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里,康熙为何不追究十四阿哥送死鹰一案?

chef101


在《雍正王朝》中为了争夺皇位,老八胤禩的最后一战,就是设计陷害了老十四胤禵,在康熙帝寿礼上用“死鹰”把康熙帝气晕。

本以为康熙帝会严查到底,结果这事却不了了之,那么这个“死鹰”事件背后又隐藏哪些秘密呢?

一、康熙大寿(一):

时间终于推到了九子夺嫡的最后关头,此时,各位皇子的情况是这样的:

老大、老十三和太子已经被圈禁;老三一心写书,无心皇位,终于在康熙帝大寿前一天将古今书图集万卷刊印完毕;老四经历火烧百官行述之后,沉寂多年;老八老九老十离皇位越来越远了,但是朝中大部分大臣仍然牢牢控制手中;老十四远在西北带兵,并赶在康熙帝大寿前打了胜仗。

但是大家都敏锐地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康熙帝的身体是一天不如一天了。

就在众皇子跪求康熙帝办大寿的时候,康熙帝是抵触的:

“今儿不才三月三吗?再等等,等等……”

出来的时候老十胤誐傻乎乎地问老九胤禟:

“九哥,皇阿玛这是等什么呢?”

老九胤禟不愧是号称“小诸葛”的八爷党成员,他告诉老十胤誐,康熙帝是在等老十四胤禵大军胜利的消息。

听到这句话时老八胤禩显然是愣了一下,他可谓计上心头,越是康熙帝想看到的事情,他越是不想他得逞。

于是写信给老十四胤禵,让他按兵不动,只要叛军一天还在,老十四胤禵的大将军王就一天不会撤,同时,他们才有最后的机会得以武力夺位。

二、康熙大寿(二):

可是老十四胤禵并不这么想。

自从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废之后,他产生了夺嫡欲望,一方面老八胤禩因为举荐新太子一事已经跟皇位无缘,另一方面老四胤禛也随着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废,而沉寂起来,连身边的铁杆支持者老十三胤祥也被圈禁了。

遍观整个朝廷,能跟自己竞争的皇子,基本没有了,再加上康熙帝册封他的生母乌雅氏为皇贵妃,又封他为大将军王,连老八胤禩自己都讲,谁当上大将军王,谁就是未来的皇帝!

此时的他是牢牢围绕在康熙帝身边的,思康熙帝之所思,想康熙帝之所想,嫣然把自己当成了皇位继承者。

于是他设计挑拨手下鄂伦岱与老八胤禩的关系,终于赶在康熙帝大寿之前打了一场胜仗。

这时候,他做了一个决定,那就是派鄂伦岱带着天石当寿礼,进京给康熙帝祝寿。

我们注意看这个细节,此时的鄂伦岱是坚信老八胤禩要置自己于死地的,但是他却带着寿礼去了八爷府上,而且还把寿礼留在了屋中,自己跑去吃饭了。

要知道,送寿礼这事是关系到自家性命的大事,难道第二天拿到寿礼后不打开看看?

有人说,寿礼哪能随便打开,其实不然,我们看老三、老四、老八等给康熙帝送寿礼时,都没有带封条的,唯独大将军王的寿礼是带封条的。

当然,可以理解成防止路上有人打开,但是封条这种东西根本防不住的,老十四胤禵特地派原老八胤禩的心腹鄂伦岱进京,自然有他的策略在里面。

三、康熙大寿(三):

老十四胤禵自己也清楚,雅布齐是老八胤禩的心腹,他设计让雅布齐杀鄂伦岱的事情,自然隐瞒不了多久,雅布齐只需要给老八胤禩一封信就能真相大白。

而且老八胤禩确实在接见鄂伦岱之前就收到了信件:

“我也犯不着给雅布齐写信让他还鄂伦岱呀,我压根就没写什么信,老十四自己就是个造假信的高手……”

这时候的老九胤禟也终于明白过来,原来只知道老四想当皇上,现在看来老十四才想当皇上!

于是他们设下了“死鹰”之计,那么他们目的何在呢?

