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5個在肯尼亞打拼的中國人的故事,對你有啟發嗎?

由肯尼亞華人旅遊協會主辦的改革開放40週年研討會日前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舉行。會上,在肯尼亞工作和生活過多年的五位中國人分享了他們的不凡經歷。

他們不僅是中國改革開放40年曆程的親歷者,也是中肯關係不斷髮展的見證者與參與者。

他們的成敗與得失,他們的歡笑與淚水,對於後來者,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他們沒有稿子,卻個個滔滔不絕;他們不說套話,故句句扣人心絃。

這5個在肯尼亞打拼的中國人的故事,對你有啟發嗎?

左起依次為:謝彭娟、張世鋼、張遠翔、曹民和鄧長武

他們是:

張世鋼: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政策與規劃司南南合作首席協調官

張遠翔:肯尼亞華人旅遊協會會長

曹 民:標準銀行非洲區中國業務董事總經理

鄧長武:東部非洲中國總商會暨東部非洲中國和統會副主席、肯尼亞華聯會副會長、四川對外友好交流協會理事,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海外列席委員

謝彭娟:肯尼亞華人旅遊協會的秘書長, 肯尼亞婦女聯合總會常務副會長

這5個在肯尼亞打拼的中國人的故事,對你有啟發嗎?

研討會的主題是“走出去,融進來”

本次研討會以“走出去,融進來”為主題。這一主題也是很多在肯華人的心聲。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走出國門,將中國的發展同世界聯接起來。

這5個在肯尼亞打拼的中國人的故事,對你有啟發嗎?

說到改革開放,張遠翔感慨萬千

肯尼亞華人旅遊協會會長張遠翔就是其中之一。目前,他在肯尼亞經營著一家旅行社。他表示,他們不僅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的參與者和推動者,更是豐碩成果的受益者。張遠翔說,自1999年來肯尼亞之後,自己就在這20年拼搏的歲月裡逐漸成長,從最開始的不平坦之路中汲取了許多經驗與教訓。而克服這些困難的方法就是心中一直有激情和夢想,這也是支撐他堅持下去最重要的力量。他還向中國企業家建議,一定要融入當地社會,提高本地化發展的水平。

這5個在肯尼亞打拼的中國人的故事,對你有啟發嗎?

他再三強調“本地化”的重要性

本地化是我們將來在肯尼亞,乃至在非洲發展的不二法寶。我們中國人來到這裡,如果想留下來扎住根,就一定要了解本地的情況,熟悉當地的風土人情,還有他們的宗教,他們的文化。”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政策與規劃司南南合作首席協調官張世鋼自1988年被派駐到聯合國環境署中國代表處工作,先後三次來到肯尼亞。他回憶起第一次來到非洲,來到被譽為“東非小巴黎”的內羅畢時說,當時肯尼亞在很多方面甚至比中國還好還發達。但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變得越來越強大,與此同時,中國在非洲的影響力也是越來越大。

這5個在肯尼亞打拼的中國人的故事,對你有啟發嗎?

張司長介紹自己三次來非洲的經歷,深感改革開放讓祖國日益強大

“現在在肯尼亞,有這麼多的工廠,這麼多的項目,我們現在回眼望去,中國在非洲的影響力肯定只是中國強大的一個縮影。我們擁有大型的工程機械,我們建設了大量的公路和鐵路,還有其它的基礎設施,我們正在方方面面融入這個社會,我們正逐步地在變成與非洲共同發展的一個重要合作伙伴。”

作為目前在聯合國機構供職的高級別官員,張世鋼表示,他將推動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這5個在肯尼亞打拼的中國人的故事,對你有啟發嗎?

“日益開放的中國通過國際機構的平臺,能夠獲得更大的助力”

“比如說我現在到(聯合國環境署)總部來以後,主要是負責推動‘一帶一路’這方面的工作,同時我們在中非合作論壇的框架下,中國與非洲國家的領導人已經確認建立中非環境合作中心,這也是我的一個工作重點。像這樣的工作,通過國際機構這樣一個平臺,就能夠提供更大的助力,就能夠幫助我們中國模式、中國方案走出去,能夠幫助非洲國家更好地發展,更好地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

據瞭解,隨著中國進一步改革開放,中國的綜合實力日益增強。目前活躍在聯合國內羅畢機構中的中國工作人員快速增多,這從一個側面表明,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與發言權正與日俱增。

與以前相比,中國人“走出去”的水平也在提質升級。標準銀行(注:中國工商銀行控股)非洲區中國業務董事總經理曹民說,在上世紀90年代剛到非洲的時候,最為常見的中國企業便是中餐館。不過,進入21世紀後,中國“走出去”的代表企業也逐漸從餐飲業轉向了工程製造業,然後是通訊業。

這5個在肯尼亞打拼的中國人的故事,對你有啟發嗎?

