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不,現在的農村人都放著高產的雜交水稻不種,反而去大力種植常規水稻品種呢?

七星老農


奇怪不,現在的農村人都放著高產的雜交水稻不種,而去大力種植常規水稻品種呢?

這種說法帶有很大的片面性,農村人只要他有大遍的土地面積,這個大面積也不要很大,5畝以上吧,他必然要選擇種植雜交水稻,因為常規水稻品種畢竟產量低,抗病蟲害差,易倒伏,雖然米質優,飯噴香可口,但自己家吃的就那麼多,沒有必要去大面積種植常規稻。

雜交水稻它的優點是產量,抗病蟲害,不易倒伏,缺點是米質差,價格低,大面積種植還是划算的,它的畝產可以達到1500斤,而常規稻的畝產只有8、900斤,雖然價格上有優勢,但還是不如種雜交水稻划算,這是從經濟角度來看問題。

那為什麼有的農民要放棄高產的雜交水稻不種,而去種產量低的常規稻呢?我想原因是因為農民現在種糧不掙錢,一年的收入還不如人家一個月的退休金,加上勞力缺乏,有的人寧願把田荒蕪也不願去大面積的種水稻,所以只種自己吃的,貢獻給別人那就對不起。

既然只種自己吃的,那就求精不求多,種點好吃點的,綠色點的,米質上乘的,吃著也舒服,常規稻也不需要施太多的化肥,相對的降低了生產成本,節約了勞動時間,剩餘的時間也可以到附近的工廠打打工以貼家用,總比專門在家種幾畝田要划算。


頁川木木1


解放前珠三角最好的水稻田,最好的年份,水稻畝產也難超四百市斤,長期徘徊在畝產二三百斤!解放後選種育種後達到畝產五百斤左右。七十年代開始,特別是八十年代,畝產量因國家有袁隆平等一大批水稻專家的選種育種,改良後的水稻畝產,經常超千斤!珠三角由於喜歡小農粘,單季畝產八百斤左右的多。如果種雜交稻,大多超千斤。每個鎮村都有年畝產噸谷的尖子戶!水稻的幾十年改良,袁隆平們功不可沒!為什麼很多農戶不種雜交水稻,主要原因是南方都是小農戶,家庭就一點土地,種價值高產量低的品種,反而綜合效益好一些!如果大面積,肯定是種雜交水稻好,小農戶種糧主要是自己的食用為主。農業事,只有農民才有發言權。別黑袁隆平們,他們的工作有現實價值,農民沒有人會黑實實在在工作的人!


南國紅棉3


“去雜交化”是中國水稻行業的發展趨勢。

首先要扭轉一個認識,解決中國人吃飯問題的不是袁隆平,而是鄧小平,並非否定技術,而是解放生產關係在某個歷史時期確實比提高技術手段更為迫切。北方人不吃大米,而是以吃小麥為主,雜交小麥可沒有推廣過,北方人現在也不捱餓啊。過去大力宣傳雜交水稻,是巧妙的把餓肚子的鍋扔給了技術落後,而回避某些人為原因。

回到正題。雜交水稻確實比常規水稻的產量高,但這幾乎是雜交水稻的唯一優勢。其劣勢也很明顯,一是成本高。學過中學生物的都知道,雜交物種自交後代的性狀是不穩定的,不穩定意味著沒有商業價值,所以農民無法留種自育。雜交水稻的種子是種子公司的制種基地培育的,農民只能向商家購買種子,有時會買到不合格的種子,導致大量減產,甚至還有買到假種子的,導致顆粒無收,這個損失就慘重了。二是價格低。現在作為口糧在市場上流通的大米一般分為兩類,粳米和秈米。一般認為粳米口感好於秈米,所以粳稻價格也高於秈稻,廣受好評的東北大米就是粳稻,南方的晚稻也屬粳稻,目前粳稻絕大部分都屬於常規水稻。再說秈稻,南方的早稻和中稻一般都屬於秈稻,其中大部分是雜交水稻,我們說的雜交稻其實就是指雜交秈稻。常規秈稻是經過數百年培育選擇的結果,在口感,抗病等特性上有優勢,而雜交稻培育的目的在於增產,所以產量比一般常規秈稻高,但是口感上都不如常規秈稻。目前南方常規秈稻都是作為當地名優特產培育的,價格較高,而雜交水稻產量雖高,但是品質較低,在口糧市場上難以同粳稻和常規秈稻競爭,多數流通進入深加工行業,以食品行業和飼料行業為主,價格自然就上不去了。