很简单,老八胤禩一是试探康熙帝,试探老十四胤禵到底是不是他心目中的皇帝,如果是,那么康熙帝会袒护老十四胤禵,如果不是,则会处罚老十四胤禵。

另外一个目的,那就是搅乱朝局,当死鹰被摔到地上的时候,老八胤禩推了一下老十胤誐,于是老十胤誐蹦出来喊隆科多:

“这是谋逆,隆科多,隆科多,快将出路堵住,不要放走了同党!”

记住这个关键词“同党”!

这是唯恐事件不扩大啊,最好能顺便把老四胤禛也搅合进去,只要这件事发酵,城中越乱,对老八胤禩越有利!

康熙帝查老十四胤禵,自然也把老四胤禛扯进去,毕竟他俩是正儿八经的亲兄弟,而且老十四胤禵的大将军王就是老四胤禛举荐的。查老八胤禩,那么老九老十一口咬定冤枉,到时候众臣再推一把,朝中必然大乱。

朝中一乱,就给了老十四胤禵带兵擒王的理由,到时候里应外合,老八胤禩继承皇位就有希望了。

四、康熙大寿(四):

那么老十四胤禵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康熙帝身体不好这件事,老十四胤禵自然也知道,不光他知道,老四胤禛都在担心这件事,所以才在寿礼上替老十三胤祥进献血写的孝经一封。目的很简单,康熙帝眼看不行,自己争夺皇位不能没有老十三胤祥,希望康熙帝把他放出来,再不放出来,自己心中没底啊。

所以,对于带兵在外的老十四胤禵来讲,时间非常宝贵,谁都明白,传大位的时候,自然不会把继承人外派的。所以,老十四胤禵必须马上打赢仗,有了军功,才能让康熙帝速速招自己回京。

他派鄂伦岱进京,只要见到老八胤禩,他曾经伪造书信的计谋就会被拆穿,也会成功地激起这几个人的恨意。

只要有恨,以他对老八胤禩性格的了解,自然会设计陷害于他,设计陷害于他,康熙帝自然会追查,那么就给了自己进京的机会。

从某一方面来讲,他跟老八胤禩的诉求是相同的,都是希望朝中大乱,越乱对自己越有利,最起码能给自己一个“清君侧”的理由进京。

别忘了燕王朱棣是怎么起家的?

假如老八胤禩没有陷害于他,那么康熙帝得到寿石,也会大肆赞赏他,如果真心想传位给他,也会趁此机会招他回京领赏。

也就是说,不管最终结果如何,对于老十四胤禵来讲,都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坏就坏在了康熙帝身上,因为他压根就不想传位给老八胤禩和老十四胤禵,不管这俩人怎么表演,康熙帝就是不上当:

“有罪的,无罪的,天知道,朕也知道。”

康熙帝原先派老十四胤禵出任大将军王,目的就是为了分化他们,他们内耗越严重,储君老四胤禛就越安全。

既然老十四胤禵设的局,那么朕就配合你演完,于是罢免了老四胤禛、老八胤禩、张廷玉等一众大臣的职位。造成一种皇位即将传位给老十四胤禵的假象,这个假象都成功的骗过了老四胤禛,只是没有骗过老八胤禩。

探望完康熙帝后,老八胤禩就推断康熙帝活不过这个冬天,老十四胤禵不足为患,老四胤禛才是心头大患!

后来的老十四胤禵回京后也没有就“死鹰”事件跟老八胤禩翻脸,说到底,这件事完全在老十四胤禵的意料之中。即使没有死鹰,也会有死狗,死猫,死耗子,总之,兄弟之间没有亲情,有的只是永恒的利益!

要知道他们之间送信都非常小心,更何况送寿礼这么大的事了,怎么可能会被轻而易举的掉包呢?

只是,他们哥俩联合走的一步棋,被康熙帝识破……

被人看破了局的妙棋,也就沦为了一步臭棋!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杨角风发作


康熙爷乃是何等的圣明,偏偏在自己的生日这日出现了如此的,让人义愤填膺、骇人听闻的毫无人臣之理的行为!

自十四阿哥胤禵当上了大将军王,在大西北一直没有与叛军交战,最重要的原因是八阿哥胤禩的阴谋,怕打胜仗。

为什么?大将军王再打了胜仗,非常明显的是一个皇位的继承者。这是八阿哥胤禩自己的一个小聪明,八阿哥过分了!

