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日軍吃的是“牛肉罐頭”,為何士兵卻說伙食連豬食都不如?

許錳


在《我的團長我的團》中,死啦死啦曾說過一句很有道理的話:打仗好啊,把大家都打成窮光蛋了!

當時,炮灰團依靠一門37MM戰防炮挑戰整個南天門的日軍炮群。剛開始時,日軍炮群會瘋狂反擊,炸的祭旗坡昏天黑地的。可是,等到後來,克虜伯打一發炮彈過去,日軍也只會換回來兩發炮彈。可見,日軍也是越來越窮了。

二戰時,財大氣粗的美國面對戰爭時,也是有捉襟見肘的一面。要知道,在美國參戰之前,美國的廠家還有實力向日本出售牛肉罐頭。沒錯,日軍最初的牛肉罐頭大都是美國人提供的。可是,等到美國參戰以後,美帝發現軍隊的後勤補給壓力太大了。幾百萬軍隊散出去,每天光吃肉都要消耗不少錢。

於是,善於精打細算的美國人,開始為軍隊購買一種罐頭--午餐肉。其實就是豬肉打碎後,再混合澱粉,加上鹽。初期,肉的比例還是比較高的。可是,隨著戰爭進行,為了省錢。午餐肉裡面的“肉”越來越少。對於美國大兵來說,午餐肉就像敵人的子彈以及淋病一樣,是全球各地幾百萬美國大兵的“共同敵人”。

不過,盟軍們卻很喜歡吃美國大兵不愛吃的午餐肉。尤其是蘇聯,認為午餐肉是非常好吃的美味,而且,蘇軍還認為午餐肉是美軍給的最好的援助。真是人比人氣死人,在中國戰場上,我軍能吃口熱飯就很滿足了。

日軍說自己的“牛肉罐頭”連豬食都不如,這是在中國戰場上把嘴吃刁了。

前面也說了,日軍的“牛肉罐頭”最初是採購自美國的。因為,日本基本上沒有畜牧業,不可能提供牛肉。而在美國參戰前,日本為了保證士兵的營養供應,從美國採購了很多牛肉罐頭。這種罐頭並不是純牛肉的,因為純肉太貴了。所以,根據日本人的“預算”,美國供應商往裡面添加了各種蔬菜。所以,牛肉罐頭的準確名字應該是“牛肉燉菜罐頭”!

牛肉罐頭絕對是日軍最好的食物,因為,等美國參戰以後,日軍連牛肉都吃不上了。日本只能依靠自己本土供應商,搞一些魚肉(鯨魚)做成罐頭。為了做得能吃,日本人往裡面加了一些牛血或牛雜碎,成了“雜糧罐頭”。

不過,中國戰場上的日軍並不稀罕這種罐頭。因為,日軍在中國推行“以戰養戰”和“三光政策”,隨意燒殺搶掠。日軍根本不用靠罐頭來補充營養,侵略者們嘴饞的時候,可以隨意去中國人家裡牽羊殺牛。而且,日軍還會把吃不完的牛羊集中起來,運到後方做成罐頭。

這就是日軍的“以戰養戰”政策之一。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日軍的牛肉罐頭,和其他的食物配給一樣,都是一個供應越來越爛的過程,倒也不是日本大本營不想讓士兵們吃好喝好,實在是有心無力,到戰爭末期,隨著日本海軍全面崩潰,海上運輸線不斷被封鎖,日本本土只能任憑海外日軍各部自生自滅了。

如果單純看日本軍隊對士兵們的伙食標準規定,那是相當不錯的,總之每天都有足夠的大米、肉食、蔬菜、醃菜和各種調味品,此外,每天每個士兵還有少許茶葉、清酒、甜食和香菸的配給,雖然比起美軍來還是有很大的差距,但放在亞洲,那是相當可以的了。

這人是鐵飯是鋼,大軍未動糧草先行,足以說明糧食在戰爭年代的重要性,而在二戰中,眾所周知美軍士兵的營養條件是最好的,美軍規定的標準每個士兵是每天4300卡路里的熱量攝入,其他歐洲國家的軍隊次之,二戰中一般士兵每天需要攝入3000多卡路里才能滿足打仗的需要,而日軍在二戰中最好的時候能滿足的也只能達到美軍的一半,每個士兵只能滿足2000多卡路里的熱量供給。

