腥風血雨,藥神要完?

上週最後兩天,崩了一個版塊 - 醫藥。

遊戲規則改了,集中採購,大幅降價。

醫藥行業被抹了一下脖子,週四週五兩天蒸發2200億。

政府、醫院和藥企之間的三角關係全世界通行。

一方面,政府希望降藥價,省開支。

另一方面,又希望藥企創新,扶民生。

藥企創新需要錢,要靠賣藥賺利潤,藥價得定高。

在我國,醫院公益屬性,醫療收費上不去。醫生護士全靠賣藥養活,於是與藥企一拍即合,你定高進價,固定加成比例下,我拿得更多。

轟轟烈烈的醫改正是從醫療收費和醫藥定價開始。

明面上藥價和醫院的收支脫了干係,暗裡剩下藥企對醫師的影響,決定開哪種藥。

政府可大可小,搞定了上頭的藥監局,下面地方上的衛生局就暢通無阻。客戶越大,話語權越小,客戶越分散,企業的議價權才越高。

十多年前,我們有個藥監局局長上了斷頭臺…

醫療系統不改不行了。

各地方,聯合起來,一起買,不許有貓膩,於是有了這次“4+7”的慘案。

如果說今年7月的疫苗事件是次黑天鵝,那麼這次的多個城市帶量採購結果則對基本面造成實質性的影響。

醫藥企業的利潤全靠藥價支撐。這次31個品種的中標價,平均降幅超過50%。對相關品種的相關藥企,相當於利潤少了一半以上,估值直接翻倍。

受長生生物事件影響,7月醫藥股大跌過一波,是當月A股表現最差的板塊。7月底的時候,估值並不算貴,中位數市盈率33倍。上週四五大跌兩天後,更是進一步下降到28倍。需知統A的估值都在30倍(全市場中位數市盈率),醫藥作為老齡化社會中的朝陽行業,是不是凸顯出性價比了呢?

進一步看,醫藥板塊和A股整體有個嚴重的背離:

A股,市值越大,估值越低;

醫藥,市值越大,估值越高。

A股,市盈率中位數30倍,整體14倍;

醫藥,市盈率中位數28倍,整體27倍。

週四週五兩天,

醫藥板塊的中位數跌幅4.06%,

總市值跌幅6.77%,

市值超300億的平均跌幅8.01%,

市值最大的恆瑞跌去12.75%!

龍頭不僅沒了抗風險能力,反而在下挫中跌幅更大;

與今年上證50下跌15%

醫藥股,

機構扎堆抱團的是龍頭,

今年表現最靚眼的是龍頭,

估值偏高的是龍頭,

基本面改變時受影響最大的是龍頭,

年末砸盤最狠的也是龍頭。

在這次慘案之前,醫藥股的業績已提前出現了滑坡,且比全體A股的滑坡更大。

200多家醫藥板塊上市公司今年來的整體淨利增速分別是

2018Q1:30%

2018Q2:13%

2018Q3:-12%

全體A股:

2018Q1:13%

2018Q2:16%

2018Q3:3%

如果說年初醫藥還是大幅領先整體市場的成長明星,那麼到10月底三季度業績披露完,醫藥已成了排名驟降的差生。

儘管整體上價沒變,但在整個板塊性質(基本面業績)大變後,龍頭高高在上的估值,顯然成了熊市最後的屠戮目標。

看性價比,要與時俱進~

資訊千變萬化,有了交易體系,就能應對股市每日的無常,0基礎贏家會年前最後一期,插班報名最後10小時,戳閱讀原文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