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清朝留给后世1100万领土,而明朝只有350万,没有清朝就没有现在的960万”?

龙拳舞秀


所谓“清朝留给后世1100万领土,而明朝只有350万,没有清朝就没有现在的960万”的说辞只是清吹满遗为博取优越感,在网络上狂刷存在感的夸大其词罢了。



其目的是为了洗清祖先“剃发易服”、奴役国人的罪行,妄图以此功过相抵,减轻满清带来的近代“百年屈辱”的历史骂名,欲图通过“巧言令色”而“文过饰非”,实则是“自取其辱”。


这个问题错误的实质是用“满清版图论”诋毁中华民族共同创造历史的事实。简单地说,就是用“烧饼理论”掩盖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丰功伟绩。


所谓“烧饼理论”,就是一个饿汉一连吃了五个烧饼才吃饱,他逢人就说,早知道吃第五个烧饼就饱了,我根本不需要吃前面四个烧饼,直接吃第五个烧饼不就好了,还可以省下四个烧饼钱。


饿汉自鸣得意,看,我多聪明啊!乍一看,哇,这智慧多么高啊!一个烧饼就能解决的问题,何须五个呢?!你别笑,清吹们就是这么自豪,逢人就夸他的第五个烧饼好,绝口不承认那四个“烧饼”的功劳!

真相呢?压根儿不是这么一回事。我们看到的只是他们一厢情愿、自说自话,活脱脱的画皮现实版,现在是到了扯下他们画皮的时候了!


事实上,让清吹们以版图贡献产生优越感、狂刷存在感的根本原因,离不开满清历史的“特殊性”。

这个特殊性就是,它是唯一一个横跨古代和近代的历史朝代!


众所周知,近代历史开始出现了“边界划界”的国际通用做法。换言之,在古代,全世界都没有搞边界划线。那么,今天很多人无端指责古代没有固定边界线的说辞,就是以今非古,殊不知,古代疆域图,恰恰就是今天我国版图“自古属于”我们的最有利的法理依据。而满清,拥有1300万平方公里领土自然也是版图贡献者之一!

那么,清粉清吹们最看不起的明代有多少领土呢?

1200万平方公里!

虽然没有清代领土大,其实也是不分伯仲。而他们却偏偏要用清代鼎盛时期13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和明代末期的350万领土比较,为什么不认同明代鼎盛时期的1200万平方公里?!

如果说,元代开创了我国行省制度的先河,那么,明朝则是奠定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典范。在明代,明政权和蒙古、西藏以及建州女真等都不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三司制度、敕封制度等对少数民族实施统一管理是明朝适应多民族国家统一的现实而制定的政策,是具有政治智慧的!

偏偏有人说,蒙古不是明朝的,东北不是明朝的,西藏不是明朝的,这要么是别有用心,要么是金庸小说看多了,被他误导了。

其实,他们频频抛出所谓“实际控制”、“有效控制”甚至“羁糜控制”的言论,都是为了掩盖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客观事实。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都有3000年,为贪图一己私利而夸大本民族贡献,否定他人是一种短视行为。

如何正确对待本民族的历史贡献呢?

艾米认为,海尔集团的董事局主席张瑞敏说得好,“当两只鸡一样大的时候,对方肯定觉得你比他小;当你已经是只火鸡,对方是只小鸡,你觉得自己大的不行了,小鸡会觉得咱俩一样大;只有当你是只鸵鸟的时候,小鸡才会承认你大。”

所以,千万不要把自己的力量估计得过高,你一定要站在对方得角度去思考。你想取得优势,你就要比别人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才行。

当我们还不是鸵鸟时候,说话口气不要太大。


这个理论提醒狂妄自大者们,一定要有自知之明,要学会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虚心学习,取长补短,使自己不断得到提升,从而形成正确的历史史观。千万别学阎崇年,高晓松这些人,用极端片面言论,不但传播了错误历史史观,更催生了一个极端狭隘的群体,清吹!