即使到了1937年,日軍全面侵華前後,日軍總兵力約為108萬,其中大部分被派往中國戰場,此時日本的戰爭機器尚能基本滿足一線作戰部隊的食物配給,此時的牛肉罐頭是正兒八經的牛肉,大多進口自美國牛肉(便宜,現在也是很便宜的),也很好吃,充分考慮到士兵的營養需求,此外還有各種各樣的大米、肉食、魚類、水果、蔬菜……甚至還能搞點咖啡,他們也很少吃中國人的東西,怕中國人下毒,但隨著日本戰線拉大,很快物資供應就不行了,規定的伙食標準也根本實現不了,日軍只能靠“就地補給”,說白了就是搶東西,掃蕩中國人的村子,搶劫雞牛羊等一切能發現的牲畜和糧食。

至於牛肉罐頭,裡面的牛肉也越來越少,開始摻雜各種牛血、雜糧等等亂七八糟的東西,味道吃起來“像甘蔗渣”,沒味道,大家都不愛吃這東西,稱之為“豬食”。

1941年,日本和美國開戰後,約有240萬軍隊,210萬為陸軍,其中40萬駐守本土,130萬在中國戰場,投入到太平洋戰場的約有40萬,這點兵力顯然不夠,於是日軍軍隊規模也急劇擴大,到1942年已經擴增到了720餘萬,而軍隊的供給也很快陷入了崩潰。

當然,以上說的主要是日本陸軍,日本海軍作為“貴族”軍隊,自然享受的伙食待遇是遠超陸軍的,1942年,陸軍三大參謀之一辻政信中佐,去聯合艦隊找山本五十六,因為日本陸海軍是嚴重不合的,為了羞辱他,在大和號軍艦上,日本海軍給了他一份軍曹士官級別的伙食,沒給他軍官餐。可就這海軍軍曹餐也把辻政信中佐吃的感動的“淚流滿面”:你們海軍吃的真是太好了……他後來稱大和號為大和賓館。

這個也不奇怪,日本海軍師從英國人,英國海軍是很講究軍官階級區分,軍官食堂和士兵食堂是嚴格區分的,不同級別享受不同伙食待遇,日本海軍軍官吃飯時,還要穿禮服、樂隊伴奏、用刀叉,水兵在一旁伺候,那日子可是相當不錯的。

當然,到了戰爭後期,海軍的伙食也不行了,但再差,也比日本陸軍好得多的多了。

如果把各地的日軍比慘的話,日本本土和中國派遣軍的日子還算可以的,至少不會餓肚子,在太平洋和東南亞的日軍就慘的多了,無論是新幾內亞,還是瓜島、硫磺島等等,日軍餓的都要吃人了。


雲中史記


雖然這些罐頭在日本人眼裡是“豬食”,但是我方許多戰士連這樣的“豬食”也吃不到。

說日本罐頭是豬食,顯然有些嘲弄的意味,至於為什麼得到這個稱呼,也是日本人一手導致的。

在戰前,日本軍方信誓旦旦,認為關東軍當年佔領東三省如此順利,佔領偌大個中國也不會太費勁,再大也是個空彈殼,而日本確實十足的小鋼炮。日本人認為就算不能做到全面佔領,只要打下幾個重要的戰略城市,國民政府自然而然會妥協,承認偽滿洲國合法地位,並且允許日本在各地駐軍。就這樣,日本悍然發動了侵華戰爭。

不可否認,日本為了打贏這場戰爭,耗費精力,不惜將最好的食物和後勤物資交到日軍士兵手中。殊不知這其中被很多物資被中間商扣了下來,倒賣給奸商,讓他們從中獲利,當時的日本人可沒有現在的優良品德,他們當年也是靠著投機倒把混起來的。(日本老電影《寅次郎的故事》系列,就曾大量描寫日本人投機倒把的故事)。

二戰老兵的“飢餓”日記

在二戰老兵東史郎的個人日記中,曾用大量篇幅記載過“飢餓”,他第一次來中國,是乘坐日本運兵船從下關到達天津塘沽,在船上之時,有牛肉罐頭、關東煮、以及飯糰、雞肉、水果罐頭等物資可以享用。但下船前每個人分配到兩小盒罐頭之後,就再也沒有分配其他食物。

