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創新區,打開南通新的想象空間

中央創新區,打開南通新的想象空間

被稱為江蘇“潛力股”的南通,今年上半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200多億元,2020年有望跨進萬億俱樂部。在全國大中型城市排行榜上,南通已位列第18,10年來躍升了10位。當前,南通正全力打造“城市之心”——佔地17平方公里的南通中央創新區,欲將其建設成為區域科技創新引領區、滬通創新資源合作承載區、城市轉型發展示範區以及南通未來的城市核心。

創新的“破題之作”

“靠江、靠海、靠上海”,具有獨特區位優勢的南通,正迎來強勁的發展“風口”:“一帶一路”倡議和長江經濟帶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多重國家戰略在南通疊加;在江蘇“1+3”重點功能區戰略佈局中,南通成為唯一在兩個重點功能區中擔當重任的設區市。

但同時,南通也面臨艱難的轉型“關口”:2018年南通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到,南通目前產業結構總體處於中低端,特色產業、龍頭企業不多,科技創新能力不強。

近年來,南通深刻意識到集聚科創資源、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迫切性,而對接以上海為龍頭的長三角創新資源,南通也亟需一個貫徹新發展理念、起點更高、空間更加集約的全新城市空間。

南通中央創新區應運而生。

過去兩年中,中央創新區成為南通全市關切支持的“頭號工程”。今年3月,為切實加強對中央創新區建設發展工作的組織領導,南通中央創新區管理委員會成立。南通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將“建設具有區域影響力的創新之都”作為未來發展的四大戰略定位之一。而中央創新區則成為南通建設創新之都的“破題之作”和“點睛之筆”。

科創為核,人才為本

走進南通中央創新區,處處是撲面而來的建設熱潮:建築面積60萬平方米的科創中心工程正緊鑼密鼓進行;形似大葫蘆的紫琅湖已基本成型;沿湖而建的南通大劇院、南通美術館皆已完成樁基工程;中央森林公園正進行園路鋪裝……

“科創為核,人才為本,中央創新區將成為助推南通高質量發展的‘發動機’。”南通市中央創新區建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鬍擁軍說,中央創新區的總建築體量約1300萬平方米,其中,科創載體以及為科創載體配套的人才公寓、學校和醫院等公共建築的體量佔總建築體量的70%左右;科創載體都分佈在紫琅湖和森林公園周邊,是最好的地段,擁有最好的環境,紫琅湖沿湖區域沒有一個房地產開發項目。

截至今年10月,已有3家科研院所、兩個院士團隊與中央創新區簽署合作協議。另有在談項目50多個,其中世界500強企業兩家,上市公司8家,還有多個院士及國家千人計劃專家團隊。

為加快科技型項目和科技型人才落戶集聚,中央創新區構建了 “兩個一百”政策——即建立“100 億科創基(資)金”和建設“100 萬平米人才公寓”。前者將通過科技資金和科創基金兩個渠道,給予招引落戶的創新創業主體全方位支持;後者將引進品牌開發企業實施“設計、建設、物管”一體化建設管理。

南通市科技局局長李吉平對此感受深刻:“以前招商引資,人跟著資本走;現在情況不一樣,是資本跟著人才走。搞創新,首先要聚才!”

打造城市“功能核”

隨著南通中央創新區建設的全面展開,以科創中心為載體的科技創新資源招引工作正在同步推進。“我們的使命是支撐全市產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南通高等研究院籌建組執行副組長高斌說,籌建南通高等研究院作為科創中心配置運作服務機構,將推動開展系統科學研究,保障科創中心持續健康發展。

據瞭解,南通高研院以集聚科技創新資源、招引培育創新人才、探索體制機制創新為宗旨,通過長期培育、逐步發展提升,打造一個紮根本地的高水平產業技術研究機構和人才培養基地。

從目前引進的五個科研團隊看,均與南通當前的產業或企業實現了對接。“南通人工智能創新研究院,對接的是智能裝備;南通新微研究院,對接的是信息產業;南通智能感知研究院,對接的是智能製造和海工;裝配式建築與智能結構研究院,對接的是建築產業;鎂合金研究院,本身就是南通的企業牽線搭橋而成……”高斌如數家珍地說,下一步他們將圍繞南通產業轉型升級需求,緊貼地方經濟發展,與相關產業牽頭部門一道,共同開展與高校院所共建研發機構的對接洽談。

南通市委書記陸志鵬表示,南通要把中央創新區打造成未來的城市“功能核”,為南通城市轉型注入強大動能。中央創新區這一未來的“城市之心”,將為南通的發展,打開新的想象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