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優秀的人,越容易自我否定?

为什么越优秀的人,越容易自我否定?

本文字數 2000+ / 閱讀需要 7 min

生活裡常常看到這樣的一些人:

大家都認為他是潛力股,可是他往往就是會在臨門一腳時出些差錯,讓大家都為他惋惜不已;


或者他可以在獨處時把一切打理得很好,但是一旦走到人前,他就會像一隻被嚇壞了小兔子,把原本熟門熟路的本事忘得一乾二淨,就好象他自己從來都是個低能的幼童;


再或者他乾脆否認自己有能力在社會上闖蕩,自己關起門來哪裡都不能去,就像自己斬斷了自己的雙腿,成為社會生活的殘疾狀態,等等。

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不是他們沒有能力,而是他們自己從來不敢相信自己身上具有“好”,自己有可能會“成功”。其實,他們都有一個受限的自我,他們自己的許多功能會因內在世界的種種束縛而無法得以展現。

有國外資深的精神分析師建議,有條件的話,青少年都應該接受一段時間的精神分析,原因也在於此: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有一些受限的地方,這些受限來自於成長中的適應不良,在孩子成長早期,這些方式可能曾經幫助孩子抵禦了當時的艱難體驗,但是隨著孩子的長大,這些方式已經無法適應現實的狀況,甚至限制了自己潛能的真正開發與啟動,使一個人的能力不能正常發揮。

一個人使自己不能走向成功的動因是多種多樣的,我們很難全部列舉出來,但是一些常見的動力,我們還是可以尋得一些運轉軌跡的——

为什么越优秀的人,越容易自我否定?

對原生家庭的效忠

一個孩子,如果從小生活在被貶低之中,那他可能就會對自己形成一個“我不行”的自我意向,並且按照這個自我意向打造自己。

比如,如果一個孩子從小被家人認為不會有大的出息,他總是不如另外的幾個孩子優秀,當這個孩子在潛意識中認同了家人對自己的定位之後,潛意識中,他就會限制自己的發展,當他的成就有可能超越其他家庭成員時,就會喚醒他“背叛”家庭的焦慮,於是,他可能就真的會成為那個臨門一腳失敗的人。

如果一個孩子成長於一個信奉“叢林法則”的家庭(不得不承認的是,從動盪年代走過來的家庭,因為安全感的匱乏,這個法則是很多家庭的信條),他可能會接收到兩種衝突的信息,一個是,他必須優秀,從而為自己爭取更多的生存空間;另一個是家庭中更有權力的那些人要藉助於掌控他來獲得安全感,所以他會不斷從家庭的“王”那裡感受到發展自身能力的被限制。

當然,這個限制是暗中傳遞的,比如孩子不能違背父母的想法,這就意味著孩子是“不對的、無能的、不能獨立思想的”等等,使孩子失去探索和創造的動力。

在這樣衝突的信息中,孩子可能就會無所適從,所以他不得不為自己選擇了第三條路:為自己創設一個只屬於自己的空間,躲在裡面不出來,這樣就回避了與家庭中任何一方期待抗衡,但他也會因此失去他的社會適應能力。

为什么越优秀的人,越容易自我否定?

成功者的內疚

當孩子進入俄狄浦斯期(3~5歲),孩子對異性父母有了強烈的親近的需要,於是同性父母就會成為孩子的假想敵。在與同性父母的競爭中,孩子會感覺如果自己戰勝了,就會傷害到同性父母,也會被同性父母所懲罰,為了緩解傷害父母的內疚,他可能就會在潛意識中遏制自己成功的可能,這個過程,被稱做成功焦慮。

具有成功焦慮的人,常常會在生活裡遏制自己成功的可能,比如重要考試之前突然莫名其妙的生病,比如在一個重要面時試的早晨因為上錯了鈴而沒有及時起床,等等。在現實中,往往可以看到有充分的現實性原因阻止了他們成功的可能,可是,在這些現實性原因之下,往往也可以找到他們自己潛意識的破壞動力。

为什么越优秀的人,越容易自我否定?