而高晓松等人的极端,抹黑明朝为三无朝代,无名君,无名士,无名将,阎崇年更是鼓吹清朝皇帝个个是英明神武,却不顾这些帝王卖国无底线的事实,他们充其量其实就是一个狭隘的“鸵鸟群体”的代言人罢了。


卓尔艾米


我觉得这是不准确的,这是一个过度迷恋清朝之人提出的偏见。我准备分两个部分分析这个问题,其一是清朝留给后世1100万领土,其二是明朝350万。

关于第一点,额,我们可以换个思路,先思考几个问题:

1、为什么日本投降,伪满覆灭以后,中国军队可以直接进入东北加以收复,而国际社会顶多是选边支持,而不能直接派军队加以干涉?

2、为什么中国军队在50年代初可以名正言顺地向前朝(民国)和自己之前从未有效控制过的新疆和西藏进军?

3、为什么一秒钟都未曾占据过台湾,也完全不是靠自己收复台湾的民国,可以在二战结束后直接对台湾拥有主权?

没错,当今世界版图的最终定型是二战。但是,就算你是战胜国,也不是想占哪里就占哪里的。当然像苏联那般强大的话,可以凭武力夺取不少土地,但中国有苏联那么强的武力吗?苏联通过二战增加的领土可都是自己实打实打下来的,但是东北、台湾和西藏在截止二战结束这个时间点,都不是靠中国军队直接收复的。如果一个政权都从来没有真正占据过这块土地,最后这块土地也不是靠自己夺下来,这用什么依据才能说明它是属于自己的?

答案很简单:合法性。

满清覆灭的时间已经是20世纪了,根据这个时代的国际主权原则,一个国家的新政府对前政府的领土具有继承权,哪怕前朝末年已经丧失了对边疆的有效控制,但只要法理还在,外国试图强占就属于侵略。清朝自鸦片战争以来和列强打了70年交道,其最终的边界划分都有和列强的条约作为法理依据,而清帝退位时又与北洋签订了和平移交领土的协定。从此清朝-民国-共和国的领土继承和沿袭就形成了完整的法统,随后的中国军队进占这些地区才能名正言顺。

虽然清朝灭亡时台湾被日本所占据,北洋/民国政府也从来没有有效控制东北,30年代伪满又在东北成立,但这两块地区所谓脱离中国的法理完全依赖于日本,二战战败后,战胜的同盟国从法理上废除了日据台湾和东北的依据,这些地区在法理上重新归属于其原来的主人就是理所应当。而新疆、西藏虽然有割据力量存在,也受到外国的扶持,但是从来就没有形成稳定的政权,也没有被国际社会所公认,中央政权的军队进入该地本质上属于内政,所以解放军进疆进藏无需和外国进行任何法理谈判。

相反,外蒙古已经正儿八经地分离了出去成为独立国家,中国军队再进去在就等同于侵略,香港和澳门保持脱离状态的法理依据仍在,所以情形就完全不同了。没错中国960万平方公里能够完成真正的统一是解放军打下的,但是解放军向边疆进军的边界依据是什么?在什么地方停下来?当然是既往划定的国境线了。

事实上,解放军并没有强占外国国土,进军的边界是由前朝法理国界所决定的。

如果是朝鲜越南这些从法理上都已不属于中国的国家,解放军的实力虽然碾压他们,难道可以用一个他们以前臣属于中国的理由就去侵略他们吗?

还是那句话,清朝-民国-共和国的历史依据和法理传承为中国军队提供了进驻某个地区的合法性,二战站队正确+解放军的军事力量使合法性转化为事实。这两点缺一不可。

有些头脑简单的杠精只懂得非黑即白,他们的逻辑是你讲合法性就等于实力无关紧要,

所以是可以说清朝的领土是“留”给后人的。

------------------------------------------

好,法理说完了。现在我们再讨论一下:在什么情况下才能维持得住中央政权对边疆地区的合法性?

