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带量采购谈判内容一出,医药板块大面积跳水,带量采购是如何影响医药板块的?

淡淡禅风



1、首先来说说带量采购的问题,目前只在仿制药的领域内实行带量采购,目的就是降低当前市场上紧俏药,救命药的价格,减少患者用药成本,降低国家社保费用负担,实质上与医保控费的概念相当;

2、带量采购目前影响的也仅仅是具备仿制药业务的上市公司,其他板块在行情中遭受到了情绪面上的牵连,导致了医药整体板块的下挫;

3、实质性的影响就在于仿制药领域,对于大多数具备仿制药业务模块的上市公司来说,本身在仿制药方面持续投入的资金较小,创新研发不足的短板很明显,带量采购一出,摆在面前的问题就显而易见了,这里必须说一个前提:带量采购的品种前提一定需要通过一致性评价;

4、低于大多数追求赚快钱,而忽视仿制药持续投入,创新药持续开发和储备的中型医药企业来说,这个打击是致命的,也许个股的股指在这一轮政策的持续之下,大幅缩水都是有可能的;

5、不可否认,这一轮的医药股跳水,其中有很多错杀的个股,相当一部分具备研发实力,且持续投入研发资金的药企本次遭受的冲击也是很大的;

6、辩证的来看这个问题,当前医药股属于高估值板块,这个大部分人应该是认同的,此次带量采购的事情,正好给了行业一次重新洗盘的机会,让强者恒强,弱者淘汰,只有潮水退却,才知道谁在裸泳嘛;

7、对医药行业的前景和未来发展空间、投资价值不必过多的担忧,从其他发达国家的医药企业发展来看,我国的医药事业还是有很大空间的,未来出现巨头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

(好了,就这些,希望对你有用!)看完点赞,腰缠万贯!邀请您关注我,谢谢!


药海小兵


最近两天腰板块成为了市场的热点,医药带量采购的谈判内容一出,医药板块整体下挫,昨天药板块就成为了市场跌幅领先的板块,并且带动了股指的下行,今天医药板块依然难改颓势,很多高价龙头股率先跌停,那么带量采购是如何影响医药板块呢?


医药板块在我们的印象中一般都属于攻守兼备的版块,市场上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大盘不好喝酒吃药。也就是说在股指处于模糊或者危险期的时候,最好选择持有医药股,因为医药股一般都有很强的业绩支撑,在走势逻辑上属于最强逻辑,即便是股指下行,医药板块的调整幅度都非常小。

那么现在医药板块整体出现大幅下挫,其实就跟业绩有关。带量采购实质上会影响医药相关个股的利润,带量采购就是在一定时期内向一家企业采购一定数量的药品,这既着眼于用药安全也是有利于价格控制,这样就会造成药品竞争的更加激烈,药品很有可能打起价格战,而这种局面最终影响的一定是药企的利润,失去了利润的强支撑,自然也就维持不了医药企业的高股价,出现大幅调整在所难免。

而且带量采购加大了仿制药的竞争,而目前很多高端的药品都属于仿制药,这也让仿制药的价格会出现大幅的波动,也会影响很多医药企业的利润。总体来说,医药企业的利润预期受到了压制,股价大幅波动也就合情合理。


小散李大鹏


作为一位老股民,昨天医药板块集体暴跌后我也特意查了下医药带量采购到底是怎么回事,下面就跟你分享一下这个政策对医药行业的颠覆性:

首先该内容的给人的感觉是非常可怕的,因为医药股向来是资本市场的宠儿,也是公认的盛产牛股的热土。可国家此次带量采购的出手非常狠的将医药企业现有格局打破,未来医药企业的拼杀将如火如荼的展开,最后出现的情况可能是中标带量采购的企业优势明显,未中标的企业发展寸步难行。

