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河东区这个地方,曾是解放天津战场,后成为最大的工人新村

昨天在写狮子林大街地名时,有读者在评论区要求讲讲河东区的地名故事,正好之前我也没写过河东、和平,这篇文章就作为河东区地名故事的开篇文了,咱聊聊中山门。

天津河东区这个地方,曾是解放天津战场,后成为最大的工人新村

天津以"门"为地名的地方有很多,就连天津的别称都叫"津门"。要说起天津带"门"字的地名,大致可以分成三"套"来讲。

第一套是天津外城墙,也就是"墙子"上的营门,这个事在之前讲"湾兜"地名时提到过。墙子和墙子河,都是在1860年第三次大沽口战役前期修建的,当时墙子上共有12座营门,到李鸿章任直隶总督时,又增设2座营门,分为4个正门,10个偏门,总计14座,这些营门就是今天的大营门、西营门等地名的由来。但这些营门在当年都不叫这些名字,此文暂时不做讨论,以后开篇单独详细讲。

第二套是由老城厢东西南北四门衍生出的地名,比如东门里,北门外等等。讲到这我再提一句,其实南市食品街的四个门楼也都有各自的名字,四门上各有一块匾,南为"振羽门",西为"兴歌门",北为"中圣门",东为"华腴门",四个门连起来就是"振兴中华"。

天津河东区这个地方,曾是解放天津战场,后成为最大的工人新村

第三套是指在上世纪50年代解放战争前期国民党在天津设立的15个"门",说是门,其实不一定有门,只不过是一些军事关卡,遗留下来的地名有大同门、复兴门等等,这些门里,就包括今天的中山门。

天津河东区这个地方,曾是解放天津战场,后成为最大的工人新村

中山门一带在解放前是片荒地,是由东郊进津的大门。此地东面是片乱葬岗子,西面是片芦苇塘,地势比较低。抗战期间,小日本曾在此地设靶场,建"华北物资总库",就是以前的新仓库,现在还有新仓库护库河(护仓河)。

1947年,国民党为加强城防工事,在今津塘路与东兴路交口,也就是立交桥位置设关卡,卡口附近据说当时立有天津唯一一座孙中山雕像,于是这个卡口被命名为中山门。

天津河东区这个地方,曾是解放天津战场,后成为最大的工人新村

1949年1月,东北野战军在北塘打响了扫清天津外围的第一枪,塘沽的战斗还没完全结束,解放天津的战斗就已经开始了。于是塘沽的部队迅速转移至军粮城,再沿海河西行进攻中山门。网上很多人大嘴一撇,说打中山门的时候很容易,很快就拿下了,但是我查到一篇采访当年参加解放天津战争老兵的文章,据他回忆,中山门一带至少有一个团的国民党部队,前后一共打了三次才打下来,仅第二次进攻,就牺牲了200多名解放军战士。

天津河东区这个地方,曾是解放天津战场,后成为最大的工人新村

天津解放后,中山门卡口被拆除,但地名保留了下来。1952年,天津市开始规划建设61万平方米、5万余间的工人新村。中山门就是第一个工人新村,时称"天津工人第一村"。天津钢厂、棉一、棉三、自行车厂、港务局、航道局等单位的10000多户职工迁入。

随后几年,佟楼、吴家窑、丁字沽、西南楼、王串场、唐家口又相继建起六片工人新村。

天津河东区这个地方,曾是解放天津战场,后成为最大的工人新村

如今,"段儿房"已经成了回忆,要再想回味一下过去的日子,就只能去中山门工人新村博物馆溜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