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上高三了,非常努力,一考试就不行了,这是为什么?

手机用户63712588103


家长你好,我是一名北大在读博士生,当过7年高中生家教。

我根据我教过上千名的学生,发现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类似的困惑:学习很努力,起早贪黑,是老师跟家长眼中听话好学的孩子,但是一次次的考试成绩总不理想。

大部分学生这个时候会怀疑自己,究竟是不是自己不适合学习,还是自己真的笨?

根据我对学生的观察,我发现,他们只是在学习中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再加上一个错误的学习方式,才导致成了现在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我写了一本书《直击高考漏洞》。书中提到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何避免学习中的假努力,让你成为考试中的黑马,在高考中逆袭。

想要免费领取该本书的学生及家长,可以私信,直接回复:领书。我会把书免费送给你。

如果孩子遇到这种情况,我给家长以下几个建议:

首先,对孩子多一点鼓励。孩子学习不好,其实自己心理也有委屈,自己也会怀疑自己,这个时候家长应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而不是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相比。

其次,帮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很多孩子都是在“假努力”,假装在看书做作业,其实注意力根本不集中,自己的脑子早就乱成一锅粥,开始胡思乱想。

最后,多与孩子沟通,帮孩子找到解决办法。我教过一个孩子,由于心理压力过重,而又不知道如何跟父母交流,最后父母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与孩子交流之后,孩子的心理压力才有所缓解。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也希望孩子能够学习越来越好。

如果有需要领取高考学习资料的学生,私信:方法,我可以免费送给你。


北大博士教数学


题主可能被假象迷惑了!作为一名高中老师,我想说:学习努力,作业都会,考试不行,这种现象是不可能的!

一、孩子是真努力还是伪勤奋?

高三多数学生都会非常努力,抓住最后的机会学习,但是我们也要注意,这部分同学里面,有一部分同学是属于伪勤奋状态。怎样判断孩子是否是伪勤奋呢?

简单说就是整天“瞎忙活”,熬夜学习,每天睡眠不足5小时;题目做了很多,但从来不知道这些题目考查了哪些知识点,哪些能力?甚至连答案都懒得对;笔记本、错题本一应俱全,整理的很工整,但是从来不看,而且也不知道怎么使用等等。

这样的努力,不等于进步,只是用努力的假象,掩盖懒惰的本质,以换取外界(父母、老师、同学)的认可和同情。

二、作业是做完了还是做会了?

高中的作业,不是做完了就完事的,做作业的目的是什么?把已经会的知识点做熟,发现不会的知识点和题型,然后想办法解决。

作业会,是自己一开始就会还是经过别人的讲解才会的?是在固定的时间内做会的还是不计时间去做?做会了是否做熟了?这些问题都能看出,作业是真会还是假会,如果是在别人讲解下会的,不算是真会,更不要说有些同学会抄作业。

即便是真会的内容,这些知识点会也不代表其他知识点会,作业不会覆盖所有的考点,所有适当增加作业量,是发现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考试是真不行还是假不行?

有些人企图通过一段时间内的努力,成绩就会突飞猛进,这在高中,尤其是高三,显然是不可能的。这是因为:

1、你努力,别人也在努力,想超越别人并不容易,先超越自己再说,别想一口吃个胖子,如果和自己之前相比能够提高,就说明努力有效。

2、有些科目,不是一段努力就能有明显提升的,比如语文、英语。也许这一段时间,你复习的是文言文,但是考试会考阅读、会考作文啊,这些不可能短期内见效啊。

3、看看是所有科目都没有效果还是只有个别科目没有效果,也许有些科目进步了,但是被其他科目的成绩给掩盖了,而家长只看总成绩看不出来。

4、每一次题目难度不一样,不能简单用成绩来评价,比如上次题目简单考了500,这次题目难度大,也考了500,其实孩子已经进步了。

5、考试心态也非常关键,也有的孩子,没有自信,考试容易紧张,所以发挥不出来。

总之,只要是真努力,没有不见效的。如果不见效,要么孩子是假努力,要么家长是真不懂。我是“赢在高三”,致力于教育和教学工作,欢迎关注!