目前带量采购是在11个大城市进行试点,包括北、上、广、深、大连、西安、成都、厦门、重庆、沈阳和厦门,随后要全国推广开来。具体的思路就是:国家医疗保障局将这11个城市的公立医院的药品进行集中招标采购,要求竞标企业的药品必须全部通过国家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此次招标的药品总量占到了11个城市公立医院药品总量的60%-70%。这11个大城市是国内最发达的一线城市,这些城市的公立医院基本代表了国内规模最大的一批医院,药品的量是非常巨大的,所以因为量太过巨大,参与的竞标企业的药品必须价格非常低。

从具体内容上看,带量采购的核心思想就是以量换价。比如某种药品参与竞标的企业超过3家,就进行公开竞价招标,药价下降幅度在40%左右;某种药品参与竞标的企业有2家,竞标时采取议价方式,药品价格要下降20%左右;如果某种药品仅仅有1家企业参与竞标,不用商量,价格直接降幅在10%左右。所以药品的价格下降幅度非常之大,这对药企来说业绩受影响非常明显。

虽然药品降价幅度高,但好处是量非常大,所以对于中标企业来说量的增加对冲了产品价格的下降,未来到底会影响多少的企业利润还需要观察。但对于未中标的企业来说,那就非常惨了,只能去靠自己的销售能力去参与剩余30%-40%的市场份额,不仅市场份额急剧萎缩,而且竞争将非常激烈,所以未中标的企业的发展将非常困难。

这种带量采购其实是直接改变了医院药品的供应链,由国家直接对药厂进行采购,完全摧毁了原先的医药供应链,所以在这条供应链上的医药流通企业受到的打击更大,所以在投资过程中选择标的要慎重,尽量回避医药流通企业和没有中标的医药企业。反正看了这个带量采购的内容之后,给我最直观的反应就是医药企业暴利时代完全终结了,未来医药企业的竞争将非常激烈,再加上国家医保控费等政策,短时间内不再是好的投资选择。


记录山东


1244亿没了!这个消息让医药股大跌这两只股票却一度逆市狂飙

整个医药行业屏息以待,带量采购预中标结果终于出炉。量价均低于预期,导致医药股狂跌。A股市场上乐普医疗、贝达药业、普洛药业3股跌停,医药板块市值蒸发1244亿元;港股市场上中国生物制药、金斯瑞生物科技、石药集团等9股跌超10%,医药板块市值蒸发687亿港元,略合605亿元人民币。

而此次的医药带量采购对于消息面的利空解读也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

  • 1.在已有的医疗保险和降低医保指出的趋势下,有进行了新一轮的药品降价,那么对于许多医药板块的上市公司和相关机构来说可能面临着较大的业绩利空!
  • 2.过去,医药板块龙头迹象太明显,导致了普遍估值较高,在30-60倍市盈率之间震荡。在新政之后,整个医药股可能面临重新估值,整个估值体系也要面临调整。
  • 3.新政出台以后很有可能对于市场上大部分的仿制药出现打压,利润下降可能高达50%-80%,而目前我国很多药企的收入结构上,大部分是仿制药。所以市场担忧这一轮采购方式会从量、价两个方面压缩医药股的营收,尤其是仿制药行业。
带量采购+一致性评价加速推动仿制药行业变革。在带量采购模式下,最低价+独家中标的规则有效推动仿制药销售模式变革,破除仿制药的营销壁垒。未来仿制药竞争更趋向大制造模式,由过去的营销制胜转变为综合成本竞争。受制于一致性评价进度,首批纳入11个试点城市的带量采购品种仅31个,短期对行业影响有限,但随着一致性评价的推进,带量采购的品种增加,试点范围扩大,仿制药产业整体都将发生变革,因此从中长期来看,仿制药整体竞争加剧,降价加速,压制估值水平。

所以对于那些靠卖药为主营业务,而此次被点名的上市公司可能是个大利空,但是对于那些以创新和医药发展为主的上市公司来说就是一个优胜劣汰的好机会!带量采购旨在挤压灰色交易空间,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恰恰是鼓励企业研发创新。看完记得点个赞哦!!


