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滅亡後,馮國璋是如何處置皇宮中的禁衛軍的?

Right^岸


要回答好這個問題,必須把清末政治軍事格局好好捋一捋。

清末最後時刻,北京城裡忠於大清帝國的軍隊還有兩支,一支是北洋陸軍第一鎮,另一支是禁衛軍。北洋第一鎮是北洋軍中唯一一支以旗人為主的軍隊,也是北洋軍中最忠實於清廷的軍隊。攝政王載灃覺得只有一支這樣的軍隊,面對紛繁複雜的局面,可能難以應付。所以,他打算再成立一支完全由滿族貴族掌控的軍隊來禁衛皇宮,保衛大清。

禁衛軍的選拔非常嚴格,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第一、二、三期兵丁均來自八旗的精壯,軍官則“不分滿漢,由各軍隊衙署軍官軍佐內,則其兵學優長、操法嫻熟者,揀選調派。在裝備上,禁衛軍裝備有當時中國乃至亞洲國家僅有的18門150毫米野戰重炮,火力兇猛。此外禁衛軍還編有一個機槍營24~30挺馬克沁式重機槍。由於缺乏合格的軍官,禁衛軍的軍官大部分來自於滿人為主的北洋陸軍第一鎮,因此,也有人開玩笑說禁衛軍就是北洋第一鎮的分支。

禁衛軍的總兵力為12000人,最高指揮是軍諮府大臣載濤,實際指揮是禁衛軍統領良弼。這兩人都是滿清貴族,對大清王朝忠心耿耿。尤其是良弼,雖然出身貴族,但從小沒了父親,和母親一起相依為命長大,身上沒有紈絝子弟的風氣。22歲就留學日本,入士官學校步兵科。畢業回國後,入練兵處,旋充陸軍部軍學司監督副使升司長。他是一步步成長起來的優秀軍事人才,被稱為清王朝的最後一匹良駒。



儘管良弼一再反對袁世凱重新掌權,但因為蔭昌的無能和載灃的短視,最終袁世凱還是掌握了大權,控制了朝政。但是,面對裝備精良,忠心耿耿護衛大清的禁衛軍,袁世凱始終感到如鯁在喉。於是,他先對載濤下手。載濤雖然對大清一片忠心,但能力畢竟有限,而且也有點貪生怕死。所以,袁世凱上了一道奏疏,建議宗室子弟應當身先士卒,領兵南下討伐革命軍。隆裕太后覺得有道理,就詢問當時宗室子弟裡軍權最高的載濤能否領兵南下。載濤嚇壞了,忙說:自己練兵還可,可是從來沒有打過仗,不敢南下。載濤回家以後,越想越怕,生怕太后和攝政王讓自己去打仗,馬上稱病辭去所有職務。袁世凱不動聲色,讓自己的心腹徐世昌接替了載濤的軍諮府大臣職務。拿到這個位置以後,袁世凱順勢罷免了良弼的禁衛軍統領職務,讓馮國璋接掌禁衛軍。

良弼不同於載濤,他早看透了袁世凱的狼子野心,也沒對袁世凱抱有什麼幻想。他本身就是大清宗社黨的重要成員之一,雖然人離開了禁衛軍,但他在禁衛軍時間不短,禁衛軍又是滿人組成的,對良弼的向心力很強。也就是說,良弼依然對禁衛軍有著較強的控制力,這是袁世凱不願看到的。可是,作為大清的臣子,袁世凱也不能明目張膽對良弼下手。於是,袁世凱想到了借刀殺人,借革命黨人彭家珍的炸彈,炸死了良弼,也炸死了大清最後的希望。

