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来做读一本书的笔记?

一个孩子的故事G


我们读书常常遇到读过就忘的问题,书是作者写的,读完之后又还给作者了。
挥挥衣袖, 没有留下一丝痕迹。
以至于很多人觉得读书时没有用的。
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那就需要我们做笔记啦。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中,很仔细的讲述了一系列做笔记的好方法。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的作者奥野宣之,独创了信息整理书和智慧创造法在商务人士中大受欢迎,累计销量超过50万册。
不论是工作和生活,他都习惯于用笔记去记录,这种方式让跟随的践行者都觉得收获多多。
首先,笔记是读书最直接的成果,是读过这本书最为直观的证明。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做笔记有如下几个重点,我们将一一道来。

只用一个笔记本

我们做笔记的时候,习惯去分类。
摘抄一个笔记本,剪报一个笔记本,生活感想一个笔记本,这本书一个笔记本,那本书再一个笔记本……
等到最后,买了一堆笔记本,每一本都只用了前面一两页。
并且,每次写的时候,还要纠结到底要写在哪个本子上。
纠结来纠结去,最好觉得好麻烦,算了,还是别写了。
书中提出的“信息一元化”,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所有的信息只记录在一个笔记本上,按时间去记录,简简单单,只是记录,不用考虑额外的情况,是不是顿时觉得轻松了很多?

筛选笔记

我们惯常的笔记方法,就是一边读书,一边做笔记。
这个方式存在的问题是,第一次看的时候,觉得可以做笔记的地方是在太多了。
摘抄的文字多 ,读书的进度就慢,等到最后,笔记本比书薄不了多少。
笔记,也就失去了笔记的意义。
我们不是为了笔记而读书,读书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笔记也是如此。

所以,记住一个原则,笔记只记真正打动自己的内容。

具体如何筛选,有如下三个筛选流程:
①通读一遍全文,在你觉得有价值的那一页折一个角。
②再读一遍折角的页数,如果还是觉得很好,那就把另一个角也折上。
③重新读一遍折了两个角的地方,如果仍然有收获,就用笔做上记号。
最后读一遍做记号的地方,还是觉得没有办法舍弃,就可以把这部分内容摘抄到你的笔记本上啦。
这样,相信你的笔记本上只会留下真正的精华。

同样,也可以对你的笔记进行分级,通过不同的划线,去区分重要、特别重要,还有一些不深奥,但是可以给你带来新知的地方。

在笔记中加入自己的思考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提出“葱鲔火锅”笔记法,就是在摘抄后面加上自己的思考。
我们摘抄的内容都是书中打动我们的地方,在摘抄后面加入自己的感动和思考,可以加深我们的理解和记忆,真正的把书中的内容,转化为我们自己的东西。
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的头脑变得清晰灵活,同时,也可以把自己写的内容和作者写的作对比,加深自我的认知。

这样读过的书,才会成为我们人生中无形的财富。

重读笔记

书,可以读过就扔,但是,笔记却不能写过就忘。
我们可以定期重读笔记,在整体的融会贯通之后,说不定就会有意外的收获。
为了重读或者重新查找笔记的时候更轻松,我们需要对笔记添加可检索的标签。
如果是写在笔记本上,那么可以在笔记本的首页添加相关的目录。

如果是电子文档,比如使用有道云笔记或者印象笔记等,可以添加标签,查找的时候也可以使用关键词。

重读笔记不但能让我们加深相关内容的理解,并且可以让我们脱离原书,结合自身的需求,产生新的思维火花。
“所谓创意,只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组合而已”145——美国广告大师詹姆斯·韦伯·扬在《创意的生成》一书中如是说。

那么,你再重读笔记的时候,也许这本书的内容和你以前游玩时候的一个随想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催生出令人惊喜的创意了呢?

如下图,用花做的裙子,看起来是不是让人眼前一亮?

