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房的“後遺症”來了!房價明明漲了,為何還要棄房斷供?

炒房的“後遺症”來了!房價明明漲了,為何還要棄房斷供?

過去我們都知道,房價上漲一般都是從一二線省會城市開始上漲,然後傳遞到三四線郊縣城市跟漲。但是這一輪房價上漲,起源於三四線棚改拉動,率先扛起了上漲的大旗,隨後帶動一二線城市上漲。短短三年,房價翻倍,均價近萬,房地產成為剛需痛心疾首的行業,炒房者再次成為口誅筆伐的對象,從此走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炒房者是這輪上漲的最大獲利群體嗎?很多剛需朋友的答案是肯定,但是一些炒房者卻覺得很委屈,房價明明漲了,自己卻不得不選擇棄房斷供,那麼大家肯定都很好奇,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局面呢?

炒房的“後遺症”來了!房價明明漲了,為何還要棄房斷供?

限售和限價成為炒房的一道催命符

去庫存之後,棚改的貨幣化安置以及寬鬆貨幣的政策,導致大量的炒房者湧入樓市,房價隨即上漲。從2016年開啟的新一輪調控政策,國家第一步是調控"限購",讓炒房者不能再繼續買入,炒房者認為,反正大量的房子已經在自己的手裡,囤的房子已經夠了,限購也就沒什麼鳥用。

但是國家第二步調控"限售"在全國鋪開,多個城市因城施策調控規定,買了房子的人,你要拿好了,房子從拿到房產證的那天開始計算,2-3年是不準賣的。炒房者一下就傻了,國家的這一波操作,明明就是鎖死樓市,大家想想,房價就算漲了又有什麼用呢?在調控限售期間,想賣房套現,拋售走人,想都不要想。

國家第三步調控"限價",所有新房由當地房管局公證搖號,按照棚改、剛需、普通三種購房順序,公平公證的參與搖號。

開發商的新房價格,不能自己說了算,必須由政府定價,否則沒有政府的預售許可,開發商房子就不能賣,這樣一來,新房二手房價格倒掛,新房價格低於二手房老大一截,二手房量價齊跌,炒房者手裡的二手房一下子就找不到接盤俠。

炒房的“後遺症”來了!房價明明漲了,為何還要棄房斷供?

國家的思路很清晰,新房市場背後是國家土地財政,新房好賣,開發商就會拿地,土地好賣,政府就有資金做保障房;而拉動二手房市場,將導致炒房者拋盤走人和中介獲利,由此可見,一方面炒房者被限制賣出,另一方面二手房價格開始下跌,在房價上漲時期,加槓桿,加六個錢包,用首付貸買房的那群炒房者正遭遇"後遺症"。

二手房房價下跌,房產價值開始縮水,最關鍵的是每月的房貸並沒有隨著房價下跌而降低,於是炒房者資金鍊斷裂,各大城市棄房斷供開始增多。

炒房的“後遺症”來了!房價明明漲了,為何還要棄房斷供?

炒房的“後遺症”來了!房價明明漲了,為何還要棄房斷供?

所以,綜上所述,炒房的"後遺症"來了!房價明明漲了,為何還要棄房斷供?各位網友怎麼看?如有更好的看法,歡迎留言參與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