赢在高三


高三遇到孩子这种情况这就对了,孩子上高三压力要比上高一高二的学生要大一倍,付出的努力也是要比其他人还要的大的多,很多孩子复习都非常的到位,但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盲目的去学习去复习,做了许多无用之功,而且考试不行分很多种原因,如果你的孩子有以下任意一种,我还是强烈的建议家长能够及时解决。


考试过度紧张

每次考试都感到格外的紧张,会做的题,大脑顿时一片空白,紧张是影响孩子超常发挥的主要因素,如果能及时解决孩子心理因素困扰,恢复自信心至少可以让孩子多考30分。

父母情绪“传染”

孩子焦虑了,父母也跟着着急,当然了父母着急说明关心孩子,就是因为关心过度表现在语言、动作上,每天父母都会这样唠叨一下,你考不好以后该怎么办啊,真愁人啊,这样话语,孩子已经都够悲观了,这样直接就把孩子的自信心打压下去,更别提考试能考好了。

学习不得方法

学习没有一个规划,学习不能瞎学,取长补短,各大学科多学弱项,弱项多练拿分大题,大题要比小题得分来的快一些,在学习上多看笔记,错题本,一周一练一道,一天做一道题这些都是可以的,看时间,来规划自己的计划。


我是无忧老师 有问题请私信无忧 解决您的小忧愁

无忧心理


1、心理因素

这里所说的心理因素,是由于孩子考试紧张,或者说对考试特别看重,起到反作用。简单分析一下,可能从小到大的考试,不管是家长还是同学都对考试成绩比较看重,所以导致学生本人一到考试就特别想考好,或者说考差了有惩罚,考好了有奖励。如果是这样,那么首先,得跟学生沟通,让学生心理上放松下来;其次,如果严重的话,适当的进行心理咨询,这个视情况而定;最后,在于平时的多鼓励,帮助孩子重新建立起考试的信心,树立正确的考试观。

2、方法有偏差

题主所说,作业都会,这个作业都会是指怎么会?个人猜测,可能是翻书做作业,或者说有人指导做作业,在或者说参考类似的题型,或者有参考的答案。但不管怎么说,如果是以上因素,那么需要改变做作业的方法,即做作业的时候一心一意,只管做题,不给任何参考资料,独立自主的完成。

当然,也有另一种可能,作业是独立完成的,但是仅限于简单的作业,或者说仅限于书本上知识点的作业,而不是综合性的知识点,或者知识点的灵活运用。

不管是哪方面的原因,需要根据您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方法。

3、天赋差距型

这种可能在学习上对知识点的运用不灵活,或者说仅限于单个知识点的简单运用,平时作业都不会太难,对知识点的要求和综合性都不太强,但目前考试更注重于知识点的灵活运用与综合性。按题主所说,学生非常努力,作业我都会,那么您的学生可能对知识点的记忆比较强,但缺乏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这个就需要家长陪同,一是建立起考试的信心;二是注重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强解题思路的训练;三是采取题海战术,不仅限于作业,更应对于历年的考题真题进行训练,了解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思路。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望题主不仅要平淡对待学生考试不行,更应分析这个考试差的深层次原因,希望您能静下心来与孩子多沟通,才能掌握引起考试差的因素。另外也要对孩子的努力及时肯定,及时鼓励,不要打击孩子的信心。望子成龙也要打好基础,揠苗助长终究不可取!希望您能对症下药。

祝高考顺利!


数学兴趣爱好者


首先我们非常理解这种家长焦虑的状态,因为对于孩子已经认真学习,并且竭尽自己的能力参加了考试,然而成绩却总是那么不理想,家长没有方法,或者说没有办法去埋怨孩子,毕竟孩子已经做出了最大努力,我想这是最关键的,但是孩子的作业也都会平时的考试也都好,为什么到了关键的时候就不行了呢?我想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考试是一种选拔性的测试,而高中的一些题目考试的时候往往是在平时没有练习到的,基于这一点考虑,我们认为孩子的知识主要还要学会一些融会变通一些基础上的知识,一些做过的题我们都可以完成,但是在真正考试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各种题目的变形,这些变形不是简单的换了,换数字换了换关键词,实际上已经变化了思维方式,变换了解题思路,所以说我们认为孩子应当多做一些生僻的题,多思考,仿佛可以解决第一种问题。

