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8岁男孩患脑瘤,爸妈拿两万入院医治,不想4个月花掉20万


“医生,我什么时间才能回家上学?我同学都去上学了。”进入放疗室前,八岁的武嘉琪怯生生的问医生。医生回他:“你暂时现在不用上学了。”放疗结束后,武嘉琪不吃不喝,他问:“妈妈,你别再骗我了,我是不是永远回不了家了?”妈妈慌忙解释:“我们已经到北京了,医生是最好的医生,我们一定能治好,很快就能回家就能上学。”回家,是嘉琪奢侈的梦想。

武嘉琪来自山东郓城李集乡陈庄村,家中有年迈的爷爷奶奶以及爸爸妈妈、年幼的妹妹。嘉琪的爸妈长年在天津务工,爸爸武祥召干水电安装,妈妈胡凤杰在电子厂上班,嘉琪和妹妹成了留守儿童。为了生活,一家人分隔两地,在外务工的爸爸妈妈担心家中常年服药的父母,也挂念正在上学的年幼儿女,每月发工资的日子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候,可以给父母生活费、药费,给孩子做学费,生活很是知足。图为嘉琪奶奶在编坐垫。

今年7月13日,胡凤杰突然接到家中电话,说嘉琪呕吐不止,家附近能看的诊所、卫生院都去了,就是查不出结果。胡凤杰和丈夫顾不上停工扣钱的规定,赶紧请假回家,带着孩子到济宁附属医院检查。“结果出来后我们全家都惊呆了,孩子被诊断为脑窝髓母细胞瘤,一种恶性肿瘤。医生说要抓紧治疗,否则孩子随时都会离开。” 12月3日,在北京世纪坛医院,胡凤杰说起那时的情况就止不住伤心泪流。


胡凤杰夫妇的文化程度不高,六神无主的他们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于是打电话求助远在北京当医生的老乡。听说孩子“髓母细胞瘤”,老乡掉眼泪了,这病太严重了,孩子太小实在可怜。老乡帮忙给孩子联系到北京儿童医院。胡凤杰和丈夫把年迈的父母和女儿留在家中,拿着当月的工资和家中仅有的两万块钱积蓄,带着儿子北上求医,在老乡的帮助下住进了医院。图为嘉琪在进行放疗。

住进医院,胡凤杰担心孩子,总喜欢去找医生了解病情,听到好的消息就开心,不好的时候就无助的大哭。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后,8月15日,小嘉琪顺利做了脑部手术,非常成功。一家人激动的欢呼起来,恨不得给医生下跪道谢。虽然孩子的手术费还不知道在哪,接下来的治疗更艰难,但是度过这一难关,对嘉琪而言,就是生的希望。

“嘉琪手术后,医生说髓母细胞瘤必须通过放化疗控制,我们就从北京儿童医院转院到了世纪坛医院开始化疗、放疗。”胡凤杰说,目前手术已经花费了20多万元,后续的治疗费用预计还得30多万,而北京的各种开支都贵得要命,每天不吃不喝也解决不了这么大的难题,一想到这些,她就一筹莫展。图为接到医生通知,胡凤杰带着小嘉琪去医院做放疗。


高昂的租房费用,对这个贫困的家庭来说,根本无法承受。经病友介绍,一家人住进了某爱心基金会的爱心公寓,但也只能住3个月。图为胡凤杰在公寓里为嘉琪做饭。化疗放疗后,孩子的身体很虚弱,没有胃口,胡凤杰希望他吃点东西增强抵抗力。“看着孩子受罪,心里实在太难受了,我害怕他扛不住离开我们,真是太后悔了,我以前陪伴的太少了。”

小嘉琪的妹妹六岁生日那天,胡凤杰和丈夫做了一番思想斗争后,和女儿进行了视频通话。女儿在视频里问:“哥哥怎么没头发了?这是怎么了?你们什么时间回家?"女儿年幼无知的话惹得爷爷奶奶老泪纵横,视频这边的胡凤杰和丈夫也强忍泪水。“整个过程我们都没敢问他们怎么生活的,爷爷奶奶也不敢问我们这边是否还有钱花,因为现在全家都不敢谈钱的事,钱成了全家最大的难题。”胡凤杰说。图为胡凤杰给嘉琪吃药。

“到北京以后,我们就辞去了工作,专心陪他看病治疗,完全没有了收入。为了挣钱,孩子的爷爷在老家跟着流动建房队打零工,奶奶忙完家务活后去附近的加工厂编织座垫子,俩人一天也就能挣一百多块钱。”胡凤杰说,这些钱也仅够一家人维持基本的生活,对孩子治疗而言是杯水车薪。图为嘉琪爷爷在打零工帮人盖房抹灰。


这两天北京降温,嘉琪着急地跟胡凤杰说:“妈,咱回家吧,没钱我不治了,我想回家多陪陪爷爷奶奶。天冷了,该生火炉了,爷爷年纪大了砍不动柴。要是下雪了,妹妹上学路滑,我得陪妹妹,保护妹妹。”胡凤杰知道这是孩子想家了,她一把抱住嘉琪:“没事孩子,有爸妈在,你一定会好的,爷爷奶奶妹妹都在等你回家。”为了实现懂事男孩嘉琪的心愿,让我们一起尽微薄之力,救救这个8岁的生命,帮帮这可怜的一家人吧。

若想帮助懂事的小嘉琪,请扫描二维码进行捐助。如果不能直接扫码,可将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打开“扫一扫”,从相册中选取二维码进行识别。该项目由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9958儿童紧急救助中心,在民政部指定的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水滴公益”发起募捐,并负责项目的审核、执行及信息反馈。该项目最终解释权归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所有。详情请关注“水滴公益”平台动态。监督电话:400-006-9958。

关于“感光计划”:是2018年7月12日由今日头条携手中国摄影家协会与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等具有公募资格的慈善组织联合发起的公益项目,参与项目的公益摄影师,在符合《慈善法》要求的基础上,将通过自己的头条号持续发布反映救助线索的公益图片,为有需要的受助人连接社会募捐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