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國為什麼會滅亡?

天蠍座男孩


在當時來講曹操的地盤最大,各方面都比孫權、劉備佔優,兩家不結成聯盟是無法戰勝和抗拒曹操的,但隨著關羽破壞聯盟失去荊州,劉備夷陵之戰的失敗,使原本就不強大的蜀漢不但地盤越來越少,也損失了很多久經戰鬥的部將和老兵,元氣大傷。之後的蜀漢在各方面都在走下坡路而諸葛亮第一沒有去培養和蒐羅人才,也沒有培養本地的軍事人才;第二內政建設抓得不夠緊,以致後來引起國內受其荒殘,西土苦其役調的現象;第三軍事太急進,幾次的輕易出師都條件不夠,把自己拖的太疲乏,削弱了自己;第四對曹魏的壯大沒有采取適當的對策;第五識人用人不夠恰當,在戰鬥的具體指揮部署上也很不夠。諸葛亮死後,劉禪昏庸黃皓擅權內政越來越糟加之姜維連年遠征,人們的負擔逐年加重,搞得民不聊生,民怨沸騰,這種情況下蜀國焉能不亡?


種地的秀才


糾正一點,蜀國並不是其正確的稱呼,劉備所立國號應是漢,因為其所在地等原因才被稱作蜀或者蜀漢。

它的滅亡直接責任人就是劉備劉玄德和其繼任者劉禪劉公嗣和諸葛亮,姜維。劉備創業不易,家底薄,本應步步為營,穩紮穩打,結果再取得益州後又接連發動漢中、襄樊戰役,雖然取得漢中之戰的勝利但卻丟失了荊州,緊接著又不顧代價發動伐吳大戰最終一敗塗地,身死白帝城,白白損失漢軍大量精銳力量。諸葛亮姜維等人也沒有及時採取措施便又連年北伐導致漢國內部更加虛弱,看看最後諸葛亮之子諸葛瞻以逸待勞本土作戰還沒能擊潰鄧艾的數千殘兵。

假如劉備再伐吳之戰中及時見好就收,大力發展民生增加實力,那麼漢國最後就算是滅亡也不會輕輕鬆鬆被人打到城下。

劉備等人的窮兵竇武是漢國被滅主要原因。


最後的騎兵Z


蜀國如果劉備不去打夷陵之戰,那麼蜀國還會保留精兵良將,北伐還有望。夷陵之戰後蜀國元氣大傷,那麼諸葛亮為何還要以弱伐強?

劉禪只想安穩的當個守家翁,相傳他不明白諸葛亮北伐的苦心,於是問他“相父啊,魏國都沒來打我們,你為何天天去伐人家,我們兩國和平相處,百姓安穩過日子不好嗎?”

諸葛亮說“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意思就是我們要繼承先帝遺志,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那麼能否北伐成功呢?答案是可能有,當年劉邦也是從漢中北定關中,然後爭奪天下。當是蜀國情況和劉邦時候又有所不同,劉邦的對手是散亂的,他們各自為戰,劉邦只需要各自擊破。

但是蜀國面對的是一個強大的魏國,蜀國最多兵力才10萬,魏國兵力可達50-60萬,吳國最多兵力20萬。蜀吳聯合都不是對手,如果諸葛亮北伐的時候遇到的敵將是紙上談兵的趙括,那麼諸葛亮尚且可贏。但是諸葛亮的對手是司馬懿!司馬懿只需要守城,等到諸葛亮糧儘自會退軍。諸葛亮10萬大軍也不敢強攻司馬懿,為什麼,因為殺敵一萬,自損八千。魏國全國兵力可達五六十萬,10萬人跟對面換命是不值得的。

所以諸葛亮到北伐後期他應該明白只要司馬懿活一天,蜀國北伐就不可能成功。退守漢中說不定還可以延長一點蜀國國運。但是無論是諸葛亮,還是姜維都在逆天而為,這害得蜀國子民苦不堪言,所以後來鄧艾兵臨城下的時候,蜀國大臣都主張投降。

簡單的說蜀國滅亡是因為天命不在蜀國!



青玉案i


仔細看看就知道,三國後期蜀國無人可用,五虎將全部去世,除諸葛亮外唯一勉強可用的也就一個姜維,但是問題出在諸葛亮身上,他沒辜負劉備的信任不假,但是他高估了自己的精力,看清楚,是精力,大事小事事事親為,造成了全蜀國沒他就癱瘓的一個狀態,蜀國的滅亡其實就是這樣了。


枕邊添香人


首先,在人才缺失方面,蜀國五虎大將相繼死去,文臣諸如臥龍鳳雛 法正等人也相繼病故,文臣已無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人,武將也無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之輩,故而有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之說。第二,蜀國在夷陵之戰實力大損,後雖有諸葛亮治理,但隨著北伐魏國導致國力空虛,經濟力量下降,再者北伐中原路途長遠,道路不便,糧草供應不足,所以失敗是必然的。


行走


1實力不及魏國(魏國國力兵力經濟能力均比

蜀國強大)

2蜀國君主(劉禪)昏庸無能。

3內部矛盾連續不斷。

4.都城偏遠,交通不發達。


名橋696


蜀國為什麼會滅亡?劉皇叔雖建蜀有功,但交班劉禪已是國力貧弱,雖要孔明主政,但也並非理想的統兵軍師,七出祁山伐魏,未得中原寸土,還失了個街亭。選姜維接任,也敗在鄧艾之手。連連敗仗,蜀國豈能不亡?


葉荗盛


幾個原因,第一,國力弱小。第二,沒有大量優秀的文臣武將,導致後繼無人。第三,連年征戰,百姓和士兵都無法休養生息。


寒食東風77252843


我覺得是人類思想的進步導致的


一路前行一生珍惜


第一點,三國之中,蜀國國力最弱,這是國本;第二點,劉備夷陵之戰讓蜀漢集團損失慘重;第三點,諸葛亮強行要完成劉備遺願也是自己的願望,在明知不行的情況下強行北伐,國力最弱不完全發展,反而北伐,這也是消耗民力,失敗就是必然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