N-3的亚麻籽、山茶油、鱼油)、必须营养素(维生素A、B、C、D、E、K、U等)不足,修复胃粘膜的原料不够(胃粘膜不是固定不变的,两三天就会更新一次,需要原料更新),都会造成胃粘膜更新慢,增加胃粘膜受伤的概率。

③刺激性饮食,辛辣、酒精、慢性食物过敏都会造成胃粘膜受损,也会引起肠粘膜受损,吸收营养物质受阻,营养缺乏。

④作息不规律,不规律的作息,胃的生物钟也会受到影响,本来胃应该早晨7点左右分泌足量胃酸去消化食物,因为不规律饮食,胃不知道该几点上班分泌胃酸了,你需要的时候分泌不足,只会越来越少。越来越稀释,以后要消化食物就越来越难。

医生告诉你胃酸过多是说总量多,但是他不一定会告诉你胃酸变弱了,即使胃酸总体积比以前多了,还是不能充分分解食物,幽门螺旋杆菌一直猖狂,急性胃炎应该抑制胃酸,杀幽门螺杆菌,然后修复胃粘膜,补充胃酸。

慢性胃炎需要修复胃粘膜,杀幽门螺杆菌,补充胃酸。

这样身体才能慢慢恢复到正常循环的道路上,后期恢复养护十分关键,医院处理只是第一步,后面还有很长的养胃修复之路,不能因为去医院治疗过了,吃了杀灭幽门螺杆菌的药物了就万事大吉了。

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飞羽营养师


胃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病因比较多,通常与平时的饮食不当、酒精刺激、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的。也有可能是家族遗传导致的。

如三餐不规律或是饮食辛辣生冷肥厚或是细菌感染等,建议描述清楚你现在有哪些不适的症状,建议饮食清淡,三餐规律,喝点稀粥,多吃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及时的给予抑酸护胃理气和胃的药物调理,如药食同源的沙棘,西蓝花,茯苓,猴头菇粉,东方谓粉或者幽门螺杆菌的对抗菌。


消化道游击大队队长


慢性胃炎是指由不同病因所致的胃粘膜慢性炎症。最常见的是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上腹部不适和隐痛、嗳气、泛酸、恶心、呕吐等。病程缓慢,反复发作而难愈。 治疗胃炎主要一是保护修复胃粘膜,二是饮食上好好养胃,三是注意休息积极乐观情绪。有胃炎不要轻视,要及时治疗,要真正解决问题推荐食疗调理更安全彻底无副作用和依赖性。建议慢性胃炎患者服用 舒 消 茶中药治疗,效果很好,百度搜索可以找到。


qzuser228536744


幽门螺杆菌感染,病毒或其他毒素。

多见干急性胃炎之后,胃黏膜病变经久不愈而发展为慢性胃炎,主要指幽门螺杆菌感染。

刺激物质

长期饮用烈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物质,可破坏黏膜保护屏障而发生胃炎。

药物

口腔,咽部的慢性感染

胆汁反流

胆汁中含有的胆盐可破坏胃黏膜屏障,使胃液中的氢离子反弥散进入胃黏膜而引起炎症。


用户80121223166


西医是大部分认为是幽门螺杆菌造成的,中医讲的原因很多,木克土情况比较多。不要以为这两个观点不一致,其实是一致的,它们找到问题的层次不一样,好比食物腐烂了,有人说它是因为长菌了,有人说它是保存不当,温度湿度太大造成的,两种观点都没错。但是,治疗这个疾病没有立竿见影的药物,除非止痛剂,它不能治疗,只能给你一个不难受的假象。


我就要说实话


慢性胃炎是急性胃炎反复多次之后才能产生,归根结底还是急性胃炎引起,而急性胃炎西医治疗与中医治疗相比,其实是中医最厉害,一剂草药,30分钟內绝对治好,当然是有绝对实力的医者才具备此功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