(图片来自网络)

京城一片张灯结彩,为了什么?为什么老百姓自发的奔走相告,因为康熙爷的生日就要到了。可是康熙爷在宫里似乎在等什么?但是看不出来他的急躁。

因为康熙爷的一生,练就了大事不糊涂的本领,“戒急用忍”是康熙帝的座右铭。

自己的这个生日最大的礼物就是西北这一仗,如果西北大捷了,他比什么都重要,都高兴,有意无意间向张廷玉问道:西北没有消息吗?张廷玉也是心知肚明。

(图片来自影视资料)

十四阿哥允禵经过再三考虑,等不了那么久了,打吧!明知道德楞泰是八阿哥允禩安排在自己身边的,可是他没有揭穿。

大将军王,十四阿哥胤禵决定这一仗一定要打明白了,不但是为了皇阿玛的生日,也为自己能否竞争这个太子位着想。

(图片来自网络)

大将军王八阿哥允禵这一仗以完胜而沾沾自喜,这档口,八阿哥允禩的密信说不要报这个大捷,当然,大将军王是不会听八阿哥允禩的小阴谋,派德楞泰进京面圣。

德楞泰进京为康熙帝祝寿,先到了八阿哥允禩的家里,结果第二天进入畅春园给康熙爷祝寿的时候,康熙爷问:大将军王觐见的是什么礼物时,一看是一只死鹰。

(图片来自影视资料)

当康熙帝发现在自己的生日宴会上竟然出现了这么不急祥的死鹰时候,侍卫们抓起来了德楞泰,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马上跟着起哄:反了!大将军王反了!

康熙爷是一个何等聪明的帝王,深吸了一口气说道;不怪德楞泰,有罪的、无罪的、天知道!天是谁?康熙爷就是天!

(图片来自影视资料)

一场虚惊就这样过去了,心知肚明的康熙爷,能追查吗?祸起萧墙康熙爷是最清楚的,二十四个儿子,各个精灵古怪,都有全套子本领,一旦闹起来,后果严重了!为了稳定朝局,康熙爷还是压了此事。

神圣英明神武的康熙爷,心里明白,家有三件事,先可紧处来的道理,心想;你老八不是一次干这些龌龊的勾当了!自己的这一辈子就这立储问题对不起列祖列宗。


欢迎网友们一起互动、我是《邸晓居MBA侃历史》如果你喜欢请关注我!如果能留下你的墨宝,本人不胜感激!


日尧居k古史


因为康熙是整部剧中最厉害的政治家,他知道这个时候不追究才能保证皇位平稳地传到四阿哥胤禛手中。

首先有一个重要前提是康熙知道自己活不久了。

如果康熙还很健康,那他一定会查,因为做这种事的人连畜生都不如,这是有意谋逆。

而且如果康熙不会死,八阿哥他们也不敢这么做。

但是康熙知道自己快死了,他已经没有时间和经历去详查了,心有余而力不足。况且现在还有件更重要的事:政权的平稳交接。所以局势不能乱,一切以传位为重。

康熙不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准备传位老四。如果他想传位给八或十四,就一定会彻查。康熙是个心怀天下的皇帝,他怎么肯把皇位传给一个狼心狗肺的不孝子?

但既然康熙不想传位给八或十四,那么是谁送的死鹰就没那么重要了。

第三个原因是当时的局势。八阿哥号称贤王,深得人心,党羽众多。十四阿哥大将军王,手握重兵。四阿哥则是冷面王,是个孤城。只要康熙查起来,八和十四一喊冤,立刻就能把政局搅乱。到时候四阿哥拿什么去和八、十四斗呢?

