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腦海裡關於農村冬天最深刻的記憶是什麼?

蘭姐的心靈之旅


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還沒結束。農村生活很枯燥,小孩子只能走雪橇。二根細木,每根直徑約五公分,太粗不輕巧,細木硬度得好一點,否則容易折斷。長短一般六十至一百二十公分,根據身高而定。在離地三十至五十公分的細木棍上打個方孔,裝上腳踏板,再細木棍的一端按上十公分長的橫木扶手。一付簡簡單單的雪踏橇完成。整個冬天一遇下雨或下雪天出門的必備的腳上工具。那時農村小孩沒雨鞋,只有布鞋,都是做媽的晚上熬夜趕製的。一針一針,密密麻麻用粗線穿布鞋底的,再加上用餘布自制的布圈。整個冬天晚上做媽的縫製鞋化去很多夜。媽的辛苦鞋,哪裡隨便踏在溼泥裡、雪地上,踏橇正好派大用場。農村孩子個個會走雪踏橇。踩在雪裡,一個個圓溜溜木棍印,也是一道風景。一群小孩在一起,難免起鬨,踏雪橇碰人。看看誰碰倒的人多,誰的本事大。難免有時人倒橇毀,大哭一場,才肯罷休。





浙北布衣


無意中看到這個問題,正好勾起一些兒時的回憶。

小時候在山裡的農村長大,窮但是快樂。其他不說,就說說農村的冬天吧!

一,天,高高的天

每天天沒亮著就起來去上學,出門的時候滿天繁星。深呼吸一口清涼的空氣,痛快……

平日裡天則顯的很高,令人神曠心儀……

二,風,冷嗖嗖的風

遇到颳風的日子比較麻煩,偶然會有沙塵滿天飛舞。有時會有“旋風”一個接一個,我們則成為追逐“旋風”的小子。

冬天大人最喜歡就是躲在避風的地方曬太陽,很暖和……

三,炕,暖暖的炕

農村的冬天幾乎家家都有炕。燒的熱熱的火炕晚上進入被窩,估計城市人是不會享受到那份愜意……

四,雪,鵝毛般的大雪

北方的冬天是喜歡下雪的。什麼是鵝毛般的大雪?什麼叫雪花,真的一片片是花的形狀。

一宿一宿的下,正如詩人所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五,草垛,厚厚的草垛

家家戶戶都養著牲畜,而莊稼蔓則成為🐏最好的夜草。為什麼比較喜歡這個呢?因為晚上用手電筒去草垛下面找會發現很多很多麻雀。

六,冰,亮晶晶的冰溜

當雪在太陽的照耀下慢慢的融化時,屋簷下會一滴滴的慢慢又成為長長的冰溜。掛在屋簷下,亮晶晶的。

七,冰車,自己做的冰車

河溝裡的小溪都已經結成冰。而滑冰也成為了我們兒時的遊樂場。用自己做的冰車,從河上游一直滑到下游,是多麼的開心。

八,野味,野兔,野雞肉是冬季裡最易獲得的獵物

下雪後,三五好友漫山遍野尋找獵物的痕跡。在其出沒的必經之路下套,然後不多日就可以收穫獵物。一頓爆炒兔子肉可以解解饞,想想現在都流口水。

九,油茶,熱乎乎的一碗油茶

冬天我們需要上自習,一般九點左右下自習。回家後媽媽會做一鍋熱乎乎的香噴噴的油茶,一碗下肚,那感覺舒服極了。

其實回憶太多太多了,但再也回不去了,只能一直留在記憶了。

真願回到小時候,爸媽還年輕,無憂無慮的活一輩子。











陸東影視李霖昊


農村的冬天讓我記憶最深的是,看到了一次紛飛的雪花。

我在重慶江津丘陵地區,我的家鄉寒冬臘月也不過幾度。在我四十年的記憶裡只下過兩次大雪,第一次下雪我已經朦朦朧朧記不很清了。

而第二次我印象最深刻,因為下大雪的那天正好是我女兒十歲的生日 ,2015年的臘月,親朋好友都來到家裡很是熱鬧!

