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致贫的原因是好吃懒做,该怎么办?

順风88


悟空回答是个很有意义的平台,大家可以在平台上相互交流探讨思想。提到扶贫,个人认为,扶贫者首先得明确扶贫的目的和意义,紧紧围绕“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不仅要在经济上让贫困户先富起来,也要在精神上富起来。要让贫困户深入了解扶贫不是一味地索取,而是通过扶贫途径加强自身意识,提高自身素质,提升自我价值。

可能大家都有所了解,有部分扶贫者,享受了帮扶特权,却不思上进,在家坐等扶贫资源,思想观念没有得到转变,最终没有达到脱贫致富。说到这里,有的贫困者可能会发声,我没有土地、没有工作、没有文化等等很多理由。与其衣来伸手,不如行动起来,改掉慵懒和依赖的习惯,学习技能,劳动脱贫。

以上仅是个人看法,请大家多多提点,可在评论下方给我留言。


乡土味小财哥


在农村不乏好吃懒做,游手好闲的人,他们的贫穷完全是由自己造成的。对这种人只能说这辈子活得没骨气,窝囊透顶。能怎么办呢?

本村就有这么一户人家。其实家里现在只有他和他妈。他妈50出头,衣衫破烂不堪,一副脏兮兮的样子。他呢,30多岁了,讨不到媳妇不说,就那穿着真像个拾荒者。竟然天天在河滩捡石头,说有“宝石”。也没听说淘出个子丑寅卬来。倒是听说前几年他有个妹妹,16岁就嫁给了快40岁的人。为的是一笔不菲的彩礼。结果十多万元被这个儿子偷了存折打麻将、买彩票弄了个精光。他爸气的大病一场也去世了。儿子还是不改毛病,凡是家里能换钱的都拿去卖了。地也不种了,干起了“捡石”的“营生”。

不用说,他家就是低保户。政府给了三间大瓦房,建了围墙、大门。像这种家庭、这种人,能咋办?永远是抹不上墙的泥。


为生活而提神


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是国家大事。可现实中每个村都有几户好吃懒做、越帮越穷的人。以前没有人想当贫困户,因为那样会让人看不起,可现在人人相当贫困户,觉得领了国家的扶贫补贴款就沾了多大便宜高人一等,这是一种病态的心理,丝毫没有羞耻感!在我们村就存在老人有三个儿子家庭条件也不错,可在村上评选贫困户的时候儿子们想法设法在村上、家族内部动员只为能让自己老人能当选贫困户,这样的做法真是让人笑掉大牙。好吃懒做的人其实是有基本的生活保障的,他们只不过是一类贪图国家优惠措施的蛀虫而已。他们需要的不是钱款等实物扶贫,而是需要精神扶贫,如果他们能够接受精神扶贫是会通过自身努力来改变自己的贫困状况的。对于拒不接受精神扶贫而又好吃懒做的人,那我们也只有趁早放手,来为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来做一些必要的工作。

我是: 鲁阳三哥 关注我带给您更多精彩问答和视频!


鲁阳三哥


问题:贫困户致贫的原因是好吃懒做,该怎么办?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这个问题其实不好回答。

贫困户致贫原因里实际上没有“好吃懒做”这一条。但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确存在这样的现象:部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自主脱贫意识较弱,“等靠要”思想严重。

没有哪一个人希望贫困,也没有哪一个人喜欢贫穷。

自身贫困,却仍然“好吃懒做”,有很多方面的因素,比如文化水平、社会风尚、创业受挫等等。

解决部分贫困户“好吃懒做”的问题,我想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 1.注重政策宣传。

当前,党和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都很好、很多。应当通过大力宣传,提振广大群众的信心和认同感,让他们同党和政府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创造美好新生活!
  • 2.加强技能培训。

提高技能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必不可少的条件。有了一技之长,其内心首先就能建立起自信,就能够为脱贫致富提供前提条件。
  • 3.强化访谈解疑。