所以这是康熙的高明之处。



梦露居士


这个问题,编剧、bug一般存在的邬思道邬先生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送死鹰的时候,康熙已经到了垂垂暮年,六十大寿之时候送的死鹰,暗喻康熙是一只已经无力飞翔的老鹰。康熙并不是不想查,他也知道老鹰不可能是十四阿哥胤禵送的,他也知道送死鹰的人就是想把水搅浑,让时局大乱,这些人好从中取利。“有罪的,无罪的,天知道,朕也知道”,体现出来康熙明知此事根由却不能处置元凶的无奈。

而剧中邬先生为未来的雍正帝四爷胤禛解释到,康熙皇帝不是不查,是不能查,当时众王夺嫡已成水火,一查起来朝中大乱,时为大将军王的老十四必定带兵回京勤王护驾,八爷党也定不会善罢甘休,到时候祸起萧墙,天下大乱,皇上想要善终恐怕都不能,因此康熙硬生生忍下了这口气。

结合后来康熙罢免胤禛,王掞,张廷玉等人职务,也是在安排后事,为将来四爷胤禛继位铺路,都是康熙在晚年错综复杂的宫廷争斗中的不得已而为之。


如画四季


在经典的历史大剧《雍正王朝》中,有这么一段:

康熙六十年,康熙在畅春园风光举办盛世庆典“千叟宴”,在这个普天同庆的日子里,各位皇子都风光满面,喜喜洋洋参加这千载难逢的盛典!宴会上各位皇子都一一向千古大帝康熙敬献自己精心准备的寿礼!由于皇十四子胤禵在西北打仗,没能亲自参加寿宴,但他派人进献了一个寿礼!当康熙打开盒子时,里面竟然是一只死鹰,康熙震怒,当场气昏过去!


皇十四子胤禵怎么可能在这样的场合给自己的父皇送去一只死鹰?

那么是谁从中调换了贺礼,想置胤禵于死地呢!

其实十四阿哥本来进献的是一个极为难得的“天外飞石”,石头上自带一个“寿”字!这份礼物可谓是精心准备!而他派遣进献寿礼的使者进京以后,到了八阿哥胤禩的府上,八阿哥从中捣鬼,将“天外飞石”调换成了死鹰!因为此时“九子夺嫡”竞争已成白热化,而八阿哥在朝中人脉众多,赢面很大!但十四阿哥胤禵在外带兵,权势稳中有升,对八阿哥的皇位已产生了威胁,所以八阿哥就使出这种卑鄙的伎俩,最好搞乱当下局势,从中占据先机!


但是康熙的反应让人感觉摸不着头脑,他没有追究十四阿哥,反而借机罢免了四阿哥胤禛和张廷玉等几个朝中重臣,这样让“八爷党”产生一种错觉,他们坚信康熙把胤禵当做皇位继承人!

其实康熙心里比谁都清楚,他知道朝堂之中八阿哥的实力盘根错节,一旦处理不好就会引起朝堂振动!轻则流血,重则动摇江山社稷,这是康熙也不可控的变故!

因为康熙深知如若下令彻查,无论查到谁都会导致朝堂振动!若处罚十四阿哥,手握重兵的他绝不会善罢甘休,西北部罗布藏丹增的叛乱无法平定,而且让十四阿哥有了借口领兵进京,天下必然大乱;如果处罚八阿哥,八阿哥完全可以喊冤,本来八阿哥的党羽遍布朝野,一呼百应,一旦有所动静朝堂也必然大乱!所以,无论怎么处罚都会导致天下大乱,康熙不愿看到,康熙也老了,也没有精力再去平定他们!



所以在夺嫡斗争一触即发的情况下,康熙只能选择保护他内心定下的继承人—四阿哥胤禛!

于是他就罢免胤禛和重臣张廷玉等,加上之前软禁的十三阿哥胤祥,让他们免被争斗所牵连!然后造一个要将皇位传给十四阿哥的假象,让八阿哥和十四阿哥两虎相斗,随后让四爷能够顺利即位!

而康熙罢免掉朝中一些重臣职务也是良苦用心,只是为了给胤禛留住大清的肱骨之臣,让他们远离争斗,避免在八阿哥和十四阿哥争斗中有所损失,由此可见康熙眼光之长远!并且四阿哥继位后一个旨意就能将他们官复原职,这些臣子肯定感激涕零,对其绝对忠心,这样才能让大清能够立于不败!康熙知道四阿哥虽有能力,但没有可用之人,如果不给他留一些能扛鼎之人,胤禛能力再强,大清的烂摊子也无法收拾好!康熙这一招可真是用心良苦!



康熙作为千古一帝,确实有过人之处,在这样的错综复杂的时局之中用清晰的头脑布了一个大局,既保护好了继承人,又打击了对手!真是高人!