谁知道设计师是不是在翻花卉科普书的时候产生的创意呢!
以上就是有关“如何做笔记”的具体内容啦,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收获呢?
如果觉得有用的话,一定要开始实践哦。

余雨顷禾


如果把一本书看着是一门课,那么,课堂笔记是必须要做的。


杨绛先生在为《钱钟书手稿集》所作的序文中,曾经这样写道:“许多人说,钱钟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


他本人却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也不易遗忘“。


记忆力超强的钱钟书,对做笔记都如此重视,可想而知,做好读书笔记,是多么重要的事!


因为笔记是构建知识体系的工具,能够帮助你加深对于某个领域的了解,提升认知深度。


记笔记有多种多样的方法,比如麦肯锡笔记法,康奈尔笔记法,一元化笔记读书法,子弹笔记术,金三角笔记法,思维导图。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来做读一本书的笔记呢?


首先,一个好的读书笔记包含四个要点:


1、能够清晰的表现每一章的逻辑脉络;

2、找到书中所有的亮点:

3、有大量的自己的看法和心得:

4、分析这本书和以前的知识存在着联系。


因此,既然那么多的笔记方法,那么,每个人要做读一本书的笔记,就要根据各种书籍,不同的类型和自己的需求,根据阅读的方式来确定做笔记的方法。


我喜欢用思维导图来手绘笔记。


分享一些我自己读一本书的笔记做法,供朋友参考:


①先查看书的目录,快速地翻阅本书各个章节的内容,了解本书的大纲和重点。


②根据书本的内容,来确定思维导图的关键词。


③根据语境和语义,对关键词进行分类总结,然后记录在各层分支上。


④增加内容的理解力,抓住重点,正确理解,有疑问的地方找出答案,将书本上的重点内容,进行扩展整理。


⑤对读完一本书的思维导图笔记,进行修改和完善,加上色彩图标、图片,增强记忆,提高笔记的观赏性和可读性。

本人手绘思维导图,正常使用多彩笔,颜色有近十种,视觉化的笔记,绚丽的色彩,会让我记忆更加深刻。


李笑来老师说:"聪明人的特点,就是头脑的概念非常清晰,而愚蠢的人,头脑就是一片浆糊。


笔记的形式不一定重要,朋友,只要你找到适合自己阅读一本书的方法,釆用任何笔记法都适用。


荒海拾书


对于有价值的书籍,我习惯于绘制思维导图形式的笔记。下面对比一下传统笔记和思维导图笔记之间的异同点:

先看传统的线性笔记

传统的笔记的缺点就是颜色单调,线性笔记。这样一来,不容易记忆,也难以体现书中知识点的逻辑关系和文章脉络。

思维导图笔记:颜色多彩,形式非线性、发散。下图是《非暴力沟通亲子篇》一书的思维导图笔记。

思维导图笔记的好处就是,高效提取书中的关键信息,对书中的知识内容,按照内在的逻辑关系重新排列,思维导图的每个分支就代表一个逻辑分类。外观上,用不同的颜色来加以区分。

根据我自己绘制思维导图多年的经验,“导图版”读书笔记还可以进一步细分,分为以下三个版本:

导图1.0版本:原书的忠实呈现。

2.0版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0版本:结合自身原有知识和理解,纳入到自身的知识体系中,真正的内化。


李楠的学习乐园


许多人做笔记最大的问题是,简单的摘录和梳理结构,既不能解决自身问题,也不能理解作者到底讲了什么。

相比读书,做读书笔记累人程度要高上十倍。

以读小说为例,看书看得很爽很过瘾就够了,但是如果我想学习如何写作,如何讲故事,那么我做笔记的时候,就不能只是单纯的做:

我做笔记的时候就要涉及:

  1. 文章逻辑结构

  2. 作者的用词造句

  3. 故事的发展脉络

  4. 故事的高潮设计

  5. ……

这么做一来,一本书,你做笔记的时间做个几万字,花个几个星期也是正常的。

这里会引出一个问题:你为什么需要做读书笔记?你做读书笔记有用吗?

