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東調名家洪先禮《火燒柴王》打杜耀選段,唱的特別有自己的特色

這出戏還是圍繞柴榮、趙匡胤和鄭恩三位結拜兄弟展開的。當初他們同在堯王廟撮土為香,對天明誓:“我三人堯王廟對神有咒,亞賽過劉關張生死不求。”信誓旦旦地說要同生死,共患難。他們三人跟著郭威打天下時能夠生死與共,但一人當了皇帝,這種結盟形式就瓦解了:因趙匡胤英武有度量,多智略多戰功,早有朝中大臣上書柴榮,說不宜再用趙匡胤掌管軍隊,而柴王也認為趙對其皇權構成了威脅。因此便造成了柴榮及趙匡義之間的權力爭奪,最終引發出“火燒柴王”的故事。

翻開歷史,有柴、趙二人權力爭奪的記載,但絕不像戲中所表現得如此劇烈與殘忍。史書上說,柴榮是39歲病死的,一年以後,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才黃袍加身,做了宋朝開國皇帝。

《燒柴王》這出戏,講的是柴榮自乾爹郭威(即周太祖)派趙匡胤二下高平借了高行周(高老鷂)的人頭,幾百裡外提著高的人頭,回到汴梁獻上人頭後,郭威見高老鷂雙目圓睜,鬍鬚抖動,似活著一般,嚇得大叫一聲,跌下龍位,口吐鮮血而死(在當然也是民間傳說,由此傳說裡引出了“死鷂子嚇死活郭威”的典故)之後,乾兒子柴榮才即位當了皇帝。適時西涼杜耀前來獻寶,將自己女兒杜桂蘭送給柴王,被冊封為西宮娘娘,並且封杜耀為太師,他飛揚跋扈,不可一世,這引起了三弟鄭恩的不滿,勸說不成,辭官而去,去賣他的香油(他原本是賣油出身)。杜耀在御街誇官時,恰逢趙匡胤去江南巡訪民情回來,由於趙性情倔強,而毆打了杜耀。當柴王得知此事時,大為不滿,當即要杜耀監斬趙匡胤。趙上殿陳述理由,柴王依然不聽,執意要斬,此事驚動了趙的另兩個結拜兄弟高懷德和高懷亮(有史可據,高懷德還是趙匡胤的妹夫,這一點與《借頭》一劇相符),兩人劫法場,救出趙匡胤,又通知三弟鄭恩,一同策劃了篡帝位奪權的事宜。這時杜耀將柴榮劫持,裝入囚車,欲想送到西涼。中途又到了堯王廟內休息,趙匡胤等人以救柴榮為名,趁“天黑殺人夜,風大放火時”,一把火將廟燒了,柴榮也被燒死。

豫東調名家洪先禮《火燒柴王》打杜耀選段,唱的特別有自己的特色

中國戲曲常把一些偶合事件聯繫一起。前面講到,柴榮、趙匡胤和鄭恩三人結拜之處正是堯王廟,上面講《高老鷂觀星》時,也引用過柴榮的一段唱詞:

“二弟休要埋怨兄,為兄有話你是聽。

俺待恁全家有二意,跪對蒼天把誓盟。

柴子耀扎跪到溜平地,過往的神靈在上聽,

俺待二弟有二意,堯王廟裡喪殘生。”

戲中如今柴榮正應了自己話,果真在堯王廟被燒死了,編戲的人想要說明的什麼?莫非是要“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的思想,或者要宣揚“天理報應”思想?其實,柴榮在歷史上也是一代英明君主,戲中把作了皇帝的柴榮刻畫為貪圖女色的昏君,這樣被貶化也不應該。

這出戏純粹是來源於民間傳說,戲中人物大奸臣杜耀(與“毒藥”同音)是杜撰,當然情節也是杜撰,唯獨趙匡胤、柴榮及高懷德確有其人,前兩位曾做過介紹,而高懷德(926—982)是北宋初年大將。字藏用,真定常山(今河到一起北正定)人,宋太祖妹夫。以擁戴有功,宋初為殿前副都點檢,曾參與平定李筠、李重進之亂。後與石守信等秉太祖意圖自請解除兵權。太宗時官武勝軍節度使兼侍中。死後追封渤海郡王。

即便這出戏是“戲”比“史”的成分大一些,但也反映了後周到宋朝這段歷史的上層社會的權力鬥爭,從戲曲角度上講,這是一出反映帝王將相互相廝殺的傳統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