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是根據什麼來判斷星體與地球的距離的?動輒幾十億光年,靠譜嗎?

NHCC全球探險


宇宙是無窮的,大到你無法想象,對於人類來說,地球是很大的,但對於太陽系來說地球又是很小的,如果是銀河系的話,那太陽系又是很小的,那地球就可以乾脆忽略不計了,而對於宇宙來說銀河系也只是其中的一個很小的部份。所以說這個宇宙太大了,我們地球在宇宙裡連個螞蟻的鬍鬚都不如。所以問題來了,那我們平時使用的距離單位什麼裡,公里、十萬百萬公里這種對於宇宙來說跟本就沒法用了,因為宇宙太大,各種星球之間的距離太遙遠,用公里去計算的話,那後面得加多少個零啊,那還不得把你的眼睛看花啦,所以後來科學家才發明了用光年作單位。你說的幾十億光年這個暫且不說,先說1光年有多遠吧,一光年約為94605億公里=9460500000000公里,這才是一光年啊,如果是1億的光年的話那還得加上8個零就是946050000000000000000公里,這麼多零是多少公里呀,月球到地球的距離是380000公里,哈哈算算是多少倍,估計計算器都無法算出來了。可以做個比喻,如果宇宙只有地球那麼大,那麼地球有多大呢,經過大概估略了一下,地球的大小還不及螞蟻鬍鬚的千萬分之一大小。所以說,宇宙這麼大,各種星球之間的距離只能用光年來做單位,當然這也是基本靠譜的,幾十億光年的距離誤差個幾光年也是很正常的,只是距離那麼遠,你實際去測量是不可能的,也許人類跟本就沒法測量,就算是科技還要發達上百倍,要去精確測量還是很難的。


書畫大世界


在天文學中,不同的宇宙距離尺度會通過不同的方法進行測量。至於誤差肯定是避免不了的,只是大小的問題。一般而言,天體距離地球越近,測量誤差也會相應小一些。

對於太陽系附近幾百光年內的恆星,可以通過三角視差法進行測定。這是一種非常古老的測距方法,天文學中最常用的長度單位“秒差距”就是來自於此。再遠一些的恆星,可以通過主序星擬合法、造父變星法進行測定。

至於那些數十億光年外的遙遠星系,目前最主要有兩種方法可以測定,一種是Ia型超新星法,還有一種是紅移法(還有塔利-費舍爾關係法)。

在宇宙中,超新星的來源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大質量恆星發生爆炸,它們的亮度取決於恆星自身的質量,質量越大亮度也就越高。

還有一類是白矮星通過引力吸引伴星的物質,直至質量達到錢德拉塞卡極限,約為太陽質量的1.44倍,結果就會導致白矮星核心中的碳發生核聚變反應,造成熱失控,從而爆發成Ia型超新星。由於正常的Ia型超新星爆發時所具有的的質量都是一樣的,所以它們的亮度(絕對星等)都是相同的。通過其他測距方法標定出這種標準燭光的光度和距離關係,就能利用它們測出其他遙遠星系的距離,其誤差僅5%。

不過,Ia型超新星在宇宙中比較少見,測量遙遠星系距離的更為普遍方法是紅移法。根據哈勃定律,宇宙空間均勻膨脹導致星系遠離我們的速度V與距離D成正比,比例係數為哈勃常數H:

V=H·D

通過測定星系的紅移值,可以算出它們的退行速度,進而利用哈勃定律就能算出遙遠星系的光行距離。


火星一號


我們知道,光速為3×10ʌ8m/s,而光在真空中走過一年的距離就是一光年,也就是94610.12億千米,這是驚人的數字。而天文學家卻出口就是某某天體與地球的距離有幾十,幾萬,幾十億光年…比如天狼星距地球8.7光年,銀河系中心距地球26000光年,LIGO發現最大的黑洞距地球90億光年等。

天文學家怎麼判斷和計算宇宙中天體的距離呢?這樣的天文數字到底靠不靠譜?