读书笔记的作用

在我看来,做读书笔记,才是真正读书的开始。

许多人说读书读完有收获就好。但是你读书可不止是为了爽啊,你还是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利用这个知识点,能解决问题。

可是如果你连记住这个知识点都做不到,运用又谈何说起呢?

这是笔记的第一个作用,记忆。

而笔记的最大作用其实是构建你的知识系统,帮助你加深对于某个领域的了解,提升认知深度。联系旧知识;通过碰撞,进而又产生新的知识,弄清楚自己以前没搞懂的问题。

这是我理解笔记的作用,而做的笔记越多越用心,也是在变相着提升你的学习能力,在终身都必须要学习的时代,拥有超强的学习能力,是你超越其他的软实力。

那么读书笔记怎么做?

读书笔记的流程

先做读书笔记需要明确,成人学习是以自我为中心,而不是书本。

你得知道自己看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想解决什么问题?然后带着这个问题一步一个脚印,去书中找到答案。

读书笔记的标准

按照万维钢老师的《万万没想到》书中里提到,一个好的读书笔记应该包含四个要点:

1.清晰地表现每一章的逻辑脉络

2.带走书中所有的亮点

3.有大量的自己的看法和心得

4.发现这本书和以前读过的其他书或文章的联系

读书笔记要做到以上的四个标准才算及格。

读书笔记的做法

做读书笔记应该是在你通读完书一篇后再做。

1.看目录

  • 用思维导图梳理,或者其他软件,将书中的标题都摘抄下来,这样你会对整本书的整体构成有了很清晰的认识

  • 写完标题后,要概括这个章节或者这个部分讲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好能写两次,一次是用书中的原话,另外一次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精进,如何成为一名很厉害的人》自制导图

2.理解书中所提到的重要概念

比如叫看到复利效应,边际递减效应,幂律分布等等,这些你不懂的名词,请记住,一定要查。

李笑来老师说过,聪明人的特点就是头脑的概念非常清晰。而愚蠢的人,头脑就是一片浆糊。

就像很多人其实没有分清:历史和历史书、目标和计划、学习和上学……之间的区别。

如果看书遇到你不懂的,记得请停下来搜索一下,然后放在你的概念库了。

3.联系旧知识或者遇到所需解决的问题

除了简单的摘抄以外,你还要描述读书受启发的内容,联系你的经验或者之前碰到过的知识。

借用成甲《好好学习》里提到的三个问题:

  • 作者用什么样的思路解决问题?

  • 在这个解决方案背后,是否有我熟悉的知识?

  • 我还能把这个解决方法的原理,应用在什么领域?


4.验证和纠正正确性

大都畅销书里面的知识都是二手的,并不是原创,意味着如果作者做了一些手脚,我们可能理解起来会有很大偏差。

当你记录下来之后,是需要验证你做的笔记是否正确。一般有三种方法:

  • 直接在生活中实践;

  • 查验知识源头;

  • 用逻辑判断是否正确


实践没啥好说的,逻辑的意思就是你要尝试自己推演一篇,作者得出的“精妙结论”是否经得起推敲。

而查验知识源头,就是查验书中提到的书籍,实验或者人物话语的真实出处。

比如,《第五项修炼》里引用的行为科学的奠基人阿吉里斯提到的“习惯性防卫”。

而经查阅,原来阿吉里斯最早提到的观点是应用在组织中。这样你会对该概念的适用边界用了非常清晰的认知。

关于如何构建知识系统,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游山玩水90后”,我之前回答过类似的问题,有兴趣可以翻翻。


游山玩水90后


读书做笔记,是个好习惯.可以加深理解,增强记忆,锻炼分析发散的思维方式.可是也有个缺点,那就是影响阅读连贯性和快感.