任何一个王朝都有兴衰,哪怕前期武功再盛,到了后期也难免因为国力衰弱而出现领土的退缩。因此单纯靠国力的堆积去维持边疆稳定对一个农耕时代文明是完全不现实的。中国历史上几个延续时间较久的大一统王朝,包括汉、唐、元、明、清,除清以外,在其衰落期,没有一个可以维持住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势力范围全都要收缩到汉族的传统核心区域。

只有清朝是例外,虽然被迫割让了很多国土,但是至少在19世纪衰落期,面对西方列强,仍然保持着对边疆足够强大的控制力。除俄国外的列强可能对直接占领中国国土没有太大兴趣,但是列强并不是没有策划、扶植过清朝边疆区域的独立,而清朝在晚期衰颓之时仍然能打出左宗棠粉碎陕甘回乱并收复新疆、赵尔丰粉碎西藏叛乱并再度进军西藏、中法战争中挫败法军并消除了云南割裂的隐患等值得肯定的战役,并且在开放柳条边之后使汉人在东北三省占据了人口的压倒性优势,使外国不再具有策划东北自治和独立的可能。

而这一切的前提是:清朝必须找到一套有效而长远的控制边疆的方略,这才有可能在衰落期保有对边域的控制力。清廷的改土归流、满蒙联盟、金瓶掣签、减丁阉割、盟旗制度等措施使它在相当长时间内有效限制了边疆区域的离心力,在从嘉庆开始的衰落期也没有出现明显的失控,哪怕在被列强打破国门以后,也没有出现对边疆的控制全面崩盘的现象。

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世界其他地区的几乎所有帝国,在面对西方殖民者的时候,要么四分五裂,要么也是完全沦为了殖民地。清朝在西方列强的打击下还能保有那么一片基本盘,这个功劳是不可否认的,而它的边疆政策有其特殊性,在历史上也没有先例,硬要假设换一个汉人王朝也可以在自身衰落期面对殖民者也有这种表现,未免太过草率和无稽。

这个话题问的是明朝,我就多说几句。明朝始终无法真正控制蒙古,以至于一直要依靠长城进行防御,自嘉靖年间撤哈密卫以后又丧失了对新疆的控制,其对西藏的统治也远远达不到清朝驻藏大臣的控制深度。所以说清朝在为中国开疆拓土这方面胜于明朝,是没什么问题的。

------------------------------------------

有人提出:

1.现在的领土是解放军打下来的,不是满清的功劳,理由是满清自己都完蛋了,如果解放军不够强大,满清留下的领土也根本留不到现在,早就被瓜分了。所以新中国的领土和满清有什么关系?凭什么说是满清留下来的?

随便作个比方:汉朝灭了几百年才有唐朝,所以秦始皇、汉武帝的开疆拓土和唐朝领土没关系了是吧?对后世领土没贡献了是吧?大唐亡了几百年才有明清,所以明清的领土和唐朝的开拓毫无关系了是吧?新中国建立时明清早已亡了,所以中国当前领土和明清无关了是吧?

照这些人的奇葩逻辑,新中国建立的时候既往所有封建王朝全都没了,所以中国历代政权的统治者开疆拓土的功劳全都不算数,只和解放军有关系了是吧?

这些人故意忽视了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一点:领土扩张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世积累而成。华夏领土最早只有黄河流域的一小片地盘,秦统一之后初步形成大一统国家并初征岭南;汉朝将势力扩展至西域且进一步南向到达云南和越南北部;唐朝对江南的开发大大加深,初步将势力扩展到东北,并进一步开发西北并初步征服蒙古高原;元朝初步控制了吐蕃;明朝基本继承了元朝的领地,对辽东的控制极大加强;清朝对西藏、新疆、蒙古形成了真正的实控,摆脱了以往羁縻统治的状态,并率先将台湾纳入中央政权管辖,在东北将实际控制推到吉林和黑龙江;民国和共和国的领土范围基本沿袭了清朝灭亡时的国界,只有外蒙古在民国统治时期丢失,最终我国领土形成了今天的雄鸡形状。

我国有今天的领土,是既往几千年不断开拓治理的结果,清朝作为最后一个王朝,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对疆、藏、台及东北等边疆地区的深化控制有独到的贡献,民国和共和国则在现代浪潮中继续巩固住了先人留下的遗产。