其次我觉得可能还有第二个原因,就是家长和孩子的压力都比较大一些,孩子到了高中阶段比较懂事,知道了家长的辛苦,知道了家庭的不容易,所以说有形无形的会给自己增加一些压力,而这些压力在考试的时候往往会显得特别明显,从而造成了对孩子学习成绩,主要是考试成绩的负面影响,一个人在高度焦虑的状态下,往往注意力不会集中,只有在放松的状态下才可以集中,我想有可能是这种原因造成了您的孩子在考试的时候注意力无法集中,思维方式不能高速运转,如果是这样子的话,你应当和孩子一起来分析一下,主动放弃太大的压力,只要努力就可以,不要非得做成某一部,如果这样子的话,说不定会更好。

最后一种可能那就是知识并不是很牢固,有些东西我们一直浮在表面感觉上会了,实际上我们无法对这种知识进行深层次的发掘和开拓。这种情况往往会在小学阶段特别的多,而初中阶段的孩子可能进行了分化。出现这种问题的话,我们觉得应当对不同的题型进行多方位的练习。另外一些必要的记忆法或者必要的记忆,我觉得也有必要。

希望您和您的孩子放松太多的压力,放弃过多的焦虑,把扎实的基础用在放松的考试环境中,我想能有很大的改观。

最后还是祝愿您的孩子早日走出这种考试时发挥失误的状况。


杜宜城老师


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压力过大。从题主的描述中就能够隐隐地感到家长对孩子的期待还是蛮高的。这种期待即使不用语言来告诉孩子,你的眼神、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等,都能让孩子感受得到你的期望和要求,这会成为他学习,特别是考试的压力,因为孩子知道家长通常只看成绩。原本孩子进入高三,来自老师、同学以及自己的压力就够大了,在加上家长的压力,真的可能让他们不堪重负,发挥失常。家长需要跟孩子一起,商讨一个符合孩子能力水平的高考目标或者阶段性目标,原则是“垫垫脚能够得着”,这样才能让孩子对目标有控制感、把握感,焦虑水平就能适当降低,有助于孩子在平时、在考场上专心致志地答题,而不会分心去想考得不好的后果。

第二、缺乏自信。平时不错,一考试就不行,说明在孩子的内心深处是缺乏自信的。平时看不出来,一到要真刀真枪展示自己的时候,孩子就会动摇:我行吗?会不会搞砸?一旦孩子这样想,十有八九都发挥不了自己的真实水平。这种自卑来源于父母从小对孩子的要求太过严厉,或者较少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呵护,导致了孩子在内心里对自己的不认可、自我评价低。要提升孩子的自信,一方面家长平时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长处,及时给予中肯的肯定、认可和鼓励;在日常生活中,安排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只要孩子做了,无论好坏,都需要先肯定值得肯定的地方;另一方面,孩子可以多做自我暗示。平时完成一件事情,就对自己说:我真棒!我又胜利了!或者每次考试前,对自己说:我能成功!我能行!自我暗示要多说几遍,潜意识才能收得到,才会帮到孩子。当然,前提是孩子确实有真才实学。

第三,调剂不够。题主用了一个词“非常努力”,我们可以理解为孩子在学习上全身心、全时段地投入。这样的动机非常好,但很可能效率并不高,而且无形中给孩子自己增加了很多压力。劳逸结合才能事半功倍。建议孩子选择一项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每天坚持运动20至30分钟,这是缓解压力、释放负性情绪、调动身心状态的好方法,一定比看30分钟的书收效更大。碎片时间可以听听轻松的音乐,跟同学开开玩笑什么的,都是很好的调剂方法。

如果以上提到的建议实施起来不奏效或者感觉困难,建议联系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来专业辅导解决。

还有六个月时间就要高考了,借此机会也祝愿所有的高三学子:旗开得胜!金榜题名!


心理专家刘爱民


高三了,不能只停留在作业会的阶段,高考试卷简单、中等、难的比例大概是5:3:2,所以考试要想取得一个理想成绩,中等和难的题必须得有突破。

建议你的孩子现在找出自己薄弱的环节,重点练习,反复练习直到掌握熟练为止。

还有半年多就参加高考了,我的建议如下:

第一,语文学习,主要练习阅读理解,每天半个小时。

第二,英语学习,每天做5个阅读理解,1个完型填空,每天背诵一个固定句型为写作储备。

第三,数学学习,每天至少做6个大题,先自己做,然后对照答案,不会的问老师。

不知道您的孩子是文科还是理科,所以其他学科的学习不好回答,如果是理科的话,有兴趣请私信我。


Mr_Gao


重大压力

这个问题关系到考前心理素质的训练问题,它意味着你一遇到重大压力情况下,就会产生发挥失误的情况。这件事,不仅仅是在考试中,它代表着我们的心理素质需要提高。以后你在职业生涯的其它地方也会遇到这种现象,遇到重大关键时刻容易出错、发挥失常。所以,最重要的是需要做心理品质的训练、心理素质的训练。