基於以上原因,南方已經出現“去雜交化”的趨勢,最早拋棄雜交稻的是江蘇,早在二十年前就開始全省推廣種植粳稻,在品質上已經能與東北大米一搏;隨後是安徽,目前安徽也基本完成粳稻換種工作;再其次是湖北和河南,也在縮小雜交稻的種植面積,擴大粳稻種植面積。目前全國大量種植雜交稻的主要是湖南、江西和四川等南方省份,這幾個省也是最適合種植雜交水稻的。即便如此,這些省份也在開發適合本地的粳稻品種和常規秈稻品種,以此提高水稻競爭力,擠入全國的口糧市場。


平羌尋跡


我們揚州地處江淮流域,現在的雜交水稻種植面積小,絕大部分農戶都種植常規水稻,也就是能自己留種的粳稻常規品種,也有一部分農戶種植雜交粳稻,反正不是雜交秈稻的品種。

究其原因,據我的瞭解和分析,雜交稻雖然有人工栽植省工省力、也產量高的優勢,但由於雜交稻秸稈要比常規稻高許多,抗倒伏能力性能要比常規水稻低許多,此外,常規粳稻的市場收購價也比雜交稻高,種植雜交稻的收益自然隨之要比常規粳稻少,農民朋友自然不願意種植雜交稻而選擇種植常規稻了。

也許一些人還會說,種植雜交稻省工、省力,能節約勞動力成本,不錯,這是事實,可你也知道,現在種植常規水稻也有更多的新型栽培技術,更節省勞動力,且產量也很高,如我們揚州江都、寶應等區、縣多年來水稻直播栽培技術,草害少,產量高,加之現在的機插秧的逐步推廣,更適合、適宜全面推廣和種植常規稻,在我們這裡家庭中有高血糖、糖尿病不適合食用粳米而會選擇栽種少量的雜交稻了。





和風細雨言


一.雜交稻的產量沒有喊的那麼高, 試驗田不限化肥農藥成本的高產沒有意義。時不時高調宣佈畝產3000斤, 到了農戶手上種,也就1200斤。高產炒作使民眾都誤以為全國水稻已高產到吃不完,實際雜交稻只佔很小一部分。

二.雜交稻不能留種,農戶購買成本每斤50~90元左右,這也是雜交稻種孑公司的研究動力。而常規稻很少有公司去研究,因為能留種,無利可圖。農戶更喜歡能自行留種的常規水稻。

三、在化肥農藥作用下,常規稻的產量已接近雜交稻,畝產也達1000斤左右,這是常規水稻重受青睞的關鍵原因。農戶能種常規水稻的,決不會種雜交稻。江蘇80%的面積種常規水稻,北方則100%。雜交稻的產量優勢在縮小。

四、常規稻口感好,收購價高,優質大米全是出自常規稻。而雜交稻雖產量高些,但口感不好,收購價低或不肯收。我們在糧店中購買的每斤2.5元大米,都是常規稻米。

五、雜交稻的優點,除了產量佔優,土地適應性好,這才是它的關鍵。在長江以南土地貧瘠的不少省份仍種植雜交稻,種植面積佔全國1/3。


溫情憶鴻564


奇怪了,現在的農村人都放著高產的雜交水稻不種,反而去大力種植常規水稻品種呢?農村人現在都放著優質高產的雜交水稻不去種,反而去大力種植傳統的常規水稻品種了,這個問題看似奇怪而又並不奇怪的,為什麼?

原因一,主要雜交水稻種子貴,又不能自己留種

在農村七星老農家鄉,前幾年雜交水稻種子農技站賣到了65元一斤,去年與今年雖然說有降價了,但還是要35元一斤,一畝田再少要3斤雜交水稻種,成本上百塊錢,而常規水稻品種才只有3元一斤,一畝田用10斤種子,才30塊錢一畝,第二年而且還可以自己家留種,不算錢了,這說明什麼?這說明農民認為雜交水稻種子太貴了,咱們買不起了,還是種植傳統的常規品種划算的了。


原因二,主要是雜交水稻與常規水稻產量懸殊還不是很大的

雖然說袁隆平研究出來的雜交水稻產量,抗病蟲害,但是到了我們農村農民手裡,並不是象他袁隆平在試驗田裡,精耕細作種植出來的稻穀畝產1200斤,現在的農村人不象過去,並沒有以種田種糧為主了,大多數人都外出打工賺錢去了,家中只剩下一些老年人與婦種田,種植經驗又不夠,防蟲治病又不是很內行的,別人家田裡打什麼藥,她們就跟著打什麼藥,一畝雜交水稻再多種出8一900斤產量出來了,畝產能夠上千斤的人家只佔到了少數,也不是說沒有是吧。


