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后,白起为何宁死也不愿攻打赵国?

耀华河马


首先需要纠正的一点是,长平之战后,白起并不是宁死也不愿攻打赵国!

当时长平一战后,赵国45万青壮近乎全没,只余下两百多年纪尚小的人被白起放回来报信!此时可以说是赵国国力最为虚弱的时候,鉴于这样的情况,当时白起的力主攻赵的。他想趁热打铁,挟长平大战余威,以雷霆万钧之势直取邯郸,进一步扩大战果。

但当时以丞相范睢、国君秦昭襄王的决策层与白起发生了分歧,否定了白起的提议。至于原因,众说纷纭,有说是丞相范睢拿了赵国的好处,同时害怕白起攻陷邯郸后地位超过自己,于是给秦王提意见,阻止白起灭赵。还有说法是,秦昭襄王鉴于当时秦军大战之后,士兵疲惫,国力虚弱,需要修养,周边各国虎视眈眈,形势不利秦国,于是决定罢战。



总之,秦国答应了赵国的求和请求,上党之争以赵国献六城,韩国割让垣雍而结束!而后来,因为赵王不履行和约,积极备战,秦昭王大怒,秦国尽兵攻赵。此时白起也没有攻打赵国。主要原因是他生病了,所以秦王并未派他领兵。当然,这里也不排除,因为攻赵提议被否定而造成了白起与范睢甚至秦昭襄王之间的间隙。

结果五大夫王陵攻赵不顺,秦昭襄王又来请白起。此时白起病已经好的差不多了,但他依然推迟,这又是为何呢?

原因有二,其一,长平之战,白起被弃用,心中不满,和秦王赌气!其二,正如白起所分析的那样,当时形势确实不利于秦国。

白起对秦昭襄王说:“邯郸实非易攻,且诸侯若援救,发兵一日即到。诸侯怨秦已久,今秦虽破赵军于长平,但伤亡者过半,国内空虚。我军远隔河山争别人的国都,若赵国从内应战,诸侯在外策应,必定能破秦军。因此不可发兵攻赵。”

后来,邯郸之战,白起在长平的副手王龁领军,被赵国以及信陵君指挥的魏楚联军接连击败,失地数百里,恰好证明了白起的分析是正确的。



白起也因此而非常得意,口出狂言说:“当初秦王不听我的计谋,结果如何?”

这不是戳秦王心窝子吗?秦王心想,你白起不是厉害吗?那你去打啊!

去世强令白起领兵,白起知道说错话了,同时也知道此时秦国出兵硬抗,胜算不大,再加上自己年事已高,身体大不如从前,所以就称病不起。不过,秦王此时可不管那么多了,就是要找白起麻烦,此去如果打赢了,那自然皆大欢喜,如果败了,那他就有理由收拾白起了。



白起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就拖啊。最后秦王实在没有了耐心,就将其赐死杜邮!当然,咱也不排除,当时白起确实是病体不便!

这就是长平之战后,白起的一个人生经历!

从力主攻赵,到不愿攻打赵国,也说明了他的人生在开始走下坡路。长平之战是他最后的辉煌!

我是白话历史君,请多关照!


白话历史君


长平之战后秦赵双方疆域对峙如图,上党在手后,天时地利人和都占尽的情况下,秦昭襄王罢兵而还,错过了灭赵最佳时机。白起这等博弈高手对胜点嗅觉非常敏锐,如错过则再不会轻易举兵再来,他会等待一个更恰当的机会,但赢稷偏偏选择在这个赵国上下办完丧事,眼睛里藏着血海深仇,牙缝里透出杀气的赵国动手,作为明辨事理的白将军肯定是宁死不从,因为一旦失败,秦国在长平之战的红利甚至是老爸赢驷积攒下来的本都得赔光。

时间回到赢稷幼年时,赵武灵王武力护送其母子返回秦国,路上可以看到,这赵国跟秦国都是尚武的国家,赵国南胡北汉民风非常彪悍,你既然给了他喘息的机会,就不要贸然下手,坚强的堡垒应该从内部瓦解,白起非常坚信这点,因为长平之战也是因赵国内部信任不足,使用反间计导致对方临阵换帅,秦倾举国之力最终惨胜。现赵国上下一心,同仇敌忾,秦没有稳操胜券的把握,另外其他五国也不会袖手旁观,受秦荼毒最深的韩魏楚出手概率是非常高了,齐燕即便不帮忙也不会添乱,人心归向在赵一方,请谅解白老不出征的苦衷。果不如其然,赵这一战把失去的都拿了回来,韩魏也如此。