对于孩子来说,需要把有意义事情做的有趣一点才不至于枯燥乏味.

思维导图是个很不错方式.

小一点的孩子可以在大人引导自己动手来画.孩子对图形色彩认知要强于逻辑认知.开始阶段,逻辑结构可以粗一点,习惯养成.才是最重要哦.

等到孩子操作能力更强的时候,就可以用一些思维导图软件.例如”xmind”.这样形式更加丰富,可以插入超链接,图片,语音,视频.手段丰富,可以激发孩子更加浓厚学习兴趣和爱好.


独问海棠花



用心

这是我儿子在面临绘画敏感期时,我读过的第一本关于儿童绘画的书,虽然之前从事过美术教育工作,算是科班出生,可对于儿童美术却是一窍不通,这是一本最基础的儿童绘画科普书,也顺便强推给每个家有画宝的妈妈们阅读,这同时也是一本颠覆我之前所有认知的好书之一,所有认真读也用心记

做完笔记有三点认知:


第一:让你印象深刻的句子一定要做好特别的记号标识,在旁边把这句话的主要意思再简要概述出来(如图二),写一遍一是为了加深印象,二来提醒自己特别注意。


第二:有时候当我们读到一段文字后,会突然特别有感触,在这段文字旁边当即写下自己的理解,有时候可以顺便记录下日期,因为好的文字每次读都有不同的感悟,见证了自己的成长,也会因为阅读而惊喜。


第三:每读完一个章节,在这一章节的结尾或开头做一个自己理解的总结概括。分出这一章节的大框架,和特别要提醒自己注意的事项

如果每个章节每本书都可以这样做笔记,这本书基本的知识点你就差不多掌握了!而且以后如果忘记了,再复习起来也特别的轻松,一目了然。


宁静191441969


太简单了,让我来和你说说



1.通读全书


通读全书的时候,不要一页一页慢慢的看,要一气呵成,快速看完。这样可以对整本书的概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重要内容可以折角,划线。

2.工具: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的作用是对通读后梳理一下这本书的架构

3.重读。

这时候就要对刚才折角,划线的内容进行重点阅读。

如果你看的是纸质书,自己感觉特别喜欢,或者特别重要的内容就摘抄到笔记本上。顺便可以把当时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如果你看的是电子书,那就可以直接在上面画线写评论,更加方便。

这种摘抄+评论的方法,可以让你对整本书的重要内容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

4.总结:整本书看完后,写一下自己对整本书的看法。

好了,做完这样的笔记你对这本书已经了如指掌了,以后就是在想看这本书,甚至光看笔记就可以了。◕‿◕。

关注我以后会有更多精彩内容告诉你。◕‿◕

我是雨滴。一位热爱阅读,写作的财务工作者。公众号:遇见雨滴。2018我们一起成长!


雨滴177618888


我看一本书,先快速浏览一遍,加起来时间不超过2个小时,薄的书1小时以内。

然后第二遍认真看,第三遍是回顾式的再过一遍要点。因此,所有和笔记相关的步骤,开始于第二遍。

我做笔记的顺序是:

  1. 划线
  2. 批注(直接在书上)
  3. 摘录+感想(电子文档中)【如果没有感想,纯摘录】
  4. 写书评
  5. 写书单(在看完同一主题的几本书后)

具体如何做笔记?方法很多,简单总结了一下,有以下七种,欢迎大家帮忙补充:

一、摘录法:

就是最简单的摘抄,名言警句、研究数据、精彩案例等,标注清楚书名、书页,一定要保证之后可以找到原书中的内容。


二、索引法:

每读一本书,不管有没有留下深刻印象,都把最基本的信息记录下来。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年份,阅读日期。编成数字索引,便于日后查找原始资料。


三、纠谬法:

对书中的谬误,包括错误的观点和引用不当的材料,用笔记形式改正。


四、批注法:

