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的宇宙才算的上是靜態的呢?

時間史


宇宙的空間不會收縮也不會擴張——1917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下的宇宙觀》論文中建立了“靜態宇宙”的模型。但這個宇宙模型很快被哈勃定律推翻了。



愛因斯坦和靜態宇宙

愛因斯坦1915年創建了廣義相對論,為後來的宇宙學提供了理論工具。1917年,在狹義相對論基礎上提出了靜態宇宙模型,他說宇宙是個體積有限,但沒有邊界的靜態並彎曲的封閉三維形體。解決了牛頓的時空理論和無限宇宙的衝突。是史無前例的自洽統一的動力學宇宙模型和宇宙學的基礎。後來的膨脹宇宙也是建立在靜態宇宙的基礎上。描述的場方程式為:Rμv-gμvR+λgμv=kTμv。


但在1922年,弗裡德曼得到了三維各向同性宇宙解,這個解並不是靜態,而是脈動的膨脹宇宙解。

弗里曼解在1924年被天文學家哈勃證實。哈勃在望遠鏡中發現宇宙星系間的紅移現象,說明了宇宙正在超光速膨脹,“靜態宇宙”的模型慢慢失去了支持,並引出了宇宙是138億年前的大爆炸而來的新理論。愛因斯坦也意識到犯了個關鍵的錯誤。


弄潮科學


愛因斯坦曾經認為,按照人們的日常經驗,宇宙整體既不膨脹、也不收縮,這就是一個靜態的宇宙。但是從廣義相對論場方程可以推導出,宇宙不可能是靜態的,即要麼膨脹要麼收縮。在充滿正質量前提下,宇宙理應膨脹才對。所以愛因斯坦認為他的方程一定弄錯了,就加上了一個所謂“宇宙項”,這樣就不會膨脹了。

後來愛因斯坦聽說哈勃發現了宇宙不停的膨脹,於是來到哈勃所在天文臺,親自觀測了宇宙正在膨脹的事實。愛因斯坦為此對自己增加宇宙常量的做法懊悔不已,他本可以把哈勃的發現納入自己又一成功的預言中。

但也許愛因斯坦並沒有搞錯,現在發現宇宙不僅膨脹,而且加速膨脹。物理學家把導致宇宙加速膨脹的力量稱為暗能量。而當初愛因斯坦加上的宇宙項,就是暗能量的候選者之一。


科學人類


嚴格來說守宙沒有靜態的時候。將可欲異動即不按原始固有的規律運行稱之為異動,則按原始規律運行就暫定為靜態態,以便論說。

該問是可參-《道德經》三十七章編目:道容

原文:略。

解讀:“道"是原自自然的理論或稱為道理。至本章為止老子建道已經完成。老子用最簡潔的語言將含蓋“道”之全部內容表述為:道常無為而無不為。而“無為無不為”是“有無同一”辯證認識論也是辯證思辨之方法論;事物忽以無為始“有無相生”以無為終過程生成論為主體的,完整科學統一的理論體系。 這其中的為:變化,即物之有變化。 “無為”即無中之有之變化。因為“有無同一”其中的“有”“無”都在變化,也就是“一”在變化。 “無不為”:無作為有無雙方一方的“無”是不自己變化的。由此“道常無為無不為”就含蓋了道的全部內容。”。“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 人們若能堅守道之理使用道之理,認識事物、判斷分析、處理問題,不干涉物之自身的規律變化,萬物就能按規律自行有序變化。 “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欲作:可欲興起,異化失控。最近基因編輯嬰兒初生引人觀注可稱為作恐怖。

鎮之以無名之樸:用無名之樸疏理可欲異化現象。“鎮之以無名之樸,夫將不欲”。從源頭出發產除可欲現象。可欲不再發生。 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 消除了可欲現象,天下平靜,恢復了自律、規律性運作的正道。

譯文:道常無為無不為:即是道之“有無同一”辯證認識論和辯徵思辨的方法論,來認識事物和處理問題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人們能夠堅守它,萬物將會自己成長變化。成長變化過程中出現了可欲而異化。也就是在自然之物的“勢”成之之〈勢〉上增加了私慾,而變為“事”。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即恢復自然之物公有之屬性。統一認識產除“私慾”,天下將懨復平靜與規律性運行的大道之正道。


老喬218152046


不存在靜態宇宙。


永不言敗1613959


按照《易經》的原理靜止的東西是不存在,而且宇宙也不會有一種形態變化。變化一定是按一定的規律進行。比如說現代天文學認為宇宙在加速膨脹,但也不可能永遠按這一種模式膨脹下去,膨脹到一定程度或許會發生質的變化。達到一種新的平衡和組合,繼續再收縮下去。因為按對立統一規律原則,有膨脹就會有收縮、有加速就會有減速。當然完成一個週期甚至是幾億億年時間,這個週期時間人類是無法知道。究竟有多少種變化形式人類也無法知道。


超然智者


如宇宙是靜態的,宇宙所有時區都停止,宇宙會停止澎漲也停止死亡!


釋迦如去


愛因斯坦發現宇宙是靜態,哈勃狗發現宇宙澎漲都是對的。宇宙原本是靜態的。但宇宙有種奇妙的為量在不斷彭漲。這是意識幻覺。所謂超光速紅移現象根本就是科學家意識的自我玩爽。宇宙是平靜的。動中有靜。靜中有動。這樣才負合我佛心現識變的本懷。


果照503


不存在永久靜態。一一論法真人


論法真人


宇宙沒有絕對靜態的事物,一切事物都是運動的,僅有運動速度的快與慢


春雷


你要讓宇宙不運行嗎?那樣還會有“生命”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