广大党员干部应该融入群众,通过进村入户,开展访谈活动,解答群众心中的疑惑,帮助他们了解政策、掌握政策、运用好政策,尽快走上致富的道路。

  • 4.鼓励发展产业。

发展产业,是治本之策。产业发展起来了,农民才会有稳定的收入。
  • 5.树立榜样标杆。

就是把那些在政府的扶持下,靠自身奋斗脱贫致富的群众树立典型。组织身边人说身边事,谈致富路话致富经,带动周围群众一起鼓起干事的劲头。


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关注、转发、点赞、评论!您的支持是对我最大的鼓励!也欢迎您留下宝贵意见建议或者问题。


农事知事


在精准扶贫中的精准识别环节,把好吃懒做的人致贫原因称之为“自身发展动力不足”。

这个致贫原因本身就存在悖论。好吃懒做之人是大家唾弃和蔑视的,然而这部分人在扶贫中偏偏被纳入精准扶贫对象,享受相应的政策,这更让人咬牙切齿。

针对这种情况,政府也会“因材施教,因人施策”,让这类人通过自身能力实现脱贫奔康。好吃懒做之人通常都有“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想法,所以采取“输血式”帮扶是没有效果的,必须要“造血”,具体有如下措施:

1. 发放产业发展资金,由村委会牵头建设小果园、小禽园,发展小微经济,为发展和实现经济收入造血。

2.实施“面子工程”,开展“劳动光荣”活动大评比。每个月由扶贫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开展“劳动光荣”活动并评比打分,将结果张榜公示并在村小喇叭播报,给勤劳的给予物质奖励,让懒惰的人在村内曝光,颜面全无。久而久之,逐步改变懒惰思想。

3.帮扶责任人的教育。帮扶责任人要时刻对懒惰之人进行教育。


西部大开发2018


看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贫困户有区别,如果是有能力劳动者不去劳动而导致贫穷的那些是活该,这样的人不知道扶贫。如果是自己没有劳动力成为贫困户的大家还是需要理解,很多都是因为家庭和其他不可抗拒的力量让他们成为贫困户的。我们这边前些年就有一些特殊的贫困户,不是他们不劳动是因为他们要们天生有残疾,好几个都是以前当兵的80多岁,回来以后无儿无女,政府也不重视,老人家只能到我们市区里面去要饭或者去做保安,还好后来扶贫给了他们低保,每个月还有一点退伍军人优待,如果不扶贫政府也不知道还有这么一些人。当然这些都是特殊例子。

我们来说一下普遍存在的贫困户的形成,大部分贫困户都是年轻的时候游手好闲没有文化没有理想,整天就只知道玩耍没有责任心,一心想赚大钱的人,小事又做不来的哪种。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这批人就完全跟不上时代,得过且过了。这样的人得到一次好处就会耐着去要第二次第三次,给一次以后都要管他们的死活,不给还要到处去闹。这样的人谁敢管。所以呀还是得从精神层次去努力。改善他们的落后思想和懒惰情况才是根本。


多宝龙牡丹庄园


贫困户是国家政策重点扶持的对象,但是在贫困户当中不乏有非贫困户,而非贫困户当中又不乏有贫困户。所以现在的扶贫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进退两难的情况。当然在未来几年也许还会出现一部分隐性的贫困预备人员,这就需要我们的扶贫帮扶工作队从思想上立足长远发展,真正从实际出发,针对每个贫困户的发展意愿对症帮扶,同时充分考虑贫困预备人员的发展诉求,及时给予帮扶政策把贫困迹象消失在萌牙状态。避免为了应付检查而纸上脱贫,为了脱贫而紧盯一个贫字,而应以长远发展为主,以长远消除贫困为目的,好钢用在刀刃上,好的政策给真正有需求的人,好吃懒做之人没有远大理想目标,能吃饱穿暖即终极目标,所以对他们来说能领个低保金维持生活足矣,扶智扶志的政策对他们来说不如过节时的一袋米一桶油来的实惠。所以更多的精力应该放在那些有想法,有诉求的人,这些人不一定就必须是贫困户,只要有可能是贫困预备人员也都可享受这些好的政策,只有这样才能起到弘扬正气,引领时代的作用。相信在不久将来,我们的国家将彻底的消除贫困,人民将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


初九148645019


题主的问题大意是,“好吃懒做致贫该怎么帮扶?”