一,三角視覺法。其實早在公元前2世紀的古希臘就開始利用三角學(三角視覺法)測量出了太陽☀和月亮🌙與地球的距離。三角視覺法的創始人是依巴谷。方法是:分別在地球不同的地方,相同的時間觀察空中的月亮和太陽,由於月亮距地球比太陽距地球近,於是便形成了不一樣的夾角。然後測出地球上兩個觀測點的距離,就可算出較近的月球距離:月球距地球是地球半徑的60倍。但是這個老式算法誤差太大。

二,哈勃定律。天文學家最常用的是哈勃定律來測算天體距離,原理是天體發出光譜線的距離。當光源天體向觀察點遠方運動時,便會發生紅移現象;如天體向觀察點靠攏,就會出現藍移現象。紅移和藍移的亮度跟移動速度成正比。這就是20世紀20年代天文學家哈勃研究和總結出來的——哈勃定律。這個定律已經成為了天文學家的“量天尺”。方程式為:

v=H0D(v是測出的星系遠離速率,H0是哈勃常數:73.52±1.62km s-¹Mpc-¹,D是星系與觀察者的距離)。


利用哈勃定律算出了宇宙直徑為930億光年。

測算和判斷天體距離的方法還有造父變星法,光譜光度法,Ⅰ型超新星法。


弄潮科學


給你講句實話吧,這個不靠譜,我們只能把成熟的參照物作為衡量的標誌,比如月亮到地球的距離為384401千米,約等於40萬千米,誰也沒有實際去測量過也無法測量,太陽光的速度也無法測量一般我們人類定為30萬千米每秒,也就是說月球到地球光只要一秒左右就到了。



地球和太陽的平均距離是1.5億千米,光速是每秒30萬千米,簡單計算後會發現太陽光到地球需要8.3分鐘。太陽到月亮的距離是1.433億千米至1.559億千米。

然後用已知的條件去衡量未知的距離,作一個大概的確定。天體之間的距離已經超出人類認知範圍,人類覺得不可思議不可理解,然而茫茫宇宙中還有操控這一切運行的最高機構人類更加無法理解,因為這一切都是有規律運行的。


健康是成功的首要條件


我是個天文愛好者。題主提這個問題是有一定的道理。是啊!別說幾十億光年遠的天體,就是與地球近距離的星球誰也不可能拿尺子去丈量確定。
我們地球距


太陽直線距離是1.49億公里(1個天文單位),從夏至日至冬至日地球移動到太陽另一側軌道,也就3億公里的直線空間距離,這裡還不計算太陽還在銀河系中運功、遠處的天體也在運動的速度。
就以北斗七星為例吧(大熊座),與地球平均距離約100光年,就人類幾千年來的目測記錄,基本上發現不了星象移動的跡象,所以肯定宇宙中的天體之間距離都十分遙遠。
“光年”是距離單位,並非是時間單位,1光年距離是9.46萬億公里。假設把1秒光速(30萬公里)縮成1毫米,那麼地球挨著月球(平均距離38萬公里)比芝麻粒還小,縮短後的1光年是31.5公里。

銀河系直徑為10萬光年(也有觀點是16萬光年),10萬光年縮短後是315萬公里;距離我們最近的星系是“仙女座”,距離我們是250萬光年,縮短後距我們約8千萬公里,所以想起來宇宙中的立體空間十分龐大。
天文學上來測距宇宙中的天體距離,是根據大射電望電鏡所搜尋到的光譜再加以數據分析
,雖不十分確切,但很靠譜。
光速在宇宙中傳播速


度並非都一樣?有真空傳播,有遇到反光後的曲線傳播,有遇到黑洞吸引阻撓而阻礙傳播速度的現象等。

至此可以想象:相距地球上億光年的天體只能說遙遠、太遙遠,無法去想象,誰也無法去論證。想多了,會把腦子想壞的。


洞悉人生楊稼


應"悟空小秘書"邀答!

天文學家是根據什麼來判斷星體與地球的距離的?動輒幾十億光年,靠譜嗎?