康熙的心思谁懂?邬先生!

胤禛有了邬先生这样的军师,何愁不得天下?






忠肝义胆岳老三


康熙六十年发生了一件事,在康熙皇帝寿诞之日,“抚远大将军”十四阿哥胤禵进献的寿礼竟然是一只死鹰!

这是电视剧《康熙王朝》的一个很重要的情节。

这个案子最出乎意料的一点,是康熙面对如此的“羞辱”和“惊吓”,居然下令不追查此案,尽管他本人又气又恼昏了过去。

康熙的这个举动让满朝文武乃至诸皇子都摸不着头脑,难道是康熙有意维护十四阿哥胤禵而不去追究?难道康熙已经打定主意把大位要传给这个远在西北的“抚远大将军”了?

就在满朝文武和诸位皇子疑惑不解的档口,康熙下旨,免去了雍亲王胤禛和廉亲王胤禩这两个皇位最有力的争夺者的一切差事,相当于夺取了两位亲王的所有权力。

同时,康熙也罢免了两位上书房大臣张廷玉和马齐的“领侍卫内大臣,上书房大臣”的职务,仍在看上书房行走。相当于只保留了两位内阁大臣办事的权力,成了“留守内阁”。

这明显是要“重新洗牌”啊!

四阿哥雍亲王胤禛和八阿哥廉亲王胤禩都慌乱神。他们不约而同的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了远在西北的那个“抚远大将军”身上——原来这位才是真正的对手。

这个局面令廉亲王胤禛是比较沮丧,在这个背景下,作为“孤臣”和“冷面王”的胤禛,几乎没有了翻盘的机会了,他没有八阿哥廉亲王胤禩那么多的遍布朝野的党羽,也没有胤禩那么多的资产,简单的说,和胤禩相比 胤禛是既没人也没钱。

于是他回到府里,拿出了一箱银子和一箱细软,准备打发师爷邬思道——既然夺嫡无望,乌师爷留着也没什么用了。

然而邬思道听了胤禛的诉说之后,却仰天大笑,笑的胤禛心里直别扭——这是几个意思?瞧不起我还是瞧不起这些银两细软啊?

邬思道赶紧安慰胤禛:我没别的意思,如果四爷是为这件事沮丧,那你就真的不了解当今圣上的“帝王心术”了!

接下来,邬思道给雍亲王胤禛详细分析了当前的局势,最后邬思道断定,康熙心中默认的大位继承人不是别人而是他雍亲王胤禛。

要说把康熙琢磨透的人,非邬思道莫属。他的分析和判断一针见血。

我们看看邬思道的分析。

首先,康熙自知快“灯枯油尽”了,客观上他已经没有精力和信心来彻查“死鹰案”了。比这个“死鹰案”更重要的是“安排后事”。

但这个事情是有个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无论这个死鹰是十四阿哥胤禵还是八阿哥胤禩捣的鬼,都不重要了,都已经不影响大位传承了。

这是邬思道给胤禛做出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判断,也就是说,在康熙心里这两个人已经出局了!

为什么?

邬思道接着给雍正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如果康熙想把大位传给老八或老十四当中的任何一个人,死鹰案必须要查的水落石出才行,康熙绝不可能让有“侮辱”,“威胁”和“恐吓”他嫌疑的人继承大统。因此无论如何要查下去。

但是,如果这两位与继承大统无关,也就没有查下去的必要,如果一旦彻查,要么是老十四以“清君侧”的理由调集十万大军进京“勤王”,要么老八胤禩叫冤喊屈,借机在京城搞兵变,总而言之,已经接近奄奄一息的康熙预计自己是无法左右这个局面的。

所以他采取的办法是“清零”:对于远在西北的胤禵,他释放出非常积极的信息,那就是对“抚远大将军”的无条件信任,只要胤禵不动,一切就可以掌控。

同时削去在京城的两位皇子的所有权力,让他们都没有乱说乱动的机会,同时,也免掉了两位上书房大臣,一方面是“启用新人”,另一方面是让这两位康熙信得过的心腹远离夺嫡之争,也避免因为拥立之功而让新皇上不好驾驭。

按照简单的排除法,邬思道断定,康熙这样做,就是已经打定主意把大位传给雍亲王胤禩了!

