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縣:常走親戚讓“結親”成為常態

河南經濟報記者 高青坡 通訊員 喬培珠 焦萌

“俊民,快到屋裡坐,這麼冷的天,還經常來看我。”12月7日,在葉縣葉邑鎮西王莊村,村民倉玉梅拉著幫扶人宗俊民的手說。今年80歲的倉玉梅是葉邑鎮西王莊村村民,和兒子相依為命,是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在脫貧攻堅幫扶活動中,葉縣機關事務管理局工作人員宗俊民與她結成幫扶對子,每週都要來三次瞭解情況,解決脫貧問題。

如今,葉縣壓實責任、合力攻堅,各幫扶責任人以“精、細、嚴、實”的作風入戶幫扶已經成為常態。

為做到扶真貧、真扶貧,努力提升貧困群眾對幫扶工作的認可度,葉縣印發《進一步壓實幫扶責任人幫扶責任專項攻堅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把幫扶工作作為“大幹一百天”活動中落實工作的重要抓手,統籌安排工作、合理調配人員,全縣各單位工作人員分兩組實行“一三五、二四六”工作機制,即一半人員每週一三五入村,另一半人員每週二四六入村,既保證日常工作運轉,又保證單位入村幫扶常態化,集中時間和精力入村入戶,撲下身子開展幫扶工作,補缺補差補短板。

該縣成立幫扶責任人入戶幫扶工作常態化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督促幫扶單位和幫扶責任人深入開展幫扶工作;各單位一把手親自抓、總負責;各級各部門密切配合,各盡其責,把結對幫扶工作落到實處,幹出實效。

“要帶著時間、任務、政策,耐心、真情、記錄進村入戶,真心實意地幫助貧困群眾解決難題。”縣委副書記張成文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

按照《方案》要求,各幫扶責任人要以貧困戶脫貧為核心,幫扶工作實現入村入戶“六帶去”:一是帶著時間去,不能凳子沒坐熱,“拍個照”“扭一圈”就走;二是帶著任務去,不能去了沒事幹,去一次就要解決一次問題;三是帶著政策去,尤其是帶著訪談內容去,針對所幫扶戶的具體情況,在自己把政策吃透的前提下,每次都要不厭其煩地講解和落實;四是帶著耐心去,聽得進群眾的傾訴,看得見群眾的需求,握得住群眾的糙手,咽得下群眾的茶飯,聞得慣農家的氣味;五是帶著真情去,用真情去感染人、打動人,用真情去提高工作效果和滿意度;六是帶著記錄去,把工作點點滴滴記錄下來,列出清單、逐項辦妥、逐項銷號,確保工作不漏、樣樣落實的工作目標,提高工作效果和群眾認可度,形成由幫扶日集中幫扶向日常幫扶轉變、被動參與幫扶向主動幫扶轉變的工作機制。

連日來,全縣各幫扶責任人深入走訪貧困戶,詳細掌握、記錄他們的貧困狀況;落實政策,對貧困戶享受的政策查漏補缺,確保應享受的各項政策全部落實到位;完善資料,認真核對貧困戶信息,並實行動態管理;宣傳幫教,引導貧困群眾轉變觀念,克服“等、靠、要”思想,增強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梳理受益,確保做到自己清楚、對象清楚、清單列舉清楚;通達民情,引導貧困戶依法合理表達訴求,幫助化解矛盾糾紛;改善環境,引導貧困戶開展文明衛生行動,做到“三洗一理”、“六乾淨一整齊”的標準。

前幾天的一場小雪讓冬日的氣溫驟降。在廉村鎮姚王村,葉縣環保局辦公室主任趙清月給該局派駐姚王村的第一書記程江龍送來了一床厚被子。

“村裡氣溫低,我們局裡給每位駐村幹部專門送來了加長加厚的被子,堅決做好脫貧攻堅的後勤保障。”趙清月說。

在壓實幫扶責任人責任的同時,該縣要求幫扶單位在教育培訓、組織動員、下達任務、後勤保障、督導落實、獎懲兌現上下功夫,做好脫貧攻堅的強大後盾。

另外,該縣嚴格獎懲問責,把幫扶常態化工作納入對縣直各單位、各鄉(鎮、街道)的年度績效考核,加強檢查督促,確保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派出單位、各鄉(鎮、街道)、縣脫貧攻堅督查巡查組抓好督查,通過定期督查、隨機抽查、電話查崗等方式進行,確保幫扶督導工作不留死角、不留盲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