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大會”:我們的人工智能弱勢在哪?

科技日報記者 張蓋倫

12月8日下午,在2018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大會開幕前夕,來自業界和學界的不少專家幾乎是剛剛放下行李,就聚在一起開了個小型閉門會議。他們討論的話題是——中國人工智能弱勢分析。

“寒暄的話少說,主要講講人工智能發展的遠慮或近憂;看跟全球比,中國人工智能差在哪裡。”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長李德毅是會議主持,開門見山。

“吐槽大會”:我們的人工智能弱勢在哪?


“我覺得人工智能火得有點不正常。”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韓力群說。人們從不同領域紛紛湧入人工智能,但從人工智能的發展歷程來看,它定有起落和波折。當熱潮退去,這些進入人工智能領域的淘金者,“可能跑得比誰都快”。《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指出,2030年我國人工智能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要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如果投機者眾多,靠誰去在基礎研究上取得突破?”

多位與會專家都坦言,目前人工智能領域的關鍵技術、基礎算法,沒有一個是中國人提出的。

“說實話,如果人工智能要成為一個學科的話,應該有它堅實的理論基礎。”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副理事長蔣昌俊說,“大多數人都是跟著任務走,做‘快餐式’研究。”

說白了,就是跟風。

風還颳得很猛。中國科學家在各類計算機視覺和模式識別的國際會議上發表了很多論文。不過,一個人如果只會看和聽,很難說他有智能。但現在,“怎麼看”和“怎麼聽”似乎就已經是智能的全部。“跟風做,可以上很多項目,發很多論文。”北京工業大學教授喬俊飛說。只有強化基礎研究,才能知道我們想做什麼,能做什麼。

在應用方面,也並不都是一片坦途。

“吐槽大會”:我們的人工智能弱勢在哪?


喬俊飛補充說,真正做人工智能做得好的,大部分都在互聯網公司,幾乎沒有實體產業中的人。“這些行業的收益不足以吸引人工智能人才前去工作,但如果這樣持續下去,退潮可能很快到來。”如果人工智能發展脫離經濟社會的需求,它就不可能永遠火熱。“要把人工智能技術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橋樑搭建好,反過來再促進基礎研究的發展。不能只停在比速度、比精度的階段。”

說到應用,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教授李曉斌很有感觸。他前幾天去了一家鋼鐵公司,該公司想做智慧煉焦,減輕空氣汙染,這就要求實現所有設備、操作的無人化。

人工智能團隊和傳統的生產設備團隊相遇了。李曉斌向他們科普什麼是大數據,什麼是深度學習,智慧計算可以解決什麼問題。“講完以後,現場的工程師、技術員都沒有聽懂。”李曉斌感慨,人工智能領域的很多方法、技術和應用,實際上還沒有真正普及到基礎行業當中。

“吐槽大會”:我們的人工智能弱勢在哪?


雲從科技聯合創始人姚志強認為,人工智能產業的生態還沒有建立起來。金字塔尖的,應該是大型國家級科研機構,專注於研究關鍵共性問題;金字塔中層的,應該是一些龍頭型人工智能企業。“我們認為,金字塔的基礎是廣泛的、成千上萬的解決更小、更垂直問題的人工智能應用型的企業,這一塊是非常稀缺的。”姚志強說,目前來看,研究機構和龍頭企業缺乏聯繫,龍頭企業和中小型企業也缺少互動。“好像每家企業和科研機構都在單打獨鬥,整個大的生態沒有建立起來。”

如果說,這一輪人工智能發展的驅動力是數據,那麼下一輪的增長引擎在哪?“很多企業依據現有的平臺,跟各行業深度融合,做出了大量創新。”上海交通大學電信學院副院長王延峰問道,“現在都覺得到了一個瓶頸,那麼,下一輪增長點在哪裡?下一輪突破性技術在哪?”

討論會尾聲,李德毅說,會議會結束,但類似的叩問,仍要繼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