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父母喜歡憑自己的意願安排孩子的生活,而不去思考孩子到底需要什麼?

Signal工作室


為什麼我們家長會做出這些讓孩子討厭、讓自己勞心勞力的行為?具體分析有如下三個原因:

1. 家長自己不成功,把未實現的願望寄託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成才、成功。那個因為補習太多,過勞死的8歲男孩,留下的最後一句話是“我太累了,想睡覺”。家長給他安排過多的補習班,讓男孩的生命還未綻放就凋零。

其背後的原因就是家長報著不切實際的期盼和攀比,把不屬於孩子的責任強加給弱小的孩子。這樣的家長真的很難讓人喜歡。

2. 有的家長過去在學業上取得優異的成績,步入社會在事業上也很成功,就以人生導師和設計師的角色面對孩子。他們自信自己經驗,堅信自己對孩子的規劃和建議都是正確的,並要求孩子完全照做。

家長經常說的就是:我們都是為你好。卻忘了問一句,“孩子,你需要嗎?”

如果這樣的家長少點,每年過年網上的怨氣和恐懼會少許多。

可是他們忘記了孩子不等於自己,孩子是一個全新的生命,是獨立的個體。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有自我表達的願望,想掌控自己的生活。

家長在痛責孩子不聽話、叛逆的時候,忘記了我們在孩子最初上學時的期盼——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選擇和行動。孩子的叛逆不正是周圍環境與孩子的成長不匹配,他已經成長,而我們仍然用對待三歲小孩的態度要求他,他怎麼會認可呢?

3. 最後一種原因是家長對自己晚年生活的不自信,他們害怕和孩子分離,甚至要求孩子考學不能去外地,工作不能去外地。

我有一個朋友,畢業後在上大學的城市找了工作,卻被父母一天打十幾個電話催著回家。朋友拒絕後,她爸媽先是罵她是“白眼狼”,要和她斷絕關係,讓朋友在一個月內回家,否則就永遠都別回。之後又打電話哭訴撫養她的不容易和現在生活的不方便,需要朋友照顧。

朋友邊聽電話邊哭,按月給家打錢,卻從不鬆口說回家。

她說:“我知道,如果我回去,會有按排好的輕鬆工作,但之後就是安排好的相親,安排好的婚姻,甚至是安排好生幾個孩子。我不是退一步,而是把自己剩餘的生命全部放棄。他們現在50歲,我還有時間抗爭,還能試著獨立生活,一旦我回去了,再想出來基本就是不可能。”

家長對孩子的愛固然值得歌頌,但家長把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人來尊重和理解更值得敬佩。我們生養孩子不是培養傀儡和木偶,而是幫助孩子完成他生命的獨立,讓孩子有能力過自己的生活。


心寶媽媽聊育兒


現在很多的家長是經歷過苦難、物資匱乏的年代,

當下社會又充滿浮躁與不安,

中國越來越強大,

媒體新聞到處宣揚富豪富二代豪車奢侈品,

周遭的人混跡也越發得好,

物質需求越發旺盛或者說對比之下的物質需求大肆提高,

生怕自家孩子落在起跑線上,

再加上孩子是自己的延續,未來的期許,

自己未能實現的夢想就寄託在子女身上了,

有時候甚至變成家長的面子:或恣意炫耀或臉上無光,

干涉過多但並不願意去傾聽孩子的想法,

以過來人的身份去判定和安排孩子的專業、工作和伴侶的選擇,

一句“父母都是為了你好”綁架了孩子自己生活的選擇,

並不是說父母不要管孩子,

最主要是引導,在無關原則性錯誤的事情上不作過多幹涉,

生活要自己去體驗才能嚐盡箇中滋味,

從八九年代到現在社會經濟發展太過跳躍,

以前的人沒想到今天會有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

等到下一代下下一代可能就會更加放手,

不像上一代為了子女期許太多寧願做出很大的犧牲,

而往往適得其反





謀事在天成事在元


首先,父母與孩子之間如果能做到有商有量那自然是最好的。

第二,就像題目中說的,有的父母難免會拼自己的意願去安排孩子的生活。對此,父母子女之間要相互理解。做子女的要明白一個道理:父母都是為你好的。做父母的也要明白一個道理:孩子是獨立的人,他們有自己的想法,我們要尊重他們!

第三,我要特別強調一點,這點可能很多孩子都不愛聽,但是當他們長大後就會明白我說的是對的。

我要強調的就是:孩子小的時候很多都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甚至不知道該做什麼,這個階段,多聽聽父母的建議,其實是很好的。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對你有用!