琅琊榜首张大仙


带量采购是跟中标的生产企业约定采购的数量(约定数量为某药物上一年度使用量的60~70%),并且采购周期为12个月。简单说就是在12个月之内只能从一家药企采购某种药品,如果该药品约定采购数量不足,需要再采购时也优先考虑中标企业,除非非中标企业给予的价格比原中标企业更低……

带量采购的目的是医保控费,因此最大的赢家是医保(采购时药品质量为第一条件,仿制药必须通过药物一致性评价,第二条件是在符合第一条件的情况下谁的价格更低);而对于药企而言,节约的销售团队运营的成本,并且能够通过销量来保证利润!

如果本年度没有中标的企业,在采购期内基本上是从采购区域的医疗机构中退市的结局!!!未中标企业只有等待下一年度再开标时再次降低供应价格,同时把眼光放在药品零售市场,尽管药品零售市场只占药品流通领域的10~20%(80~90%是医院)!!


爱心脏工作室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先了解何为带量采购。

带量采购指的是在药品集中采购过程中开展招投标或谈判议价时,要明确采购数量,让企业针对具体的药品数量报价,这也是我国多年来药品采购一直争取达到的目标,目的是为了“以量换价”。也可以理解为大型“团购”,明确采购量,低价者中标。

简单来说,国家医保局今年推进的带量采购可以理解为以国家为单位进行药品的集中采购,是今年医保局的大动作,可以通过企业间的市场化竞价,起到以量换价的作用,降低采购药品的价格。

“4+7带量采购”指的是此次带量采购的4+7个试点城市,分别是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和沈阳、大连、厦门、广州、深圳、成都、西安11个城市。

我们都知道,药价虚高主要在流通销售环节,国家医保局力推带量采购,可以挤掉销售环节的泡沫,降低药价。带量采购确定商品数量,可以给药品企业明确的销售承诺和预期,方便企业安排生产和销售,控制成本,从而可以给出更优惠的价格,让患者获得更多收益。这减少了药品购销过程中的灰色空间,通过招投标可以直接签署购销合同,实现招采合一,消除灰色空间,意义重大。

对于药企来首,一旦中标,可迅速吞下大量市场份额,中标所付出的代价是给出最低的价格。由于承诺了采购数量,企业中标后不用再担心产品销售的问题,能够节省大量促销、流通等环节的费用。一旦落选,只能眼睁睁看着别家企业“占领”市场。因此维系价格和市场的平衡,成为带量采购中最为关键的博弈。

带量采购势必将引起行业洗牌,颠覆目前整个医药行业的格局,这次的规模和难度都前所未有。中标的企业,明年净利润会增厚,不仅市场份额提升,同时每只药品销售的利润贡献也将提升,从而抵消降价的影响,对公司巩固行业市场地位具有重要意义。落标企业则业绩将会受影响。本次“4+7带量采购”的采购量并不算大,占全国的市场规模小于0.5%,对2019年企业盈利影响微乎其微,但对药品的长期估值影响值得关注。

带量采购是鼓励企业研发创新,对于那些靠卖药为主营业务是个利空,对那些以创新和医药发展为主的上市公司来说是一个优胜劣汰的好机会!随着带量采购推进,有利于良币驱逐劣币,优质医药企业份额将会迅速提升,医药板块估值将会整体下跌,医药板块的机会体系在个股上,上半年医药板块齐涨的机会风光不再了。

有不同意见,欢迎评论。

禅壹,证券分析师,技术派,多年私募操盘手。20多年的股市实盘征战,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理论基础。


禅壹


现在医药只能从确定性从高往低谈了。

1.医疗机构,确定性最强,甚至可以从药品降价小幅受益。

2.血制品,绝对安全,这是永远不会控费的品种,因为成本比较高,全球各国的血制品均没有强行压价的。2019跟2020血制品周期大年,各厂家在18年均消耗较多库存。

3.药店跟otc药企,本质是零售连锁跟快消,目前看比较安全,但有快消领域的相应风险。比如非必须消费的消费降级等等等等。

3.自费药,创新药,二类疫苗,暂时看比较安全,并不排除国家政策仍然调整可能,其中创新药政策不可能走坏,只能扶持,自费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是动态的。二类疫苗理论上也有能被指导售价的可能,但是可能性极低,整体上这几类比较安全。

