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盼雪了!本週等著我們的只有溼冷

這一波冷空氣真是發大力了,直接剛入冬就有了“三九”之冷。剛剛過去的週末,不說山區,就連城區最低氣溫都僅有0.5℃。“低溫+小雨+大風”的冷感標配,讓屬於南方冬天那份由內而外、從骨子裡滲出的特有溼冷籠罩了全身。

如果說週末的冷你還有被窩可躲,那麼工作日的颼颼涼意將避無所避。這一週市區最低氣溫均在5℃以下,最高氣溫也在10℃附近徘徊,直到本週末氣溫才會有所回升。

別再盼雪了!本週等著我們的只有溼冷

降雪銷聲匿跡

溼冷如影隨形

作為省內冷空氣南下的前站,上週五的杭州應景地在“大雪”節氣出現了下雪天氣,這可羨煞了只有冷沒有雪的其他小夥伴。不過週末雖說城區沒有明顯降雪,溫度較低的山區還是有了雪的蹤影。

根據市氣象臺的數據,8日白天我市出現小雨,下午起我市北部地區(浦江、義烏、蘭溪)先後出現冰粒,氣溫繼續下降,傍晚起又先後出現積雪,其它地區出現雨或雨夾雪。截至昨天上午8時,浦江最大積雪深度:平原地區1~3釐米,山區3~5釐米,最大普豐村6釐米;義烏中北部積雪深度2~4釐米,最大大畈6釐米;蘭溪北部積雪深度1~3釐米;浦江、義烏、蘭溪和磐安先後發佈道路結冰黃色預警。金華山區出現雨夾雪,市區也在週六17點30分左右出現短時冰粒,且有所堆積,只是比起杭城銀裝素裹,簡直可以忽略不計。

冬天這才剛剛開始,即使雨停後太陽露臉,氣溫有所抬升,但大趨勢肯定是奔著冷冷的冬日去的。根據市氣象臺的預報,本週雪天難覓,受低層偏南氣流影響,0℃線逐漸北抬至浙北,降雪條件將不具備,但陰雨溼冷還將繼續。和上週末不同的是,接下來太陽偶爾會在陰雨天中穿插出場,將氣溫略微抬高一些。

不過,那些打算這幾天熬下,等太陽現身就能穿上輕薄春秋裝的小夥伴,還是不要心存幻想,趕緊把厚實的棉服、羽絨衣取出來吧。陰雨天的溼冷想要硬熬恐怕有點難,大家務必做好頭部、頸部、腳部的保暖,寧可“縮手縮腳”,也不要“拋頭露面”。

北方的風寒VS南方的溼冷

誰更勝一籌?

雖說眼下南北方都冷,可各有各的冷法:北方雨雪不多,即使氣溫低,但天氣總體晴冷,最怕的是颳大風,冷風一吹穿透身體,可謂寒風刺骨;長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區,冷空氣不僅帶來降溫,還製造雨雪,整體溼冷。南方小夥伴們對冬天最深的印象,大概就是被深入骨髓的溼冷支配的恐懼。

從字面來看,溼冷比風冷更勝一籌,風寒直達骨頭,溼冷則更進一步深入到骨髓。那麼,在同等氣溫條件下,究竟是風寒殺傷力更大,還是溼冷更勝一籌?

溼冷和風寒,描述的都是人對外界氣溫的主觀感受,即體感溫度。除氣溫外,風力和相對溼度是影響體感溫度最重要的兩個氣象條件。

冬季時,南方相對溼度常常在70%以上,陰雨天時更高,風一般不大。北方大部風力在2、3級左右,空氣較為乾燥。根據中央氣象臺的體感溫度公式,在5℃時,相對溼度達70%,體感溫度為2.6℃。北方在同等氣溫條件下要達到相同的體感溫度,需要颳起7、8級的大風。冬季時,5、6級的風在北方就算少見的大風,7、8級風更是罕見。

70%的相對溼度常見,7、8級的大風不常見。如此看來,在同等氣溫條件下,南方更容易遭受溼冷的魔法攻擊,而北方遭遇寒風刺骨的幾率相對比較低。

相關鏈接:

具體分日預報

12月10日(星期一):陰有小雨,溫度3℃~8℃,偏東風2~3級。

12月11日(星期二):雨漸止轉陰到多雲,溫度5℃~10℃,偏西風2~3級。

12月12日(星期三):晴到多雲,溫度1℃~9℃,偏西風2~3級。

12月13日(星期四):多雲到陰,夜裡陰天,部分地區有小雨,溫度2℃~10℃,偏東風1~2級。

12月14日(星期五):陰到多雲,溫度6℃~11℃,偏東風1~2級。

12月15日(星期六):多雲到陰,夜裡陰有時有雨,溫度8℃~16℃,偏西風2~3級。

12月16日(星期天):陰有雨,夜裡雨止轉陰到多雲,溫度8℃~13℃,偏西風2~3級。

浙中新報記者 方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