领土扩张就像一顿主食,有很多个馒头,要一口一口吃,谁告诉你只要TG吃了最后一个馒头就可以了?因为TG吃了最后一个馒头所以包括清朝在内的历代先人吃的馒头都不算数了?大汉都灭了两千年所以汉武帝对中国领土没功劳?因为大唐完蛋了一千多年所以天可汗对中国领土没贡献?因为满清已灭亡一个多世纪所以康熙乾隆的东征西讨都是无用功?好好回去反思自己的逻辑出了什么问题。

2、国际社会就是丛林社会,谁的拳头大就有道理,国际法就是忽悠老百姓的,实力是一切,法理不过是废纸!清朝哪个列强都打不过,能留着这片领土完全是列强自己狗咬狗相互制约,跟合法性一点关系都没有。新中国能控制住现有领土完全是二战结果加自身实力造就,合法性有个屁用?

这种幼稚低级的厚黑学逻辑还挺流行的。持这种观点的人没有真正理解国际法的内涵。国际法的初衷根本就不是忽悠民众,哪怕到今天,“忽悠民众”也只是国际法相当次要的作用。国际法体系真正的根基是大国平衡和制约,而这一制约体系,在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之后初步萌芽,于19世纪后期“世界已经瓜分完毕”的大背景下开始真正地加强,并在二战之后,以联合国的建立为标志达到完善。

打个比方:世界是一张赌桌,大家都想抢桌子上的财宝,但是谁都没有能力独吞全部财宝。无秩序地打来打去,大家都痛苦。怎么办?几个强壮的人就商量着说:我们不要乱斗了,打下去大家只会伤得越来越重,干脆定个规矩写下来,我们根据规矩来打牌赌钱,谁也别乱掀桌子。这个规矩就是国际法。

当然,每个牌手都可能会出老千,会玩阴谋,甚至威胁、私下殴打其他牌手,但是,在明面上,大家谁也不便于乱掀桌子,完全不把其他牌手放在眼里。你说清朝保留国土是因为列强相互制约,跟合法性没关系?那就大错特错,因为“合法性”这一概念的根源就是大国的制约和博弈。没有大国博弈哪来的国际法?而任何一个国家在桌子底下使阴招,可能还不困难,但是试图从台面上直接破坏国际法,就势必面临其他国家的制衡。

你在桌子底下打人,也许可以,但是要让大家在牌桌明面上承认你抢到的钱,就没那么容易了。放到现实就是这样:你很强,也许派军队侵入他国领土并不是太难,但是要从法理上分割领土并让国际社会承认,付出的成本就要高得多了。清朝晚期的19世纪,世界已经被瓜分完毕,不存在空白地区,在任何区域的动荡都会对国际体系产生影响,涉及大国斗争,故以大国博弈为基础,适用于全球的国际法体系在这一时代的影响力开始真正地加强了。

大家可以玩阴的,但谁也不敢随随便便就乱掀桌子,台面上多少要讲点规矩,破坏规矩是要付出额外成本的,虽然强国乱来的时候不少,但也不能事事都胡作非为,正如权贵践踏法律是常事,但也不能完全当法律不存在,总是有顾忌的。白道和黑道,明面和暗箱,两者相辅相成,对立统一,共同构成这个世界的法则。

这就是合法性的意义。法理不是万能的,所以民国还是丢了外蒙古;但法理还是有用的,所以民国从美苏手里拿回了自己未能亲自占据的台湾和东北。我想话说到这个份上,不该有人对法理的意义再有什么误解。

