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中,換頭是什麼意思?

職場漂流者


問題:詩詞中,換頭是什麼意思?

.....

前言

詩詞中的換頭不是醫學上的”換頭術“。詞的換頭是指上下兩闕開頭處有所不同,所以叫做換頭;

但是詩的”換頭“很多人就不清楚了,相對來說,詩的”換頭“比詞的換頭歷史地位要高得多,因為它奠定了近體詩的基礎,並影響到1000多年的科舉考試。

下面老街味道分兩段說一下詞的換頭與詩的換頭。

一、詞的換頭

詞的換頭一般人都知道,詞的上下兩闕第一句的句式不同,稱之為換頭。

1、詞一開始都是小令,最短小的都是單片,例如《閒中好》:單調十八字,四句兩平韻

閒中好,塵務不縈心。○○● ○●●○△
坐對當窗木,看移三面陰。●●○○● ○○○●△

2、小令中也有不少雙片的,例如《採桑子》、《蝶戀花》等,他們的上片和下片句式是一樣的,例如《採桑子》:

3、當然,也有上下不一樣的,例如這首《謁金門》

欽定詞譜中,有說明: 

此亦韋詞體,惟換頭句七字

換頭句七字就是指下闕的”夢過江南芳草渡“句式不同於上闋的”江上路“三字句。

注:換頭當然不僅僅是小令,以上老街以小令舉例為了簡明扼要而已。

二、詞的換頭 第二種說法

關於詞的換頭還有一種說法,就是指的整個下闋,例如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評價蘇軾的《卜算子》:

“此詞本詠夜景,至換頭但只說鴻。正如《賀新郎》詞‘乳燕飛華屋’,本詠夏景,至換頭但只說榴花。蓋其文章之妙,語意到處即為之,不可限以繩墨也。”

蘇軾的《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全詞如下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胡仔說“至換頭但只說鴻”,說的是整個下半闕只說“鴻”。

這首詞上半闕先說夜景“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先是點出 “幽人”形象,隨即輕靈飛動地由“幽人”轉像了“孤鴻”。下半闕就只寫那隻的孤鴻了,不過明顯是以“孤鴻”來比喻幽人,物我合一。

三、詩的換頭

格律詩在永明體詩人的手裡,已經完善了平仄、對仗、押韻的三個的規則,只有“黏連”這一規則是在唐朝確立的。雖然南北朝也有黏連無誤的格律詩,但是並沒有見到相關黏連理論的確定。

在初唐的上官體詩人中,有一個叫做元兢的不起眼的詩人,他有一本《詩腦髓》因為流傳到了日本,幸運的流傳了下來。關於換頭還分了雙換頭與單換頭(第二字換頭):

“此篇第一句頭兩字平,次句頭兩字去上入,次句頭兩字去上入,次句頭兩字平,次句頭兩字又平,次句頭句 兩字去上入,次句頭兩字又去上入,次句頭兩字又平。如此輪轉,自初以 終篇,名為雙換頭,是最善也。若不可得如此,則如篇首第二字是平,下句第二字是用去上入,次句第二字又用去上入,次句第二字又用平。如此輪轉終篇,唯換第二字,其一字與下句第一字用平不妨,此亦名為換頭,然不及雙換。又不得句頭第一字是去不入,次句頭用上去入,則聲不調也。可不慎歟!”

上面引用的看不明白也不要緊,這裡的換頭就是我們今天指的黏連,我們的黏連多是單換頭。

黏連的規則在不久以後就被用在了科舉考試中,進士科五言排律必須滿足平仄、押韻、對仗、黏連的四大規則,從此一直到清朝的的試帖詩都是如此。

結語

古詩中的一些名詞常常有多種意思,例如上尾這個詞,文鏡秘府論和仇少鰲的說法就不一樣,王力的漢語詩律學採用用了仇少鰲的說法,和唐人的定義就有所不同。

@老街味道

附:關於元兢的換頭有朋友說看不懂,老街特意寫了一篇文章《詩的換頭 一個不起眼的三流小詩人影響了1000多年的科舉考試》發於2018-12-11 02:08。用杜甫的一首詩解釋了”單“換頭,用元兢的一首詩解釋了雙換頭,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老街味道


