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王昭君如果没有匈奴和亲,她的下场将会十分凄惨

对于美人的印象,我可能还是停留在童年的时期。成年以后,似乎眼中考量的内容是比较多的,一种完美主义的念头常常涌现。

美人如花,花儿有时候总是十分艳丽且夺人眼球的,但往往也是稍纵即逝,容易被淡忘的。当然,更可能是我的审美低下,可惜我现在没有腰缠万贯,不然我大可以说我脸盲。

也没有什么必要来纠结一个人的审美,我向来对这些是没有太大的欣喜程度,只是要写这篇文章,顺带提及自己对于美人的印象。

美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普世的观念可能是肤若凝脂、笑靥如花、唇红齿白、明眸含水。当然,身材好当然更佳,这些却也仍旧是后话。

我今天要说的是中国古代的四大美人中的王昭君。

历史上的王昭君如果没有匈奴和亲,她的下场将会十分凄惨

首先大家要明确的一点就是四大美人其实是被一些文学作品烘托出来的,大家认识她们的途径也是蕴含在很多的文学故事之中,给他们编撰故事的这些人也一定是骚得可以,意淫得可怕。

让她们出名的故事,就是我们熟知的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与其说是美女们长得好看,不如说是故事编撰地漂亮。

但不可置否,四大美人在自己的圈子之中十分漂亮,不然也不会被人意淫。王昭君在四大美人之中被意淫的次数也确实是比较多了。

我现在的地理坐标在呼和浩特市,来这里之前真的很难真切地感受到王昭君对于一个地方的影响之大,从街道名字到村落名字再到社区名字,王昭君在当地的知名度可能要高过很多当世的美女明星。

历史上的王昭君如果没有匈奴和亲,她的下场将会十分凄惨

王昭君是湖北人,她的家庭条件并不是很好,充其量是一个中农的水平。况且王昭君的父亲老来得子,自然对自己的孩子宝贝得很。当然,王昭君自小就很是漂亮,颜值即是正义在任何的时代都是站得住脚的。

既然是一个美女,自然来王家提亲的人很多。但是老王头不愿意,按照他当时的心理转态,自己家的闺女这么漂亮,一定是要献给皇帝的。注意,此时老王头的心理反应其实就暴露了封建时代民众普遍存在着的一种心态,那就是皇帝为天,好的东西理所应当是皇帝的。

终于,在王昭君16岁那年,借着一个皇帝征集天下美人的机会,被自己的父亲送到了宫中。皇宫不是那么好混的,后宫的女人多得很,通俗点理解就是供一个男人享受的大妓院。

王昭君没有什么名气,连见皇帝一面的机会都没有,更不要说和皇帝亲近了。此时的王昭君正是大好的二八妙龄,谁没有个十七,谁没有和十八呢?一个人独守空房,任谁都难以招架的。

历史上的王昭君如果没有匈奴和亲,她的下场将会十分凄惨

在这段时间就出现了一个大家口口相传的故事,那就是毛延寿为昭君画像。皇帝的妃子们很多,自然不能一一地参观,那会儿也没有现在的手机,只能是通过画像的手段来帮助皇帝嫖娼。

只不过昭君妹子比较正直且自信,没有给毛延寿好处费,就被画得不是那样出众,直接导致了汉元帝根本没注意到王昭君。以我们当代人的视角来看,毛延寿此举其实是救了王昭君。

此之后,匈奴希冀和大汉和亲。此时的汉元帝又发出了一个征集活动,只不过这次面向的是自己的妃子们,希望有一个人能够去往匈奴和亲。当然不会有几个人想去,王昭君就在此刻表达了自己要去往匈奴的意向。

皇帝一开始是很开心的,反正他身边的女人多得很,自然也不差这一半个。临行前,按照一定的仪式皇帝还是要见昭君一面的。这一见可了不得,皇帝看到了这个属于自己的女人,居然生得如此美丽。

按照《后汉书》卷八十九《南匈奴传》中的记载来看: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

后世有很多的人拿这段文字做文章,说此时看到昭君的汉元帝心中陡然而生悔意。将这个皇帝设置成为了一个钟情的汉子,还是一个处于弱势不得已而为之的汉子。

不过,我们大可以试想一下,王昭君如果继续在汉后宫究竟会是一种什么样的下场?

其中很大的一个结局就是孑然一身,孤独终老。汉元帝是一个短命鬼,如果昭君当时继续停留在后宫之中,很可能为汉元帝守数十年的寡。

当然,汉元帝活着的时候王昭君也不会有多好的结局。临行前汉元帝看到王昭君的美貌时首先想到的是不舍。

他不舍什么?很简单就可以理解,自己的东西要送给别人,还是自己一次都没有享受过的东西。因此,后来十分恼怒的皇帝就将那位画师处死。

不过,这些其实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呢?就算王昭君被汉元帝留下了,短期内就会死于后宫的权力斗争之中。汉朝的后宫斗争是十分可怕的,人猪就是这个朝代的特产。

王昭君不是皇亲国戚,自然很难培植自己的势力,只能是沦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再转而看到了匈奴的王昭君,因为自己的娘家是强汉,自然不会别人怠慢。直接就是王后,这当然是她继续留在汉朝不会得到的优待。

再往后,就是昭君出塞对于国家的影响,自然是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单单是和亲一事,却不知挽救了多少的骨肉分离、家破人亡。

故此,巧目盼兮却又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