妒忌引起的自我受限

妒忌(envy)在克萊因流派的精神分析中,是非常重要的分析內容,因為它對一個人人格健康發展的破壞性作用是非常強烈的。

妒忌是這樣一個過程:當一個嬰兒在成長中,感覺母親擁有充足的乳汁,而他自己沒有,他不得不等待媽媽的給予才能存活時,這個嬰兒內心就會充滿恐懼與憤怒,他希望能夠掠奪母親的乳房和乳汁(母親的好的東西)並且損毀它。而當他損毀了這些好的東西時,他也就失去了獲得“好”的可能。

在諮詢室裡常常可以遇上這樣的情況:如果上一週的工作來訪者很有收穫,在這一週的工作中,他可能會對諮詢師大加抱怨,責備諮詢師不能夠理解他,對他完全沒有幫助等等。

這實際上就是一個妒忌的過程:他要破壞掉諮詢師給予他的好的東西,進而破壞掉自己成長的可能。或者,一個在生活中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的來訪者,感受到諮詢師的情緒平穩,對他不斷提供抱持性體驗時,也可能激起他的強烈妒忌,他就會非常憤怒於諮詢師的平和,因為他感受到了諮詢師擁有他想要但是又得不到的東西,於是他就用激怒諮詢師的方式來破壞掉諮詢師所擁有的好,同時也會在他引發的衝突中,傷害到他自己。

對妒忌的抵消:妒忌會給一個人帶來強烈的痛苦,有時,一個人為了緩解妒忌的痛苦,而去理想化另外一個人。

當他感覺另外一個人如上帝般完美時,他就會將自己的世界停滯在壞裡,他也會因此失去了對美好和成功進行追求的動力。

为什么越优秀的人,越容易自我否定?

貪婪和對貪婪的抵消

貪婪是一種貪得無厭的強烈願望,遠超出他自己的實際需和對方能夠給予且願意給予的數量。在貪婪的驅動之下,這個人就會讓自己不斷陷在掠奪的衝動之下,而失去創造的可能,進而也限制了他自己憑自己的能力獲得成功的機會。

有時為了緩解貪婪帶來的痛苦和內疚,一個人會讓自己放棄擁有好的東西的可能,來抵消貪婪,這樣,也會拉開他與成功之間的距離。

對依賴的需要:有一些人,非常恐懼因為自己的成長而失去依賴的對像,為了與依賴對像不分離,就會在潛意識中選擇讓自己處於虛弱的狀態,就樣就會吸引來自依賴對像的不斷照顧。但這樣做的結果,是使他自己失去了成長與成功的可能。

當然,一個人的自我受限,可能會有各種樣的限制方式。

常常有人會在我的文章後留言說“你只說出了原因,方法呢”?實際上,一個心理諮詢師能提供的,更多的是對原因的理解,至於接下來的功課,是需要當事人自己去努力的。

邁向成功的腿,需要長在你自己的身上,而不可能是諮詢師揹著你走,因為如果你自己還沒有做好向前走的準備,諮詢師就算是個火車頭,也拉不動你。至於說辦法,最重要的辦法是去理解自己的受限之處,然後付出努力,做出改善。這個過程就是發現受限處—停止舊模式—嘗試新模式—擴大經驗—重建適應的模式。這個過程裡的每一步都充滿了限辛,而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努力,來自當事人改變的動力。

在知道與做到之間,最重要的不是諮詢師提供的辦法,而是當事人自己面對困難,面對嘗試新經驗的勇氣。

为什么越优秀的人,越容易自我否定?

王雪巖 ✏ 撰文

空罐兒 ✑ 封面

为什么越优秀的人,越容易自我否定?

長按掃描二維碼,這裡有更多擅長應對“焦慮感”的諮詢師~

心思研究 / 碎前故事 / 諮詢師問答 / 給你治癒

心裡有事,來「簡單心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