不得不佩服邬思道这位师爷。把康熙看到骨子里去了。

不仅如此,邬思道马上为雍正策划了继位事宜,那就是放出正在圈禁的十三阿哥胤祥,迅速抓住兵权,而且也做了万一被老八胤禩抢先夺权的应急安排。

雍正听了,醍醐灌顶,茅塞顿开——这个师爷没白请,也没白养!

事情的发展真的就像邬思道分析的那样,为了保证胤禛顺理登基,康熙启用了隆科多这个新人,同时又用两道截然相反的诏书严格控制了隆科多。

办完这一切,康熙撒手人寰,尽管他费尽心机想顺理的传位,想保持朝局的稳定,但是他曾经的对老八的肯定和对老十四的示好,都给雍正继位以及今后的治国理政和“推行新政”带来了极大的障碍。

这是康熙不希望看到的,但也是他无法避免的。

谁让他有那么多“优秀”的儿子呢?


步武堂


这就是康熙作为千古一帝的智慧与定力。

我们从一下几个方面判断为什么康熙不追究此事:

第一 此时的康熙以垂垂老矣,自己也深感自己生命到了最后时刻。谁也没有自己最了解自己的身体,这时候追究此事要考虑自己的身体还能不能经得住如此大的冲击。



第二 康熙深知制造这起事件的阴谋,背后的力量来自哪里。这就是康熙最后说的,到底是谁干的天知道朕也知道。但是他此时完全痛心于兄弟之间为了皇权不惜牺牲手足而丧心病狂的去达到目的。也毫不顾及的在自己大寿时出手。他完全寒心,也就来个将计就计,不追究,不过问,来个不了了之。让制造事件者自乱阵脚。


第三,因为此时康熙已经有了储君的人选,康熙其实早就有了好的人选。那就是四阿哥胤禛,从开始四阿哥坚决做孤臣就能看出。康熙心里已经有了答案,康熙要的后继任之君其实就是一心一意只为大清的人。可以为了大清不怕触碰别人的利益。谁都不想在夺嫡之路上给自己树敌,这样就会没人支持。就是因为这康熙就知道胤禛是一心一意为大清办事的而且没有觊觎之心。的局面。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唯有四阿哥胤禛刚毅才能彻底刷新吏治,治理这个虚晃的太平盛世。



第四,康熙这时关心的是他所中意的人能否顺利即位。这要说康熙是历史上著名的慈父,就因为他对待儿子的仁慈,纵容以及重用。才使得他的儿子都有相当大的权利运转。最主要的是他没有立储,这使得最得人心的八阿哥成为一股很大的力量。大多朝臣想让他当皇上,因为他会收买人心。这时的康熙已经到了生命的尽头,他绝不能冒风险去查处死鹰事件,这件事政治风险大,他也没有经历去过问此事,也可以说他不忍心治罪自己的儿子。康熙暗中部署九门提督隆科多扶保四阿哥顺利即位,又暗中留下遗昭命上书房大臣张廷玉牵制隆科多。他要确保自己的意志得到实现,不能发生任何变故。

第五,此时查处死鹰事件,会逼得八爷党殊死搏斗。因为八爷党在当时是最大的党派,有八爷九爷十爷十四爷,还有许多权贵大臣,牵一发动全身。这时查处会逼得大将军王十四爷挥师北上上,打着擒王护驾的由头逼宫。八爷党会利用朝局混乱,振臂高呼,里应外合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时可以说朝局大乱。只有安定的朝局才是最有力的实施康熙意愿的局面。四爷登基最需要的也就是朝局稳定。


飞259241615


作为千古一帝,怎么会看不出这点小猫腻,其实雍正王朝的确是不可多得的古装良心剧,但是这个情节的设置,的确是好好的侮辱了一下观众和康熙大帝的智商。几点分析。

第一,本剧中十四阿哥虽然一向冲动叛逆,但不是傻子,怎么可能办出这种傻事,无辜丢了性命。当时的十四阿哥频频立功,战功赫赫,已经成了皇位继承的热门,怎会无缘由断送前程。