再說種植常品種大家一畝田也收夠收穫7一800斤,種植成本永遠低於了雜交水稻了,這樣子一算下來,大家都認為田裡種植雜交水稻與常規品種無區別了呀。

原因三,種植成本增高,稻穀價格低,是農村農民改種傳統常規品種的主要原因

從近幾年來看,化肥農藥,雜交水稻種子持續漲價了,而農村農民種植出來的糧食反而價格下降了,七星老農記得,2016年稻穀市場到家中的收購148元一百斤,而到了2018年,市場上的糧食收購價格才128元一百斤,而陳糧收購價格才105塊錢一百斤。


大家都來計算一下,農村農民種植的雙季稻畝產才6一700斤,單季稻產量高一點兒,也不過畝產8一900斤而已,除掉一畝田的成本650元一畝,還不把自己的人工計算在內,種植一畝雜交水稻水稻平均按800斤x1.25元=1000元,1000元中減去種植成本650元,還剩下350元,種植一常規稻畝產700斤x1.25元=875元,要少用100塊錢種子,化肥比雜交水稻少用50塊錢一畝我沒有說多吧,用的農藥基本上差不多,也就是說種植一畝800斤的常規稻與雜交水稻種植成本相比,875元+100元+50元=1025元,減去種植成本500塊錢一畝,可以賺到525元一畝,相比之下,種植常規稻足足比雜交水稻多賺175元一畝了。

原因四,農村農民認為常規稻米質永遠優於雜交水稻

過去農村人種田種植雜交水稻是為了多產糧食,解決全家人的溫飽問題以後,用多餘的糧食來餵養牲畜,增加家庭收入,而競現在的農村農民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追求的米質量也高了,傳統的常規稻雖然說產量低一點兒,但也低不了多少,同時種植成本也小一點兒,但是它煮出飯來口感比雜優米要好,價格也比雜交水稻賣得高一些,畢竟雜交水稻是轉基因水稻是吧。


所以,七星老農個人認為,現在的農村人放著高產的雜交水稻不去種,而改種傳統的常規稻,其主要原因就是雜交水稻種子貴,產量高種植成本同樣的也高,傳統的常規稻米質比雜交水稻好,米質長,煮出來的飯又軟又糯又好吃些,而雜交水稻米質圓,煮出來的飯比較硬,再加上現在的化肥農藥漲價,稻穀反而在降價了,打擊了農民種植雜交水稻的積極性了。大家認為呢?歡迎大家都在評論區留言,看看七星老農說的在不在理兒,同時請大家發表一下自己對此事的看法吧!

[熱愛生活,喜歡交流,請大家多多關注七星老農回答,不勝感激!]


七星老農


這個問題應該讓那些吹捧袁院士的人出來回答,他們是怎麼樣通過雜交水稻,斷絕農民留稻種,然後壟斷種子交易,然後提高售價獲利…

農民不會言語,也不會和他們爭辯,只會用實際作出選擇!

最關鍵的是,雜交水稻味同嚼蠟,真心難吃 。實際產量並不比常規稻高多少(所謂畝產數據都是實驗室數據,毫無參考意義),該施的肥一樣不少,種子還貴,稻子賣出去又不值錢。

中國早已經過了溫飽線了,雜交水稻卻還大行其道,明眼人應該知道。說到底都是生意,不過這個錢有點昧良心。

祝袁院士早日拿到和平獎,是不是諾貝爾的無所謂!


一針包治巨嬰病


我們家位於廣西南部,一年可以種兩季水稻,拿我們那裡的情況來說一下吧。很多年前,大多數人家都比較窮的時候,確實都是種雜交水稻居多,因為那時候家裡一般大量餵豬養雞,對糧食的需求量大,雜交水稻產量高,家裡吃不完還可以去糧站賣掉,還能補貼家裡的柴米油鹽。

現在我家一般都是夏季種雜交水稻,冬季種常規水稻,而且都是留冬季稻自己吃,夏季稻交公糧和賣掉。究其原因,一個是現在普通農戶幾乎都不養殖豬牛等大型牲畜了,養的那點雞鴨吃剩飯就足夠,第二個是雜交水稻雖然產量高,但是口感不大好,米粒碎,現在農民生活好了也開始講究吃的好,而不僅是吃的飽了。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雜交水稻對於解決農民溫飽問題的巨大作用,我爸媽常說,小時候經常捱餓,但是現在,只要你不挑米的口感,隨便都可以吃飽。

常規水稻現在種植多了,不純是種植成本的問題,因為現在的農民種常規水稻也很少會自己留種,都是購買稻種的,兩者的打理我印象中雜交水稻還要省心一些。只能說是在吃穿不愁的情況下,人們開始追求吃的品質了。


幸福的平行線12391243


奇怪不,現在的農村人都放著高產的雜交水稻不種,反而去大力種植常規水稻品種呢?

