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鎮鉅變話改革!“從前慢”的烏鎮正蝶變創業熱土

2018-12-11 10:17 | 嘉興日報

小镇巨变话改革!“从前慢”的乌镇正蝶变创业热土

【一個講述人】

黃呂強: 浙江東籬下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 35歲

【一種獲得感】

生我養我的烏鎮,千百年來都是流水悠悠“從前慢”。改革開放後,烏鎮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一個破落小鎮逐步成長為旅遊小鎮、戲劇小鎮、會展小鎮,直至蜚聲中外的互聯網小鎮,烏鎮由內而外的精彩蝶變給每個人都帶來滿滿獲得感。對我而言,從離開烏鎮謀發展,到回到故鄉實現創業夢,藉助互聯網構築起民宿產業新版圖,我最大的獲得感就是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當下年輕人擁有更多創業機會,感謝改革開放,感謝創業創新的新時代!

【一個小故事】

11月29日下午,桐鄉烏鎮鳳仙路一處小巷口,一排翠竹迎風而立。江西萍鄉女孩肖晶走進古樸又文藝的“那茉民宿”,看到迎面一塊木板上寫著迎客語:“有那茉多的美好等著你!”她開心地和同伴相視一笑:“我在手機上預訂房間時就看到了,說這裡處處讓人感到溫暖又美好,現在看來真的不錯!”辦理入住手續時,“民宿管家”小倪向肖晶講起烏鎮風土民情,同時還給她提出遊覽建議,叮嚀注意事項。“到這兒親切得像是走親戚!”肖晶滿意地笑了。

“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黃呂強介紹說,互聯網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無論是“那茉民宿”還是“我行我宿”,都能提供保姆式服務:從客人在網上下單那一刻起,“民宿管家”就全程介入。自駕過來,提供路線圖;公共交通過來,提供接送服務;旅行攻略奉上,美食可以推薦,幫忙買特產……

【黃呂強講述】

我是地地道道的烏鎮人,記憶中,我小時候的烏鎮還是一個不起眼的破落小鎮。小鎮生活節奏非常慢,彷彿千百年來都沒變過。出生於烏鎮的木心先生就寫過一首《從前慢》:“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慢節奏的古鎮生活雖然悠閒,卻留不住追夢的年輕人,因為它閉塞落後,沒有生氣。20世紀90年代從美國回鄉的木心先生,看到烏鎮破敗不堪,也曾失望而傷感地寫道:“目前我只知地名、方言沒變,此外,一無是處……永別了,我不會再來。”當時年輕人都紛紛離開了,古鎮顯得越發落寞。

十幾年前我大學畢業時,也去了上海一家房地產公司上班,並通過奮鬥做到分公司總經理,年收入近百萬元。然而,收入越來越高,離家也越來越遠了,想到妻子還在杭州工作,父母還在烏鎮生活,我完全沒有高收入的喜悅感,有的只是焦慮的思緒和創業的衝動。

當我開始到處尋找創業機會時,我赫然發現,故鄉烏鎮早已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它一步步從曾經的破敗小鎮,蛻變為蜚聲中外的旅遊名鎮,一年接待中外遊客幾百萬人次,特別是隨著世界互聯網大會永久落戶,互聯網徹底改變了古鎮生活,這裡變得充滿活力,生機無限!

當我把回鄉創業的想法告訴家人時,沒想到遭到父親強烈反對。“你有別人羨慕的工作,收入又高,何必要全部拋棄、從頭再來?”我理解父親的擔憂。他那一輩很多人都在一個崗位上,勤勤懇懇奉獻一輩子;而我天生不安分、愛折騰,創業的心始終在熱烈燃燒。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機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時代不同了,現在國家政策鼓勵創業,烏鎮又是創業的熱土,請你相信兒子,我一定能創業成功!”我一次次耐心解釋,終於說服了父親。 2013年9月,我回到烏鎮,把創業方向瞄準了民宿行業。我以每年租金10萬元的價格,租下位於西柵景區南大門口的一處民宅。從一開始,我就以互聯網思維來打造民宿。為了給客人帶來驚喜體驗,我投入130萬元對28個房間都進行主題設計和裝修……既有視覺衝擊,又個性鮮明,加上可以網上預訂房間,“我行我宿”主題客棧一經推出就受到年輕人青睞,第一個月入住率就超過90%,至今生意也一直火爆。桐鄉旅委一位負責人說,“我行我宿”作為烏鎮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標誌性民宿,改變了烏鎮業態,提升了整個行業服務水平。

隨著世界互聯網大會永久落戶,這幾年,站在“風口”上的烏鎮名氣越來越響,去年遊客量已達到千萬人次。我抓住機遇乘勢而上,與人合作又先後推出“那茉”等不同的主題民宿,到現在已達到18家店,共有500多間客房。

隨著互聯網應用普及,烏鎮變得越來越智慧了,我們的民宿也越來越智慧了。網絡營銷、大數據管理、智能客房等,讓民宿與互聯網深度融合,帶給遊客全新智慧體驗。我們各個民宿入住率一直很高,效益也很好。站在互聯網“風口”,民宿產業的未來非常值得期待!

好時代、好政策、好風口,讓我創業的激情更加熾烈。我最近與合作伙伴共同投資3000萬元,以20年租期規劃打造兩個標杆性的鄉村綜合體民宿項目,力爭明年世界互聯網大會召開前開門迎客!

在嘉善西塘、金華橫店、雲南大理等地,我們也在規劃打造一批特色民宿項目,一張從烏鎮出發的民宿新版圖正在構建……互聯網不僅點亮了古鎮生活,還點亮了我的創業夢想,成就了我的詩和遠方!

【一段手記】

烏鎮,在過去千百年的悠悠歲月中,都保持著“靜”和“慢”;在改革開放後的40年裡,卻時刻跳躍著加快發展的脈動。

烏鎮在這40年間取得的巨大成績,生動講述了一個小鎮改革開放後的奮鬥故事。

40年前還在養蠶種花搞農業的烏鎮,如何搖身一變,變成了“國家5A級景區”、比肩達沃斯的著名小鎮?1999年實施保護與旅遊開發、新世紀以來推進烏鎮“文藝復興”、世界互聯網大會永久落戶,為烏鎮帶來三次跨越騰飛的契機,讓這個千年古鎮熱情擁抱新時代,變得愈發美麗、智慧。數據是最有說服力的:5年前,烏鎮的互聯網相關企業只有12家,到2018年三季度末已超過500家。這裡已經成為互聯網創業創新的前沿熱土、最佳“風口”,讓越來越多黃呂強們將創業的夢想照進現實。

這是改革開放帶給烏鎮的滄桑鉅變,而這種改變絕不僅僅發生在烏鎮!

原標題《從小鎮鉅變看改革開放獲得感 “從前慢”的烏鎮,精彩蝶變為創業熱土 》,原作者陶克強、楊潔。編輯張藝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