七公子讀書


以愛之名全面控制孩子的一切


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但是,有時候這種愛,真的是在控制了孩子的人生,安排了孩子的人生,而不管孩子會不會自主成長,忽略了孩子也有自己探索世界發現世界的能力和權利。

有些父母,替孩子操不完的心,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那就是:報考專業,就業,成家。幾大方面來控制了孩子,從而控制了孩子的一生

比如,在專業方面,基本上你會發現,不管世上多少好工作,最後家長眼裡就剩下倆個好工作,一是醫生,二是老師。尤其是一些女孩子的家長,真是“穩定壓倒一切”

再比如,在適婚年齡階段,家長迫不及待地安排著各種相親,就唯恐錯過了結婚的年齡階段,你有可能會跟特別合適但內心毫無波瀾的人結婚。

有多少孩子,聽了父母的話,年紀越大,越後悔越無奈。

因為年輕時沒有激情闖蕩,卻早早地在父母身邊安居樂業了。

有的父母,是特別“看不起”自己孩子,他們就執著地認為,孩子離開自己絕對不行,吃苦耐勞絕對不行,所以,寧可剪去孩子的羽翼,就讓孩子在他的身邊,嬌身慣養一輩子

有許多家庭,與其說是孩子在啃老,不如說是,父母願意讓孩子來啃老

唉!嗚呼哀哉也


Longsuixinyuan


“可憐天下父母心”。

每個做父母的,都有豐富的閱歷,他們本身就是一本實踐過的書。

而他們的孩子,初踏入社會,經驗不豐富,有的還比較幼稚。

做父母的這時往往會“越俎代庖”,替孩子規劃人生,關鍵還是因為愛,怕他們吃苦,想為他們鋪好一條陽光大道。

但孩子有孩子的興趣愛好,有他們自己的夢想,我們做父母的只要加以正確的引導就好了。

小貓頭鷹出生大概40天后,就有了覓食的能力。這時,老貓頭鷹就會離開。要想在這個殘酷的世界裡生存下來,小貓頭鷹必須自己去覓食。畢竟這個世界對任何一種生物都是冷酷而公平的。只有自己學會生存的能力,才能一直生活在這個世界裡。

我們要讓孩子茁壯成長,我們必須放手,讓他們自己跑。

孩子是風箏,那父母就是扯著風箏的那根線。盡情讓孩子飛,你必須儘量放鬆手中的線。





絕望重生——卷柏雪蓮


首先,我們可以肯定,這樣的養育方式毫無疑問是錯誤的,毋庸置疑。

哪些父母喜歡按照自己的意願安排孩子的生活?

第一:責任心很強卻不懂的教育的父母;這是我們在父母的三大類型中最害怕的一種,因為父母實在太負責了,但他又不知道該怎麼做,或者他就認為自己認為的就是對的。所以他會把自己認為好的東西全部附加到孩子身上!他不懂得最美好的教育是非常舒服的教育,家長不要過多幹涉孩子的自由,孩子也不要過多侵犯父母的權威!

第二:單親家庭的孩子;很多單親的父母認為自己的婚姻已經失敗了,人生也不完美了,孩子就是我唯一的希望,所以,我要把你培養成我想象的最美好的樣子,但是結果是,這份愛壓的孩子好重,透不過氣來。可是孩子又看著父親或者母親含辛茹苦,心理有什麼事不敢說,但是人的情緒總要有出口,這個出口就有可能偏了,比如上網玩遊戲之類的。這是很多單親家庭的孩子最後出現各種叛逆問題的原因。

第三:有特殊情節的父母;這種父母,在自己心理,有近乎信仰的相信一種生活,比如舞蹈家的生活,演講家的生活……他太想讓自己的孩子也這樣了,於是就會強加!

第四:心理有深深遺憾的父母;有些家長說,我這輩子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考上中國人民大學,我一定要讓我的女兒進這個大學,這是媽媽的夙願,你要幫媽媽完成,你就是好孩子;

以上這些父母都是喜歡把自己想法強加給孩子的類型,就像有一句話說,有一種冷是你媽覺得你冷!所以這些媽媽可能需要一個契機來改變自己,這個契機有可能是孩子有一天叛逆了,或者她有一天忽然聽到了某一個老師的課等等。

養育無小事,大家加油


啟丹育兒心理研究


這個問題,有些爭議!

首先要看,這個孩子,是什麼年齡段的。是屬於心智還未成熟的少兒,還是有自己獨立思想的少年。

如果是心智不成熟的少兒,當然要多聽從父母的安排。具體為何,我想就不用再一一解釋了。

但是,如果是已經有自己獨立思想的少年,我想,你既然可以提出來這樣的問題,那就可以證明,你的思想還是不夠成熟,還是需要多多聽從父母的安排。

為什麼?為什麼!

