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巨变话改革!“从前慢”的乌镇正蝶变创业热土

2018-12-11 10:17 | 嘉兴日报

小镇巨变话改革!“从前慢”的乌镇正蝶变创业热土

【一个讲述人】

黄吕强: 浙江东篱下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35岁

【一种获得感】

生我养我的乌镇,千百年来都是流水悠悠“从前慢”。改革开放后,乌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一个破落小镇逐步成长为旅游小镇、戏剧小镇、会展小镇,直至蜚声中外的互联网小镇,乌镇由内而外的精彩蝶变给每个人都带来满满获得感。对我而言,从离开乌镇谋发展,到回到故乡实现创业梦,借助互联网构筑起民宿产业新版图,我最大的获得感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当下年轻人拥有更多创业机会,感谢改革开放,感谢创业创新的新时代!

【一个小故事】

11月29日下午,桐乡乌镇凤仙路一处小巷口,一排翠竹迎风而立。江西萍乡女孩肖晶走进古朴又文艺的“那茉民宿”,看到迎面一块木板上写着迎客语:“有那茉多的美好等着你!”她开心地和同伴相视一笑:“我在手机上预订房间时就看到了,说这里处处让人感到温暖又美好,现在看来真的不错!”办理入住手续时,“民宿管家”小倪向肖晶讲起乌镇风土民情,同时还给她提出游览建议,叮咛注意事项。“到这儿亲切得像是走亲戚!”肖晶满意地笑了。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黄吕强介绍说,互联网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无论是“那茉民宿”还是“我行我宿”,都能提供保姆式服务:从客人在网上下单那一刻起,“民宿管家”就全程介入。自驾过来,提供路线图;公共交通过来,提供接送服务;旅行攻略奉上,美食可以推荐,帮忙买特产……

【黄吕强讲述】

我是地地道道的乌镇人,记忆中,我小时候的乌镇还是一个不起眼的破落小镇。小镇生活节奏非常慢,仿佛千百年来都没变过。出生于乌镇的木心先生就写过一首《从前慢》:“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慢节奏的古镇生活虽然悠闲,却留不住追梦的年轻人,因为它闭塞落后,没有生气。20世纪90年代从美国回乡的木心先生,看到乌镇破败不堪,也曾失望而伤感地写道:“目前我只知地名、方言没变,此外,一无是处……永别了,我不会再来。”当时年轻人都纷纷离开了,古镇显得越发落寞。

十几年前我大学毕业时,也去了上海一家房地产公司上班,并通过奋斗做到分公司总经理,年收入近百万元。然而,收入越来越高,离家也越来越远了,想到妻子还在杭州工作,父母还在乌镇生活,我完全没有高收入的喜悦感,有的只是焦虑的思绪和创业的冲动。

当我开始到处寻找创业机会时,我赫然发现,故乡乌镇早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它一步步从曾经的破败小镇,蜕变为蜚声中外的旅游名镇,一年接待中外游客几百万人次,特别是随着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互联网彻底改变了古镇生活,这里变得充满活力,生机无限!

当我把回乡创业的想法告诉家人时,没想到遭到父亲强烈反对。“你有别人羡慕的工作,收入又高,何必要全部抛弃、从头再来?”我理解父亲的担忧。他那一辈很多人都在一个岗位上,勤勤恳恳奉献一辈子;而我天生不安分、爱折腾,创业的心始终在热烈燃烧。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机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时代不同了,现在国家政策鼓励创业,乌镇又是创业的热土,请你相信儿子,我一定能创业成功!”我一次次耐心解释,终于说服了父亲。 2013年9月,我回到乌镇,把创业方向瞄准了民宿行业。我以每年租金10万元的价格,租下位于西栅景区南大门口的一处民宅。从一开始,我就以互联网思维来打造民宿。为了给客人带来惊喜体验,我投入130万元对28个房间都进行主题设计和装修……既有视觉冲击,又个性鲜明,加上可以网上预订房间,“我行我宿”主题客栈一经推出就受到年轻人青睐,第一个月入住率就超过90%,至今生意也一直火爆。桐乡旅委一位负责人说,“我行我宿”作为乌镇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标志性民宿,改变了乌镇业态,提升了整个行业服务水平。

随着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这几年,站在“风口”上的乌镇名气越来越响,去年游客量已达到千万人次。我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与人合作又先后推出“那茉”等不同的主题民宿,到现在已达到18家店,共有500多间客房。

随着互联网应用普及,乌镇变得越来越智慧了,我们的民宿也越来越智慧了。网络营销、大数据管理、智能客房等,让民宿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带给游客全新智慧体验。我们各个民宿入住率一直很高,效益也很好。站在互联网“风口”,民宿产业的未来非常值得期待!

好时代、好政策、好风口,让我创业的激情更加炽烈。我最近与合作伙伴共同投资3000万元,以20年租期规划打造两个标杆性的乡村综合体民宿项目,力争明年世界互联网大会召开前开门迎客!

在嘉善西塘、金华横店、云南大理等地,我们也在规划打造一批特色民宿项目,一张从乌镇出发的民宿新版图正在构建……互联网不仅点亮了古镇生活,还点亮了我的创业梦想,成就了我的诗和远方!

【一段手记】

乌镇,在过去千百年的悠悠岁月中,都保持着“静”和“慢”;在改革开放后的40年里,却时刻跳跃着加快发展的脉动。

乌镇在这40年间取得的巨大成绩,生动讲述了一个小镇改革开放后的奋斗故事。

40年前还在养蚕种花搞农业的乌镇,如何摇身一变,变成了“国家5A级景区”、比肩达沃斯的著名小镇?1999年实施保护与旅游开发、新世纪以来推进乌镇“文艺复兴”、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为乌镇带来三次跨越腾飞的契机,让这个千年古镇热情拥抱新时代,变得愈发美丽、智慧。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5年前,乌镇的互联网相关企业只有12家,到2018年三季度末已超过500家。这里已经成为互联网创业创新的前沿热土、最佳“风口”,让越来越多黄吕强们将创业的梦想照进现实。

这是改革开放带给乌镇的沧桑巨变,而这种改变绝不仅仅发生在乌镇!

原标题《从小镇巨变看改革开放获得感 “从前慢”的乌镇,精彩蝶变为创业热土 》,原作者陶克强、杨洁。编辑张艺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