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的《中秋帖》好在哪里?

书画界艺术


作为三希堂的三希之一,《中秋帖》用笔劲利,墨采飞扬,逸趣横飞,直抒胸臆。

王献之草书雄放,其笔势超过他老爸王羲之,但骨气、韵致稍差。


他是那种着意求变的人,所以行笔常现人力过于天合,转折、映带、章法布局不如他老爸那样自然,豪气有余而蕴藉不够。

但他放纵奔腾的书风,开后世豪放的一路,而且他极讲究笔法变化,使书法的视觉效果变得更突兀,增强了草书艺术的外在表现力。


王献之太过聪慧,可惜天妒英才,离世太早,让后世少了很多佳作。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中秋帖好坏,实在不好过多说,我就把这图拿出来吧。这是我一年多以前在公号发的,索性那时候只有十来个粉丝,也没几个人见过。

行气上,首尾呼应,左摇右摆不离中线,其中多有一笔书,连断非常巧妙,单字,组合,一笔书,这三种形式互相变化运用。

尺寸很独特,竖二十七厘米,如A4纸长,横11厘米。所以单字并不大。

主要看就是转折的变化,用笔技巧及其丰富自然,这一点是笔法的关键,所以无论学谁的字,有一些名帖一定要多临,是对自身有益的。

再有就是其中布白的变化,非常巧妙。有很多转圈的用笔,最忌讳的就是转圈转的一样大,用的同一种转法,显得没有新意。

此帖的疏密、连断、气息节奏、用笔细节处有很多变化,非常值得学习。


其余的就不多说了,因为这是名帖绝对是货真价实的,分析不完,古人留的精华,且学呢。


梁宇航


王献之的《中秋帖》是他的最著名的书法作品之一,也有很多人认为这本字帖是宋代米芾的临本,并不是王献之的真迹,我们现在看王献之的这幅作品的确有一点米芾的感觉。

这幅作品的地位之所以高,就在于它开创了一种新的书写的模式,那就是连绵的笔势,从头到尾一拓直下,笔势连绵,这就是王献之开创的破体书法,或者说是一笔书,对于后世大草书法有着很大的影响。



王献之的《中秋帖》虽然只有寥寥数行,却清晰的展现了王献之的强烈的个性和艺术创造性,他对于草书的连绵书写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笔画连绵、势不可止,这种书法风格发展到唐代就是张旭、怀素的狂草,成为书法风格中最为自由、奔放、浪漫的极致。


这本字帖以中锋为主,兼用侧锋,虽然连绵,但是高级的地方在于他不做一味的圆转,利用翻转用笔的动作形成丰富的笔画形状,从而显示出潇洒中带着个性的特征。可以用纵逸留美来形容这幅作品。这也是王献之书法的主要特征。也是《中秋帖》的地位所在。


不二斋


一幅字,好在哪里,要看谁说,怎么说。普通人看字,认识、看懂,感觉舒服,这就是“好字”。这是大实话,字,就是要让人认得,而且明白意思,这是字的功用意义所在。极具聪明才智的古人为了使更多的人记住,并学会书写,便于流传,记录和描述,一步步的,字有了规范的间架结构,从金文,小篆,隶书到楷书、行书、草书等等变化无不遵循此规律,且均可寻根。因此,我们的文化历经千年而未至中断,规范的文字承传功不可没。因古人的艺术性创造发挥,我们的文字在书写工具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有了新的生命力——书法。书而有度,书而有法。从一笔一划的工整走向行草的变化,使书写速度渐渐快了起来,即节省时间,又便于抒发感情,它使书法成了一种,纪实又颇具观赏性的艺术品。王羲之的“”兰亭序“”就是极好的代表之作。如今,时近中秋,又问说:王献之的《中秋帖》好在哪里?

* 释文:中秋不复不得相, 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

王献之何许人也?王羲之的儿子,排行老七。又名,王大令,其身份集书法家、诗人、官员为一体。此《中秋帖》是其继承和变化为一体的作品之一。此贴被历代皇家和文人所珍视,因此,历史上有传闻,《中秋帖》乃宋朝画家米芾之摹本,并非真迹。传闻归传闻,字的美毋庸置疑,有“一笔书”的美称。

《中秋帖》全文二十二字,一气呵成,一笔到底,笔断意不断,字体饱满,秀丽,转折自然流畅,纵逸豪放。历史上有人说它,非行,非草,应为创造性的新体,并言:极备法度。


观其珍藏,历代边款,提拔都有详尽描述,爱之若狂可窥见一斑。不管是不是行家,它给人的第一感觉都是,流畅,美观。行家可以用专业术语描述其精美细节,推崇之人亦可大加赞美,尽其华丽辞藻。

爱之即美,不爱,美也一无是处。传说归传说,历史归历史。感觉得到的美,才是真的美。不以专家学者为参考,才是真的美,不以人云亦云为美。


诗画同源


首先王献之的书法艺术是与他父亲王羲之齐名的,世称“二王”。他的书法艺术成就是不容置疑的,在历史上的地位是无法撼动的。更何况从晋代到清代真迹能保留下来实属凤毛麟角,虽然只是片纸只言也绝对是价值连城。所以他与“快雪时晴帖”,“伯远帖”,并称三希。本身的艺术价值,再加上物以稀为贵。所以成就了中秋帖的巅峰地位……


翰墨因缘


王献之的《中秋帖》相传是北宋书法四大家中的米芾非常喜爱王献之的书法,集合王献之写的书法选取自己认为满意的字拼凑而成的。字体奔放洒脱,气势如虹,有明显的王献之一笔书和外拓的特点。《中秋帖》对研究东晋书法非常重要,历来被奉为书法瑰宝。


诗书彭城


只是名气大一些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