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疆域辽阔,统治者是怎么统治的?

大江小江78353625


我国是一个疆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古代发展历史久远,因此造就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地方行政区划和今天大不相同,本文简要叙述一下各个朝代设置的行政区划发展变化。

在夏、商时期,国家基本是由许多部落和部落联盟逐渐变成的地区性组织,随后又转化而为方国。

周朝时是把征服的土地和人民分给周王室的子弟与功臣等,建立诸侯国,诸侯又把所得的土地分为若干采邑,封给卿、大夫。这些候国、采邑,就构成了周王朝的地方政区。

我国先秦文献中所谓的“九州”之说,其实只是当时人们的一种地理区域概念,并不是地方行政区划。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分封国,设郡、县为地方政区,就此集权于中央。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西汉王朝版图内设立司隶校尉部及十三刺史部,作为监察机构。

到东汉末年,改刺史为州牧,并给予民政、军事大权,州遂成为位于郡之上的政区。从此,地方政区便由郡、县两级制变成了州、郡、县三级制。

隋文帝时,废郡存州县,隋炀帝又改州为郡,地方政区变为两级制。

唐太宗也效仿汉武帝,建立监察区。他依照唐王朝的地理形势,把唐朝辖境分为十道。唐玄宗时,又增至十五道。这时的道,只是一个地理区域名称,与地方行政并没什么联系,也不设具体的官员,就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华北地区、西南地区等。

唐初在边境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还设置了都护府和都督府。不久,又在沿边设置了节度使、经略史,总览数州至十多个州的军、民、财政大权。安史之乱以后,内地也开始遍置节度使、经略史、观察史,于是,节度使等便演变成了凌驾于州之上的地方行政长官。

北宋初年,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废除节度使制,把境内分为若干路。开始还不具体定下制度,至道三年(997年)正式分为十五路,到熙宁七年(1074年)增加至二十三路。每路设置转运使及提点刑狱等,分别掌管所属各州的财政和司法、刑狱、监察等事务。

南宋时,转运使职权扩大,兼理边防、治安、钱粮、巡察等事,路遂成为府州之上的一级政区。

元朝时又把全国分为十三个行省大政区,即中书省直辖区,十一个行中书省和宣政远所辖吐蕃地区。从此,省便成为路、府、州、县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区。

明朝改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分全国境内为南、北二直隶,十三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又称为十五省。省之下分为府、州、县,共计四级行政区。

明朝还设置了十六都指挥使司和五行大指挥使司,作为地方的最高军事机构,统领各地的卫、所。在少数民族等地区,都指挥使司和行都指挥使司及卫、所也兼管民政。

清初沿袭明制,内地置十八省,东北、蒙古、新疆地区分别由盛京、吉林、黑龙江、乌里雅苏台、伊犁将军统辖,青海、西藏分别派遣办事大臣、驻藏大臣督办两地内部事务。

清朝末期,新疆、台湾、奉天(今辽宁)、吉林、黑龙江陆续建省。省以下的政区一般分为府、州、厅、县。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废除府,并把州、厅改为县,从而为今天的省、县两级政区打下了基础。


铁改余移民文化


在古时,科技落后,交通不便,从稍远点的省份进京,途中花费数月是常有的事,那么,如何能将治下疆域庞大的帝国,牢牢掌握在手中,统治者们也是费尽心机的。这种对国家的控制,应是全方位的,我们分几点阐述:



一、思想上的统一和控制。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时至今日,这句话仍朗朗上口。古时的社会是“皇权至上”的家天下,一草一木都是属于帝王家的,帝为“天子”,忠孝不能两全时,要先忠后孝。

秦时的焚书,汉武时的独尊儒术,历朝施行的科举制,无不以此为目的,特别是元清时期的奴化,可称是对精神的阉割。重农轻商,限制人口流动,愚昧最大多数的百姓,只需要种粮食就行。对于少数掌握知识的读书人,以考取功名,服务朝廷为最高追求。



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便于权力集中

自秦起,各朝因袭秦制,换皮不换骨,国家制度的建立,都是以皇帝为中心的蜘蛛网状,将皇权的触角伸向各个角落。全国分为若干行政区,大为州府,对朝廷负责。小为县乡村,层层递进。皇帝就是中间的蜘蛛,虽隔千里,也能得知风吹草动,把控时局。

三、通过军事防卫力量的布置使用保证国家安全。一般来说分为三大部分,禁卫军负责京畿安全,地方军维持各地治安稳定,边防军抵御外敌。也有例外,如唐时的节度使制,各地节度使军政一把抓,以至末期纷起作乱。



四、严酷的律法。以法律形式限制民众的言行,特别对影响国家稳定的行为,一律强力打击,甚至不惜涉及无辜。如连坐法、诛九族,以达到最大程度的震慑。

五、以常设机关进行全面监督。如汉时刺史、明时东厂、都察院等。对官员和各地行政军事机构严格监管。


百味乾坤


具体统治方式,不同时期不同制式!一。夏商周三个时代为封建制,即封邦建国,利用宗族关系和功臣管理不同区域!二。秦朝一统后,改郡县制,派数官吏达各郡县进行管理,有利于中央集权加强皇权!三。汉初和明初是封建制与郡县制并存,但主要还是以郡县制为主,其他阶段均已郡县制为主!


紫韵斜阳


中央集中管制,地方和县级分管,从而达到最佳效果。使各级政府安定,团结。


天天快乐jmf198


设立番王,设立封疆王


咖位ING


为了达到统治,皇帝有很多方法,比如分封法,把远处的土地按远近亲疏分配的自己的血亲、功臣,让他们去开发管理土地,再比如,欧洲国王把土地分给大贵族,大贵族把土地分给小贵族,小贵族把土地分给骑士,这样就能维护统治了。

中国的皇帝通过科举制度从天下筛选官员,然后委派官员管理土地,在乡村里则依靠宗族管理,即家族内部管理,也就是皇权不下乡。


夏虫欲饮冰


各个时期的统治都不一样 但最常见的就是分封制度 , 君王以功来分 ,也有功名分封 ,


民族历史


每个历史阶段都不一样,比如说西周采取分封制,就是把土地分封给功臣或者是皇室贵族,并且领主在自己的领地内有绝对的控制权。秦朝采取郡县制,并且由中央直接任命。汉朝初期采取的是郡县制和封国制并存的管理制度。隋唐时期主要是节度使管理地方。元明清时期主要行省制管理制度来管理地方。


嘻哈天涯


阶级统治啊,皇帝管大臣,大臣管小臣,小臣管屁民。


上岸20


一方面通过推广儒家学说来教育人的思想!通过科举制度来为国家选拔人才!通过划分士农工商的社会地位使科举制度深入人心!在一方面就是通过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一块块地方!再由中央选拔人才直接进行管理!加强中央集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