良弼的死對禁衛軍影響很大,禁衛軍是滿人為主的,看到良弼的死,紛紛覺得自己可能會遭遇不測,擔心自身的安危。隆裕太后和小皇帝被袁世凱逼下臺以後,這種危機感再次讓整個禁衛軍忐忑不安。北京城裡無數次傳出留言,說禁衛軍要造反,實行兵諫,殺袁世凱,重新奪回大清江山。袁世凱也對禁衛軍不太放心。在這個關鍵時候,身為禁衛軍統領的馮國璋顯示了他的能力。他力排眾議,說服了禁衛軍中的中下級軍官,大清被取代是正常的政權更替,是一次和平的行動,不會死人,不會流血。馮國璋用自己的性命和人格擔保,禁衛軍不會受到任何衝擊,也不會受到任何牽連,依然是國家的軍隊,國家的武裝。

馮國璋的坦誠,征服了這支以滿人為主的軍隊。禁衛軍有了馮國璋的擔保,才甘心開出城外,接受重新整編,使得這次政權更替沒有受到任何軍事上的阻礙。從這一點上說,馮國璋確實功德無量。

馮國璋的善舉也得到了禁衛軍將士的衷心愛戴。禁衛軍後來改編為陸軍第16師。若干年以後,馮國璋當選大總統,入駐北京城。這支禁衛軍改編的第16師就作為大總統的衛隊,一直警衛馮國璋的安全,不管局勢有多複雜,這支軍隊始終保持著對直系領袖馮國璋的忠誠。馮國璋死後,直皖戰爭爆發,第16師被奉系軍閥張作霖收編。後來直奉大戰爆發,鄒芬統率第16師陣前倒戈,迴歸直系,對奉系倒戈一擊,成為第一次直奉大戰的轉折點。禁衛軍改編的第16師完成了對馮國璋,對直系的忠誠,確實做到了有始有終。九泉之下的馮國璋,應該可以瞑目了。

1.李宗一:《袁世凱傳》

2.彭秀良:《馮國璋傳》

3.胡繩: 《從鴉片戰爭道五四運動》

“許述工作室”核心成員 查佳峰主答


腦洞大開的歷史


歷史就是那麼神奇,原本馮國璋不是禁衛軍的統領,但是1911年的武昌起義改變了他的身份。


1911年武昌起義後,馮國璋率軍南下攻打革命軍,後攻克漢口,因此被清廷授予二等男爵。在得知自己封爵後,馮國璋竟然感動得大哭,說:“我一個窮小子竟封了爵,一定要報效朝廷”。他就一而再三的向袁世凱請命,要求一舉拿下漢陽和武昌。但令他沒有想到的是,袁世凱此時卻將他調回京城,出任禁衛軍統領。(袁世凱的意思其實是想借他之手控制京城)在馮國璋剛立下赫赫戰功的情況下,袁世凱將他調任禁衛軍統領既名正言順。

當時的禁衛軍,共有兩個步協(即步兵旅),每協轄有兩個步標(步兵團),另外還有炮標、馬標和工程營等。除了步兵第四標是漢人士兵組成外,其他均為旗人,他們都忠於朝廷。清帝接受優待條件並答應退位後,根據《清室優待條例》,禁衛軍保留原編原餉,歸陸軍部編制,馮國璋繼續兼統禁衛軍。

1914年,禁衛軍改編為北洋陸軍第十六師,禁衛軍的歷史正式結束。袁世凱去世後,該師屬於直系,直皖戰爭後被奉系吞併,第一次直奉大戰中倒戈令奉軍失敗,不久被裁撤。


司馬長史


大清一朝先後歷經十二帝,國祚267年,終被取而代之。清帝被許以優待條件後宣告退位,此建民國。但卻有2萬餘禁衛軍仍在宮中,一時無所安排,於是馮國璋受袁公委任,為掌管禁衛軍之統領。

禁衛軍大多為滿人,雖清已遜,但是仍忠心於清廷,並擔心此後被解甲歸田,從此斷了自己與家人生計。此事非常棘手,若處理不當,定然招致兵變,影響民國之初建。

馮國璋既接手此事,故此不但耽擱,安排時日,來到禁軍駐地,召集官兵於操場,開始訓話,並安撫其心,告知給予清室優待條件,並表示禁軍一切如舊,更許以金錢安撫。

但這些禁軍仍有許多人不服氣,大聲喧譁,叫嚷起鬨,馮國璋因此轉笑容為威嚴,大聲說道:“眾兄弟且聽真,兩宮與皇帝的安危,我馮某人敢以身家性命擔保!並且,爾等禁衛軍兄弟依舊護衛宮廷。今後不論馮某人調任何職,去往何地,我保證永遠不與諸兄弟脫離關係。若有違此言,必遭天譴!”