急行軍到達天津市區後,第一件事,就是為吃飯發愁。當時日本軍方為了國際影響嚴禁搶奪中國人食物,如果搶奪被告發會受到嚴懲,必須使用軍票購買。因為初來乍到,不懂得怎麼跟中國人買東西,這些日本士兵唯一的方法就是到日本商人開設的會所進行購買。這些日本奸商還在日軍行軍途中擺攤販賣軍用物資,而軍方人員假裝看不見。奸商販賣的食品是原價格的三倍,雖然明知道貴,但不得不購買,不買就餓著。行軍打仗可不是按時有飯吃。

這段期間,東史郎曾記錄過自己買到的日本罐頭,他描述罐頭很多元化,有牛肉、豚肉(豬肉)、橘子、魚類、還有納豆罐頭等,甚至還有清酒、梅子酒等酒精製品,只要有錢就可以購買。這些罐頭製作工藝非常不錯,味道雖然不如新鮮的食材美味,但是起碼可以做到果腹。但離開城市,進入行軍狀態,就沒有這麼“享受”了,如果接到急行軍命令,有時候一天不能進食,而且食物緊缺到“令人髮指”的地步,很多時候沒有任何食物分配。在徐州會戰之時,東史郎的連隊要求自行解決食物問題,他們連續掃蕩了幾個村莊,根本就找不到食物,老百姓早就帶著糧食跑了。這些日本士兵只能吃地裡沒有成熟的蘿蔔等物,甚至連麥苗都吃,很多人吃的上吐下瀉,還必須準時回連隊準備作戰。為了洩憤,日本士兵將房屋點燃。

(下圖為筆者的兩本藏書,東史郎日記早已不再發行中文版本。)

到了戰爭後期,食物更成了問題,因為長期的戰爭消耗,使得日本國內糧食等物資十分緊缺,而日本人在中國戰場越發的難以搶到糧食,美味的罐頭早就不復存在了,而“新式”的罐頭則是用牛血混雜其它雜物製作的“假冒偽劣”產品。這些東西先別提吃得飽吃不飽,根本就無法補充足夠營養,也難以下嚥。因此,日本士兵嘲弄自己是豬玀,吃的是“豬食”。

值得嘲諷的是,當美國戰略日本後,竟然在東京等地發現了價值25億美元的黃金,還有藏在倉庫和皇宮地下室大量的名酒、牛肉、精米等物品,這些黃金如果換成食物,足以解燃眉之急,但日本軍方愣是藏了起來,最終成為美國人的戰利品。


大獅


牛肉罐頭裡面為何沒有牛肉!——小泉次郎!

戰爭消耗的是武器裝備,而決定戰爭勝負的是人,而決定人的戰鬥意志的是隨軍伙食。而日本軍隊的伙食又是如何從亞洲最好的牛肉罐頭變成了最後的“豬食”般的牛肉罐頭了呢?二戰後期日本的“牛肉罐頭”差到什麼程度呢?

日本在發動侵略戰爭之初,由於國內工業基礎已經建立健全,再加上國內已經積累了多年的經濟儲備,更是已經佔領了中國肥沃的東北地區,因此日本軍人一開始戰鬥力很強,這跟他們隋軍的伙食是密不可分的。當時日本軍隊裡面的後勤補給是十分充足的,源源不斷的營養品和日常用品不斷的送往前線的每一個軍營,此時日軍配備的“牛肉罐頭”是真材實料的。



因此在抗戰之初,日本的牛肉罐頭也成為我國軍人在打掃戰場時最喜歡繳獲的日本物質。我們在很多抗日的影視作品中經常會看到,每當中國軍人繳獲一批日軍的軍需物資,那麼日軍後勤補給中配備的牛肉罐頭都是中國軍隊中用來改善伙食的最好營養品。每次能夠繳獲日本的牛肉罐頭,對於中國軍人來說,都是一次很激動的時刻。畢竟猶如過年一般吃上了肉。


而日本終究是一個島國,地域狹窄且資源貧瘠,大量的物資和資源都需要通過進口才能夠基本維持正常運作。因此隨著戰爭的不斷持續和戰線的拉大,日本國內經濟陷入困境,貨幣儲備的消耗和勞動力的不斷減少,更使得日本的經濟不堪重負,再加上日本在太平洋戰場被美國步步緊逼,節節敗退。日本甚至不惜徵集了大量的娃娃兵派往了前線作戰。由此可見,喪心病狂的日本已經走到了窮途末路。

而此時的日本的軍需物資和後勤補給開始出現了很大的問題。軍需物資根本無法滿足,日本的戰爭需要,而後勤補給更是讓前線的戰士苦不堪言,身材上更是瘦弱不堪!這才有了開頭的小泉次郎的一段話:

牛肉罐頭裡面為什麼沒有牛肉?