親戚、朋友、鄰居、老人、小孩三下五除二吃完飯,迫不及待地跑到田間地頭玩雪去了。

鵝毛般的雪花漫天飛舞,“像在潔白的天地間跳著空中舞步”真的是美不勝收!三五成群的小孩打著雪仗;三三兩兩的大人一邊吹牛一邊用手去接雪花,那份心境,那份愜意,真讓人回味無窮!

三年轉眼既過,今年冬天還能期待又一場雪花嗎?






同一個天空Mo


農村抹不去的美好記憶真的太多,兒時父親在一家國營企業上班,那個年代這是令人羨慕的鐵飯碗,上學離家2裡的一個鄉小上學直至初中,和農村娃相比我們這些父母在國單位上班的人都有種優越感,那時改革開放才剛開始……

農村的冬天記憶深刻,工廠之外就是田野和山坡,再遠就是疊疊青山。記得寒冬臘月去上學,手裡拿著白饅頭,有的裡面夾上白糖,有的裡面夾上梅乾菜,挎著綠書包,蹬著媽媽納的棉鞋,穿著棉襖,和小夥伴一路走一路玩去學校。冬季,霜降普遍,公路邊的草上都蒙了層白濛濛的霜,田野裡的一隴隴麥地也都蒙了白,陽光下晶熒閃光,煞是好看。再冷,結冰是常有的事,屋簷下掛著條條冰錐子,路邊有水的地方都結上了冰,常穿著鞋去踩結了冰水窪,池塘邊拿塊石頭砸冰。兒時的冬季樂趣總是很多,那時天總是很藍,還不知什麼是汙染,天氣比比現在冷,結冰是常有的事。更重要的事,天氣冷了,離過年的日子一天天近了。一到過年,有新衣服新鞋,還有紅包,還可以貪婪地深迷於連環畫,家家戶戶年底殺豬宰羊,雞鴨魚肉平時吃不上的這時候都能解饞了,呼親換友,左領石舍,今天王家明天李家串戶過年。那時候也什麼東西都是自己家裡做的,切糖糕、蒸發糕、炸番薯片、炒花生瓜子、寫對聯、貼福字、放鞭炮,…………那年過的才叫紅紅火火火…………

農村的冬天記憶最深刻的是那純靜鄉情,濃郁的鄉土氣息,還有那無憂無慮的童年,雖然物質不豐富,但給了你在這物質空前豐富的當下給不了的精神世界和自由,那樣鄉情己一去不返,只能在記憶中品味追尋……


stonestand


不錯,像網友說的一樣,看到這個話題,腦海裡一下滿是兒時的回憶。

現在想起來,兒時真是想盡辦法,瘋著的玩。那時候,總覺得比現在要冷得多。冬天的水溝,池塘裡總是結滿了厚厚的冰。

那時候的我們,拿瓦片冰塊上飆,看誰飆的快,看誰飆的遠。有時專找冰厚的地方,慢慢的試探著走,雖然前俯後仰,引得卻是開心的大笑。

然而,兒時農村記憶最深的,莫過於吹冰窟窿眼,串起來玩。

那時,我們砸出一塊厚厚的冰,放在稍高點的磚塊上,找根短空心瘦竹管,對準冰塊邊緣的一個點,鼓起腮幫,使勁的用力吹。冰在吹的暖氣下,慢慢的融化,先是淺窩窩,慢慢的深了些,最後一個冰洞漸漸的形成。看著洞眼深了,心裡那個像吃了蜜的甜,撅起屁股,吹的是越吹越有勁。

看看這邊的洞吹出了大半深,再換上另外一邊,對著洞的方向又加勁的吹。那時候倒不覺得冷,倒是吹出了汗,吹的臉滿是通紅,吹出的滿滿的暖意。

我們那時候玩伴也多,挨個的換著吹,換著花樣的吹,比賽的吹。比冰塊大小,比冰塊厚薄,比洞口大小,比……。洞口對穿後,我們用繩子穿過吹出的洞眼,或提,或拿棍子兩個人扛著,當銅鑼似的敲打,那個得意勁真是沒法形容。