民以食為天,糧食的生產是農民的頭等大事!放在以前,物質匱乏,人們飢寒交迫,急切需要的物質就是糧食,畢竟沒有什麼事情比吃飽肚子更重要,但是當時的生產技術以及水稻品種卻無法使水稻達到高產,難以滿足人們的物質所需,雜交水稻的橫空出世,使糧食獲得了高產,解決了13億中國人的溫飽問題!但是現在時代變了,人們對糧食的需求,不在僅僅是為了填飽肚子,而是對生活的一種追求!那雜交水稻跟常規水稻到底有什麼不同呢?


雜交水稻,是指選用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在遺傳有一定差異,但他們同時又具有優良性以及互補性的水稻品種進行雜交,生產出新一代產量高,抗病病害能力強的雜交水稻種谷,用於生產,這便是雜交水稻!

常規水稻,是指種穀後代不分等級,可以自己留谷種的水稻!不像雜交水稻是需要雜交變異生產出來的谷種,而常規水稻是自留谷種,它能保持本品種特徵特性的不變!也就是說,今年種的稻穀不錯,自己可以篩選一部分做谷種,不用再去種子公司購買!能夠節約一筆谷種費!

雖然常規水稻可以節約了一筆種植子費,但是水稻在產量以及抗病性是遠遠不及雜交水稻的,由於農民不具備提純的技術,3-4年後品種混雜、退化現象會逐年嚴重。

不過常規水稻的口感以及糯性卻比雜交水稻要好吃,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自家留種種植的常規水稻更有稻米香,更糯軟,也更好吃!而市場買的大米都是比較粗糙的,甚至硬邦邦的,味道要差很多!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消費觀念也開始改變,吃不在是為了填飽肚子,而是一種生活享受!雜交水稻產量高,糧食卻不值錢,所以現在很多農村人放棄高產量的雜交水稻,選擇品質更好,價值更高,味道更香糯的常規水稻種植!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想了解更多三農資訊分享。可以關注下我,謝謝!


水果不甜不要錢


奇怪不,現在的農村人都放著高產的雜交水稻不種,反而去大力種植常規水稻品種呢?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已不再溫足一般的填飽肚子式的生活。而高產的雜交水稻就屬於填飽肚子式的糧食品種,雖然雜交水稻產量高,管理技術也相對成熟,但雜交水稻想取得豐產豐收卻與大量的化肥農藥脫離不了關係,這對現代人們尋求綠色天然的食品方式是相反的。那人們為什麼會選擇其他的常規品種來代替雜交水稻呢,還是因為與常規品種能夠採取粗放式的種植方式有關。


我們都知道,常規品種是經過幾千年的自然種植而最終刷選出來的,在經過這幾千年的長期粗放式種植後,其本身就具有了與雜交水稻很多不同的抗性。所以,如果想種植純天然的綠色水稻,那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常規品種,雖然常規品種的產量不高,但完全不用化肥農藥的種植出來的常規品種其價格卻是雜交水稻的幾倍甚至十倍。這樣,常規水稻產量雖然很低,但最終的收入卻比種植雜交水稻更高。

小草家鄉就有一戶種植常規水稻的種糧戶,其全程種植不施用一點化肥,全是用的自制的農家肥,農藥基本只在移栽後及抽穗前噴霧兩次,選擇的都是那種非常低毒性的農藥,田間雜草全程不使用除草劑。這樣,每畝稻穀產量也有七八百斤以上,可出大米約500斤,每斤10元,畝收入可達5000元左,且這樣的綠色大米其價格是不受其他水稻價格影響的,既便除去其他的各種多餘的人力成本,也比雜交水稻划算很多。



經過他幾年的常規水稻種植經驗,分析得出常規水稻比雜交水稻奈草性強,對抗自然環境的能力強。再就是因產量低種植密度也低、植株較矮小、所以病蟲害也小了很多。所以,用常規品種來當作純天然的綠色食品種植比雜交水稻更具有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