要論詞中的"換頭“,先得聊聊有關詞的常用術語。

詞有單調,雙調,三疊,四疊之分。三疊,四疊的詞很少。

古代近代詩人一般有兩派,豪放派和婉約派。

單調,往往指的是一首小令詞,就象是一首詩,只不過句長句短罷了。

雙調的詞有小令,中調或長調之分。就是把一首詞折分為前後兩闕,兩闕間有字數相等和基本相等兩種,平仄也不相同。

字數相等的可看成譜了曲的兩首歌詞。字不相等,一般在上下闕開頭的兩句或三句裡字數不同或平仄不同,詞的這種形式通常叫“換頭“。"換頭"在詞的雙調中屬最常見的形式。我們在填詞時,經常會接觸到個學術詞語"換頭"。

“換頭",雙調中下闕的起句韻轉換叫“換頭"。也有將下闕開頭兩句稱”過變“,“過片“,“過遍“,"過處“,"過拍“等等。不論叫什麼,意思一樣。

詞的形式初期多為單調小令,後逐漸演變為上下二闕之詞。詞下闕開頭的節奏與上闕的“啟承”應有所改變,詩詞之句式也相應發生變化。在這種情況下須要有承上接下的轉折點。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換頭“。其中詩詞中雙令小調詩詞就是最典形的代表作之一。

古代有說法,“換頭”之說起於唐人詩詞。其沈祥尤《論詞隨筆》中“詞換頭處謂之過變,須詞意斷而仍續,合而仍分,前虛而後實,前實而後虛,過變乃虛實轉捩處"。也就是說,換頭處需轉出新意境。沈義父《樂府指迷》稱"若才高者才能發起新意,然不可太野,走了原意“。說的就是換頭處不能亂,否則會失去詩詞的本意。

清人陸鎣在《問花樓詩話》一書中說“詞有換頭,換頭者,第二闕脫卻另起處也……換頭最吃緊…"。

一般來說,凡是詞,雙調之中,”換頭",下闕並不是上闕的重複。而是精彩的傳序和發展。其中既有正承,也有反承,有左承也有右承。不論何種轉承。都是為了神來之筆的詞出現。話說回來,一首詩詞,無論單調而是雙令小調,既然是一個整體,上下兩闕也不可能分而治之,若沒有了關聯,脫離了節奏,再多”換頭“,也只能是木頭一個,呆板而以。所以詞中的"換頭”是承上啟下下的美學公式。

古詩詞中,若上闕思情,下闕入景,則過度精靈之巧妙,筆峰一轉神彩飛揚。

如李清照的《武陵春》

上闕: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十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下闕: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欲語淚先流"。承轉"換頭"句:

“聞說雙溪春尚好“。由無邊愁緒轉入欲泛輕舟以消愁,反接“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又歸回到彩雲裡。由此可見“換頭"在詩詞承上啟下上何等的重要。

有時在想,楹聯的上聯和下聯的轉承,是否也有點象詞中的"換頭"。一頭霧水。至於律詩中有沒有"換頭“之說,本人還真不知道。

(注,本文部分摘錄網上,其觀點純屬個人意見,不做學術之討論。如有不妥,請海函)


三劍兄


詩詞中的“換頭”,應該是指宋詞的一韻到底。宋詞中下闋的起韻也叫換頭,指自另起新意。目的在於通過“換頭”這種方式,使原詞中的詞意語鏡更加豐富,達到最佳的效果。李清照的《聲聲慢》就是一韻到底的例子。





行者一劍


詩詞中換頭就是轉韻、或換韻的意思。詩詞講究扣韻或壓韻。一般第一第二句尾字壓韻,第三句可以換韻,向意是步步扣韻顯得流水勢的韻角,反顯得過於緊韻太順口,換頭就象換口氣,待第四句扣韻就更顯得尤重完美,增加了詩詞的韻勢。粗淺拙見,友友們指教,暢所欲言談點看法。各位見笑了!


獨釣寒江255309425


就是詞的下片起頭句和前片不相同的就叫做換頭。上闕開頭三句為“起句”,中間七句叫“鋪敘”,最後三句叫“煞尾”或“小結”;下闕開頭兩句叫“過片”或“換頭”,下七句是“鋪敘”,最後三句是“煞尾”。


珍惜53261796


這個不懂,

我的詩齡很短,

寫出來的,大部分是打油的,

有些連油都撈不到,

沒有套路。


順六15


換個腦代瓜子,說明詩詞裡,有著高科技的美利,能把一個人頭,換到令一個人頭上。對嗎??我也不知道。太服雜了,就是事多。


張舂學


分上下二闕的詞,其上闕第一句與下闕第一句的結構不同或字數不相等的稱為換頭。


夕陽紅155908541


換頭是指詞的下片起句在句式上與上片起句是不同的。換頭,也叫 做過、過處、過片、過變,都是指下片起句而 言。


招哥


詞分上下闕,下闕的第一句稱換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