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至清各代都称“朝”,为什么不叫“国”?

华娱周文王


“朝”和“国”都是政权国家的代名词,在现代的定义中,“朝”比“国”要高级,但这只是后世史学家的定义,在最初的时候,反而是“国”用的比较频繁。

“国”的意义很清楚,就是指的国家,最初跟它搭队子的是“邦”,《周礼》载:“大曰邦,小曰国。”所以在夏商周实行分封制的时候,诸侯领地皆称国。

而“朝”的称呼,可能来自于朝廷,天子所在为朝廷,一家之天下曰“朝”,从这一点出发,才赋予了夏商周“朝”的后缀,秦灭六国,也从秦国变成了秦朝。

“朝”既然是指朝廷,地位自然等同中央,“国”则往往是王朝内部的藩国或者外部的属国,如汉朝时期的齐国、吴国和明朝时期的朝鲜等,被赋予低于中央的地位。

在多重势力并存的时候,史学家往往要确立正统,并按实力地位分予朝与国的称号,如东晋十六国时期,东晋是朝,十六国是国;五代十国时期,五代是朝,十国是国;但南北朝时期分的比较麻烦,于是就分南朝和北朝。


平沙趣说历史


大家都知道,从秦朝开始一直到清朝灭亡,期间一共经历了2100多年,各个朝代不断更替。那么为什么从秦朝到清朝都称“朝”,而不称“国”呢?今天我就和小伙伴们聊聊这个话题。


在古代,“朝”和“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古代“朝”就类似现在我们所说的“国家”,但是“国”在古代有时指“诸侯国”,或者“周边小国”;“朝代”则是后人方便划分历史的称呼,最明显的就是“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个“朝代”很明显不是一个“朝”(国家),而是由三国、晋朝、南北朝等“子朝代”组成,而南北朝又分南朝与北朝,南朝的宋、齐、梁、陈则各别都是以“朝”(国家)为划分标准。



中国的朝代都用“朝”为划分标准,所以往往会有“朝代”的时间与“朝(国家)”的国祚重叠的情形,如秦隋唐宋辽金元明清还有南朝中的宋齐梁陈、北朝中的北魏、东魏、西魏、北周、北齐等,这些“朝”的国祚都与朝代的时间相重叠,某”朝”的兴亡也是这”朝代”的兴亡。


翻开历史可以发现,春秋战国时期和三国时期没有称“朝”的,秦始皇在没有统一中国之前也只是称秦国,刘邦在没有统一之前也只是称汉王。



虽然中国很多朝代与“朝”的国祚相重叠,但并不代表朝代等于“朝”,上面说过的魏晋南北朝与春秋战国都不是一个国家,而是很多的“朝”或小国的时代,为了方便而全部纳为一个朝代而已,“朝代”是后人作的历史划分,“朝”在现代的角度看则类似一个国家。

解密历史,分享历史,尽在历史发源地。喜欢的小伙伴们,可以加关注点赞或者评论!我会每天随机抽取5位加关注的小伙伴送出25元红包!


历史发源地


浪淘尽千古,数风流,人物看今朝!大家好,我是历史皆不见

秦朝到清朝这些朝代都叫朝,而春秋战国时代都叫国,那你是不是忘记了夏朝,商朝还有周朝呢?中国从古至今能称为朝代的有很多,但他们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完成了中国的大统一,国家不再是诸强分立的局面。

夏商周那个时候,在各自的君主统领下完成了大统一,所以后世称之为夏朝,商朝,周朝。历史上大秦王朝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称帝之前也是称之为秦朝,君主也不叫皇帝,叫什么什么公,或者什么什么王。

朝代是指古代某一时期的君主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王朝或者说是某个在位君主的称号,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君主有各自的领地,称自己的地方为赵国,韩国,燕国。国与朝概念不同,朝大于国,国也可以说是其它国家对于一个地方的总称呼,而不是称之为朝。国与朝统治的范围和权力也不同,国与朝可以并列,像东晋十六国时期,依旧还有五代十国。

朝中有国,有附属国,稍微了解历史的都知道,国中有朝,外面统称我们为中国,而中国却经历了诸多朝代。国具有地域概念,而朝具有时间概念。

事实上,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建立了郡县制,皇帝制,统一了文字,统一了思想,修长城,筑灵渠,统一度量衡。为中国实现大统一建立了基础,后世很多朝代皆模仿于此。

无论以前如何称之为朝或者国,我们都要“以史为鉴”,记住我们都是中国人就好!