第二,康熙已经暮年,无力折腾,即使这件事是真的,他也不会真的处死十四阿哥,人上了岁数,心也就软了。这时候的康熙已经不是平三藩,灭鳌拜,收台湾,打蒙古的一代天骄,而是一位迈入暮年的老人,慈父。


第三,当时朝政复杂,党派林立,稍有不慎,便会使清廷四分五裂,兄弟自相残杀。康熙知道不是十四阿哥有意为之,也必然是其他阿哥见如今的十四阿哥得势,风光无限,加以陷害。所以真的追查下去,无论查出哪位阿哥做的,都不得不明正典刑,所以只好不予追究。



其实只不过是电视剧为了凸显几位阿哥争权夺利,彼此陷害的一个小乔段而已。


火星生命


不追究送死鹰一案“内幕”颇深,深刻地展现了康熙的帝王心术和高超的政治智慧。

康熙六十年,这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长寿皇帝迎来了他的六十大寿。上至朝廷,下至民间,都是洋溢着一片喜庆之情。

在寿典上,各位阿哥纷纷为康熙献上自己的寿礼,康熙喜不胜收,可是到了十四阿哥的寿礼的时候却出事了,十四阿哥寿礼盒子里竟然是一只死鹰,众人无不大惊失色。

随后,八爷一党的九爷、十爷随即将此事定性为谋逆造反,要求抓住前来送礼的十四爷手下鄂伦岱。康熙一怒之下急火攻心卧床不起,但是康熙并没有追究十四阿哥送死鹰这件事,不是不愿追究,其实是不能追究。

包括康熙在内的所有人都知道皇帝命不久矣,这时候是众皇子争位的关键时期。当时十四阿哥正带着十万精锐镇守西北,拥兵自重,已经有了争夺天下的野心,如果彻查十四阿哥,就给了十四阿哥一个清君侧的口实,八爷再遥相呼应,则天下大乱。

康熙心里很清楚死鹰事件的始作俑者是八阿哥,但是寿礼毕竟是十四阿哥送的,如果追究起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必定喊冤,推波助澜,对朝局稳定不利。

到了这时候,康熙心里其实已经选好了自己的接班人,那就是四爷。这个关键时候稳定是对四爷最有利的,所以也是为了能让四爷稳定接班,为了真正的天下。


深度文史



康熙六十八岁大寿时,众阿哥为康熙拜寿献礼。四阿哥胤禛奉上了亲手楷模并读诵了一万遍的《金刚经》,又替十三阿哥胤祥呈上了其用自己鲜血剌写的《考经》。远在西北的十四阿哥胤禵也没有落下,他托鄂伦岱带了一颗上有一个天然形成的‘寿’字的天石作为寿礼。

可是此时争夺皇位已到了关键时刻。之前八阿哥因为“八爷党”人数众多,而赢面很大,可此时由于十四阿哥在外带兵,并且还被封为了“大将军王”,权势很盛,八阿哥已经感觉到了威胁。鄂伦岱又是八阿哥的人,八阿哥怎么能放过这一绝佳的嫁祸给十四阿哥的机会?于是他将原本盒内的天石换上了一只僵硬的死鹰,意图康熙因此降罪于十四阿哥,从而使胤褆失去争储的资格。



可是康熙的反应却让八阿哥大失所望。

他并没有追究十四阿哥,也没有查处任何人,这是为什么呢?

我认为原因应该是这样的。康熙虽然年纪老了,可是人们都说“老狐狸老狐狸”,康熙也是越老越精。他心里清楚的知道诸子之间的较量。如果查到十四阿哥头上,手握重兵的胤褆势必会进京喊冤,而且还有可能发生兵变;倘若查到了八阿哥呢?他完全可以把责任都推给鄂伦岱,而且“八爷党”人数众多,一旦一个不小心,朝堂都会动乱,后果不可设想!

所以从结果来看,只要查下去,无论查到谁头上,都会对自己的江山社稷不利。所以在此情况下,康熙帝只有是到此为止,谁也不追究!



看似康熙帝受辱不发作,没有了当年的虎狼之威,岂不知这正是他的大智慧的体现!

作为我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倘若连这点事情也看不懂,又怎么能配得起历史所赋予他的荣耀呢?

以上就是我的分析,观点不同之处,欢迎大家一起讨论;出错之处,望请指正。不胜感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