此時下面逐漸安靜,馮國璋接著又道:“諸位可推舉兩人,作為馮某左右之人,每人配備德國手槍一支,抵槍上鏜。自此跟隨馮某身邊,不論何時何地,如見馮某有二心或食言,可將我立即斃於槍下,並不許我家人報復!”

眾禁軍聽罷,議論良久,當場推選出兩人。馮國璋立刻對發下命令“速速到鎮司令部擬委任狀兩份,委派兩人為馮某副官,領手槍兩支,並每月支付餉銀50兩。”

自此後,兩人身穿戎裝攜帶手槍的旗兵跟隨其身邊,果然不離左右。馮國璋知道這些當兵的想要什麼,那些是他們喜歡的,於是加以關照,沒多久,這群人就對其佩服的心服口服,穩穩當當成為馮國璋麾下兵卒。

為將者,不許動刀兵,只需以口做刀兵,便可降伏萬人,非一般人能力所及,可見民國軍閥之手段高明!


大獅


馮國璋是馮鞏的曾祖父,也就是爺爺的爸爸。馮家輩分有十個字:國家海禁開,東方大事起。馮國璋的兒子叫馮家遇,家字輩。到馮鞏應該是馮禁鞏。馮鞏的兒子叫馮開誠,開字輩。

資料上說是,這十個字是馮國璋寫的。但是按常理推,應該是馮國璋的父親寫的。跑題了。



武昌起義後,馮國璋被派往前線,任第一軍軍統。他對戰黃興,猛打猛衝,火燒漢口。在20多天裡,先後拿下了漢口和漢陽。正躊躇滿志,準備一鼓作氣,渡江拿下武昌。

這時候,袁世凱不想打了。

而北京恰好發生了一件大事。清廷最後的強硬派,主戰的禁衛軍統領良弼被革命黨刺殺了。

禁衛軍此時人心惶惶,既害怕,又有譁變的可能。

袁世凱一紙調令,把馮國璋從前線召回,任禁衛軍統領。

1906年,馮國璋充任貴胄學堂總辦。所以禁衛軍的中下級軍官,都是馮國璋的學生。老師領導學生,名正言順。



清帝退位的決定,只有袁世凱和幾個王爺以及隆裕太后幾人有資格商議。輪不到馮國璋和禁衛軍們。強烈主戰的禁衛軍統領良弼已死,其他人也不敢出頭。

到隆裕太后宣佈退位時。禁衛軍們也只有服從一個選擇。當然馮國璋還是要安撫他們的,禁衛軍改名陸軍第十六師。從此以後,禁衛軍幾乎成了馮國璋的私人武裝,走哪帶哪,不論是到南京任江蘇督軍,還是回到北京代理大總統,一直到馮國璋病死。


彭城墨者


這個問題有意思,之前的人們總是喜歡問清朝滅亡後,太監去哪了,宮女去哪了,這個問題則提的比較好,首先當時故宮中的禁衛軍有兩萬多人,值得一提的是,這兩萬多人基本都是旗人,因此人們都很重視怎麼處置他們,兩萬多人如果處理不好,那恐怕就得流血。

古時候禁衛軍的職責就是保衛皇帝,保衛皇宮。這批禁衛軍還是載灃成立的,當時按照他的計劃是兩萬人只要旗人,可是後來有人不樂意了,其他民族不高興,於是載灃又招入了一些漢人士兵,並且還成立了蒙古騎兵營。

很多人可能要說了,清朝都滅亡了,一個禁衛軍用得著這麼重視嗎?當然用得著,禁衛軍的力量在京城絕對是舉足輕重的,甚至可以說他能夠影響到歷史的演變,放在全國可能不值一提,可在京城就不一樣了。禁衛軍裝備精良,根據記載,禁衛軍一開始誓死保衛皇權,反對退位。