記憶深裡的還有一次。是因為池塘裡結滿了厚厚的冰,菜都沒地方洗,棒槌敲都不管用。只記得最後是我們村的民兵連長,用步槍(也許那時候民兵連長可以帶槍吧)把冰塊打了一個窟窿,然後再慢慢的敲破厚冰。

小時候的農村,雖然冷,但到處都是一片生機。


大風斗


直接上圖,用圖說話。本人親拍!





虎哥在此


從解放前的1947年〈已經記事了)到改革開放的現在,記憶最深的是冷,寒,凍,雪,霜,冰。最幸福的是,沒有蒼蠅,蚊子來找麻煩。不知你有沒有同感?


痴騎朽翁


我是70後,說說我兒時的冬天吧:上小學時候,就是一年級二年級的時候吧,那時候星期六是上學的,下午才放假。一天上三晌學,按農村老百姓吃飯的時間安排的。冬天起的挺早,到學校天黑的很,上早自習還得點自制的柴油燈,條件好點的點煤油燈,上半節自習課才天亮。上課後老師先讓全體起立,跺5分鐘腳,搓搓手。五年級的時候晚上有晚自習,上學放學沒人接送,都是自己去自己回來,幾公里的都是不行,跑步去的。初中的時候看時間來得及了就步行,來不及就騎上老鳳凰去上學(還得問問老爸,那個老鳳凰得閒不)。冬天不上學了,作業少,去河裡溜冰,打陀螺,晚上捉迷藏,能玩到12點,大人都找不到孩子去哪了。有的時候吃飯都不回去,走到誰家就在誰家吃上了。別看穿的不好,吃的不好,那時候可快樂了,唉,永遠回不去的童年!


冬天擁抱太陽


在我的印象裡,冬天裡最讓我刻骨銘心的就是2008年,我們貴州老家下了暴雨,我們老家樹很多,08年那年,我還小,可能有6-7歲左右,很清楚,學校放假了,因為太冷了,自制的“火盆”抵擋不住冬天的寒冷,在家裡是呆不住的,然後去石洞玩,石洞裡有很多滴水的都成了一根根很長的,很大的冰柱,都不敢進去玩,怕萬一掉下來砸到人,但是也有別的小孩被砸過,幸好不是很嚴重。08年,雪災,本來就樹多,山裡有特別多的樹都被雪與冰壓斷了,還有一些被壓得很彎,似斷非斷的感覺,記得和我老爸一起去把白蘿蔔,蘿蔔都被凍透了,一拔就斷,還是冰沙狀的,那年過後,我們去山裡收拾斷了的木材回家烤火,我家收拾的有5-6車的木材,也損失了一大塊地的白蘿蔔……要問我農村的冬天,那我想說,這是我最深刻的記憶了!。。


龍行天下江湖願平安


農村,我小時候的回憶了,冬季那個風在田野裡呼呼的響,冷風順著脖頸往下鉆,小風吹的整個人縮了又縮。下雪,陰沉的天陰了半晌就開始下了,那時的雪,能下個兩天兩夜,下個尺把厚都算正常。溜溜,就是從房簷掛下的冰柱,下過雪那時是很難化的,只有正午陽光充足時能化一會,我始終覺得溜溜整個冬天都是一直掛到地上的。在溝面上行走,入了冬不久,溝面就結冰了,哪天天氣在一轉冷,過一夜,第二天還沒起床就會聽見屋後的溝裡嘻笑打鬧聲,趕緊起來臉都沒洗,候面上已站滿了小孩。放在屋外忘了收的臉盆註定會凍實的,水缸都是放屋外的,有時大半缸水都能凍實,等去舀水時才發現我的媽成塊大冰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