说到这里其实有些啰嗦了,接着谈谈明朝那350万。

中国历朝历代对于核心区域(除了东北 新疆 西藏 蒙古等)总是建国后迅速占领。

朱元璋1352年起义 1368即帝位 1382平云南 1386平辽东 至此统一历代核心区域。

永乐大帝朱棣1403即位 于1410到身亡(1425)五次北伐 拓展了在蒙古地区的势力。

同时朱棣招抚东北女真各部与西南、西藏各番族。此时,明朝也就达到了平时所见那副地图的鼎盛疆域

历史周期律不可避免。明末自身走向衰亡,跟历朝历代一样,疆域也收缩。

内蒙古地区游牧侵扰,国力不济,势力收缩。东北女真部脱离控制,在西藏的控制力也衰弱。

到了嘉靖年间 版图只剩核心区域(也就是秦朝的大致疆域) 疆域是这样了

总结一下就是,强盛时相比今天 少大半新疆与半个内蒙古,衰弱时跟历朝历代汉人政权一样,只剩核心区域。对边陲的控制,前期较强设有都司,后期衰落,基本脱离控制。

直到亡国,明朝都没有将与其并立的各边疆部族或政权纳入其实际控制的范围。由明朝东北女真部落发展而来的清政权最终将图中边疆部落政权统一到中国版图之内,台湾也是在清朝才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府。除了广度,在对领土控制的深度上,清朝也超过了明朝,更为彻底的改土归流和移民,使边疆和内地的差距逐渐缩小,使统一更加巩固。

总之,说清朝留给后人1100万,而明朝只有350万,没有清朝就没有今天的960万是不准确的。之所以有今天的960多万国土,是中国历朝历代对华夏的不断治理,使我们现在能够名正言顺的生活在现在这个叫做中国的地方,这不是一个清朝,一个明朝的功劳。因此也不论两者孰轻孰重了。


夜饮东坡醉复醒


清朝对中国的现今疆域确实有很大贡献,这点不能否认,但我不同意没他就没这么大以及“明朝只有350万”的说法。我很讨厌网上有些清粉用“清朝留给后世1100万”的逻辑自居,而对明朝却称只继承了350万,多大的悬殊啊……好像明朝的宗藩体系遗产不是遗产似的,好像没有清朝就汉人王朝不会开拓似的。说实在的,连满清的龙兴之地都是明朝的土地还不要脸的说只继承了350万?满清难道不是叛乱割据起家的吗?若按这些清粉的逻辑,满清灭亡时那些宣布独立和不受控制的省份是不是也跟满清无关了?民国只直接继承了满清一个紫禁城?我这么说清粉们会同意吗?



我们知道,明朝继承于元朝正统,前期鼎盛时的疆域也达到了约1000万版图,这是他的全盛期版图!(古代疆界模糊,尤其是羁縻偏远地区,那些过于精确的数字不靠谱、我也不相信。)中期以土木堡之战后转入守势防御期为起点,疆域缩水至七八百万,且保持了一百多年稳定时期,后期末年相继失去对青藏、东北的控制,约还剩下350万,但仍然是名义上的宗主国地位!这才是明朝疆域变化的全貌。


对于一个王朝疆域版图的大小,我们通常用鼎盛期版图为标准,比如清朝的疆域也多是以中期全盛的1300多万为模板,说唐朝疆域也多以全盛的前期1200多万为基准,为何到了明朝就只以明朝末年的残土为基准了呢?是谁喜欢刻意忽略甚至压根不承认明朝中前期的疆域?答案只有一个:某些满遗清粉喜欢这么干!

或许是清朝近代太过屈辱及不好的历史评价,让清粉们总想在其他方面找点面子回来,所以老想在领土贡献方面找优越感,你说清朝疆域大、比明朝大,没问题,都承认,但故意找黑明朝版图完全否定中前期疆域就让人看不过去了,是个正常人都会很反感。看一个朝代的历史要看全部,提疆域版图的时候要提全盛期的版图,而不是像清粉那样居心不良的只算明朝末年!那假如明朝就亡于土木堡事变或者永乐末年,那这些人又怎么算明朝的疆域?

自秦以来中国从来都是领土政治大国,作为一个中央正统王朝的遗产又怎么可能只说疆域,他的正统继承权、天下共主位置、宗藩体系宗主地位等等这些才是最大的遗产,而这些都被满清继承了,明朝的遗产又岂止是明朝末年的残存疆域能概括?所以,满清继承了明朝所有的宗主正统权、遗产,而不是末期残存的350万土地!


