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挖個水塘就能有魚?魚是從哪裡來的?

相信生活在農村的朋友一定見過這樣的景象,一個閒置的大坑,長期無人使用,風吹雨淋,時間久了坑裡存了積水,仔細一瞧,坑裡竟然有了游來游去的小魚!真的是讓人十分的震驚。一般水坑都是天然形成的,並沒有人向裡面投放魚苗,那這些小魚是從哪裡來的呢?這背後的原因又究竟是什麼呢?

我們要知道憑空是不可能生出魚的,所以要想弄明白水坑為什麼會生出魚就必須要知道兩個基本的問題,首先魚的受精卵是怎麼進入水坑的,第二點就是魚卵進入水坑中是怎麼孵化成小魚的?

為什麼挖個水塘就能有魚?魚是從哪裡來的?

關於第一個問題,魚卵是怎麼進入水坑中的?其實魚卵是具有粘性的,它可以附著在水草之中,這樣就可以粘附在一些動物的身上被帶到較遠的一些地方。這種傳播方式和一些植物的傳播方式十分的相似。其次,魚卵的生命力是十分的頑強的,可以存活很久,只要給予了它們相適應的環境,他們就有可能孵化成魚。同時魚卵又是非常的輕盈的,可以隨風飄走,也可以藏在溼潤的泥土當中,靜待時機。再者,或許你表面看起來的淺水坑,其實是與地下水相連接的,魚卵或許就趁機來到地面的水坑之中。

為什麼挖個水塘就能有魚?魚是從哪裡來的?

由此可以看出來魚卵進入水坑的方式還是比較多的,但是能不能孵化成小魚,關鍵還是要看第二個問題,魚卵是如何孵化的?魚卵想要孵化對外界也是有要求的,比如說氧氣,水質,水溫等等。一般來說,水溫一般在20攝氏度左右,水質新鮮,氧氣充足的情況下,魚卵只需兩到三天就可以孵化。

當然也有其他的可能性,但是如果你仔細觀察的話就會發現,如果這些水坑是比較獨立的,和外界沒有相連接,那麼這個水坑中一般就會有很多的小魚,很少會有大魚。這也就是說是積水後才有了小魚,一般的說,在這個水坑的附近定會有魚塘或是水庫是常年有魚的,然後由於颳風下雨將魚卵帶到了水坑。

為什麼挖個水塘就能有魚?魚是從哪裡來的?

當然,如果是距離魚塘或是水庫比較遠的地方,即使水坑存在的時間再久,也很難生出魚來。這就好比家裡後院的水缸,只會生出蚊子,不會生出魚。因此,也並不是有水就一定會有魚的。

大自然是十分神奇的,各種生物的生存方式都超越我們的想象。因此善待自然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做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