历史皆不见


先说一下古人自己的称呼:

我们看古装剧,里面的人物常常说“本朝如何如何,前朝如何如何”,如果编剧的历史常识缺乏,就会闹笑话。

1、魏晋南北朝之前,只有成了“天下共主者”才敢称朝,否则只能称国。按照这个标准,秦朝统一后就可以称“朝”,而秦还未称朝前就是秦国。春秋和战国的诸国也不能称“朝”,因为当时唯一的朝是周王室。

2、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大分裂时代,因此不管是否统一天下都敢称朝了。东晋十六国,各个都敢称朝(称东晋十六“国”,是我们后人划分的)

3、自从隋朝之后到清朝,除五代十国外,其余都称朝。(五代十国,称“国”也是后人划分的,他们自己还是称朝的!)

再说一下我们现在的朝代划分:

朝不是朝代!上面已经说了,朝是古人自己就有的称呼,而朝代则是一个现代词,是我们后人为了方便划分历史而创造出来的称呼,比如“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个就是典型的人为区分。

(中国朝代歌)

最后说一下,西周的“国”和我们现在所说的“国”完全是两码事:

在西周,国就是城邦,国人居住在城邑的人,与国人相对的是“野人”(不是野蛮的人哦,是住在郊外的人,其实就是农民)。在更早的尧舜时期,大大小小的城邑很多,是“万国万邦”的情形,只是后来发展了,城邑变大而已,这就是“邦国制”。而从春秋到战国的诸国,已经由邦国变成了王国,是“王国制”。秦统一后,王国则变为帝国,是“帝国制”。

而我们现在所说的国,就是国家的概念,而我们划分历史时所使用的“三国”、“东晋十六国”、“五代十国”,则是王国的意思。

关注(历史是最好的醒酒汤),分享“历史都是新鲜事儿”。


历史是最好的醒酒汤


朝者,天下一家也。国者,一族之领地也。统一王朝的疆域内,只有一国一朝,没有其它割据政权,因此被称为朝。战国七雄都是周朝下面的诸侯,是割据政权,只能是国,不能是朝,秦统一诸侯国后,由国升为朝!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也就是说天下只能有一朝,但是可以有多个国家。统一王朝都是朝,尽管域外还有其他国家,但是王朝都认为华夏是天下中心,四夷都是蛮夷,他们就算是一个国家,也是天朝的蕃属国,并不能称之朝。

魏蜀吴称为三国,因为华夏大地没有统一,晋称为朝,因为华夏已经统一了。五代十国都是国,因为他们都是华夏的割据政权;宋被称为朝,因为他统一了华夏大部分地区。至于华夏之外的国家,他们不论是否臣服于统一王朝,他们都是蕃属国,断不可能成为朝代!



大秦铁鹰剑士


古代的“国”跟“朝”的区别,跟政权更替没关系,跟地域大小没关系,更实力大小也没关系。古代的“国”跟现代的“国”含义不太一样。古代“国”其实应该叫做“属国”更为恰当一点。

“国”其实就是分封制度的产物。所谓“国”就是“属国”,拿“属国”这个词语跟“朝”做比较,其中的区别就一目了然了。

实行分封制度的朝代,会分封一些土地作为一些宗室或者大臣的封地,这些个封地都叫“封国”或“属国”,后来叫的简化了就叫“国”,而这些“国”的领导人就叫做“王”。这就很清晰了吧,“国”是有上级领导的,这个上级就是“朝”。而“朝”就是代表了最高统治者,天底下他最大,所以他的领导人叫“天子”。


春秋战国时期,虽然“周朝”不给力了,尽管各个“国”不怎么尊敬“周朝”这个上级,但是“周朝”名义上还存在着,所以他们只有称“国”的资格。三国时期的情况也类似,不过三国各家都是自己给自己封国称王,后来还把“天子”给废了,即便如此历史上也只给他们“国”的称呼。

秦朝以后,中央集权制度越来越流行,因为分封制度会分散中央权力,所以

分封制度越来越少,但还存在了很长时间。比如汉朝的皇子们都有封国,汉文帝刘启最开始就是代国的王,后来才继承了天子。比如汉献帝被曹丕废掉以后,做了山阳国的王,他的嫡系后代一直继承山阳国的王位,一直到晋朝“五胡乱华”的时候才灭亡。

随着各朝中央集权和郡县制的发展成熟,封国的王逐渐演化为藩王,“国”的叫法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再后来出现的近代“国家”的概念则是满清从西方列强那里进口来的。


