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苦的命运,12张图聚焦大凉山孩子真实生活,看了心酸泪目


大凉山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处,那里约有230万彝族同胞,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他们大都常年生活在海拔2000-3000米的高山上。那里山高谷深、广袤荒凉、贫穷落后,并且充满了神秘色彩。头条号“如歌视觉”在此收录了12张大凉山彝族孩子真实生活图,让我们共同感受一下他们不一样的处境,同时希望能有更多关爱的目光投向他们。图1:一个身负背篓的孩子,眸子里透出几多无奈和苦楚!

图2:一个满脸脏兮兮的小男孩,看到陌生人的镜头,清澈明亮的一双大眼睛里充满了一丝警惕和羞涩。因为居住环境和生活习俗等原因,很多大凉山孩子身上、脸上都是泥垢。

图3:一个可怜兮兮的小女孩,望着不远处云遮雾绕、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纯真的眼神里充满了凄苦和迷茫。尽管国家对大凉山投入了很多,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但是,由于历史和观念等原因的制约,那里给人的感觉依旧是贫穷落后。

图4:一个稚气未脱的小女孩,从外面捡拾了满满一背篓玉米秸秆,双手还抱着一根木头,满载而归。大凉山主要农作物是玉米、土豆和苦荞。

图5:一个浑身上下脏兮兮的小男孩,正负重行走在回家的路上。在大凉山,许多孩子甚至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在家里干活还不如外出打工。由于地处高海拔山区,物质匮乏,家庭经济条件差,有些孩子被迫辍学。但愿“知识改变命运”的思想观念能够像春风一样,尽快刮遍这里的每一个角落。

图6:一个天真烂漫的小男孩,正打量着陌生的探访者。他水汪汪的眼睛里,充满了渴望和好奇,令人心酸不忍直视。大凉山的孩子,对于电脑、游戏机、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几乎无法接触到,也难以被父母娇生惯养。

图7:两个大凉山小不点,正负重一前一后,艰难地行走在崎岖不平的田埂上。在大凉山,小孩也是劳动力,分担着大人活。这,也许就是所谓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吧。大凉山教育资源贫乏,教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孩子的前景堪忧。

图8:奋力推车的彝族少年,显然已经使出了吃奶的劲。城里这般大的孩子,还在尽情地玩耍或在父母面前撒娇呢。同样的年龄,因为出生环境的不同,命运迥然不同。

图9: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正背着沉重的松树枝行走在返家途中。恶劣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孩子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从小就吃苦耐劳的品质。在大凉山,有些孩子连读书的机会都没有,于是只能咬牙干一些超出他们承受力的重活。

图10: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正用一双黑乎乎的小手捧着两根烤糊了的玉米,垂涎欲滴。巧克力、奶糖、饼干、冰淇淋等等五花八门的零食,对他们来说是奢侈品。也许,对他们来说,要想改变命运,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读书是唯一的也是最好的出路。


图11:一个容貌秀丽的小女孩,正抱着憨态可掬的小弟弟,目视着前方。姐弟俩纯真朴实,眼神里透出对外面精彩世界的憧憬和向往,看着叫人心疼。面对着连绵的大山,仰望着湛蓝的天空,目睹着崎岖的山路,弱小的他们,难以走出去!

图12:一个身着民族特色服装的彝族小女孩,正怀抱一只温顺的羊。但愿漂亮的她,能够在一去不复返的美好童年时光里,多一些阅读和玩耍,少一些牧羊和农活。编后语:孩子生在大凉山,命运不比山外面。希望关爱聚焦多,促使旧貌换新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