原來隨著戰爭的持續,日本的國內以及佔領區已經無法提供足夠多的牛肉來自做牛肉罐頭,日本國內負責後勤補給的人便想到了一個辦法來欺騙前線的戰士們!

用麥麩和著土豆番薯等澱粉揉搓在一起,然後向其中倒入牛血浸泡數天,然後再經過處理做熟之後,封裝進罐頭之中。然後這種罐頭上面印著四個大字“牛肉罐頭”。然後變裝箱通過火車、輪船等送往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日軍各個前線。因此二戰後期日軍前線的戰士們領到的軍需物資便是這種用牛血浸泡過的粗糧製品。其味道如何可想而知!真的是還不如豬食得味道好!



據說到了1945年的時候,很多日軍的前線戰士連這種“牛肉罐頭”都吃不上了。隨之而來的是日軍的戰鬥力也嚴重下降!而我們中國軍人的軍需物資和後勤補給都越來越充足,裝備越來越精良。戰爭的發展形勢已經一片明朗。

從這裡我們便可以看得出,日本侵華戰爭的失敗是早就註定!日本貧瘠的國土自給自足尚不能夠!還是不要奢求發動戰爭侵略他國領土!否則必定是搬起來石頭砸自己的腳!


珞珈山的貓


這種連豬食都不如的“牛肉罐頭”,美國人還想吃呢,為什麼這麼說?主要是因為美軍的斯帕姆午餐肉罐頭裡面全是肉,長時間吃就會反感,據美軍士兵回憶稱,二戰時間吃牛肉罐頭都吃出陰影來了,還不如日本的罐頭。

我們先來看看日本的軍用罐頭裡裝的是什麼?

其實日本人沒有說自己國家的牛肉罐頭像豬食,而是他們根本就很少吃牛肉罐頭,二戰時期,日本發動兵力侵華,都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日本也是如此,作為一個島國,日本的牛肉有限,但是漁業卻非常發達,所以在整個二戰過程中,日軍配備的罐頭大多都是魚類罐頭,其次就是豬肉罐頭,但是日本的罐頭裡不僅僅是隻有魚和肉,用他們的話說就是“大鍋燴”、“大和煮”,裡面除了肉,還有土豆、蔬菜、胡蘿蔔之類的,另外還會有日式味增,用來調味的東西。

所以如果是長期來說,日本人的這種罐頭更利於長期食用,我們也經常看見電視劇裡面,抗日士兵每次打了勝仗,清理戰場時發現有日軍罐頭都非常高興,尤其是慶祝的時候還將日軍罐頭全部放在一起充當菜吃。

牛肉罐頭像豬食,實屬無中生有

而網絡上說的什麼日本人說自己的牛肉罐頭是豬食,也有可能是因為在電視劇《我的兄弟叫順溜》裡,新四軍搶了日軍的一批牛肉罐頭,結果吃的時候發現裡面全是亂七八糟的東西,還有血,所以大家也都這麼認為。其實是無中生有,更多的是我們國家文人用文字描述出來的,畢竟這種國恨還是難以化解,所以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能達到讓人感覺日軍噁心的一面。

當然肯定也不會是空穴來風,只是日本在二戰開始的時候的確是有牛肉罐頭,這裡面的牛肉也是實打實的,和美軍的斯帕姆午餐肉罐頭一樣,但是隻有軍官才能吃,到了中後期,物資短缺,日軍牛肉罐頭已經供不應求,所以就減少了牛肉的成分,添加一些豬肉進去,但遠沒有網絡上說的那樣,用牛血和其他雜糧參合在一起,這種牛肉罐頭沒有一點點味道,非常難以下嚥,所以日軍就稱之為豬食。