不过,虽然清粉让人反感,但若真要说清朝对中国领土的贡献还是很大的,不能否定,今天中国的疆域也确实是在清朝的疆域基础上演变而来,他的法统性很重要,现今我们很多领土主张都需要以清朝近代疆域法统为依据,毕竟离他最近。但同时也要指出,两千年来中国一向都是大国,新王朝通常也都会开拓,如果没有清朝,另一个汉人王朝及现代中国相信也不会很小,然而究竟多大终究是个未知数,历史无法重来,谁怎样如何假设或断言都没用。


龙拳舞秀


诚邀,如题,这句话说的有点过头,但是也有一定道理。

就像小编以前提到的,明朝自土木堡之变后就一改太祖,成祖时期的锐意进取,变攻势为守势,先是失去了漠北,后又丧失了东北奴儿干都司,西藏,东南亚旧港宣慰司和安南的土地,大明国土越来越少,最后仅仅剩下了汉地十八省。仅仅350万平方公里!

明末领土

但是以后呢?

明灭亡于1644年,距今有400年左右的时间,大明帝国就不会动弹吗?简短地说,明末要是能挺过清朝的攻击,难道明朝国土就不会扩张了吗?

有如此能力的明朝皇帝不会想要收复东北,一举荡平清的威胁吗?所以历史的发展是不可预料,有多种可能性的。既然木已成舟,我们何必执着明清两代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我们该考虑的是我们能给后代留下些什么!

泱泱大明


电视剧里看历史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但以朝代版图大小论短长,是总结不出很有价值的启示和意义的。

中国
主干王朝版图最大时,不在强汉盛唐,而是元朝大清。前者1370万平方公里,后者1100万平方公里。

版图的变化大多属于朝代更迭时的承继关系。从这一点说,96O万来自于大清的1100万平方公里的说法成立。

至于明朝仅为350万平方公里这种说法不准确,远比这个数字多。,(还有更小的,北宋3O0万,南宋200万平方公里),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在正统传续中主干王朝的地位。

明朝推翻了元朝,攻陷了元帝都,他只是把元军击溃于大漠以北,并未彻底消灭,故元的残余一直占据漠北,故明的版图是元的中原腹地的大部分而已。

而清朝灭明,算是彻底,自入关一路南下,不仅灭了南明小朝廷,占有明朝的全部地盘,还顺势平定了久已存在的割据政权,才有了1100万平方公里疆域。朝代可更迭,版图有大小,但做为主干王朝的特征一一从未失去东南及大中原地区是从不变的。

还有一个现象,五十六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但个性是有差异的。古代的华夏民族(以汉民族为主体)属于农耕文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规律,稳定下来,很少再有开疆拓土的想法。而一些游牧民族,东征西伐,版图往往很大。但马上可得天下,不可治天下,很多几十年就亡了。

对古代的兴替之变,人们应在总结中有所启发,比如唐太宗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明太祖的民富则国强、国以民为本等才是人们应关注的方向。


晚亭与落霞同晖


首先要说的,东北为中国领土,而处于中国东北领土上的满族入主中国中央政权,归根结底,都是中国人!

清政府后期丧权辱国,割地赔款,是不争的事实,但仍剩下不是960万平方公里领土,加上中华民国时期丧失的外蒙古150多万平方公里,清朝灭亡时,实际留下的是110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一般认为,明帝国领土在500~700万平方公里,外东北奴儿干都司的地图显现大片领土,有效统治时间并不长,“昙花一现”而已,应该可以忽略不计!


上图明朝疆域,亦力把里(西域)及瓦刺、鞑靼(内、外蒙古)、唐努乌梁海、科布多,图中浅黄色显示的约460万平方公里土地,清朝时囊括为中国领土。

清帝国开疆拓土并有效统治,具体表现:

一、清政府初、中期强盛时,极力开疆扩土,不惜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收复唐朝以来丧失近千年的中亚西域新疆约2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晚清时采用重臣左宗棠建议,左宗棠为示决心,抬棺率军千里西征,打击新疆分裂势力,维护新疆统治稳定。


