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東進|生態是根基 做好生態賬

“生態優先”的理念,在成都東部城市新區被充分借鑑。“東進”戰略推進的重點區域是“四城一園”,簡州新城、淮州新城、空港新城、簡陽城區“四城”呈組團化的佈局,組團之間通過網絡化生態廊道分隔,組團內部構建系統完善的綠地系統,整體建成一座“大公園”。“一園”正是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曾經的龍泉山,是阻礙城市向東發展的天然屏障;“東進”的實施,讓屏障變綠心。

成都東進|生態是根基 做好生態賬

成都計劃,分區域量化增綠指標,到2030年前實現龍泉山增綠增景31.6萬畝。依託這些綠色資源,一個集山地運動、國際康養、都市休閒為一體的超大城市森林公園,將挺立於城市中心。

沿著成簡快速通道,穿越龍泉山隧道,抵達養馬鎮,簡州新城管理委員會的門牌低調地掛了出來。“從地圖上可以看到,我們地處沱江之濱、龍泉湖畔,但在城區裡看不到江。”於是,簡州新城開始打造生態載體城。人工擴湖、綜合整治、景觀營造、水系聯通,簡州新城規劃讓赤水河、養馬河將9個生態湖串珠成鏈,形成“大珠小珠落玉盤”的藍色珠鏈生態本底。

成都東進|生態是根基 做好生態賬

沱江過簡州新城來到簡陽城區,穿城而過。因為提高了生態優先的意識,簡陽城區的變化更大。

2016年,簡陽交由成都代管。簡陽市以前作為縣級城市,存在規劃理念不夠高的問題,在土地利用上最先考慮的是如何節約用地,如何把土地效益發揮到最大化。“自成都實施"東進"戰略,提出建設公園城市目標以來,簡陽城區更加重視生態建設和生態保護。城市核心區住宅最高容積率不超過2.5,一般地區為2.0。從規劃佈局看,簡陽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將達到16平方米以上,高出國家園林城市標準,城市居住品質大大提高。

成都東進|生態是根基 做好生態賬

2018年10月,“1條生態廊道築基底、5核十鎮定格局、8段百景共演繹、500公里綠道串全域”……成都“東進”傳來新進展。從出爐的《龍泉山東側沱江發展軸總體規劃》初步方案來看,沱江軸線將被打造成為以大江大河自然要素為特色的世界級城市綜合發展軸,規劃水系的總長度達到143公里,水的重要性由此凸顯。

成都東進|生態是根基 做好生態賬

“規劃把"治水"放在第一位,這非常重要。”沱江兩岸的保護、沱江流域水環境治理、沿江城市的發展、沿江景觀打造等,需要把沱江視為東部的城市軸線,這也是東部城市地區的核心靈魂要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