我给的答案是:放弃治疗,让其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顺其自然,自生自灭。虽然这是政治不正确的。

“好吃懒做”在扶贫里术语是“内在动力不足”,对于这样的人,如果内在不发生改变是没办法使其脱贫的。要其改变基本上很难。

全体脱贫愿望是美好的,但“好吃懒做”是人性,与生俱来的。每个人都有懒惰的一面。人之所以文明,在于装B,要做一个体面人。如果放弃装B,随着性子而来,今朝有酒今朝醉,低欲望,低要求,说好听是知足常乐。其实就是自暴自弃,享乐当下,没有对未来的愿景。即使对未来有期望,但由于缺少延迟满足的教育和锻炼,受不住眼前的诱惑,也会将消耗为数不多的现有资源。比如拿种子换酒喝,拿生产工具变卖等。从不为未来考虑。

当然贫穷或者说稀缺是会影响到人的智商变低,从而更容易做出短视的选择。在物质充沛的时候大家更愿意做长远的思考和选择,比如去看一本书,学习一门技能等。

既然是政治任务,那么硬着头皮都得干。

那就从思想上入手

首先解决稀缺问题,让其不至于思考明天的早人歺在哪里,虽然很多时候他们也不思考的。具体就是办低保。

然后让其延迟满足,用一个稍微比原来好一些愿望代替他眼前的满足,让其推迟满足,努力一下,就够等到。然后循序渐进下去。

树立信心,让其体面,从外在形式,影响心里变化,帮其做出实实在在的成绩,哪怕进步一点点都要加以鼓励表扬。

好吧,这都是理论上的,现实尽人事,看天命。能改变最好,不能改变也不要苦恼,因为有些东西我们就是改变不了的。


乡村志


的确,是有很多好吃懒做的人,但我更加同情的是一个人撑起一个家的穷人。好吃懒做的人有很多,破罐子破摔,反正穷,反正比不上别人也就无所谓了,整天游手好闲,那种人是不值得同情。但是,有的人是真的贫穷,一个人撑起一个家,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人加起来七八个,甚至家里还有几位是病人。有时候做父母的如果能给子女们多留一点机会,那样子女真的会轻松很多,很多人生下来做不到的事他一辈子也做不到,就比如王思聪。在农村,很多都是老来得子,或者父母没有多少文化,送不起读书的人,他们子女长大成人后也只能考苦力来养活家庭,孝敬父母,然后呢?年轻的时候努力挣钱,等老了就有钱治病!

我也是个苦力劳动者,我身边很多值得同情又值得尊重的人,一个人在外挣钱,每天加班十一点,一个月休息一两天,餐餐吃馒头饼干,矿泉水都不舍得买。有的也是低保户,一年可以拿到两千左右,低保好在是去医院治疗可以报销很多,农村很多人看不起病,也害怕去医院,更对自己身体缺少关注。

之前网上流传一张医院支付凭证,两个月花费一百多万,试想,如果是你,你能支付的起?贫穷不可怕,可怕的不努力,愿所有正在努力的人,身体健康,往事如意。



沧丨海


将贫困户定位到好吃懒做是一种狭隘的思想。农村贫困户一般有几个特点,一:老弱智残。这类人你要想他们去打工拼命是不现实的,因为身体或生理方面不能适应社会竞争。二:家有久病、大病之人。平安是最大的财富,一个家庭如果有人长期卧病那么这个家庭的幸福指数肯定很低,如果是大病不愈的那种那花销是可以压低一个家庭生活水平的。三:位置偏僻。这种贫困户处于大山深山处受交通限制一般与外界接触少,不了解外界发展信息。其家庭收入与山外家庭的收入差距大,久而久之就成了贫困户。四:好吃懒惰。这就是取决于家庭主要成员的责任感有多强了,一般这种情况要想摘掉贫困户的帽子是比较困难的,除非被拆迁或中了五百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