既今日新疆,及清朝后期丧失的今日新疆以西至巴尔喀什湖地区,新疆土地面积占今日中国1/6国土。

二、清政府采用“大棒加胡萝卜”战略,武力征服+联姻,将蒙古约2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纳入大清帝国版图,一举解决前明朝征战未能解决的、历朝多未解决的北方“马背民族”侵扰中原问题,把同为“马背民族”的蒙古臣服,并有效统治蒙古。

三、清朝后期,赔款割地,丧失新疆以西至巴尔喀什湖约50万平方公里,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约100万平方公里,总计大约150万平方公里领土,但留下1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较明朝还是大得多的。

需要说明的是,外蒙古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丧失,是中华民国期间的事情,并非清政府。
仅供参考。


z山海


这个问题可以说让人非常无语了,因为这个逻辑本身就是错误的。

关于明朝和清朝领土的问题,静夜史在先前的文章中已经分析过很多次了。在比较两个王朝的领土贡献时,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

明朝和清朝不一样。

虽说清朝在很多制度上和明朝一脉相承,且史学界有“清承明制的说法,但清朝和明朝还是有很大不同,其中最大的区别就是明朝是完整意义上的古典王朝,而清朝的后半段已经跨入近代。

这里的近代不仅是指我国的近代,更指世界范围内的近代。

所以拿明朝的350万平方公里,对比清朝的1100万平方公里,本身就是驴唇不对马嘴的比较。

因为明朝是典型的古典王朝,因此其疆域的变迁也有典型的古典王朝特征。

那么古典王朝疆土扩张有什么特征呢?简单说来就是:来去如风,且华而不实。

王朝建立前期,统治者英明神武,军队战斗力强大,他们会拼命的向周边扩张疆土,所以版图面积会非常大。

不过由于中原王朝长期以小农经济作为经济基础,在不适合耕种的西域、蒙古高原以及青藏高原等地区,无法进行长期有效统治的中原王朝,不得不实施羁縻统治的方式。即任命当地的少数民族首领,作为中原王朝的统治代表。

这些地区和长城以内的中原王朝直接统治区不一样。

对于中原王朝而言,羁縻统治区的存在目的不在于为王朝增加土地,而在于减少王朝直接统治区周边的威胁。而羁縻统治区能够维持的最根本因素就是中原王朝的国力。当中原王朝,国力强盛时,少数民族摄于中原王朝的天威不敢造次;而一旦王朝由盛转衰,这些少数民族便会纷纷选择脱离中原王朝,成为中原王朝直接统治区周边的威胁。

明朝初期,除去关内的两京一十三省外。周边的努尔干都司、朵甘都司、乌斯藏都司以及关西七卫等地区,皆为明朝的羁縻统治区。而这些地区因为明朝国力的由盛转衰而相继脱离明朝的管控。

所以明朝前期的国土超过了900万平方公里,而中期以后只剩下关内的两京一十三省,面积350万平方公里。

由于明朝前期边疆地区实施羁縻统治,所以明朝没有明确的边界,这是明朝和清朝最大的区别。

清朝前期,统治者同样进行了猛烈的开疆拓土,将蒙古高原,西域以及青藏高原等广大地区纳入了清朝的版图。

这些地区是蒙古族的势力范围,清朝给予蒙古各族相当的自治权,和明朝的羁糜统治非常相似。

但是此时的清朝,有了明确的边界,原因就在于清朝时期沙俄已经在西伯利亚开始了疯狂的扩张。

所以清朝对蒙古等边疆地区的征服,成了清朝和沙俄对蒙古地区的争夺,这和明朝时期王朝的单方面开拓完全不同。

因为清朝前期国力强大,因此在争夺蒙古的过程中明显处于上风,所以在取得胜利后,清朝进行了一系列巩固措施,这就是签订一系列边境条约,例如1689年签订的《尼布楚条约,1727年签订的《恰克图条约》等

条约的签订,不仅使清朝保留了领土扩张的成果,使得清朝在国力衰落时不至于出现明朝这样领土大范围收缩的情况。而且也意味着清朝的领土获得了国际上的承认。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这一条约确立了国家主权平等,领土主权等原则,为近代国际法奠定了基础。