也許你會問了,為什麼?

為什麼父母要給你安排你的路,為什麼要你按照他們說的走!

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冒出這個問題的?

從你開始反抗的時候,換句話來說,就是你開始進入叛逆期了!

為什麼你之前,不問這個問題?因為你之前一直按照父母的要求做。

並不是說,事事聽從父母安排就是對的,也不是說,有些事不聽從父母安排就是錯的。

當你還沒有足夠能力判斷,哪件事該聽從父母安排,哪件事不該聽從父母安排的時候,就不要問這個問題。

否則,就太傷你父母的心了!

在你還沒有判斷是非能力時,證明你的心智改為開發成熟。

你的父母也許跟你有代溝,世界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也許你們對事情的看待,解決方式不同,無法溝通,發生爭論,難以解決……

但這,不是你否定你父母為你安排事情的藉口。

也許,一句“父母都是為你好”無法成為讓你信服的理由,但是,你不能說“這件事,我父母這樣為我安排,是他們在害我,是他們在故意整我,是他們在針對我,是他們……”

你自己考慮一下,這樣理解他們的安排,會不會讓他們寒心?

當你會提出這個問題時,其實,你已經會自己獨立思考了。

但是,你考慮的重點,利益的重心,似乎,是放在了你自己的身上!

你已經長大了,為人處世,在考慮自己的時候,其實,也應該多為你的家人考慮,多為父母考慮!

因為,父母,當他們成為父母的那一刻,他們考慮的重心,已經從自己身上,完全轉移到了孩子的身上!

也許,有代溝,思想有出入。但,他們的出發點,永遠是‘爸媽愛你’!

所以,多去理解他們,多去體諒他們!

希望,全天下的子女都能做到一點

讓他們的父母由內心感應到――我的孩子,是理解我們身為父母的付出,是愛我們的!

謝謝,所有的有子女身份的讀者,看到我的這篇嘮叨的文章!

在此,我也是以一個子女的身份,來發表一下自己的思想。

趁現在父母健在,多陪陪父母,多陪陪孩子。也許你在外地,無法見面,那就多多視頻聊天,讓他們知道,他們的孩子,在外面一切都好!

你也是有孩子的母親

你也是有孩子的父親

大家的心,其實都是一樣的!

子欲養而親不待,是最可悲的!趁我們還有機會,不要讓抱怨,不理解,成為我們抱憾的原因!



李曉0708


很多時候我們愛著對方,而這份愛卻讓對方無奈,很多時候的愛更多是在自己的世界裡滿足著自己的需要,但我們相信,沒有誰就是要為了傷害誰,更多是無意識的選擇

每個人的模式都和自己的成長經歷有關,自己曾經被怎麼對待過,更容易讓自己親近的人也體會一下我們曾經的痛苦感受,所以有句話說的好,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每個人都是有愛的,只是愛流動不了,因為情緒的阻礙,因為受傷的保護反應,我們只是陷入習慣的模式,卻不一定是合適的模式

如果我們是父母,可以覺察到自己的模式給孩子造成的傷害也許可以收回一些不合適的愛,也不需要孩子來做什麼緩解自己的焦慮或者滿足自己什麼,學會放手

如果我們是孩子,可以看到父母背後的傷痛,而不是為了傷害我們,也許我們的痛苦會減輕很多,我們依然是值得被愛的,為了自己想要的結果去努力,溫和堅定的做自己,因為指責,抱怨或者怨恨會讓彼此更加痛苦


婚姻家庭諮詢師歆瑤


多數父母總是想當然的按照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來教育自己的子女,也就是自己的父母怎樣對待自己,潛移默化的將這種教育方式遺傳下去,或者以變異的形式傳播下去。

人最難的就是認識自己,更何況夫妻間來自不同家庭環境,接受不同的家庭教育,都會認為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是正確的,所以很多夫妻間對教育子女並不能統一意見,孩子在這種家庭裡,只能偷偷地觀察,用本能來“趨利避害”,甚至用一些虛假的現象或行為來迷惑父母。

所以,父母如果不能處理好教育意見的正確統一,不能與孩子有效溝通,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如何能知道孩子真實需求?


我是未來一個傳說


我們常說孩子是父母的延續,更多的父母會把孩子作為自己精神的延續。在《小別離》中,有孩子說的這麼一段話:“有的家長,自己飛的不高,就下個蛋,讓這個蛋長大了飛得高”。還有一部分家長,自己飛得很好,就想讓孩子飛得更好,所以就會出現家長按照自己的意願給孩子安排學習和工作。沒有對錯,每個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將來能更好,只不過在這個過程中,要跟孩子溝通好,瞭解孩子到底需要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