細細想來,日軍在牛肉缺少供應之後,確實用豬肉替代了,也就是上面說的那樣,是用豬肉和其他配菜參合,營養價值還是可以的,如果真的是牛血和其他雜糧隨意參合,怎麼可能?哪有自己國家對士兵這樣的,要知道如果吃的有問題,對於戰鬥來說是非常有影響的。

然而真正到了後期,很多日本士兵都是搶錢搶糧,日本國內在投降前,負責供應糧食的軍官在會議上指出,如果再不投降,日本士兵的糧食供應需要沒人減少一半,而且只能維持到12月,也就是半年左右。不過說實在的,日本人在飲食方面確實有很多食物都理解不了,總喜歡吃生食,讓人有些反胃。


羽評郡主


說起日本的牛肉罐頭,我們大家想了就是在電視劇我的兄弟是順溜裡邊,當時在那評判這個日本罐頭說這玩意兒裡面只有豆皮,麥麩等等,用牛血泡過,然後做出來這玩意兒,有人覺得這玩意兒誇張,但事實上,當時的日本工業確實到了油盡燈枯的時候。

有人說起來說美國人吃那個他們的午餐肉罐頭,吃的快要吐了,好像還挺喜歡吃日本人的牛肉罐頭,這一點,我也不知道是怎麼聽說的,而且美國人的午餐肉說白了就是火腿,不是傳統的火腿,就是我們現在那火腿腸內成分,這個火腿腸吃多了也確實感到很想吐,也是真的。

日本人一開始的時候,他那個牛肉罐頭是一種軍官特別使用的罐頭,要麼就給寶貝海軍要麼就是直接上供給軍官的,只是說底層的士兵想吃這玩意兒還真的有點吃不到,畢竟,在以前沒有像現在這種牛肉大規模圈養的這種情況,牛肉的供應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在那個時候,肉類是一種比較珍貴的東西,你比如說當時日本民間它吃肉,只有在過節的時候才吃中日兩國實際上差不多。

日本的牛肉罐頭開始越來越次,是從二戰後期才開始慢慢演變的。

前線在那裡嗷嗷待哺,說我們要吃更多的糧食。如果說將有限的糧食轉到肉類的生產上,就是損耗糧食,全世界每年糧食生產出來是足夠全世界人吃的,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吃不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們有一部分的糧食拿過去生產這些肉類,在戰爭後期,日本國內這種浪費是一種可恥的象徵,在日本街頭所有的理髮店要求你們這些天然卷的女子不能夠經過我們理髮店,因為日本規定一個女性只能夠卷三個卷,在大街上面到處都有那種燃燒木柴的汽車,所以,與其將大量的糧食去餵養這些牛,然後生產出來肉類,還不如直接用牛血泡過以後生產出來牛肉罐頭供給給前線,這樣的話省了中間一道能量轉化的過程,減少了能量的損失,減少了物資損失,減少了糧食的消耗。我能夠用更多有限的糧食去養更多的軍隊。

所以等到後來前線的壓力越來越大,因為日本後期大規模的徵兵要補充前線的作戰力量,原先只有20個常設師團,後來又擴張了16個特設師團,接著就是各種針的支隊或者是混成旅團等等一系列單獨作戰力量。(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日本國內可以說到油燈枯竭的地步,與此同時,他的工廠也遭到了美國人的轟炸,生產這些罐頭是需要機器的,機器面臨美國人轟炸生產起來也自然增大。

所以國內肉類生產越來越少,糧食需要不斷的供應給前方,罐頭只能夠偷工減料或者是符合日本國內的口號。

因此,原本是肉類的牛肉罐頭一下子就用豆皮麥麩泡了牛血以後直接生產出來的牛肉罐頭,簡單省事兒,省材料,省糧食,但是就是讓前線的士兵吃的有點兒膈應!

本身日本陸軍就是後孃養的,日本海軍天天吃香的喝辣的,日本陸軍別說是吃到這些好東西就算是日本給日本陸軍的那些軍糧都有可能剋扣,無論是在東南亞還是在中國的抗日戰場上面,大多數的日本陸軍事要求他們自給自足的,比如說當時在東南亞有一個日本士兵出了一本書,專門教那些在東南亞生活的日本陸軍怎樣解決生活中所需要解決的糧食問題,各種各樣食物的來源都有介紹這件事情,甚至得到日本軍部的嘉獎,日本陸軍那平常時候食物都是自己解決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通常看見日本人想搶這個搶那個,日本軍部根本就不給他們足夠的糧食!鼓勵他們搶劫!