尔朱少帅




所以秦到清这些时期,都以朝命名。不止这些,秦以前的夏商周也以朝称之。

通俗的说称"朝"的时期,必须是一个比较统一的时期,春秋战国之所以叫国,是因为周虽没落,但毕竟还存在,齐楚秦等名义上仍称臣于周天子,他们只是周的附属。



还有一点,象南北朝、金宋对峙时金称国而宋称朝,这段时期并没有统一,但仍然叫朝,应该是历史延续的一种叫法。


晨雨若宴


个问题还真有点扯淡,颇有点哥德巴克猜想的意思。但也不是无解,我们只要分清楚朝(cháo)、代和国之间的的定义,才能入手。

朝(cháo”)是指向着、对着,引申为封建时代臣见君、亦指宗教徒的参拜,封建时代帝王接见官吏、发号施令的地方;在史学上是指“政权”、“政府”,特别是中原王朝时,继承法统上的中央政权。

代,从“人”、从“弋”,是更迭、代替的意思,引申为事物发展沿革过程中的某个阶段(时代、年代、世代)。

国,从“口”、从“或”,本义是邦国、疆域。《说文解字》:或者,邦也;邦,国也。周礼注曰:大曰邦,小曰国。

据考证,国字的出现最初是从封地开始的,贵族接受封地,有了封地才有邦国。而早期的“国”,大多是受封的城邦,或一些部落,彼此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此后经过时代的变迁,才逐渐演变成“包含领土、人民、主权的政治实体”的现代化国际模式。

可见,朝或朝代是时间概念,国是地域上的区分。中国的历代史学们认为,中华民族是一脉相承的,在50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只有不同的国号,不同的政权,而不能象西方那样视为不同的国家。因此就以“朝”来称呼历届不同的政权(或者称政府)。盘点下来,历届中原王朝中,能称为“朝”的共有十二个朝代:夏商周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


高山流水品历史


国家,指的是一定范围内存在的统一政权。而这个政权是会有更替的,这些更替的统治者们所在的时代,就是朝代。秦朝到清朝,都是在“中国”范围内,不断更替的朝代。所以,秦,汉,晋,唐,宋,元,明,清,都是大一统时期的朝代。此时,国家没有变,只是统治者变了。

春秋战国,由于实行的是分封制。分封出去的诸侯,都以国的形式存在。也被称为"诸侯列国"、"列国",只是一个行政区划。

“国”这个感念,在秦朝才开始树立起来。春秋战国时期,与郡县制相对应,“国”只是表示“城邑”的意思。所以,春秋战国的国家,可以称为国!不能成为朝,因为春秋战国的名义统治者是“周天子”,天下都是属于周朝。

汉朝时,“中国”代表了世界的中心。指的就是华夏民族生存的这片土地。

就如同英国,这一个国家,前后存在了十个王朝,按时间顺序分别是:诺曼王朝、安茹王朝、金雀花王朝、兰开斯特王朝,约克王朝、都铎王朝、斯图亚特王朝、汉诺威王朝、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和温莎王朝。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如果还不理解,我就举例说明吧!

秦朝到清朝,这是发生在我们以前的历史,我们现在为了更好的区分他们,所以都用秦朝、汉朝、唐朝之类来说,因为他们无论是领土的扩张还是人口的增加,都是在一定的时期内,它们会从萌芽>兴起>强盛>衰落>灭亡,然后会有新的王朝再重复这个过程,因此每一个新的朝代诞生,它们的君王都会和前朝区分开来,这个看君王喜好了,比如刘邦之前就是汉王,所以称帝后国号也是“汉”!我们叫汉族也是这么来的。

为什么不叫国?

说到底“国”是古人们所处历史时间里,他们会称自己所在的地方为国,而不为朝。如古人称秦朝为大秦国,汉朝为大汉国,唐朝为大唐,清朝为大清国一样。因为他们所处的时期是统一的,只有一个国家,还有他们也不知道自己的国家何时会灭亡啊?

春秋战国为什么又要叫国而不是朝?

春秋战国有很多国家,他们虽然在一个时期内,但国家不曾统一,而是分裂割据,自己都顾不上,还没发展好就把自己定位好了,不觉得行不通吗?因为他们都想扩张领土,消灭其他的国家来巩固自己,就好比晋朝灭亡之后又有很多分裂政权,他们在自己的领地称王称霸,所以同时出现了很多国家,再比如唐末,三国之类他们那时候也是叫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