这意味着从1648年以后,所有国家开拓的领土以及签订的条约,都有了国际上的法理基础。

而清朝的开疆拓土,基本处于1648年之后,这意味着清朝统治的区域成为国际公认的统治事实。因为当时的清朝是中国的唯一政府,因此在国际上中国的版图就是清朝的统治范围。

当1911年辛亥革命时,虽然南方多省已经宣布独立,蒙古也在沙俄的煽动下疯狂分裂,但并未获得国际社会的承认,这意味着南方诸省和蒙古在国际上仍然属于清政府,也就是属于中国。

因为清朝已经参与到近代的国际体系中,所以清朝的领土当然也获得了国际的承认。那些拿清朝末期只剩下紫禁城大小的面积和明朝仅剩的350万平方公里做比较,是典型的强词夺理。

而因为清朝的领土获得了国际社会的承认。其政权交接时,中华民国的领土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到建国后,这种领土的法理基础仍然存在。

此时从清朝到民国,再到建国后,中国的国家主权一直都在,不同的是各届政府的轮换。这和清朝之前的王朝更迭,又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正因为概念不同,所以清朝之前的王朝更迭,不存在领土继承的说法,因为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都是对前朝完全的颠覆,在领土上是一个完整的开疆拓土过程,毕竟没有强烈的武力征服,王朝故地不会承认新政权的合法性。

所以说明朝留给后人350万平方公里的说法,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最后说一下,之所以说清朝奠定了今日的版图,而不是明朝,是因为清朝在明朝之后,距今时间更近,因此领土不可能隔代继承。清朝到民国再到建国后,不是王朝的更迭,而是各届政府的轮换,所以民国不是王朝,清朝疆域到建国后,不是隔代继承。

万幸的是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因为其少数民族的特质,使得他们对边疆的治理更加有效而深刻,这使得清朝在开拓了面积广大的疆域后,还坚持到了近代国际体系的形成之后。虽然清朝后期丧失了大量土地,但是主体得到了较为完整的保留,这些国土最终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民国时期的领土都有一千多万


成吉痴汗


一个国家的疆域,特别是一个大国的疆域,并不是某个人或某个朝代留下的,而是拥有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我们并不能刻意强调清朝,也不能过分打压明朝,应该说包括明清两朝在内的古代政权,共奠定了今天疆域的基础。

我同大家一样,最喜欢看的就是一张辽阔的版图,甚至希望我们的疆域再翻上几倍才好。然而,我们却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历史的不断变化发展的,国家领土也是如此。

不可否认的一点是,清代嘉庆前后,实际掌控的疆域十分辽阔,甚至不仅限于1100万平方公里,这个功劳是不可忽视的,但也不至于过分抬高:曾经拥有,只能代表过去的辉煌,真正留给子孙的,才能算得上是功绩。

另外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古代政权的开疆辟土,不仅仅是统治者的个人行为,同样离不开边疆各兄弟民族的功劳。我们这个拥有数千年文明史的国度,经历过辉煌,也饱受过蹂躏,但之所以还能拥有如此广袤的疆域,是我们祖先薪火相传的结果。

所以,我们没有必要盯着清朝曾经的1100万平方公里,也没必要强调明朝的350万平米公里,况且明末时关外、蒙古、西藏、新疆等地,同样是在兄弟政权的控制之下,依然都是我们的疆域,刻意对比,又是作何居心呢?守护好我们手中的国土,才是最为重要的!


碣石樵子


中国历史上以中央自居,现在看到的地图都是王朝最鼎盛时期的,另外及时最鼎盛时期也不带表能够完全统治,以些边远地区只要像王朝表示臣服就好,而且对于像新疆,西藏等地区王朝中央政府并不能完全治理,王朝的中央只是派有官员和地方共同管理

现在我们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应该感谢共产党,感谢人民解放军,如果没有人民解放军,中原以外的少数民族早在二战过后民族独立了。另外关于外蒙,是因为在苏联的策动下在国民政府时期从已经中国独立了,做为共产党只能承认既定的事实,无法收复,千万不要被台湾国民党所谓的中华民国地图所欺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