脱敏法

心理素质的训练有很多种,有一种是脱敏法,反复地去经历重大考试,经历多了,就自然脱敏了。中国的高中有很多题海战术、反复考试,其目的就在于此;还有一种方法是进行考前的心理咨询,缓解心理压力;第三种,学习一些具体的增加自己心理素质的方法。比如,考试时容易紧张,一紧张,思维速度就会变慢。


小技巧

我给你一些小技巧,进入考试之后,先做几次深呼吸,缓解焦虑,或者用手或脚轻轻打节拍,脑海里回忆一下你最喜欢的歌曲,短短的十几秒钟,你就会陷入平静的状态。当你的情绪平静了、情绪归零了,这时候再去答题,你就会发挥的好一些了。


如果在做题过程中又产生了焦虑紧张,大脑迟钝的情况,同样,再来做情绪归零的练习,心里想象一首歌曲,手上打打节拍,轻轻地在桌上弹几个音符,或者,用脚轻轻打几个节拍,用音乐暂时缓解心理的紧张焦虑,缓解之后,再把注意力集中到考题上,你会发现大脑迟钝的状态就得到改善了。


而且随着这样的训练,以及考试次数的不断增加,就会慢慢提高自己的心理品质,心理素质逐渐得到提高之后,象这种考试遇到的情况就能得到根本性的好转。如果自己做感觉不行的话,就找专业的心理工作者帮助,就能得到完美的解决。

一定要先打基础,“磨刀不误砍柴功”,这句话绝对是有道理的。



关注小明的两个原创头条号。《赵小明心理团队 》与《心伙伴》~被头条网评为2017年度最火的心理类专栏。


赵小明丨央视财经频道特约心理专家


赵小明心理团队


根据教学经验回答一下,原因有可能有以下几点。

一.孩子缺乏应试答题技能。教学中经常遇到一些学生,论起水平,是相当棒,可就是考试的时候不出成绩。仔细分析他们的试卷,发现问题在于答题的时候太飘忽。要么读题太匆忙导致看错条件,要么计算错误,要么列方程等不符合格式规范。考试是把学生的水平通过答题这种方式show给老师看,缺乏应试答题技能的学生恰恰是在show这一环节出现问题。

如果学生是出现这方面的问题,需要老师给提供些规范性的指导,可以求助于任课老师,或者课外辅导机构找到合适的老师给指点一下。

二.孩子心理素质不过关。平时作业和考试,同样是答题,但答题的环境是不一样的。平时作业就算做错了也没什么,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存在很大的心理余地,这个时候能够正常发挥出水平;而考试答题,学生不免存在对考试结果的担忧,提心吊胆的情况下,学生很容易发挥失常。

学生面临的压力是多方面的:父母的期望与督促,老师的态度,同学之间的攀比等;多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只要尽力学习就行,结果听天由命,争取减轻他们的压力。

三.学生并没有真正在努力。有的学生表面上很辛苦,其实学习的效率反而低。记得上高中时候有个同学,我出去打乒乓球的时候路过他的座位,他在看第28页,等我打了俩小时球回来,他还在看第28页。学生成绩的取得,除了方法等因素,只说时间投入,取决于有效学习时间,而不是看似辛苦的时间。这一点希望能引起家长们和学生们的重视。再仔细观察一下自己的孩子,看看是不是存在效率低的问题。


Super物理奇点老师


请,父母亲和儿子都不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分数”上!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到底真正掌握了没有”上!如果“真正掌握了”,无论题目如何变化,“万变不离其中”。。。

其实,不要将“高考”太神化!用2015年我儿子高考回来后告诉妈妈“与平常小考试没什么区别呀!为什么大家都那么紧张。”...

所以,请父母亲“刻记:人生不是竞赛,而是尽力而为”!不要抱着“你必须考高分”的意念加重辛苦努力的儿子的心情!!!儿子尽力了就行了!!!父母亲越不看重分数,努力学习的儿子也就越能“轻松上阵”!父母亲越看重分数,儿子就越“负重而行”。

试问:作为“心智必须成熟的已成年人”父母亲,你们愿意你们的儿子是“轻松上阵”还是“负重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