4.中成药,风险很大,带量采购肯定会导致临床上大量医保资金被“赚钱药”挤占,这里边存在大量中成药。但是医保局不傻,国家更不傻,下一个肯定先杀临床上的中药,直接一个限定中西药使用比例马上就ko他。国家要是放任中药,那么这是所有医药板块里最受益带量采购的了。

5.耗材,中药干完了,医保局下一个目标,你放心这些空间巨大毫无技术含量的东西一定要被杀。有技术含量的什么基因检测这些,进了医保肯定被杀,不进医保,别人进医保,那也是死。以后就是高端独家才能吃肉。

6.仿药,以后只有原料药厂家结合自身优势做仿药能玩了,必然出现teva那种寡头。特点是毛利低,体量大,估值也低。其他,全得死。


小柠股票频道


12月6日14时许,“4+7”带量采购试点揭开神秘面纱,预中选品种大幅度降价,其中恩替卡韦降价90%,恒瑞厄贝沙坦降价60%,京新药业氨氯地平以0.14元的价格获得预中选资格,正大天晴的恩替卡韦分散片以0.62元的价格获预中选资格。 这一消息瞬间引发医药股集体跳水,其中乐普医疗直线跳水封跌停,而第二天又是以跌停报收,两天市值蒸发超80亿。而其他标的也是连续走低下,医药板块两日分别下跌3.55%和3.58%,两日大跌超7%,粗略计算市值蒸发超3000亿。



什么是带量采购,有何利弊?

所谓的带量采购,就是以量换价,也就是用试点地区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年度用药总量的60%~70%,交换通过一致性评价产品以及原研产品的最低报价。根据《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方案》,带量采购将在4个直辖市+7个省会城市试点,第一批带量采购目录共31个品种。 药价虚高是在中国长期存在的顽疾,在国家发改委进行了30多次的降药价动作之后,虚高的药价并没有降低,反而出现了短缺药,如何降低药价成为新成立的国家医保局抛出的首枚炸弹。 为促成药品降价,新成立的国家医保局在9月11日上午主导了试点联合采购会议,确定了联合采购要求及操作方法,同时公布第一批带量采购清单。11月15日,备受业内关注的《“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文件》终于发布。 带量采购预中选结果以及利弊影响 本次“带量采购”仅以 11 个城市作为试点,但政策落地后其他省份基于财政、医保等方面的压力也会陆续跟进。待更多地区实行“带量采购”模式以后,国内仿制药的市场格局将会发生较大变化,届时行业淘汰率也会加大,行业集中度将大大提升;

另外,面对越来越多的老龄人口,医保压力增加。此次“带量采购”导致的仿制药价格的降低,对于医保方面,也将减小医保的压力,同时降低仿制药价格,对于用药患者来说也是利好。

医药股为何大跌,是谁启动了“核按钮”?

作为二级市场的参与者,我们更关心的是医药股的表现。而作为今年上半年最为耀眼的明星,医药股一度风光无限,但自从“疫苗事件”之后,医药股就没有安宁过。此次事件的发生,医药股也是集体崩塌,崩塌的背后,据传是基金经理第一时间的“卖出”指示。而实际上,即便不是如此,面对这种所谓的利空,在市场弱势之下,出现资金的恐慌出逃也是情理之中。 从此次事件的影响来看,利空最大的当然是仿制药,尤其是未中标以及降价幅度较大的标的类上市公司,短期的打击是相当的严重,而受到他们的拖累,板块也迎来集体的连续走低。而伴随着短期的下挫,主力资金短期关注度或大幅降低,医药股中,尤其是仿制药标的一段时间或不会有太好的表现机会。



医药股还有没有机会?