袁世凱一看,這可不行,於是他將馮國璋叫來,讓他當上了禁衛軍統領,在此之前馮國璋做過八旗副都統,所以他和這些旗人士兵很好相處。馮國璋當時給禁衛軍們保證,無論何時這個故宮都由禁衛軍保護,而且自己走到哪都要帶著禁衛軍,並且保證不會傷害皇帝,也不會損害他們的利益。

後來溥儀退位,禁衛軍們也無可奈何,畢竟這是歷史的必然,這個禁衛軍也被改名為陸軍第十六師,馮國璋當上代理大總統後,十六師拆分為兩個師,值得一提的是,總統府的守衛工作依然是這兩個師輪番派人守衛。

馮國璋的保證只有讓他們保衛故宮沒做到,剩下的全部都做到了,沒有傷害溥儀,也沒有損害禁衛軍的利益,無論在哪都帶著禁衛軍的兄弟,他的安全的確一直是他們負責的,禁衛軍能夠有這樣的結局其實挺好的,因為他們本就是士兵,這樣的結局應該是最好的。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禁衛軍創建於1908年,建制為一個鎮(師),下轄二個協(旅),員額編制為1.2萬。除步兵第三標(團)的官兵是漢人外,禁衛軍其餘各部官兵都是滿族和蒙古族;在裝備上,禁衛軍裝備18門150毫米野戰重炮,還編有一個配備24~30挺馬克沁式重機槍的機槍營。

綜上可知,禁衛軍左右袒雖然無法扭轉歷史大勢,但對於清帝遜位前後的首都的是否流血、是否和平安寧,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1910年,大清皇家禁衛軍高級軍官訪問奧匈帝國)

1912年2月10日,兼任禁衛軍總統官的馮國璋親至西苑禁衛軍大營,受命向禁衛軍宣讀《清帝退位後優待之條件》,同時設法對已有騷動跡象的部隊加以安撫。

在馮國璋宣讀之後,他提出如果禁衛軍官兵有疑問,可以派代表向他提出。

經過一番簡短的商量推舉,從禁衛軍隊列裡走出幾個代表,代表們提了兩個問題:

一是皇太后和皇帝的安全,馮國璋是否能夠擔保?二是禁衛軍今後歸陸軍部編制,會不會被取消?馮國璋能不能對此擔負完全責任?

這兩個問題第一個是代表禁衛軍對清皇室未來安全的擔心,第二個是代表禁衛軍對自身前途命運的關心( 《清帝退位後優待之條件》第八款:原有禁衛軍歸中華民國陸軍部編制,其額數俸餉仍如其舊。),既包含政治立場也包含個人前途命運,切中肯綮。

(當時的馮國璋被清廷任命為禁衛軍總統,掌握了京畿防務大權)

(馮鞏飾演的馮國璋)

馮國璋聽了代表的問題後,向全體官兵宣佈以個人身家性命擔保兩宮尊號仍存不廢及安全,並再次擔保禁衛軍額數俸餉仍維持不變,同時表示未來無論個人調任何職,必仍以禁衛軍自隨。

這樣一來,禁衛軍即表示服從,匕鬯不驚,無血共和,兩天後的1912年2月12日,宣統帝正式退位。

(馮國璋之所以在禁衛軍中具有如斯權威,根本原因之一是因為他曾在1906年被任命為陸軍貴胄學堂總辦,是禁衛軍大部分軍官的老師)

1912年9月,原任禁衛軍第一協統領官的王廷楨擔任禁衛軍統制官,從王廷楨之後的宦轍比如擔任江寧(現南京)鎮守使等,其實就可以看出馮國璋對禁衛軍的承諾是兌現了的——禁衛軍一直是馮國璋親自統轄的部下——只有其中1個團保護暫居宮禁的清室直到1924年溥儀出宮。

