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和鲁迅的关系究竟如何,是不是拔过刀子?

铁锤历史


首先,秋瑾对鲁迅拔刀相向确有其事。鲁迅与秋瑾是浙江绍兴老乡,两人分别于1902年和1904年东渡日本留学。著名的“宣判鲁迅死刑事件”发生在秋瑾留日的第二年,“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的风潮中。1905年,陈天华因抗议日本颁布“取缔清国留学生规则”而蹈海自杀。留学生公推秋瑾为召集人,组织追悼活动。其间,周树人、许寿裳等人反对集体回国,因此秋瑾便宣判他们“死刑”,并且拔出随身携带的日本刀喝道:“投降满虏,卖友求荣。欺压汉人,吃我一刀。”

其次,事件起因于秋瑾与鲁迅就如何应对日本颁布“取缔清国留学生规则”的方式不同。1905年1月2日,日本文部省公布“关于许清国留学生入学之公私立学校规程”凡十五条,即“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后又传出要发布清、韩留学生取缔规则的消息。将中国和当时日本保护国韩国相提并论,有蔑视清国之意。对此,留学生的分成两派。一派以秋瑾为首,主张集体回国,组成“客校联合会”;另一派组成“维持留学界同志会”,以维持学界秩序为宗旨,鲁迅支持后一派的意见。

再次,事件更为本质的原因是鲁迅和秋瑾对革命的态度不同。秋瑾尚武,为推翻满虏“不惜千金买宝刀”,只身离家投身于血雨腥风之中,主张以武装暴动改天换地。而鲁迅对秋瑾的“战士招牌”始终保持一种警惕。他支持民主革命,但主张打“壕堑战”,反对赤膊上阵做无谓的牺牲。

最后,要强调鲁迅对秋瑾是非常尊重的。秋瑾在徐锡麟起义失败后不久被俘入狱,很快遭到清政府杀害,在绍兴城内轩亭口就义。鲁迅在《范爱农》、《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病后杂谈》、《病后杂谈之余》等文章中均谈及秋瑾,特别是小说《药》的主人公革命者夏瑜就是以秋瑾为原型。鲁迅对秋瑾敬佩之情溢于言表,足见他对秋瑾人格的认同。

回到事件本身,鲁迅虽为官派留学生,且反对回国,但这并不能说明他有投降满虏、欺压汉人的罪名。鲁迅在出国之前就抱有“走异路”、“逃异地”,寻求别样人生,何谈投降满虏、欺压汉人?


沽上谈屑


听说是拔过刀的,当时秋瑾组织在日学生回国武力反抗清朝政府,这种幼稚的事鲁迅当然不大赞同,在鲁迅看来中国的问题不在政府,而在于麻木不仁的民众。

看到鲁迅不积极,秋瑾就拔刀了,后来被同学拦下。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看到了,秋瑾被捕就义,鲁迅办杂志,写杂文,使劲地批判中国国民的劣根性,可惜直到今天,他都没有成功!


第一杯29


他们二人关系一直不错,就是在清朝政府,对日留学生政策上有些观点不一。秋瑾死后,鲁迅还为秋瑾写了一篇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