我们也不应该过于的因此事就产生过多的悲观,医药股并非就会被一棒子打死。从行业上讲,仿制药中标增多下推动原研药的替代,而仿制药行业也将加速集中,龙头效应或集中显现。此外,此次事件直接影响的是仿制药,但非药类标的、生物药以及创新药影响有限,也基本上是免疫板块,其走势还将取决于其基本面。或者说,逢低也仍可继续关注。 再者,医药股整体估值相对低位,众多事件之后,行业悲观预期基本释放。在基本面以及资金的支撑下,下行压力不大,中期仍有投资的价值和低吸的机会。


郭一鸣


给你们大体解释下,带量采购的最根本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给医保基金减负,医保需要省钱。而且这次的31种药品是医保基药,未来也会扩大药品范围,最终用3-5年时间来完成医院医保基药的更替,医院药房的医保基药未来大部分是廉价药。医院需要优先使用国产基药,同时医院每年会根据成本来提升医疗服务价格,最终实现所谓的腾笼换鸟实现医改目标。总体医保支出的医疗费用会出现下降。这个最根本的目标肯定会实现。同时我们来谈一谈终端市场的表现,医院和医生在对带量采购的药品是持反面意见的,医院每年的计划采购量会呈逐年下降态势,医生和医院都不愿意大量采购这些目标药,要知道完不成目标还要罚款的,该药品对药厂的利润也会越来越少,为了生存,药厂会加大投资进行中成药以及创新药的研发,也会加大这些药品的医疗推广,医院和医生也会喜欢使用这种新药,道理大家都懂得。基药不再赚钱,用量也逐年减少,靠什么赚钱?当然是创新药。这也同时响应了国家支持新药研发的号召。患者端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无助,基药在医院端被控制拿药,因为开药的还是医生,同时大量推广创新药,还是以前医药推广老套路,患者自费的比例越来越高,检查项目也越来越多,医疗服务也越来越贵,因为根子没变,医院要自己养自己。和企业一样,不赚钱的项目做是为了维护关系和形象,赚钱的项目企业内部都会为之奋斗不止。还有一个问题是全世界都遇到的问题,医生的相对数量是在减少的趋势,西方的相对医生数量都是在趋势性减少,国内靠医学院扩招勉强维持,但真正的骨干医师数量对比人口数量绝对是下降趋势无疑,所以看病越来越难是趋势,尤其看好病越来越难目前已经是现状了。总结一下,自费药品的使用量会越来越多,检查也会越来越多,医疗服务价格越来越贵,医院分级越来越严重,看病成本越来越高,只有医保基金的支出是越来越少。


用户6432044322


高药价是我们切身感受。看不起病成为很多居民一种共识。

但是药价高在哪儿呢?看看上市医药公司的财报,高在营销费用和学术推广费用,而不是生产成本有多高,药价是存在虚高的。而且不是一般的虚高,而是虚高的可怕。药价存在很大的下降空间,而且不会影响医药公司的真实利润。

因此为了减少居民看病负担,降低药价成为市场的共识。在此背景下出台了,《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即药品带量采购)。

效果立竿见影,正大天晴的恩替卡韦,乙肝用药霸主,降幅超90%!  阿斯利康公司的吉非替尼,肺癌靶向药,降价75%!

但是带量采购也不是全都利空,有的企业成为了输家有的企业成为了赢家,,恩替卡韦降价将给患者带来重大利好。同时,正大天晴也将获得超4000万片的采购量市场。以量取胜,正大天晴未必就是输家甚至可能成为赢家,华海药业也不错,预中标品种包括厄贝沙坦口服、帕罗西汀口服、利培酮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口服、赖诺普利口服、氯沙坦口服等。

带量采购量上去了,只要销售费用降下来,医药股未必就是输家,输家的某些医药代表和某些医务人员,收入可能会大大降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