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籽料,真的要玩“独籽”与“非独籽”吗?

和田玉籽料,真的要玩“独籽”与“非独籽”吗?

玩和田玉的朋友经常提到独籽、独籽雕件这样的名词儿。

这个“独籽”怎么理解呢?

相信大家都知道籽料吧,独籽说到底它就是籽料,那前面加个“独”字是几个意思?不得不说,这也是玉友们(包括商家)整出来的玩儿,“独”字表示的就是“单独”“独立”的意思,那合在一起的解释就是:单独一整块的籽料。

独籽,它用以区分那些不是单独一整块的籽料。籽料也有比较大块的,它很可能被切成若干个切片分别雕刻成品,这些被切开了的料子当然还是籽料。独籽就是没被切开过的、是完整独立成一块的籽料。独籽雕件则就必须是由一块浑然天成的和田籽料直接雕刻而成,只在雕琢中去掉少量不需要部分,任何切割、分解都不能称为独籽。

和田玉籽料,真的要玩“独籽”与“非独籽”吗?

现在有一部分的玉友持有这样的观点:和田玉成品(通常指雕件),独籽的比非独籽的贵。他们认为这种只经过少量雕刻加工、保留了籽料天然原皮特色的独籽更为难能可贵。

也有玉友不赞同这样的说法,他们认为这样非要搞个独籽的概念出来,有商家炒作谋取利益之嫌。只要是籽料,只要品质同等,难道因为块头太大然后被切成几块后它品质就降低了吗?如果是山料冒充籽料那肯定不行,但是同样是籽料为什么就“低人一等”呢?

和田玉籽料,真的要玩“独籽”与“非独籽”吗?

这里确实有人个审美或者玩赏兴趣的不同的原因。我们知道,籽料和田玉是主要产自玉龙喀什河床,经过上千万年、甚至上亿年的流水、沙石的磨砺出的卵石状小石头,表皮留着无数细小的坑洼毛孔,形成籽料独特的美感。

很多玉友就被这种独特的皮色深深迷醉,那种美他们觉得是独一无二的,也是旁者无法媲美的。独籽的概念就被慢慢的分化出来。对并不介意的人来讲,他们自然不拘泥于是“独”与“非独”了,只要是籽料,品质好、脂感润,它就是好玉。

和田玉籽料,真的要玩“独籽”与“非独籽”吗?

和田玉籽料有不有必须分“独籽”与“非独籽”来玩呢,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一个概念的出现应该是偶然与必然因素同存,大家都有自己的玩玉心得。借用同行一句话:玩得开心就行。

既然聊到这里,不妨探讨下判断独籽的方法。

看”汗毛孔“


基于籽料的形成原理,长期的河水冲刷和玉石直接猛烈的撞击会在籽料表面留下大小不一,方向杂乱不规则的,类似人皮肤上汗毛孔一样的小孔,这是籽料鉴别的最重要依据之一。独籽由于是天然整料,未经雕琢的籽料周身应当布满汗毛孔,雕琢过的独籽在留皮的部分也应当看到大面积明显的“汗毛孔”,否则其是否为籽料都值得怀疑,更谈不上独籽了。

和田玉籽料,真的要玩“独籽”与“非独籽”吗?

看皮色


看籽料留皮的面积以及方位。大料切块的籽料大部分只会在一到两个面留皮,且容易被人为上色仿冒皮色,而独籽会在各个方位留皮,最大的保留独籽原有的特征。留皮的面积也相对大,不易被仿冒。

和田玉籽料,真的要玩“独籽”与“非独籽”吗?

看雕刻


独籽完全是天然形成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形态各异的籽料,其形态变化万千,您甚至无法找到两个模样接近的籽料。

因此,玉雕大师们必须根据籽料天生的形状和皮色分布进行独一无二的设计,并采用“立体随形”技法,对独籽进行创作雕刻。这种技法又称“独籽圆雕”,是一种类似3D立体雕刻的技法,比平面浮雕难度大很多。

和田玉籽料,真的要玩“独籽”与“非独籽”吗?

最后,摸


独籽的产品由于保留了独籽的原皮,摸起来圆润顺滑,长期把玩表皮会起包浆,是其它和田玉玉种所不能比的。

和田玉籽料,真的要玩“独籽”与“非独籽”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