曹民認為,中國企業在非洲的發展正“提質升級”

曹民表示,改革開放的精髓便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改革開放40年來,改革開放政策不斷鼓舞與激勵年輕一代走出去、走好路,給了他們勇氣和機遇,因此,祖國將變得越來越富強,年輕一代也將變得越來越聰明。中國力量融入肯尼亞,有利於團結互助,合作共贏。

這5個在肯尼亞打拼的中國人的故事,對你有啟發嗎?

曹民指出,金融走出去會給在海外創業者提供最大的支持

“1979年像中國的工程公司、貿易公司走出去了,然後是通訊、石油、礦業公司走出去了。但最終我感覺走出去一定是投資的走出去,以及創新的技術的走出去,以及金融的走出去。只有金融也走出去了,在海外的這些投資項目、在海外打拼的這些人,才可能得到最大的支持。”

已在肯尼亞摸爬滾打多年、身為僑領的鄧長武坦言,自己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如果沒有改革開放,自己是不可能來到肯尼亞的,也就不可能有自己的今天。

這5個在肯尼亞打拼的中國人的故事,對你有啟發嗎?

鄧長武坦言,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他的今天

鄧長武現在頭銜頗多,但他所做的工作目的卻非常明確:就是盡力幫助那些到非洲創業的中國人融入肯尼亞社會。他撰寫的《非漂》一書以其真實性和實用性而被很多初來乍到肯尼亞的中國人甚至一些“老非漂”視為“融入當地社會的《葵花寶典》”。

這5個在肯尼亞打拼的中國人的故事,對你有啟發嗎?

《非漂》被一些進入肯尼亞的中國人視為融入當地社會的“葵花寶典”

鄧長武用四個詞八個字,總結了自己進入肯尼亞後的心路歷程和人生感悟。第一個詞是“結緣”,第二個詞是“紮根”,第三個詞是“感恩”,第四詞是“回饋”。

這四個詞都非常樸素,但反映的卻是環環相扣、不斷昇華的“四個境界”。

與鄧長武通過摸爬滾打不斷積累經驗的經歷類似,謝彭娟在肯尼亞的創業路也充滿坎坷、屢遭挫折。

這5個在肯尼亞打拼的中國人的故事,對你有啟發嗎?

謝彭娟講述創業路,強調個體與祖國命運緊密相連,重在堅持

她說,“通過這些年的在非洲的打拼, 我深深地感受到我們每個個體的命運是緊緊地與祖國的命運連在一起的。

沒有改革開放,我們是不可能放眼非洲,走進非洲的。

她說,當前,中國人在肯尼亞的經營環境遇到了一些挑戰,肯尼亞的各項政策有所收緊,對中國企業的盤查比較嚴苛,很多企業面臨轉型或者升級。越在這種時候,我們越應該堅持,珍惜我們這麼多年的創業成果, 所謂 “融進來” ,堅持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水滴石穿,只有堅持才能慢慢地融入這個社會。 另外就是要把自己變得更強大,只有強大了才能受到尊重。

中國駐肯尼亞大使館臨時代辦李旭航在最後總結時,用一系列數字來說明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取得的重大成就。

他說,40年來,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了100多倍,7億多貧困人口脫貧。40年來的經驗表明,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必由之路,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由之路。

這5個在肯尼亞打拼的中國人的故事,對你有啟發嗎?

李代辦說,肯尼亞有識之士非常欽佩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發展成就

他說,經過使館的宣介,肯尼亞的有識之士不僅對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發展成就欽佩不已,而且自發地成為這些成就的宣介者。例如,肯尼亞政府不管部長、執政黨朱比利黨總書記拉斐爾·圖朱就是中國的“鐵粉”之一,他不僅在努力學習漢語,而且在眾多場合用一系列數字來宣介中國的發展成就。

這5個在肯尼亞打拼的中國人的故事,對你有啟發嗎?

李旭航表示,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週年,也適逢中肯建交55週年,中肯關係已進入歷史上最好時期。肯尼亞總統肯雅塔今年兩次訪華。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規劃了下一階段的發展方向,將為中非、中肯合作注入強大動力,掀起中非、中肯共建更加緊密的命運共同體新高潮。

本文作者:中央廣播電視總檯 楊瓊 徽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