比如老皇曆上把農曆四季,閏年,季節的劃分,把時日分都算得那麼精準,古人什麼高端儀器也沒有,古人的天文知識,用今天的數據公式來驗證,還是那麼精準,古人一代代傳下來的經驗,後人也參照使用。

這憑經驗測距離在戰爭中,炮手靠伸直右臂,豎起拇指,測出的距離一炮打過去基本命中。

這天文學家他掌握了古人的智慧,又有當今最科學的儀器設備積累了前人大量的經驗,也只有他們的理論最具說服力,你說他不靠譜,你的反駁理由何在?你不是學天文的,別說不懂,連一些術語都沒聽說過,所以我們還是遵從天文學家的理論根據先了解一個"估算"吧!

一直到現代,這宇宙圖像才被確定、還是在1924年美國的哈勃證明了我們的星系不是孤立的、巨大空虛的太空存在著好多星系、但星系之間這麼遙遠,他不象地球月亮這樣靠近、那隻能用間接的方式。對遠處的恆星,只有從表象的的亮度幅射測算,所以、天文學家認為只有觀測星的表觀亮度來預測"估算"距離。

當時的哈勃也注意到了,對於那些靠我們近的恆星時,它們有相同的絕對光度、他的理論認為如在其它星球找到另外星球之間的距離,就可利用這表面亮度計算出這星與三間的距離。

如果有了計算出兩個星系的距離後的理論時,再用這個理論測算這一個星系裡的其他星的距離,就會得出相同的結論,那"估算"會更準確些。

這估算不是精確,對於那些計算公式普通人不懂,我們只要知道天文學家其中有這麼一個估算法,就算學到了一點知識了!

謝謝你的閱讀🙏!


許科雲


估摸著來。探索比不探索要好 至少態度積極 ,在幹著呢,沒天天玩就行。探索宇宙是永遠的話題,九億萬億年也探索不完。




喜果2019


在太陽系中我們可以據陽光來準確判定一年四季,春種秋收的日子!

因為陽光至地球僅八分鐘!

但是出了太陽系外,時光就不同了。

比如銀河系,光得跑八萬光年!

天文學家觀測的光,是被動接收的幾十億年前的光,光線進入觀測儀器後,光源早已不在原位置了。

所以遙遠的星系早已不在原位置了,已消失幾十億年了。

由此引發了一個有趣的問題

人類不可能追尋過去的時光,因為過去已成為混沌了。

還有一個更好的建議。

請人類不再花巨資發射哈勃一類的望遠鏡去看幾十億年外的光了!


你的同鄉749


1. 近距離,用視差法,根據恆星位置變化,計算出距離。這個距離準確,但由於恆星變化很小,一般在幾百光年以內。如果恆星位置變化1秒,距離是3.26光年。變化0.1秒距離是32.6光年。

2.造父變星亮度變化週期和最大亮度有一定關係,根據造父變星光變情況,可以得知恆星亮度,再根據視亮度和恆星距離關係可以推算恆星距離。恆星亮度=恆星視亮度-5+5lg距離 按照望遠鏡最暗可視星等30等,造父變星最亮是-10等, 這個距離在1千萬光年以內。距離再遠,望遠鏡無法看到恆星,也無法測量。

3.根據超新星視亮度,進行推算,因為超新星亮度很大,距離很遠也可以看到,幾種超新星有標準最大亮度,只要得知超新星類型和視亮度可以推算距離。按照望遠鏡最暗可視星等30等,超新星最亮是-18等,得5億光年。

4.根據星體的光譜紅移,推算距離,距離越遠,紅移越大。這個適應幾十到幾百億光年距離推算。


用戶1174091939166


天體距離的測量一般有以下方法:三角視差法,造父變星法,光譜光度法,I型超新星法,哈勃定律法。

幾百萬光年是比較接近的河外星系的距離,一般來說會用造父變星法,這個距離可以分辨出星系中孤立的造父變星,這也是誤差相對比較小的一種方式,會優先採用。

至於靠不靠譜,那也要等到我們人類真正能夠飛出銀河系以後可能才能確定吧?現在下結論都只能算是一廂情願的事情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