1917年9月禁衛軍改編為陸軍第十六師,王廷楨仍任師長(併兼任長江巡閱副使)。

(1921年王廷楨陸軍上將因不願內戰而放棄察哈爾都統職位和陸軍第十六師指揮權)

1919年,馮國璋去世,陸軍第十六師移駐察哈爾(王廷楨兼任察哈爾都統)。

1920年直皖戰爭後,陸軍第十六師被奉系吞併,師長先後為張景惠和鄒芬。第一次直奉大戰中陸軍第十六師倒戈令奉軍失敗,之後該師即被裁撤。


談古論金


清末的皇宮禁衛軍成軍於1911年7月,禁衛軍軍官多數來自以滿族為主的新軍第一鎮,兵源也主要是滿族人,蒙古騎兵等。最多時編有一師二旅12000餘人,裝備當時中國以至亞洲國家僅有的先進野戰重炮和馬克沁式重機槍。

武昌起義後,馮國璋被任命為禁衛軍總統官,掌握了京畿防務大權。

袁世凱逼迫清帝退位時,遭到禁衛軍官兵的反對,致使議和條件遲遲不能發佈。馮國璋此時親赴禁衛軍總部召集全體官兵,宣佈清帝退位後的優待條件,保證對於禁衛軍額數俸餉仍維持不變。馮國璋以性命擔保禁衛軍待遇不變,並保證無論個人調任何職,必仍以禁衛軍自隨,阻礙清帝退位的禁衛軍風波由此被平息。

民國成立後,根據清室優待條例,禁衛軍保留原編原餉,劃歸陸軍部編制,馮國璋繼續兼領禁衛軍。1914年,禁衛軍改編為北洋陸軍第十六師,王廷楨任師長,禁衛軍歷史正式結束。其中有一個團繼續保護暫居紫禁城的清室直到1924年溥儀被趕出宮。


時光山人


馮國璋被袁世凱委任為主掌皇宮禁衛軍的統領,清帝退位,如何處理2萬人的禁軍是面臨的一個棘手的問題。

禁衛軍大多都是是滿人,他們忠於清廷,擔心清帝退位後軍隊會被解散,從而影響到自己及其家人的生計。如果處理不好,很有可能會引發兵變,進而影響到清帝退位的進程和京城的穩定與安全。

1912年初,馮國璋來到禁軍駐地,親自向官兵們宣佈清帝退位的優待條件和禁衛軍的安置問題。

禁衛軍顧慮的問題有兩點:

一是皇太后和皇帝的安全能否保證;二是禁衛軍的編制會不會取消;

馮國璋答覆說:第一皇帝和太后安全今後仍由禁衛軍負責,;第二,無論自己將來走到哪裡,調到什麼位置,永遠不和禁衛軍脫離關係。並讓禁衛軍選出兩名代表,給他們分配了手槍。馮國璋讓這兩名禁衛軍常伴左右,如果發現自己與革命黨有勾結,可以直接將自己打死。

就這樣,馮國璋解決了禁衛軍心中的兩大顧慮,禁衛軍也安心在他麾下。


里昂和他的銀皇后


禁衛軍是1908年攝政王載灃接班後建立的,這支新軍隊主要由兩部分人組成:

一部分是直接從主要由旗人組成的北洋第一鎮中抽調,另一部分是從閒散旗人與宗室中的青壯年中選拔。

與北洋第一鎮不同的是,禁衛軍直接由載灃掌管而不隸屬於陸軍部,其主要用於保衛皇帝與皇宮。

按載灃的計劃,禁衛軍原本是一支純旗人的隊伍,但後來出於平息滿漢之爭的考慮,其中第四標由漢人士兵組成,此外還另設了一個蒙古騎兵營。



1911年初,在良弼、 載濤等人的編練下,禁衛軍大體練成。據美國軍事專家的描述,這支軍隊的步兵、炮兵裝備精良,唯一不足的是騎兵。

當然,禁衛軍的兵力充其量為一個師,放在辛亥年於事無補,不可能對大局有任何影響,但對於當時的京城,卻是一支舉足輕重的部隊。

換言之,如果禁衛軍不穩,那麼京城是否會發生流血事件或者影響到退位進程,都是不可預料的。

據說,當時下層旗兵與軍官對南北談判十分反感,其不僅反對讓位,而且聲言:“大清國是祖宗的江山,不是太后的嫁妝!太后無權送人。這是亂命,決不服從!”



