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控上涨到防下跌,怎样看楼市调控?

暴涨

房价上涨就是存量财富的转移再分配。房子还是那套房子(尤其是二手房),没有任何变化,凭什么从200万涨到500万?因为有人接盘啊。接盘侠就是财富的转出方,卖房人就是财富的转入方。房价暴涨的结果就是民怨沸腾,再发展下去就影响社会稳定了(你懂的)。所以,政府必须抑制房价暴涨。

猝跌

房价上涨有害,那下跌不就好了吗?这样没钱人就能买房了、投资客也能抄底捡漏了。

有这种想法的人几乎都是屌丝。现在买房的人绝大多数都有银行贷款——买的房你只掏了个首付,剩余的钱可都是从银行借的,你的钱亏没了好说,可银行的钱一旦大面积受损,影响的将是整个金融系统、之后会传递到整个社会。

现在买房的人绝大多数都有银行贷款——买的房你只掏了个首付,剩余的钱可都是从银行借的,你的钱亏没了好说,可银行的钱一旦大面积受损,影响的将是整个金融系统、之后会传递到整个社会。

这一切的根源是什么呢?就是房价下跌,就是房价下跌带来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一定程度上说,房价下跌带来的危害远高于上涨。

所以当下应对房价最好的策略就是稳,这也是楼市调控的目的所在。

平稳

所谓房价平稳,并非“一”字横盘静止,而是以目前的房价为标尺上下浮动、小涨小跌,涨跌幅应在10%以内,这是调控的理想目标。如今二线城市、尤其是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其房价收入比已到30、甚至40的水平(可以简单理解为买一套八九十平的房子,不吃不喝要攒够三四十年的工资),泡沫特征十分明显。

如何解决?要把房价收入比(即总房价÷年收入)降下来啊,所以除了减分子降房价外,另外的一个方法就是增分母涨收入了。

所以对策也就来了:保持目前的房价稳定,既不暴涨也不猝跌——不再引发新的民怨、也不会引起金融系统性风险,通过提高收入挤压房价泡沫。

收入如何提高呢?一是通过提高生产率提高居民收入,也就是目前在做的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消费结构升级,通过创造更好更优的商品和服务来提高居民收入。

对策

我们都是渺小的个体、时代大潮下的小人物,只能顺势而为、不可逆流而动,并要紧跟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适度的调整自己的策略。

刚需/刚改客户:对刚需/刚改客户来说,现在就是入手购买的好机会,别总想着抄底捡漏,几乎没有人能预测到底、且底部成交的只能是极少的数量。在市场平稳期、尤其是下跌微跌期,反而是挑选谈价的好时机,想想2016年疯狂的时候房子一天一个价,房东频频跳价违约、众人争抢一套房,遇到好房子也不一定能买到啊。

有人会疑问:买在高点接盘了咋办?通过以上分析已很明了,房价的趋势就是稳,房价若大幅下跌刺激的政策就会出来,限购、限贷、限售、限融、限商等一系列的政策工具都还没放出来呢,工具箱里的刺激牌多得很。

安心搬砖、努力工作、平静生活、享受人生,应是你下一步的重要计划。这不是很多人朝思暮想、日夜期盼的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