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岱武力不如魏延,在正史中,为何能杀得了魏延?

四川丹兒


有些三国迷可能一直没明白,魏延作为三国蜀汉时期的一流名将,为什么最后却被名气不怎么大的马岱给斩杀了呢?

笔者认为大家别被《三国演义》这本小说给误导了,在三国正史当中,大将之间的对决,并不是单靠两个人之间武力拼杀。咱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魏延之死,和他自己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也和他当时所处的环境密不可分。魏延本来就是一个狂傲不羁的人,他有能力,战功赫赫,他看不惯一些文官,更不能容忍一些心胸狭窄的文官来指挥自己。而杨仪就恰恰是和魏延最水火不容的人,没有之一。魏延被马岱斩杀,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魏延武力值不见得比马岱强多少。在三国演义小说中,魏延的武力值当然比马岱高很多,但是在正史中可没有明确提及。要知道,马岱可是马超的弟弟(从弟),他本身也是一名西凉名将,西凉军素以勇猛著称,想必武力值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其次,魏延是带本部少量兵马逃亡,而马岱是受命追杀魏延。就算单打独斗魏延比马岱强,但是我们再来看看当时的情况。诸葛亮在五丈原去世后,蜀军开始根据诸葛丞相的遗命开始撤退,由姜维和杨仪在主持大局。魏延一直主张伐魏,而且和杨仪向来不和,所以他不愿听从杨仪的调遣撤军。

按理说,魏延久经沙场,在战场上对付一个杨仪应该易如反掌。可问题的关键在于杨仪是代表蜀汉朝廷在征讨魏延,而魏延这边属于抗命不尊,从这一点上魏延这边是理亏的。魏延自始至终都没有反叛的意思,虽然他带领部队往汉中撤退,但很多士兵并不像魏延想的那样主张北伐,他们并不打算给魏延卖命,所以还没开打就已经倒戈了。这时候马岱带兵追杀魏延,双方在兵力上的实力悬殊(带兵人数和士气)是很大的,魏延被马岱斩杀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魏延被马岱斩杀后,杨仪甚至把魏延的首级踩在脚下,还怒骂道:“庸奴,看你还敢不敢作恶!”这还没算,杨仪还灭了魏延的三族。作为蜀汉战功赫赫的功勋大将,笔者认为杨仪这样的做法确实非君子所为。最终杨仪也因口出狂言被贬为庶人。

总之,魏延被马岱斩杀不在于他的武力值高低,而在于他当时所处的环境。在兵力悬殊和士气低迷的情况下,被杀是必然的。魏延的死是蜀汉后期集团内部矛盾的结果,在蜀汉后期人才极其匮乏的情况下,这样一位名将被斩杀实在可悲可叹!


醉爱谈历史


后汉三国时期是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千古传诵的名将。在蜀军中,关、张、赵、马、黄等大将凋陨后,魏延、马岱二人堪称当时蜀汉一流战将,可惜最终魏延横死于马岱刀下。

在诸葛亮晚年时,魏延开始居功自傲,呈现出尾大不掉之势,加之其性格孤傲骄横,包括诸葛亮在内的蜀军权贵,几乎都有些疏远排斥魏延,而杨仪更是与之势同水火。

诸葛亮病死五丈原前,已经料到魏延可能会拒不撤兵,因而告诫杨仪、姜维等人,如魏延坚持继续伐魏,则可弃之而去。诸葛亮死后,魏延果然反对撤兵,坚持继续讨伐曹魏。而杨仪、姜维等则依照诸葛亮遗言,先行回兵。

然而,魏延虽坚持继续伐魏,却并无反心。他见杨仪等人撤兵,担心后主刘禅责备,也赶紧调兵回撤,并赶在杨仪等人之前,边撤边烧毁栈道。最终,杨仪大军赶来后,与魏延军队相持不下。

不过,魏延手下士卒深知自家主将理亏在先,加之看到双方势力悬殊,也不愿再为其卖命,于是很快溃散。此时,魏延只得急匆匆带着儿子和少数亲信逃亡汉中。魏延逃窜后,杨仪下令马岱追击魏延,并取回其首级。

关于马岱与魏延武艺高低,正史中并无记载。但可以可定的是,当时马岱率军追击魏延,在人数、气势上、均胜于魏延。且马岱本为西凉名将,骁勇善战自是不在话下,二人单打独斗,也未必就不及魏延。所以,最终魏延还是被马岱斩下了首级。

在三国演义中,魏延之死被演绎为马岱偷袭,是与正史存在较大出入的,并且多有渲染。事实上,魏延之死,是蜀军内部斗争的结果,其也并无反心。只可惜,一代名将就此陨落,蜀军自然也是蒙受了巨大损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