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今日关注:新乡这个县,干部的‘’夜生活‘’

记者 李虎成 赵同增

12月4日晚,原阳县委第96次常委会,研究脱贫攻坚、生态环保、重大风险防范等工作,会议一直持续到晚11时之后。据了解,

从2015年底开始,原阳县每周二晚上定期召开常委会议,县委领导利用休息时间开会已成惯例,3年来坚持不懈、雷打不动。


在县委领导的垂范下,大批战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广大党员干部从城镇走进农村,日落而不息,用忙碌的身影打破了静谧的乡村之夜, 他们走街串巷到贫困户家中访寒问苦,他们挑灯夜战学习交流扶贫经验,他们在滩区迁建工地奔忙不息……他们的到来,不仅让乡村“沉闷”的夜晚生动起来,更让贫困群众的心暖了起来,让通往幸福生活的道路宽了起来,让原阳城乡变化的步子快了起来。

连日来,记者数次夜访原阳,追随他们的脚步进农家、下工地,聆听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的付出与收获,也见证了原阳县脱贫攻坚工作的拼与搏。

星夜兼程,只争朝夕,原阳的“夜生活”推动了各项工作全面发展。今年前三季度,该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62亿元,增长25.7%,增速居新乡(除长垣外)七县(市)第1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均居全市第2位;最能反映经济运行增速的工业用电量,增幅达到了33.5%。

河南日报今日关注:新乡这个县,干部的‘’夜生活‘’


原阳夜景美如画。王学伟摄

1、“夜访”,让他们与群众的心贴得更近了⇦

日落人闲后,农家夜语时。在农村,闲聊是晚上的一档重要“娱乐节目”,原阳县的广大驻村干部却赋予这一活动新的内涵。

12月3日晚7时,原阳县黄河滩区已是夜色深沉。忙活了一天的县环保局驻陡门乡回湾村“第一书记”毛爱菊,马不停蹄地又开始了每天例行的“夜访”。第一站,毛爱菊来到了50岁的村民刘秀云家,马上被热情地拉着坐到她家床上——这是刘秀云地待客的“最高待遇”。


河南日报今日关注:新乡这个县,干部的‘’夜生活‘’


前来夜访的毛爱菊(左)被脱贫户刘秀云亲热地拉着坐到床上。马啸 摄


“毛大姐的‘夜访’很简单,就是坐到床头和俺拉拉家常!”去年刚脱贫的刘秀云告诉记者,毛爱菊基本上每月到她家夜访一次,先把里里外外都看上一遍,再花上半个小时听她唠唠家里鸡毛蒜皮的小事。

对于这些“鸡毛蒜皮”,毛爱菊可不光是看看听听记记而已。

刘秀云说,第一次“夜访”,毛爱菊看到她家房子年久失修摇摇欲坠,不等她提出申请,就为她争取了危房改造补贴资金和安居工程补助资金,帮她新建了大门和东偏房,整个小院焕然一新。

第二次“夜访”,毛爱菊听说她丈夫和孩子都在周边打零工,活又累挣得又少,就介绍他们去浙江省湖州市的服装加工厂工作,收入比原来翻了一番还要多。

第三次“夜访”,毛爱菊给她送来了村里的公益性岗位,抽空把特定区域的卫生打扫一下,每个月就有300元的“工资”,完全不耽误干农活。

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近3年时间过去,刘秀云家由原来的住危房、低收入,变成现在的安居又乐业,全家人平均月收入都在万元以上,2017年顺利摘帽脱贫。

“夜访”让毛爱菊了解到群众的真实诉求,小问题当场处理,大问题统筹解决,让回湾村一天天发生着可喜变化。2016年1月以来,通过“夜访”,毛爱菊争取资金1.4万元重修坍塌桥涵,筹措资金5000元挖通河道,还为村里引来一个服装加工厂,扶起了两个养殖场,帮助20个贫困户就近就业,让13个贫困家庭稳定脱贫。


毛爱菊说,“夜访”也是“逼不得已”,一方面是因为村民们白天都在忙着打工挣钱,只有晚上才有时间坐下来说说“闲话”;另一方面,驻村工作也是千头万绪,白天很难腾出时间。

从刘秀云家“夜访”结束,刘秀云拉着毛爱菊送到门口:“毛大姐,脱贫后俺家已经攒了存款6万多,明年开春准备把堂屋也翻盖一下,墙东边的电线碍着事没法动工,你得帮俺想想办法!”

“没问题!咱村的线路也该改造了,我去找找电力公司,优先从你家这开始改,你就放心吧!”