直接供應給日本海軍國內的這些牛肉罐頭,好不容易盼星星盼月亮扔到了日本陸軍的嘴裡面,結果一看竟然是這些東西!你說你火不火冒?自然而然心理落差大,再加上這些東西做的確實難吃,所以就被稱作為豬食!


漩渦鳴人yy


戰爭時期後勤根本無法保證,由其是東南亞的叢林裡,吃人的事情時常發生,而且日本陸軍的伙食比海軍差的不是一星半點,日本人根本吃不慣。日本自古就是吃稻米、小米的民族,日本人把軍隊裡的精米飯當做身份象徵,在滿洲國期間甚至不允許中國人吃大米,因為他們認為低等人不配吃大米,但是光吃大米會得腳氣病,這個腳氣病和咱們平常得的不一樣,很容死或喪失戰鬥力,解決這種病其實很簡單,只要吃雜糧就行,但日本人把口感粗糙的雜糧當做豬食。


夏蟲欲飲冰


今天縱橫寫了一道關於蘇聯紅軍在二戰時期的伙食問題,在戰爭中除了財大氣粗的美國大兵,剩下哪個國家的士兵日子都不好過,蘇聯士兵是二戰初期過的特別困難,美國租借法案把蘇聯納入後蘇聯士兵的日子就好過了,日本在戰爭初期很好過,在美國貿易制裁後就不好過了。

可見,真正決定你日子好過不好過的,還是老美啊!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實在是因為美國斷了他的口糧啊!

食物補給對戰爭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古代的時候都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實際上在一場戰爭中的後勤補給人員比打仗的人還要多,隨著近代食物保存技術的進步,也深刻影響著戰事的發展。

那麼,日本人吃的牛肉罐頭,為何士兵卻說連豬食都不如呢?

這個要分前期和後期,在二戰前期的時候,日本的牛肉罐頭肯定是真的牛肉罐頭,在1941年之前,日本都保持著和美國的貿易,美國是世界上畜牧業最發達的國家,因此將大量的肉類加工成罐頭,然後出口到日本,輾轉在送到日本軍人的手上,在抗戰初期的時候,日軍人數並不多,牛肉罐頭當然還能供應過來,但是隨著戰爭的發展,日本投入的人數越來越多,一度發展到七百多萬軍人,這個就是美軍供應起來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在戰略上,美軍雖然未對軸心國宣戰,但是很明顯已經打破中立國的身份,開始站到英國、蘇聯一方,因此,美國在發佈租借法案對盟國進行援助的時候,就開始對日本進行貿易制裁,在這樣的情況下,日本當然就吃不上牛肉罐頭了,甚至是日本的魚肉罐頭、蔬菜罐頭都有點供不上溜了。

所謂有奶便是娘,沒有奶就幹你孃的,日本發動了偷襲珍珠港事件,太平洋戰爭爆發,誰知道這個美國是個虎媽,是一個日本絕對惹不起的老孃們,打的日本是滿地找牙。

到這個時候,牛肉罐頭就成了到一定級別的軍官特工的食品了,普通士兵還能吃上點豬肉罐頭和魚肉罐頭。

但是隨著太平洋戰事的發展,日本節節敗退,這個時候日本的資源已經枯竭,什麼罐頭也供不上了,怎麼辦?日本人開始利用牲口的血混合糧食製作“牛肉罐頭”,這種罐頭也就標籤上帶著個牛肉倆字,實際上連個牛肉的影子都搭不上了。

從這裡也能看出來,《亮劍》中的張大彪說,日本牛肉罐頭天天吃,根本就是騙人的,牛都被你吹上天了,還用什麼來做罐頭啊!

