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女子也打耳洞嗎。她們怎麼做到的呢?

鳶飛九天2018


小時候就聽母親說過,她的耳朵上面的耳洞是外婆用兩個小米粒給她碾出來的,想想就覺得疼,都是上代傳下來的。古人打耳洞除了米粒還會用綠豆碾薄,耳垂神經麻木後用燒熱的針穿過。還有自小用鉛做的鉛環,兩邊為針尖狀,掛在耳垂,鉛針入肉,逐漸成孔。

古代女子也打耳洞,還是很多兄弟民族的習俗。最近對打耳洞印象比較深刻,倒不是紅雨身邊增加了打耳洞的人,而是在前不久很火的《延禧攻略》第一集,乾隆選妃的時候,聶遠飾演的乾隆皇帝對一位秀女“一耳三鉗”的滿族傳統裝飾非常認可。後來專門查了一下資料,還真有這個記載:


“旗婦一耳帶三鉗,原系滿洲舊風,斷不可已飾,聯選包衣佐領之秀女,皆帶一墜子,相沿至於一耳一鉗,則竟非滿洲矣,立即禁止”。就是說一個耳朵帶三個耳環是滿族的傳統風俗。《晉書》也有記載說“夷人大種曰昆,小種曰叟,皆曲頭木耳環”可見耳環這種東西是從我國古代遊牧民族開始的。古書中也有記載說“興於蠻夷,盛於華夏”,耳環作為飾品興起於遊牧民族,最後在整個華夏民族流行。

漢朝樂府詩中就有“耳中明月珠”這樣的句子。最開始的時候,耳環這個東西並不是用來裝飾的。尤其是在漢族人群中,最開始以鈴鐺的形式掛在女子耳邊,以防女子入夜私會情夫。後來逐漸成為一種裝飾。

在明朝的很多文人筆記中依然有佩戴耳飾是下賤者為之,可見佩戴耳飾的認可度一直到明朝仍然有異議。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耳墜對於人氣質的提升逐步的得到人們的認可,尤其西方思想的傳入,耳環佩戴逐漸成為我國的普遍審美。



紅雨說歷史


我是瓦鄉人,瓦鄉人因為人數少現在被划進苗族裡了!在我們那裡男人也是要穿耳的,我阿爸說以前穿耳洞是拿一粒胡椒在耳垂上需要打穿的地方慢慢揉,把裡面的組織全部揉散開,揉到只剩兩邊的薄皮時。然後在黑暗處用燈照一下那個點透明瞭就用針刺穿,刺穿以後再用事先準備好的小木棍穿進去定型,等整個傷口好了就可以戴飾品了。


A~楊


我奶奶告訴我他們小時候打耳洞因為不像現在有好多設備,他們那會兒什麼都沒有。

就是在冬天最冷的時候(也就是臘八)用綠豆在耳唇那塊來回轉,把那塊的肉寄掉周圍就會比較薄,然後用針穿過去,相信都疼。

我想古人沒準也是這樣,大冬天不經過消毒不容易感染,比較那會沒現在那麼先進。


首都人家


用雙手按摩耳垂十分鐘,把它摩薄了,用銀簪子直接穿耳垂,然後,燒一根類似牙籤狀的木柴,把黑炭穿入耳垂洞三天,消炎,三天後,可戴耳環了


枳木紅了


據我知道的,就是把針燒紅,穿刺


舟孜糯


我們這是用花椒籽輕輕的磨薄 然後用刺穿孔


陝西人在無錫


我們貴州以前是用皂角刺直接穿孔


問情橋食品商行


直接用繡花針就行,八十年代初我見過有人這樣扎過,先是用手指捏揉耳垂用繡花針直接扎過穿上線,幾天後再插上茶葉裡細枝,再過幾天傷口長好了就可以了


今日之春風


一般小時候用冰把耳垂凍麻木後再用針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