阅读时在书中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想。内容非常个性化,阅读到精彩之处的心情,对内容的理解,对生僻字的标注,论证方法的分析,还有当时的联想。


五、感想法:

比“批注法”更进一步的方法,就是写成一篇读后感,有逻辑、有思考。可以在写的过程中,再次思考和整理,很有帮助的输出形式。


六、书评法:

也就是写书评,根据自己对书的喜好,以推荐人的角度写文章。与读后感相比,书评不需要太多主管的感受和发散的联想,侧重于把书中的内容客观地呈现。


七、比较法:

当读了同一类型的多本书或者文章之后,就可以归纳和总结同一主题的多种观点,对比相同点和不同点。


Helen小姐的老鸭汤:不爱治愈系心灵鸡汤,爱煲实用系老鸭汤。

希望以上的总结对你有用,也期待你在评论区留言,分享更多心得。


Helen小姐的老鸭汤


首先要看看是什么书?根据书籍类型和自己的需求确定阅读的方式方法和笔记的方法。分享一些我自己的做法。

比如阅读育儿类、教育类的书籍。对于一些国外心理学家、儿童专家的翻译版的、理论性比较强的书籍,我会先浏览目录,绘制一个简单的导图框架,并设定一个自己的阅读计划,目的是初步了解一下这些理论的主要观点。而在阅读其中的章节时,我会先在书上画一些重点,抽空在整理到笔记本上,画思维导图或者是做一些笔记纲要。

另外,因为我们现在很难集中时间去阅读,更多的是碎片化阅读。所以我会定期去整理一些通过手机、电脑等阅读得到的信息。在阅读相关书籍的时候,再拿出来和书中的一些理论观点做一些比较和验证,这个时候,我就会用便士贴的方式,把这些内容贴在书上,类似于以前的人看书时写批注。

还有,自从接触到了有关视觉化笔记的应用和方法后,我现在做笔记会准备至少3中颜色的笔,有意识的增加一些图文,以提高笔记的观赏性和可读性。可以说,其实形式不一定重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和笔记方法就好。


温蒂小屋


我现在的笔记系统,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电子书的笔记。一类是纸质书的笔记。

先说一下电子书。

我的电子书,主要是Kindle上的一些书和微信读书上的。电子书的笔记,我会配合三个软件。一个是手机版的kindle阅读器,一个软件是:kindle mate,还有一个是印象笔记。

我一般这样做笔记:

1,自己觉得好的句子,直接在需要的地方划线。

2,特别有感触的句子,划线以后,直接在软件上面做笔记。

3,读完一本书之后,把kindle上的笔记和划线的部分,导入到kindlemate,然后,通过复制粘贴的方式,把它存入印象笔记。微信读书的笔记和划线的部分,会直接复制粘贴到印象笔记。

通过这样的操作,所有的笔记都被整理在一个地方,后期的复习很方便,直接到印象笔记去看就可以了。需要补充的笔记,直接在印象笔记添加就行了。

还有纸质书

纸质书的话,我也会配一个软件,讯飞语记。

在读纸质书的过程中,遇到好句子,直接就在书上划线。或者是在书上直接写自己的感想。

读完整本书,我就会打开讯飞语记,这样记录:第xx页,我的想法是xxx。

如果只有划线,没有感想的话,我会直接把这一句原话读出来,讯飞语记会把我说的话,转换为文字。这样,效率会大大增加。

之后,我会登陆网页版的讯飞语记,直接把自己的笔记,复制进印象笔记。

由于所有的笔记都存在一个地方,所以,当我需要某一个信息的时候,我会去印象笔记直接搜索。需要的信息,会很快被搜索到。是不是很方便啊。


作者:悦思益明
“宝妈中的战斗机”!
信仰“人活着,就是要折腾”。
爱读书,爱写字。希望用走心的文字,记录自己看过的书,走过的路。
写作的路上,愿我们一起前行!并肩作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