七师兄2


坦白说,白起在长平之战后,不是不愿意攻打赵国。当时的白起其实是准备一鼓作气,直捣邯郸灭赵的。是秦国的范睢上书昭襄王,说军队死伤惨重,军心士气都很疲惫,需要休整一段时间,再攻打邯郸。昭襄王也觉得赵国阵亡四十五万,国内已经没有成年男子了。秦军休息一年半载再打不迟。于是,秦军并没有趁着长平之战的胜利而乘胜追击。反而是驻军不前。白起也力争攻赵机会,但由于范睢作梗。昭襄王始终没有允准白起的提议。并让白起交出兵权,回国修养。白起回去后,掌管长平秦军的并不是将军王纥(白起之前统领长平之军的主将。是王纥在白起之前跟廉颇对峙了两年时间),而是范睢的心腹。而这次所谓的休整,只不过是范睢排除异己的手段。因为白起跟范睢的对头嬴候关系很铁。范睢举荐的这个草包的名字我记不住,也不值得我记住。这个姓郑的草包率军到达邯郸后。恰逢其他几国的援军也到了。昭襄王赶忙派人警告其他国家的援军,让他们少管闲事。所以,魏国等国的军队都不敢动。这才有了举国闻名的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这个姓郑的蠢货打不赢了,范睢又攒动昭襄王,让白起去帮姓郑的擦屁股。白起又不是傻瓜,自然不会上当。于是,秦军大败,主将投降。昭襄王此时也悔之莫及。于是,范睢被暗杀。秦国灭赵的计划全盘覆灭。


风雨中的梅云


长平之战后,东方五国唇亡齿寒,已经形成五国共同针对秦国的态势,而且,秦军在长平决战中,也损失了45万军队,相当于秦军的一半军力,国力更是大为消耗,灭掉赵国、魏国和韩国的时机,已经失去。

以疲军之力,就算是杀神白起,面对赵韩魏燕楚(当然,齐国仍然是中立,一直到灭亡)的百万军力,而且,赵国已喘过气来,廉颇、李牧回归,还有司马尚等二线名将,秦军再出击,也只是自取财亡。

只能再待时机了。此等必败之战,白起和廉颇一样,选择不打。只是白起被秦王疑,只能自杀了事了。


董江波


长平之战之后已经丧失灭掉赵国的最好时期。赵国已经缓过来而且不论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做好了誓与邯郸共存亡。连赵孝成王的王妃都替赵军缝制衣物。赵孝成王亲自击鼓以壮士气。


六国回国味来,不能再坐山观虎斗了。这样可以和秦国对抗的赵国灭亡自己也岌岌可危。以秦国当时的能力还没有一口气灭六国。所以就算秦武安君上阵也会输掉这次战斗。

武安君白起一生征战未尝一败。所以为了名利不会出战。所以秦王请他出打他都不去。输了失去了常胜将军名号。赢了秦王会责怪他是故意不出兵。所以宁死不出。


小闫说历史


好多问题?他杀俘难道不知赵国上下会同仇敌亥,死心对秦,我想他也是引起各国义愤,一起来对付秦国,弱起用范相的秦(魏国公子就奋起打抱不平了)白起把那么多半大小子送回赵国,通风报信,可能是夫人所举。他夫人是魏冉的女儿,他也受前丞相魏冉厚思夫妇俩不见得实心让范睢计谋获更大成功。而让秦费力不得全胜。但范睢己从来使处得知列国己起义愤,准备救赵,进而也保自国,因此收下送给的城池休兵。这样也好,反正灭不了六国灭一国无义。从精神上压六国替換周天子最好,(最后也是如此)结果赵可能不服气挑动它国反秦,秦又攻开了邯郸杀伐首闹,加上白起老是发不满怨言,而秦王一直护范睢,在他将末果情况下,索性叫白起去打。白起也明白根据攻取长平经验知道攻城难,邯郸城内已加码(包括复仇情和警惕度)如今会更难打,闹不好也会污了自己名声,与范斗,占下风,托着死不去。要不然没必要死顶死抗,还强调原由,内心有小九九鬼点子情节。被秦王看到白起不光不忠,日久必节外生枝,生患,除之了之。


用户9450977780495


不要太过分臆想了,白起不过是赌气吧了!!他是个纯粹的军人,长平之战后他想一鼓作气灭掉赵国,扫平天下,这不紧是每个军人的无上荣耀,更是每个军人的最高理想,像白起这样的军人已经不再需要什么封偿了,他们更多的是在为理想而战斗,这样一个理想竟然被范睢给破坏了,你说对于一个流血流汗的军人在最高理想近在咫尺时被人活生生的打断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对其他想建功立事的军人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这也是后来邯郸之战惨败的重要原因!!!!









2加3可以不等于5没错


用谎言坑杀了那么多赵国将士,应该是不想再踏入那个愧疚之地,还有就是他知道他若去容易激起赵人更多了仇恨,对秦不利。




西瓜瓜瓜瓜瓜瓜瓜瓜汁


问白起知道为什么


万年老山参


长平之战后,白起建议趁着胜利的余威,一举拿下赵国。但是秦王拒绝他的请求。后来秦国再次攻赵,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赵国有了防备,白起认为不能取胜,就拒绝出征,被秦王赐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