為此,袁世凱出了一個妙招,那就是將武昌前線的主帥馮國璋召回出任禁衛軍統領。

之所以如此,一是因為馮國璋曾擔任貴胄學堂總辦,後來還做過八旗副都統,與八旗官兵相對熟悉,而馮本人對清廷也頗有感情。

如其攻下漢口被清廷授予二等男爵後,馮國璋竟然感動得大哭起來,說:

“想不到我一個窮小子,現在竟然封了爵,這真是天恩高厚,一定要為朝廷效力!”

馮國璋接管禁衛軍後,親口向官兵保證:

“兩宮的安全,我馮某以身家性命擔保!並擔保兩宮決不離開宮禁,仍由我們禁衛軍照常護衛。不論我今後調任什麼職務,走到任何地方,我保證永遠不和你們脫離關係!”



清帝退位後,禁衛軍被改編成陸軍第十六師,仍由馮國璋遙為領制,而且這個師也一直派一個營給馮國璋作衛隊,馮國璋到哪,他們就跟到哪。

1917年馮國璋做上了代理大總統後,第十六師分拆成為第十五師和第十六師,兩個師仍舊派出隊伍輪流到總統府擔任守衛工作。

1918年馮國璋卸任回河間老家後,第十六師仍派出一個連跟著下去,以示特殊關係。可以說,一直到馮國璋死,禁衛軍也確實沒有和馮脫離過關係。

但是,在馮國璋死後,原禁衛軍分拆的第十五師和第十六師也就在連綿的內戰中消耗殆盡,不復昔日旗兵師的舊底子了。

之後,雖然番號還在,但和此前的禁衛軍已經沒有多大關係了。


坑爹史冊


武昌起義爆發後,馮國璋擔任了清廷禁衛軍總統官。禁衛軍是清室的御林軍,成立於1908年,下轄一師一旅,共計12000餘人。禁衛軍中除了步兵第四標士兵是直隸、河南、山東一帶人氏,其餘士兵全是滿族旗人,他們待遇、裝備、訓練都非常好,駐紮在京畿一帶,負責皇宮衛戍任務。

北洋大將馮國璋

袁世凱重新出山組織責任內閣後,想辦法將這支軍隊抓在手裡,於是建議禁衛軍總統官載濤帶兵南下進攻武昌革命黨人,載濤當時只有20歲出頭,膽小怕事,不想到前線作戰,馬上辭職。袁世凱順水推舟,準了載濤的辭呈,任命馮國璋擔任了禁衛軍總統官,奪取了這支部隊的領導權。

載濤

馮國璋在袁世凱指點下,以清室忠臣的面目出現,騙取了禁衛軍官兵的信任。在清室退位後,馮國璋為了防止禁衛軍譁變,發重誓許諾無論清室是否在位,禁衛軍一切待遇均不改變,自己無論調任何職,也不會離開禁衛軍,如有言行不一之處,請禁衛軍官兵隨時槍殺。

1910年,清廷禁衛軍將領訪問奧匈帝國,攝於布達佩斯

在馮國璋的安撫下,禁衛軍沒有出現任何異動。民國後,禁衛軍改編為陸軍第十五師和十六師,馮國璋踐行了自己的諾言,不論是擔任直隸都督、江蘇都督還是代理大總統,都將這支部隊帶在身邊。

馮國璋下野後,徐世昌繼任北洋政府總統,馮國璋向徐氏討要第十五師和十六師的節制權。徐世昌發佈命令:“十五、十六兩師仍歸馮前總統節制。”以下臺總統身份節制國家正式軍隊,這在世界歷史上也不多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