鬼子進村就開始偷雞摸狗抓鴨子,那不是沒來由的,天天吃這樣的牛肉罐頭,他也想打點野食填飽肚子啊。


史論縱橫


二戰時期日本軍隊的食物供應是經歷過一個由盛及衰的變化的,剛開始日軍的“牛肉罐頭”確實美味,但到了戰爭後期,日軍別說牛肉了,連米都吃不上,所以問題中的疑惑其實橫跨了二戰時期日軍後勤供應的兩個階段。

(日軍罐頭)

二戰初期,就中國戰區來說,日本的物資供應還是很不錯的,這其中當然包括軍隊的伙食。當時,日本可謂是傾盡舉國之力在供應前線士兵的口糧,當時具體來說就是單兵每日不少於600g精米,200g糙米小麥,以及不少於200g的肉,另外還有味增湯,糖、餅乾甚至現金等資助,軍官們甚至還能享受到巧克力、咖啡等緊俏貨。

(日軍罐頭)

當時日本的牛肉罐頭確實是貨真價實的好東西,裡面除了牛肉,還有各類蔬菜和日本特有的調料在裡面,口感不錯,所以影視劇裡那種打完勝戰後,我方士兵收繳到日本的牛肉罐頭就像過年一樣開心是很真實的表現。

(長大百奧吃日本罐頭胖了)

到了後期,隨著日本戰爭和軍隊規模的不斷壯大,國力和資源的不足已經不能支撐日軍原先的伙食水平,加上美日關係惡化,美國不再供應牛肉等物品,日本的物資供應真是進入到了舉步維艱的境地。

到了1943年,日本軍方更是命令中國派遣軍推行的“以戰養戰”策略,也就是自給自足,所以我們經常會看到影視劇裡日本兵掃蕩村子時,總是會首先逮雞吃了,這是有根據的,餓啊,然而哪有那麼多雞供他們吃,經常是掃蕩了村莊後,他們啥都沒得到,於是就只好去吃地裡沒長熟的莊稼,甚至很多人吃壞肚子還得帶病上戰場。

(陳大雷吃的日本罐頭)

所以到這個時候,日本的牛肉罐頭實際上裡面的幾乎沒有牛肉,而只是用牛血和著麵粉的冒牌貨,其味道可想而知,所以在後期,日軍的伙食確實連豬食都不如。哼讓他們絕望的是,在投降燒前的日子裡,他們甚至連這樣的東西都吃不到!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的伙食供應見證了日本侵略者由盛轉衰的全過程。所謂日本說自己吃的牛肉罐頭為豬食已經到了戰爭的中後期。



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任何戰爭如果想要取勝,並不是單單考慮的武器因素,後勤的供給也是重中之重的事情。在抗日戰爭爆發後,受國力影響,中國軍隊的食物供應非常差,很多士兵別說吃好了,就連吃飽也是一個問題,所以經常有一些士兵甚至餓著肚子上戰場。

反觀日本雖然是一個土地貧瘠的島國,但它們對於這場戰爭謀劃準備了很久,所以在食物供應這方面做的非常到位。日本的高級官員每天都有牛肉、豬肉、雞蛋以及生魚片食用。普通的士兵伙食也是非常不錯的,除了米飯、乾菜和泡菜之外,每天還有150克的牛肉罐頭供應。



最初在戰爭爆發時,日軍考慮到牛肉的熱量和蛋白質含量非常高,可以有效的補充士兵的體力,所以日軍的牛肉罐頭裡面都是實打實的牛肉。所以當時的日本士兵拿到牛肉罐頭後是非常的開心,畢竟味道非常的好。

但是到了戰爭的中期,日本在深陷中國戰場的同時,又選擇了南下進攻東南亞,並且招惹了美國這個戰爭怪獸,所以進口資源這條路就被徹底的切斷了。之後國內的資源也逐漸枯竭,最終日本在這些牛肉罐頭上面開始了偷工減料。所以這些罐頭裡面的牛肉比例也在逐漸降低,最後到了戰爭末期,所謂的牛肉罐頭實際上只是牛血和雜糧的混合物。這也導致了這些罐頭的味道非常差,所以日本兵便將這些罐頭稱之為“豬食”了。



到了戰爭末期,這些日本兵連“豬食”都吃不上了。所謂的“豬食”全部供應了日本的軍官,而普通的士兵很多都需要自己去尋找食物。在中國戰場上,日本兵選擇劫掠中國的老百姓,很多地方的畜禽都被日本人搶劫一空。而東南亞戰場上的日本兵更加痛苦,由於海島之上荒無人煙,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日本經常發生殺吃戰俘,甚至是吃掉自己戰友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