喜悦的笑声,在夜色里久久回荡、传出好远。

据了解,在原阳,和毛爱菊一样,还有2000余名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党员干部通过“夜访”,走到群众中间,收集群众意见,解决群众困难。截至目前,全县干部在“夜访”中解决群众困难超过5000个,协调争取道路、绿化、公共服务设施等各类资金近亿元。

2、“夜学”,让他们服务群众的能力更强了⇦

农村的冬夜分外清冷。11月29日晚9时,原阳县阳和街道办事处的视频会议室里气氛却十分“火热”:30多个办事处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在观看学习了县委党校讲师罗虎山所做的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相关的报告后,展开了热烈讨论。

“这样的场景在全县1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经常都能见到。”据原阳县委组织部李彦伟介绍,为帮助基层党员干部提高服务群众的水平和能力,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该县已经举办了10期“扶贫夜校”,培训扶贫干部近4000人次,再加上各乡镇自行组织的各类培训班,经常性学习交流扶贫经验,实现了全县扶贫干部 “充电”日常化。


河南日报今日关注:新乡这个县,干部的‘’夜生活‘’


脱贫攻坚工作的强力推进,让原阳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王学伟摄


“扶贫夜校”选择晚上进行,不占用工作时间,学员自愿报名;采取视频教学,免去基层干部集中培训的奔波之苦;让县委党校教师和县领导讲理论,邀请驻村第一书记谈心得授经验,理论实践相结合,教学水平有保障;抽调组织部、扶贫办工作人员成立14个联合督导组,对培训纪律和培训成果进行全程考核,避免培训“走形式”。

到扶贫夜校“充电”,学员们怎么看?培训效果如何?

县委宣传部派驻阳和街道办事处大张寨村第一书记杨晓燕告诉记者,县里、街道办事处组织的“夜训”“夜学”,她一次不落全部参加,收获非常大。杨晓燕说:“我从2017年12月才开始担任第一书记,在农村工作中是一名‘新兵’、‘菜鸟’,正是扶贫夜校让我快速成长,尽快完成角色转换。”

今年5月,大张寨村贫困户贾淑霞脑干出血住进医院,她的丈夫蒋彦超右腿残疾原本收入就低,这下子更是雪上加霜,整个家被一股浓得化不开的绝望情绪紧紧包围。

杨晓燕第一时间赶到医院,用从扶贫夜校学到的心理知识,紧急开展心理干预,同时私下里积极帮蒋彦超寻找新的工作机会,让他能在照顾病人的同时还有一份收入。


河南日报今日关注:新乡这个县,干部的‘’夜生活‘’


“扶贫日”对贫困户实行免费体检。卞瑞峰 摄


“很多时候,贫困群众需求更多的,是心灵上的慰藉,这就要求我们多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用真诚的心、火热的心去接近他们,帮他们走出难关!”

在杨晓燕的努力下,蒋彦超和贾淑霞一点点卸下精神包袱,开始用积极的心态迎接病情和生活的双重挑战。“困难是弹簧,你弱它就强”,看待问题心态变了,其他一切都会发生变化,如今,蒋彦超适应了新的生活节奏,贾淑霞身体也正以“神奇的速度”恢复好转,杨晓燕正谋划帮她开一个网店,让她能自食其力,重新拾回失落的信心。

杨晓燕的表现和变化,阳和街道党工委书记陈庆峰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下一次办事处的扶贫夜校,我们准备让杨晓燕同志上台讲一讲!”

3、“夜建”,只为让滩区贫困群众早日搬迁“摘帽”⇦

晚6时,是官厂乡安置区(柳月湾社区)项目工地的下班时间。11月30日,记者在现场看到,这里一片灯火通明,到处都能听到设备的轰鸣声,脚手架上工人仍在忙个不停……好一番紧张施工的繁忙景象!


河南日报今日关注:新乡这个县,干部的‘’夜生活‘’


凌晨时分,官厂乡安置区(柳月湾社区)项目工地仍在紧张施工。孔令羊 摄 (2)


“除非遇到特别恶劣天气,我们每天都要施工到凌晨时分!”第四施工区生产经理程广保告诉记者,工地施工实行“两班倒”,这班工人下班,那班工人上岗,两班工人“无缝”交接。

“10月中旬进入装饰装修阶段,我们在这阶段共耗时1个半月时间!”据程广保介绍,目前装饰装修阶段已基本接近尾声,外保温墙、内外粉刷、水电和土建等工序同步进行,该施工区的26栋住宅楼预计3天内就能全部进入最后的精装修阶段。

按照正常的施工进度,完成这么大的工程量需要近4月的时间,他们是怎么把工期压缩不足2个月时间的?程广保说,除了连夜施工,每天多干近6个小时,他们还采用了增加工人的方法。以第四施工区为例,每天施工的人数超过了600人,超出正常工地人数1/3,其他3个施工区也都是这种情况。

“迁建项目涉及九龙泉、金法奇庄、三里庄等8个村庄、1676户、6000余名滩区群众,是涉及脱贫攻坚工作的重大工程,等不得拖不得!”官厂乡党委书记、黄河滩区居民迁建指挥部指挥长李震说,为加快建设进度,项目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集成化设计、工业化生产、装配化施工,96栋6层住宅楼,住宅面积3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原本需要至少两年的建设工期,现在一年的时间就能完成,确保让群众在春节前就能高高兴兴地住进新居。

工期压缩了,房子质量有没有保证?

“群众完全可以放心!”李震告诉记者,随着施工进度的加快,指挥部相应增加了管理人员,专职质检员每天常态化巡视,每栋楼都有对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对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

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原阳县从全县30多个县直单位和官厂乡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了“豪华阵容”的迁建管理局和迁建指挥部,他们和施工人员保持同一个“生物钟”,吃住都在工地旁,随时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协调解决项目中遇到的问题,为项目推进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据了解,官厂安置区在全省迁建项目中施工进度位居第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