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网友普遍认为《无敌破坏王2》没有达到自己的期待值?

2012年,第一部《无敌破坏王》上映,虽然在内地只卖了6382万票房,却收获了很好的口碑。电影站在电子游戏中反派角色的视角讲故事。

电影的脑洞在于,每个游戏都有反派角色,这些角色如果是活生生的,在生活中会不会受歧视,他们自己的身份认同感如何?

为什么网友普遍认为《无敌破坏王2》没有达到自己的期待值?

电影的彩蛋之一是,包括骷髅杰克(《圣诞夜惊魂》)、史瑞克(《怪物史瑞克》)、格鲁(《卑鄙的我》)等经典角色在内的反派们齐聚一堂,抱团取暖。“I’m bad, but that's good. I will never begood, but that's not bad.”这是《无敌破坏王》的金句,也是拉尔夫与自我和解的心理过程。

《无敌破坏王》开了个好头,毕竟是动画片,故事不复杂,但它将游戏、电影与现实做了一次有趣的嫁接。拉尔夫渴望抗争自己永远只能做反派的命运,却因为自己的反派技能,在另一个游戏《甜蜜冲刺》里帮助小赛车手云妮实现了梦想。

为什么网友普遍认为《无敌破坏王2》没有达到自己的期待值?

如果说,《无敌破坏王》是以新形式和故事取胜,那《无敌破坏王2》就跟近几年迪士尼的“超级英雄”系列系列电影一样,更多地是以段子和彩蛋取胜。

《无敌破坏王2》把电影故事带入了互联网时代,对各种互联网元素,比如路由器、网络检索、弹窗广告、点赞、互联网拍卖做了视觉化呈现。

拉尔夫和云妮进入互联网世界,由代码组成的数据世界变成了一座真实的城市,满眼的亚马逊、谷歌、淘宝、Facebook、eBay大厦,成千上万没有表情的上网用户在网络大厅行色匆匆。

为什么网友普遍认为《无敌破坏王2》没有达到自己的期待值?

《无敌破坏王2》是一次大型经典游戏、迪士尼电影致敬主题派对。电影开场依然是第一部中那间怀旧的街机厅,主要人物依然有《快手阿修》《甜蜜冲刺》《吃豆人》《街头霸王》等经典街机游戏里那些经典形象。

最让迪士尼影迷兴奋的大概就是电影中植入——Oh my Disney,这是真实存在的迪士尼粉丝网站,这场景简直就是超大型迪士尼品牌植入。

为什么网友普遍认为《无敌破坏王2》没有达到自己的期待值?

整部电影最高光的场景——A113号房间,在这间以加州艺术学院动画教室门牌号命名的房间里,集合了迪士尼旗下的十四位公主。

很长一段时间里,以白雪公主(《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奥罗拉(《睡美人》)和狄安娜(《公主与青蛙》)为代表的迪士尼公主都是美丽、善良、温柔的象征,身上承载着很多苦情戏码。

后来,一向与时俱进的迪士尼意识到了女性形象需要与时俱进这一问题,调整了动画和电影中公主的定位,于是,公主界新时代独立女性的代表《冰雪奇缘》中的艾尔莎就诞生了。

为什么网友普遍认为《无敌破坏王2》没有达到自己的期待值?

在《无敌破坏王2》里,迪士尼第一次正面吐槽直怼自己旗下的公主们。总是被诅咒、被下毒,总是自我牺牲,总是等待被王子解救……这些老掉牙的桥段被创造者拿来自黑,可以说是很有娱乐精神了。

为什么网友普遍认为《无敌破坏王2》没有达到自己的期待值?

这段迪士尼的“自黑”可能是整部《无敌破坏王2》笑点最集中的段落,而且是为数不多前后呼应,参与到电影叙事的段落。电影快结束时,公主们各显神通,联合起来拯救了破坏王拉尔夫,这是一次迪士尼公主的集体逆袭。

不得不说,和第一部《无敌破坏王》精巧的设置相比,第二部在剧情和人物塑造上是弱了一些的。


为什么网友普遍认为《无敌破坏王2》没有达到自己的期待值?

第一部的主线故事很简单,拉尔夫想赢一块金币,在游戏里得到和阿修一样的尊重。云妮想参加比赛,成为真正的赛车手,电影故事始终围绕这两个诉求展开,那些被观众和游戏迷喜欢的彩蛋大多参与了电影叙事,二者结合得很完美。

但到了《无敌破坏王2》,很多彩蛋似乎是为了成为彩蛋而存在的,迪士尼的公主们虽然贡献了最高频的笑点,但和主线故事的互联网主题粘合度很差。

和第一部“I’m bad, but that's good. I will never be good, but that's not bad.”这有点哲学思辨的金句相比,《无敌破坏王2》更童话,也更乌托邦,电影里没有真正的反派,有的只是关于友谊的探讨和自我成长议题,但不要依赖、要独立、要彼此成就。


为什么网友普遍认为《无敌破坏王2》没有达到自己的期待值?

很多对这部电影抱有极高期待的人把这部电影看做《疯狂动物城》之后,又一部设置严谨,或隐喻或讽刺人类社会的成人动画,但显然,《无敌破坏王2》还没有做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